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教学现代化探究论文
中学体育教学现代化探究论文 1研究目的 1956年国家颁布了6套教学大纲,由于大纲在教学内容、结构、功能上存在着局限性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国家决定重建大纲,借此推动教学思想,向素质教育真正转移。随着大纲的退位,以及2000年底我国中学体育改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01年9月,教育部颁布了体育与健康标准,开始在全国各个试验区进行试行,2002年7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下发了学生体制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这些文件与大纲相比,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随之相应的课堂教学也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变化而发生了变化,众多专家学者也从各个角度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来指导学校体育教学。上海是教改的前沿阵地,对教学历来非常重视,笔者以一线体育教师的立场,从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理念、教材体系、教学手段、师生关系、教师专业化发展、评价体系等方面,对如何更好的实施新课程标,推进教改,实现教学现代化进行思考,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2研究方法 2.1咨询法 向从事一线体育教师了解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切身体体会,履行新课程标准过程中课堂教学所采取的手段、措施等。 2.2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内外有关课堂教学的文献报道,了解目前国内外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现状,研究其发展趋势。 3结果与分析 31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理念 课堂教学是体育教学的生命和基础,在具体实施教学时应首先深入学习新课标,把握学校体育发展方向,把握正确的指导思想。2002年9月,中国教育迎来了建国以来最大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部、国家体委,颁布了新的高中各学科的课程标准。新课标彻底的摒弃了以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那种“学科中心论”的教学模式,更为充分地突出了教学中心是学生这一主体,将“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就学校体育而言,强调“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又必须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一教学理念又和国际上的“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相一致。 新课标促使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理念更为完善,进一步规定了体育与健康课必须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强调体育教育增进学生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的功能,在体育教学史上将体育功能延伸至社会生活,并以此提出了四个基本理念,即;(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2)激发学生体育活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它不仅符合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明确了体育教学的目标,而且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另外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还应将“两纲”教育(即“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渗透其中,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完善公民人格,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协作精神、坚持不懈、积极向上的优良品质。 32了解学科性质,完善教材体系,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教材的选择对实现教学目标有重大作用,它对教学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制约作用,因此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尤为关键。课程标准主要强调课程目标的统领作用,把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主动权交给了教师,教师有了很大的自主权,但同时面对突如其来的权利,很多教师却一下子不知道如何去行使了。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来了解下学科的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我们可以理解为(1)教学必须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服务;(2)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不是以知识传授和智力游戏为主要手段;(3)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既是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实现课程各项具体目标的主要载体,而且掌握这些知识、技能和方法也是课程标准要求达到的一项重要目标;(4)体育与健康课程虽然强调多种内容、多种功能和多种价值的整合,但仍是以体育为主要内容的一门课程;(5)小学和初中的健康教育内容由体育、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生物或科学等相关课程共同完成,体育课程主要学习与体育密切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因此在教材的选择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在教材内容上,选择尽可能多样化,满足不同学生学习要求,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另外也多考虑从育人的角度出发,挖掘体育教材的显性价值和隐性价值,加强德育教育。 (2)在教材纲要体系上,合理安排基础教材与拓展内容课时比重,重视发展学生体能与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开发高质轻负的娱乐性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内容,建立起实效性强,符合实际的教材体系。 (3)在教材结构上,增加体育基础知识、基础运动技能的比重及授课时数,并使基础知识内容系统化。 (4)在教材建设上,各学校在新课程标准的框架下,根据各自特点,合理开发校本教材,以增加教材的多样性、适应性,从而加快教材建设的步伐和更好地发挥教材的功能,彰显学校特色。 另外,课本和学生也是教师的资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本,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以及协作性来丰富和完善我们的教材体系,完善教材构建。 33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手段是实施教育目的途径,也直接作用于教学的效果。在访谈中有一个高一女生耐力跑的教学案例:整个单元教学分别采用了加减跑、多点折返跑、越野跑、定时跑、定距跑等多种教学方法,在单元教学总结时发现,不同的教学手段有效的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降低了学生对耐力素质训练的畏惧心理,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对体育课的兴趣和积极性。可见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提倡: (1)将以往的“灌”转化为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主动“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2)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统的讲解、示范、激励性评价、师生互动、合作讨论等方法之外,教学手段应还应与时俱进向多样化、灵活化、实效化、人格化的方向转变,使之符合不同学生在体育知识、技能、体育兴趣和体育能力、体育价值观的培养。例如,现在常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学习 “挺身式跳远”一节时,仅靠体育教师课堂上瞬间的几次示范,学生很难观察和模仿这一动作。如果制作课件演示技术特点或者通过VCD、录相机把优秀运动员比赛练习的动作慢放出来,可以让学生利用充足的时间去观察和模仿这一动作。然后把助跑踏跳、腾空滑翔、展腹挺胸、缓冲落地四个要点分别定格播放或回放。同时教师结合画面,恰到好处的分析讲述,从而突出了教学中空中展腹挺胸的重点;突破了助跑踏跳的难点,存在问题也迎刃而解;又如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相关的故事情节、场地器材和情景氛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情趣,调动“情商”来增强教学效果。 (3)科学实行“拿来主义”,将其他学科与体育学科进行整合;吸取其他学科的先进教法;借鉴国外先进教学方法,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34建立合理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两个不可分割的主体,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不如弟子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不断更新,在某些领域学生的知识面可能要远大于教师,正如杜威所说:“教师应该是一个集团的领导者,他的领导不以地位,而以他教深的知识,教成熟的经验”(杜威思维与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因此笔者认为现今乃至今后,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充当“主导者”,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和教学的伙伴,注意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比如教师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学生可以对教师所讲的内容进行质疑和讨论;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多给予表扬和鼓励,师生之间建立民主、和谐的良好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生动活泼和主动地进行学习的前提之一,也是学生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的重要因素。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准确把握“主导者”和“主体性”的尺度,不盲目抬高学生在教学中的位置,或者肆意降低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不能把教师“授业”与“解惑”降低为指导、帮助、关心、服务、参与、提供、策划、甚至是助手,两者之间应该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只要教师的主导性真正发挥得好,学生得主体性就必然得到充分的体现,反之,亦然。 35提供平台,不断学习,提高体育教师专业化能力 归根结底,现代化教育需要一批具有一定职业素养、专业能力的教师来实现,因此人是关键。笔者认为,提高体育教师专业化能力的途径有几点: (1)目前广大的体育教师基本上都来源体育师范院校,因此加强现有高等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科建设,把培养目标确定在中等学校的体育教师上,加强中学实践教学与高校实施教学的紧密衔接,使得高校毕业生学习掌握知识能学以致用,尽快适应工作岗位。 (2)根据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各级各类的体育教师培训计划,使其经常接触、接受现代化的教学思想和理论;努力开拓视野,提高现有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水平,不断更新知识。 (3)积极倡导和切实组织体育教师参加教科研活动,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不同内容的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使体育教师能即使了解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和方向。 36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提供体育教学后勤保障 教育设施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物质保证的要素,又是教育发展性的要素。近年来,上海地区中、小学的体育教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许多学校具备了多媒体计算机、室内运动场馆等,但是由于地区发展不均衡,可能在一些郊区学校教学设施还不够理想。在那些教学条件差的学校,一方面要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装备;另一方面,体育教师也要自己动手,改善教学条件,完善各种体育器材;而教学设施好的学校,体育教师也要思考如何根据实际需要,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设备,更新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37建立合理完善的评价体系,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由于教材内容不同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等因素,学生的运动能力也存在着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重视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过程,用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过程性评价,即时、动态地了解学生,同时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客观地评价学生个体的发展状况。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提高运动能力,热爱体育运动,逐步形成终身锻炼的观念意识。 4结论与建议 转变观念,倡导“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在思想观念、教学目标、教材体系、教学方法、师生关系、教师专业化以及场地设施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彻底改革,上海的中学体育教育才能真正实现现代化。 5主要参考文献 1李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研究.中国学校体育.2007.(2).36 2牟先涛.如何创设有价值的体育教学情境.中国学校体育.2007.(2).70 3毛振明,赖天德,陆颖.论体育教学中的教师与学生关系兼对“学生是上帝”等说法的质疑.中国学校体育.2007.(2).26 4杨小林.关于学校体育教学现代的思考.广西师范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6).115 5白文飞.加快实现首都中-小学体育教育现代化的几点思考.教育科学研究.2002.(4).15-16 【摘要】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迫使上海的教育走向现代化,作为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学体育也必将实现现代化。本文运用咨询法、文献资料法进行调查研究,就中学体育教学如何适应学校体育现代化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在教学指导思想、课程与教材体系、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教师专业化发展、评价体系以及教学设施等诸方面进行了思考,并得出结论:在上海地区中学实现体育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