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换一换
首页 金锄头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教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练习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融合含答案解析

  • 资源ID:471575885       资源大小:16.79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贝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贝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1、金锄头文库是“C2C”交易模式,即卖家上传的文档直接由买家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作为网络服务商,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及时联系右侧客服;
2、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jinchutou.com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部份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jinchutou.com水印标识,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4、文档大部份都是可以预览的,金锄头文库作为内容存储提供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慎重购买;
5、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6、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或需要我们协助,可以点击右侧栏的客服。
下载须知 | 常见问题汇总

人教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练习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融合含答案解析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融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0小题,共30分)1,北魏均田制规定:凡男年满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女二十亩。牛一头授田三十亩,以四牛为限。露田禁买卖,老死还政府。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说法正确的是()A.统一分配了全国的土地B.彻底解决了土地兼并C.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D.改变了农业经营方式2,自西晋水嘉之乱后,北方经过了长期的战乱,人口凋敝,土地荒芜现象十分严重。公元4853 .年,北魏孝文帝下诏均给天下民田:在土广民稀之处,官府可以把土地借给百姓耕种;地狭之4 .处,可让百姓迁徙到地广之处,不限异州他郡”,唯不准避劳就逸据此可知,北魏政府A.已认识到人地矛盾突出B.积极推广传播农耕经验C.意在恢复发展农业生产D.赞许百姓自发开垦荒地5 .太和九年魏孝文帝正式下均田诏,大意谓:富强者并兼山泽 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据此可知A. 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B.所受土地农民均可自由买卖C.根本目的是维护农民利益D.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田赋6 .北魏至唐朝中叶,政府按性别、年龄把土地分配给农民,这些土地的主要部分只能使用,不准买卖;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纳租税,服徭役、兵役。这一措施表明A.封建国家政权失去地主阶级支持B.将无主土地按人口分给小农耕种C.统治集团废除了当时土地私有制D.当时农民负担比任何时候都要重7 .北朝时期,政府推行均田制,年满 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规定男子达到1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这表明政府意在A.杜绝土地兼并B.促进人口增长C.增加财税收入D.加强君主专制8 .据史料记载,北魏初年 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后来却纷纷 返旧墟”。 这最有可能是由于A.实行初税亩B.颁行了均田令C.废除土地买卖禁令D.政府允许农民购买份地9 .北魏开始实行的均田制,隋朝到唐初一直沿用,这一制度旨在()A.确立土地私有制B.保护小农经济的发展C.打击官僚地主的势力D.杜绝土地兼并的问题10 .北魏均田制规定,男丁(15-70岁)授露田40亩,实际授田却达80亩,政府收税只收40亩。这一措施()A.有利于政府准确掌握全国户口B.不利于中原地区经济的恢复C.导致地主土地所有制逐步崩溃D.解决了土地兼并严重的问题11 .北魏政府下诏均给天下人田:诸桑田皆为代业,身终不还,恒从见口。有盈者无受无还,不足者受种如法。盈者得卖其盈,不足者得买所不足。不得卖其分,亦不得买过所足。”A.促进了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B.使小农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C.彻底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D.推动了精耕细作生产方式12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评价中国古代某土地制度时说: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 ”下列各项对 此田制”的理解正确的是A.隋唐时期为保证政府财政收入而开始实行B.它规定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由政府平均分配C.该田制有利于从根本上消除土地兼并现象D.有利于对无主荒地的开垦和农业的恢复与发展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1小题,共20分)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北魏拓跋硅即位后,采纳汉臣崔宏建议,自谓黄帝之后。据魏书记载,拓跋氏追溯的初祖是受 封北土的黄帝嫡孙。拓跋硅及继任的三位皇帝亲往或遣使至涿鹿黄帝庙祭祀。材料二 至孝文帝,又下诏:“魏之先出子黄帝, 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 宜改姓元氏。”面对关于迁都的质疑,他说:“黄帝以天下未定,居于涿鹿,既定之后,亦迁于河南。”孝 文帝主持定姓族时,汉臣薛宗起建议不应以祖先曾经的居住地为确定门第等级的主要标准,他说:“陛下黄帝之胤,受封北土,岂可亦谓之胡邪!”整理自魏书材料三6世纪前期,北魏发生动乱,两名皇族被军阀拥戴,分裂为A和B ,稍后又分别被 C 、D取 代。上述5个王朝合称北朝。C、D东西对峙,D内政修明,逐渐占据优势,灭掉 Co不久,隋朝取代 D,统 一全国,终于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1)根据材料一、二概述北魏统治者追溯祖先的目的及过程。(2)根据材料三的叙述,分别指出材料中A、B、C、D四个政权的名称。(3)综合材料二、三,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答案和解析1 .【答案】C【解析】A项应该是国家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B项只要存在封建土地私有制,就无法彻底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C题干体现的是北魏实行均田制,均田制的推行由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D项农业经营方式仍是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故选:Co本题考查的是孝文帝改革内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均田制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部分土地在身死后还给官府。到了唐朝中期,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至唐天宝年间,根本无法实行土地还授,故至德宗年间被 两税法 取代。实施范围一说始终仅实施于北中国,一说隋统一后实施于全国。2 .【答案】C【解析】【分本题考查了均田制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信息, 然后结合所学逐项分析,得出答案。【解答】A.根据材料 北方经过了长期的战乱,人口凋敝,土地荒芜现象十分严重”可知,不存在人地矛盾突出的现象,故不选AoB.材料未体现 传播农耕经验”的内容,故不选 B。C.根据材料 北方经过了长期的战乱,人口凋敝,土地荒芜现象十分严重”在土广民稀之处,官府可以把土地借给百姓耕种;地狭之处,可让百姓迁徙到地广之处 ”等信息可知,北魏政府推行均田制, 意在恢复发展农业生产, 故选CoD.材料未体现 赞许百姓自发开垦荒地”内容,故不选 Do 故选Co3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解读题干材料和运用所学解答问题的能力。【解答】A.由材料 太和九年魏孝文帝正式下均田诏,大意谓:富强者并兼山泽 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均给天下之田”可得孝文帝主张限制富人兼并土地,把地分给天下人,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故A符合题意。B.材料没有体现土地买卖的相关信息,故排除B。C.孝文帝主张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因为他代表的是封建地主阶级,故排除CoD.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田赋材料没有反映,故排除D。故选Ao4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给予正确认知和解读的能力。【解答】B.根据 北魏至唐朝中叶,政府按性别、年龄把土地分配给农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均田制是政府将无主的荒地按人口分给小农耕种,以稳定社会秩序。故B项正确。A.失去地主阶级的支持”材料没有体现,故 A项错误。C.除了当时土地私有制”不符合史实,故 C项错误。D.依据材料信息不足以得出当时农民负担比任何时候都要重”的结论,故D错误。故选B。5 .【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均田制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答】A.均田制不能起到抑制兼并的作用,故排除 A。B.均田制与人口增长无关,故排除BoC.依据所学知识,均田制是国家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农民承担相应的赋税和徭役,据材料可知:税收为按户缴 纳,并且规定子女达到一定年龄就必须分家,可见均田制的目的在于发展个体小农户,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故C正确。D.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 D。故选Co6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旨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和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B.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使州郡之民”由流民变为农业居民的措施是均田制,政府把手中掌握的无主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让他们承担赋税和徭役,这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故B正确。A.本项所述出现的时间在春秋,故A错误。C.本项所述材料无体现,故 C错误。D.本项所述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故D错误。故选Bo7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变迁知识点,要求具备知识迁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B.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均田制,限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吸收了更多的流民农耕定居,保护了小农经济的发展,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确立土地私有制是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排除。C.明显与题干 均田制”史实不符,排除。D.杜绝”一词表述绝对化,均田制的实施,只是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排除。故选Bo8 .【答案】A【解析】 男丁(15-70岁)授露田40亩,实际授田却达80亩,政府收税只收 40亩”表明这一措施有利于政府准 确掌握全国户口,故 A正确;B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Ao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 解题的关键是 躬丁(15-70岁)授露田40亩,实际授田却达80亩,政府收税只收40亩”。本题为中档题,考查孝文帝改革,颁布均田令,把国家掌握的荒地分给农民,由农民承担一定的租税、徭役和兵役。9 .【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北魏均田制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A.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工商业的发展情况,故排除A。B.材料 北魏政府下诏均给天下人田 ”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均田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均田制可以促使 小农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 B项正确。C.此项 彻底”的说法太绝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CoD.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生产方式的改进,故排除D。故选B。10 .【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均田制,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和理解知识的能力。【解答】A.均田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开始的,故A错误。B错误。C错误。”可知,这一土地制度目的之一是限制土地兼并,结B.均田制分配的是无主土地,不是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故C.从根本上消除土地兼并现象”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故 D.根据材料中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 合所学知识,这是指均田制,故 D正确。故选Do 11.【答案】(1)目的:认同中原文化;巩固自己的政治统治。过程:拓跋珪自称黄帝是其祖先;此后多个皇帝 通过祭祀承认和延续这一祖先认同;孝文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汉姓、迁都洛阳、定姓族等)加以强化。(2) A:东魏 B:西魏 C:北齐 D:北周(3)影响:北魏统治获得汉臣认可,巩固了统治;通过祖先认同实现文化认同;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顺应 了北方民族交往、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结束长期分 裂局面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北魏统治者追溯祖先的目的及过程,要求具备材料概括分析归纳与对所学知识的再 现能力。第一小问,目的:据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追溯黄帝为祖先,是为其改革,实现汉化做准备以达到巩固 统治的目的。第二小问,过程:据材料北魏拓跋珪即位后,采纳汉臣崔宏建议,自谓黄帝之后。拓跋珪及继任的三位皇帝亲往或遣使至涿鹿黄帝庙祭祀。”可知,自称是黄帝的后裔;据材料至孝文帝,又下诏: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可知多个皇帝延续这一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练习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融合含答案解析)为本站会员(汽***)主动上传,金锄头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阅读金锄头文库的“版权提示”【网址:https://www.jinchutou.com/h-59.html】,按提示上传提交保证函及证明材料,经审查核实后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