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换一换
首页 金锄头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城市安全问题与城市防灾减灾_0902

  • 资源ID:48600542       资源大小:8.24MB        全文页数:59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贝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贝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1、金锄头文库是“C2C”交易模式,即卖家上传的文档直接由买家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作为网络服务商,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及时联系右侧客服;
2、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jinchutou.com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部份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jinchutou.com水印标识,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4、文档大部份都是可以预览的,金锄头文库作为内容存储提供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慎重购买;
5、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6、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或需要我们协助,可以点击右侧栏的客服。
下载须知 | 常见问题汇总

城市安全问题与城市防灾减灾_0902

城市安全问题与城市防灾减灾闵忠荣 2012。10研讨内容1. 导言 2. 城市地震灾害 3. 城市洪涝灾害 4. 城市地质灾害 5. 城市气象灾害 6. 安全城市建设途径及案例1导言l 根据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人均GDP 从560 美元上升到3000美元的过程中,由于社会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极易导致社会失序、分配失衡、百姓失业和道德失范以及各种生产事故 ,是社会风险的“高发期”。而我国的大多数城市目前正处于这一时期,面临着自然灾害和社会灾害带来的的双重挑战。提高城市的防灾抗灾能力,保障人居环境安全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l 本章内容框架:1.1城市灾害的定义和分类1.2城市安全问题的新特点1.3安全城市的评价体系1.1 城市灾害的定义和分类第一章 导言l 根据城市灾害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城市自然灾害(如城市地质与地震灾害、城市气象灾害、城市洪水灾害、城市海洋灾害等)和城市人为灾害(如战争、火灾、化学灾害、交通事故、传染病流行、生产事故、环境公害、城市生物灾害等)。l 根据城市灾害发生的时序和因果关系,可以分为原生灾害(导致次生灾害的主灾)和次生灾害(由原生灾害所诱导出来的灾害则称为次生灾害)。原生灾害次生灾害 地震工程结构、设施火灾、爆炸、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等;自然环境破坏而引发 的海啸、滑坡、泥石流、堰塞湖及后续引发的洪水等;由人员伤亡和医疗 设施的破坏引发的疫病蔓延等 洪水山体滑坡、泥石流以及堰塞湖等地震、地质灾害 雪灾融雪型洪水 风灾房屋、桥梁坍塌或者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 战争饥荒、暴乱等1.1 城市灾害的定义和分类第一章 导言l 建设部1997年公布的城市建筑综合防灾技术政策纲要(1996-2010)中,把地震、洪水、气象灾害、火灾和地质灾害等五大灾种列为导致我国城市灾害的主要来源,它们同时也是国家认可的主要城市灾种。l 2006年国务院颁布的公共事件应急条例,要求城市管理者及城市安全减灾科技工作者,要从城市自然灾害、城市人为事故、城市公共卫生事件、城市社会恐怖事件四个层面去把握城市安全的态势。l 这些城市灾害具有几个一般性的特点:(1)突发性;(2)大多数情况下的不可预测性;(3)具有次生性、衍生性;(4)很大的破坏性1.2 城市安全问题的新特点第一章 导言非传统安全 问题的涌现“9·11”、SARS、H1N1病毒等事件都促使非传统的城市安全问题受 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非传统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在于人类对其发生 规律的未知。涉及的城市领域主要有:能源安全、生态环境安全、水 资源安全、恐怖主义的袭击、信息系统的安全、人口安全及城市建设 的安全问题等等。综合灾情 观的建立城市灾害几乎包含着灾害类型的全部,且致灾机理复杂。 面对日益复杂多样的灾害类型,急需倡导城市的大安全观及综合减 灾观。建立一个以市长负责制的城市综合减灾体制,突破部门负责 制的单灾种管理体制。常规安全建 设与应急体 系并进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在防灾减灾上的成功做法是既有强大高效的 综合减灾应急管理体系,同时也有长期坚持,配置合理的常规防灾 基础建设。2城市地震灾害l 地震是城市最突出的灾害之一。地震按照成因可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按其成因又可分为原生灾害、次生灾害。l 我国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以及东南沿海地区。中国地震震中分布( 2300B.C.-2000A.D.)图第二章 城市地震灾害1)城市建筑 物抗震设计2)城市交 通生命线3)城市应 急避难场所建设4)地震次生 灾害的防范5)城市抗震 减灾规划体系2.1 城市抗震防灾主要措施第二章 城市地震灾害Ø 1)城市建筑物抗震设计我国2010年12月1日颁布了最新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全国采用统一的设防原则、设防目标,建筑防御地震的标 准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资料来源:张红红.防震减灾引导城镇规划与建筑再生.城市环境设计,2008,(06)日本抗震建筑设计施工要求抗震建筑体现在形体抗震设计和结构选型、 结构设计等几方面,具体措施有: (1)建筑的选址:按建筑物的性质和重要程度选 择建设场地,对生命线工程、政府机关和大量公 共建筑严格避开不易建设的地段。 (2)地基处理:确定场地后对地震地质和工程地 质进行勘察,以勘察的数据进行建筑物的基础设 计,对于地质较差的场地要进行地基处理。 (3)建筑形体:简单的形体抗震性能好,建筑平 面力求规则、对称、质量分布和刚度变化均匀。 (4)以基本烈度为依据,严格执行国家建筑抗震 设计规范。 (5)合理确定抗震结构体系,宜有多道抗震防线 ,避免因部分结构破坏而导致整个体系丧失抗震 能力。 (6)建筑的抗震技术,耐震、制震和隔震技术在 日本建筑中已广泛应用。日本针对房屋防震制 定了严格的法律规定第二章 城市地震灾害Ø 2)城市交通生命线 对重要的交通路线,严格控制临街建筑的高度和抗震能力,既 避免建筑损毁对交通生命线的威胁,又便于救援与疏散组织提高交通生命线的可靠性,尽量避免用在地震中易损毁设施 作为交通生命线通道,如避免在生命线通道上建设大型高架、 立交等易损毁设施加强对地震灾害中易受损的轨道、桥梁、交通枢纽等交通系 统的抗震标准,尽量降低这些设施在地震灾害中的损失加强城市出入口、指挥中心、医院、机场、应急避难场所等 关键性救援设施的交通系统的可靠性把城市道路广场规划与城市应急疏散空间结合起来,使广场 在平常生活中作为居民娱乐、休憩的空间,灾害来临时可以 作为应急避难、临时安置、疏散和救援组织的空间降低交通系 统的破坏第二章 城市地震灾害城市生命线系 统防震规划美国提出城市 道路网的规划 应根据城市的 地理条件及城 市规模,设有 足够数量的对 外出口,市区 道路要确保与 重要交通枢纽 (机场、车站 、港 口、码头 )的连接。日本神户市 重建规划将港 口建设和交通 网络建设和修 复列为振兴“ 都市活力”中 除产业振兴之 外的主要内容 ,形成海、港 、空相结合的 交通网络和防 灾中枢据点。一般来说,震后城市交通的生 命线要依赖平常在交通组织中 处于次要地位的地面正常交通 作保障。在国外,每次大地震 后,公路抗震设计规范一般都 会进行补充和修订。Ø 2)城市交通生命线第二章 城市地震灾害Ø 3)城市应急避难场所避 难 场 所 规 划作为灾后附近居民的紧急疏散场地和中转地点 ,要求就近布置,居民可以在510分钟之内 到达临时避难场所灾后收容附近地区居民,使其免受伤害,在相 当时期内供避难居民生活的场所,配备水、电 等基本生活设施居民在地震期间避难,以及灾后进行紧急救助 、重建家园期间供灾民长期生活的场所,配备 供水、供电、通信、物资与人员运送、卫生防 疫、厕所、指挥、保卫、消防等设施固定避难场所中心避难场所第二章 城市地震灾害TextTextTex城市公园在震后 初期主要是用作 避难场所、家庭 财产堆放场所, 而经23周后, 使用类型趋于多 样化,为了救援 和修复,会用于 建设临时住宅。小学和中学作为 公共设施,被指 定为附近居民服 务的避难场所和 避难物质储备地 方,一般以小学 为学区覆盖了附 近两三千居民, 当发生地震等灾 害时,附近的居 民可以步行迅速 到小学避难和使 用急救物资。日本国家及各省针对不断发生的地 震,相继制定法律,规定了建立地 震避难场地和灾民疏散避险的措施.以中小学校为主的教育设施除了成 为避难场所之外,也同时作为地区 医疗救护基地,配备各种急救设备 和药品。日本城 市避难场所规划Ø 3)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第二章 城市地震灾害Ø 5)建设城市抗震减灾规划体系意义内容方法在建筑、交通生命线、避难场所、此生灾害等方面的防灾减灾基 础上,作为一个整体的城市,也需要一套完整的规划体系详细规 定灾害预防、应急救灾、灾后重建的综合事项。城市防灾规划是对城市抗震防灾从微观上作出具体安排,是城市 总体规划的补充,指导城市防灾建设和落实防灾、救灾措施。其 主要内容涉及城镇的选址、土地利用、避灾疏散、城市生命线工 程、防止次生灾害等的具体规划,是对城镇的抗震、防灾、救灾 提出具体办法。合理调整城镇布局。城镇总体规划应参考地震危害区划图,按照 有利经济、方便生活、保护环境、减轻污染以及有利于抗震疏散 的原则,对城市土地利用进行科学的功能分区。第二章 城市地震灾害抗震城镇布局宜大分散、小集中。从城镇布局上要严格控 制中心区的规模,减少中心区的建筑和人口密度,减少地 震损失。要开辟城镇新区,发展卫星城镇,形成地区城镇 组合群体,是原地重建的城镇防灾的重要方针注意功能分区,选择好建设用地。城镇规划功能分区明确,总 体布局合理,市政设施配套,抗震性能要良好。建设用地的选 择是在场地工程地质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城市功能组织的需要 而对城市土地使用性质作出的规定划定不宜进行建设的地段范围。松软的人工回填土、软弱松 土、游泥以及可液化砂土等用地一般不宜作为建筑用地,但 可考虑布置城市绿地和公园,软硬不均的地基或半挖半填的 地基也不利于建筑物抗震防止次生灾害发生。将易燃、易爆、剧毒仓库迁出市区,在 远离人口稠密的地区单独建设。并对河道按防洪和抗震要求 进行加固,加宽河道,截弯取直,提高防洪和抗震能力原则则一原则则二原则则三原则则四Ø 5)建设城市抗震减灾规划体系第二章 城市地震灾害日本的地震防灾应急管理1汶川地震后区域安全建设框架2南京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3重庆城区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42.2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案例第二章 城市地震灾害1)日本的地震防灾应急管理Ø 政府的地震应急预案灾害发生时 至3小时之内灾害发生之前灾后3-6小时 之间灾后612小 时之间传递灾害预报, 收集和传递肃信息召集职员,设立灾害对策 指挥收集受害损失信息,向 市民通报披露信息,请求媒 体播放和报导自卫队派遣救援,进行消 防活对危险物设施等采取应 急措施,防水,诱导居民避 难,实施保安警备,实施交 通限制和管制,进行救助, 收集和传达医疗信息设立避所,派遣 医疗救护班,确保 药品和医疗器材请求地方政府和 有关机构进行救清 除紧急运输道路上 的障碍物,确保运 送车辆,运送受伤 者,开展保健活动第二章 城市地震灾害灾后24-48小 时之内灾后48-72小 时之间灾后72小时 之后判断和实施灾 害救助法、对市 政生命殳施采取应 急和恢复措施,对 公共设施采取应急 和恢复对策供应储备物品,调配运送 回家困难者替代交通工具供应生活必需品 ,开设受灾者生活 咨询窗口准备伙食,处理 遗体,处理垃圾、 粪尿、废墟,采取 应急住宅措施,发 放灾害慰问金和灾 害救援资金贷款, 分配捐款和捐物, 确定灾害类型为严 重灾害Ø 政府的地震应急预案灾后12-24小 时之内1)日本的地震防灾应急管理第二章 城市地震灾害Ø 家庭防灾准备“自己的生 命自己保护 ”(1)在平常注意防火(2)准备灭火器和消防用品(3)想办法防止家具等的倒塌和窗子玻璃等落下来(4)考虑住宅外部的安全对策,检查和修缮院墙等(5)准备好水、粮食、医药品、携带式收音机等 紧急外出用品(6)预先确定在发生地震等灾害时的 家属成员的分 工 、避难和联络方法等(7)积极参加都、区市町村主办的防灾训练和防灾事务(8)协作町会和自治会等建立地区和社区的相互合作机制 (9)在灾害时有需要救 援的家庭成员,在方便的前提下 事先向居民组织或消防署及警察岗亭等通知1)日本的地震防灾应急管理第二章 城市地震灾害2)南京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遵循各项法定 规划原则强调功能的混 合多样性合理界定空间 规模等级科学建立空间 网络体系建立应急能力 评价体系做好前期基础 研究工作南京避难场 所规划工作 思路第二章 城市地震灾害Ø 南京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规模等级3)南京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地震避难 场所类型避难方式覆盖半径 (m)场地面积 (hm2)人均面积 (m2)适宜场地功能说明紧急避难 场所就地5000.11居民住宅附近 的小花园

注意事项

本文(城市安全问题与城市防灾减灾_0902)为本站会员(飞***)主动上传,金锄头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阅读金锄头文库的“版权提示”【网址:https://www.jinchutou.com/h-59.html】,按提示上传提交保证函及证明材料,经审查核实后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