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换一换
首页 金锄头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 资源ID:473690435       资源大小:15.15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贝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贝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1、金锄头文库是“C2C”交易模式,即卖家上传的文档直接由买家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作为网络服务商,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及时联系右侧客服;
2、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jinchutou.com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部份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jinchutou.com水印标识,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4、文档大部份都是可以预览的,金锄头文库作为内容存储提供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慎重购买;
5、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6、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或需要我们协助,可以点击右侧栏的客服。
下载须知 | 常见问题汇总

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关键词:马铃薯;现状;问题;对策论文摘要:论述了通渭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指出了当前马铃薯产业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思路:加快良种繁育步伐,实现品种专用化、优质化;完善繁育制度,提高种薯质量;实行规模化种植,营造品牌优势,提高产品竞争力;完善市场营销体系健全市场信息网络,帮助农民增收;发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全面提升马铃薯产业素质和效益。1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1.1种植生产情况马铃薯是通渭县的粮菜兼用和主栽优势作物。从1999年开始,县委、县政府按照农业结构调整的要求,把马铃薯种植当作压粮扩经、压夏扩秋,科技抗旱的主要措施。至2004年全县马铃薯面积达到3.15万hm2,商品薯总量达50万t,是过去马铃薯总产量的两倍多。2006年,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在重新审视县情,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了马铃薯产业的主导地位,做出了培育“四大产业”的农业结构调整思路,当年马铃薯播种面积达到3.51万hm2。2007年,在扩大种植面积、增加总量的同时,县委、县政府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当作提升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突破口,提出“一年搭好框架、两年充实内容、三年初见成效”的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目标,加快解决脱毒种薯应用率低、品种退化快的瓶颈问题。并邀请定西市爱兰薯业公司进驻通渭西川园区,无偿提供日光温室50座、面积2.40hm2,用于脱毒原原种生产;县农技中心租赁旧店子村耕地,投入资金60万元,搭建网棚100座,开展示范性脱毒原种扩繁;依托省农科院引进脱毒原种50t,在华岭乡老站村、马营镇小营村等冷凉区落实陇薯3号脱毒一级种繁育面积23.33hm2,逐步建成原原种-原种-一级种的马铃薯脱毒良种繁育体系。2008年,县上在确保完成4万hm2马铃薯种植面积的同时,重点在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上下功夫。依托“企地合作”平台,与市爱兰薯业公司协作,利用西川园区日光温室121座建成脱毒原原种繁育基地6.67余公顷,预计年底可生产陇薯3号、陇薯6号、费乌瑞它、大西洋、夏波蒂等品种脱毒原原种1500万粒;借助“院地合作”平台,与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合作,结合省列马铃薯良种补贴项目实施,在平襄镇旧店子和新景乡大寨村建成网室脱毒原种繁育基地20hm2,在华岭乡席家岖、老站、新站、大牛、石勿以及马营镇小营、西山等7村建成一级种繁育基地165.33hm2。1.2销售情况在马铃薯鲜薯销售领域中,全县已基本形成协会引领、能人牵头、大户补充的初级销售网络。县马铃薯经销协会杨尚鹏、义岗马铃薯协会刘甲昌、新景马铃薯协会李万春以及马营马铃薯销售大户张坤、张良玉、杜有余在广州、武汉、西安等地建立了稳定的马铃薯销售终端市场,并与陇西、安定、会宁等周边县区客商联营,结成了互利合作的营销伙伴,年外销马铃薯鲜薯20万t以上。1.3加工生产情况多年来,我县马铃薯以农户小作坊粗淀粉加工为主,加工用薯占全县马铃薯总产量的20%,产品主要是粗淀粉、粉皮、粉条等,不仅加工原料利用率低,且产品销售价格低。从2003年5月开始,县委、县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营造投资环境,利用原县盘纸厂闲置厂房,邀请岷县金大地精淀粉公司,投资1100多万元,于2003年9月建成通渭金大地精淀粉有限责任公司。这条日加工鲜薯600t,年生产2万t精淀粉生产线的建成投产,加快了我县扩大马铃薯生产规模、提高农民持续稳定的增收途径。2005年,通渭县百源成民政福利公司经理、民营企业家李永峰投资600万元,从内蒙引进精淀粉生产设备,于当年10月底新建投产2万t精淀粉生产线一条,2007年又投资400万元,在义岗镇新建2万t精淀粉生产线一条,两条生产线年生产精淀粉8600余吨。至目前,全县马铃薯精淀粉生产能力达到4万t,马铃薯粗淀粉生产能力达到2万t,年加工原料30多万吨。2存在的问题虽然通过近几年的发展,通渭县马铃薯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希望所在,但马铃薯产业自身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2.1良种繁育体系还不健全,优质专用品种缺乏目前,由于科技培训不到位,群众对科学种田技术的认识程度和接受意识差,全县马铃薯良种覆盖率还不高,品种混杂、良种不良的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优质专用品种缺乏,没有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主打产品,加之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刚刚起步,还未从根本上解决良种推广的问题,从而影响了马铃薯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价格上不去,效益低下。2.2市场营销体系不完善,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全县现有协会的发展层次还很低,内部运营机制、管理机制不规范,覆盖范围小,经营领域窄,呈现“软、散、小”状态,组织农民、带动农民的作用没有真正发挥出来,企业、协会、运销大户与广大种植农户之间的连接,以及与终端市场的连接程度都不够紧密,没有形成比较稳定的利益关系和产业链,群众生产和销售仍然处于自发状态,组织化程度低。同时,市场建设滞后,没有建立起大型的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市场的价格调节、产品集散作用没有形成。2.3加工储藏能力不足,产业链条短全县的马铃薯贮藏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贮藏需求和贮藏能力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导致产品集中上市,加之企业自身流动资金短缺,没有建成较大的贮藏设施,收购加工原料严重不足,企业没有实现达产达标,难以满负荷生产,从而3发展对策为进一步加快产业开发步伐,提升产业层次,真正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今后要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3.1从重规模扩张向量质并举转变,加快良种基地和专用型马铃薯生产基地建设我们要把发展的重点从规模扩张向量质并举上转变,在稳定4万hm2种植面积的同时,切实加快良种基地和专用型马铃薯生产基地建设。一方面,要坚持引进良种和自繁良种“两条腿走路”,加快良种化进程。重点在华岭、马营、新景、义岗、北城等乡镇逐步扩大良种繁育基地面积,利用23年的时间,力争将华岭及周边气候类型相似的乡镇、村组建成全市乃至全省最大的旱作区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使全县的脱毒原原种年生产能力达到2000万粒,脱毒原种生产能力达到1.502万t,脱毒一级种生产能力达到15万t。不仅保证我县马铃薯良种覆盖率达到100%,而且为周边县区提供一定数量的优质专用种薯。另一方面,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品种结构,加快专用薯基地建设,重点发展高淀粉加工型品种,力争全县加工专用型马铃薯生产基地达到3.33万hm2,为企业提供充足的优质加工原料。3.2从重外销拉动向外销与加工并举转变,突出抓好销售、贮藏和加工要把产业效益提升的重点向加工增值转移,在尽量扩大外销鲜薯的同时,以增强贮藏能力和加工能力为关键,形成鲜薯销售和加工转化两个“龙头”并驾齐驱、相互竞争的格局,实现产业增值、农民增收。在销售体系建设上,要认真研究市场,组织有关人员到终端市场考察,鼓励动员县内协会、经销大户在终端市场联系业主,拓宽销售渠道,延长销售链条,减少销售环节和成本,使全县外销能力达到30万t。同时,加强引导和扶持,加大城区和马营、义岗、碧玉、新景等重点乡镇马铃薯专业交易市场建设力度,建立遍布城乡、更加完善的收购网络,切实缩短运距,解决老百姓的卖难问题。在贮藏设施建设上,要坚持长期规划与近期建设相结合,制定建设规划,力争利用23年时间,使全县贮藏能力达到40万t。特别是要争取项目和资金,扶持大户、协会和企业加快贮藏设施建设步伐,引导其贮藏鲜薯、种薯,与农户签订订单贮藏,解决鲜薯集中上市与企业原料不足、价格不稳的矛盾和良种缺乏的问题。在加工企业发展上,按照“抓大扶中关小”的思路,重点扶持百源成、金大地等龙头企业,使其尽快发展壮大,使全县精淀粉加工能力达到5万t,粗淀粉加工能力达到2万t,年加工鲜薯40多万t。同时,要引导企业实施强强联合,加强企业之间的联合发展,抗御市场风险,创立品牌经营,以品牌优势占领市场,提高我县商品薯和精淀粉在市场上的竞争力。3.3从重行政推动向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并举转变,切实营造好产业开发的良好环境要进一步加强对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根据全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对目前设立的马铃薯产业办公室要解决好机构设置和编制问题,在人员配备上充实优化。要对现有销售大户、营销老板、协会负责人由政府组织,通过学习培训、赴外考察等牵线搭桥的办法,真正使他们有计划、有目的、有能力接受外部信息,进入终端市场,做好产后服务,加大促销力度。要切实加大资金投入,一方面,充分利用社会闲散资金,动员农户加大生产投入;另一方面,通过政府整合项目资金、设立专项扶持资金,给予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影响马铃薯的就地加工转化增值和企业效益的提升。

注意事项

本文(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为本站会员(m****)主动上传,金锄头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阅读金锄头文库的“版权提示”【网址:https://www.jinchutou.com/h-59.html】,按提示上传提交保证函及证明材料,经审查核实后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