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换一换
首页 金锄头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十四次全国电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格式说明-浙江大学化学系

  • 资源ID:470791546       资源大小:652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贝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贝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1、金锄头文库是“C2C”交易模式,即卖家上传的文档直接由买家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作为网络服务商,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及时联系右侧客服;
2、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jinchutou.com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部份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jinchutou.com水印标识,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4、文档大部份都是可以预览的,金锄头文库作为内容存储提供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慎重购买;
5、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6、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或需要我们协助,可以点击右侧栏的客服。
下载须知 | 常见问题汇总

第十四次全国电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格式说明-浙江大学化学系

2022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会议暨曹楚南院士八十华诞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全文详细摘要格式说明本次会议应征论文应是未曾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l 腐蚀电化学行为l 腐蚀电化学测试方法l 电化学保护和缓蚀剂的研究l 腐蚀电化学应用l 电化学外表处理技术及其他论文一律在通过emailelecorrzju.edu 投稿,并注明投稿。投稿时请选择所投内容分属的范畴。1.论文全文书写格式请用中文或英文撰写,篇幅在到3页(大会邀请报告不超过3页)。论文全文请严格按照以下格式编辑:1.题目用宋体小四号字(加粗居中,单倍行间距)英文和数字那么用12号Times New Roman字体 2.作者用仿宋体五号字居中,通信联系人在作者的右上标打"*",报告人的名字用下划线标出。,单倍行间距,段前0.5行或8磅,多个作者之间用逗号隔开。3.作者单位用仿宋体五号字斜体,居中, 单位名之后加上通信联系人的E-mail地址写在小圆括号中,单倍行间距,段后0.5行或8磅。4.正文用仿宋体五号字、单倍行间距。英文采用10.5号Times New Roman字体。5.使用A4纸、四边页边距均为2.5cm。6.为方便国际交流,对于用中文撰写的论文,在论文之后空一行增加如下英文内容:英文题目(12号,加粗居中,单倍行间距),作者(10号,居中,单倍行间距,段前0.5行或8磅),单位地址 (10号斜体,居中,单倍行间距,段后0.5行或8磅)。7.计量单位一律采用SI单位制;8.插图下的图注图注名中英文对照,中文用5号仿宋体,英文用8号,均为单倍行间距,其余均用英文,英文最后一段段后0.5行或8磅。9.表格:采用三线表,表名中英文对照,中文用5号仿宋体,英文用8号相对于表格居中。先中文,段前0.5行或8磅,后英文,段前短后均为0单倍行间距。10.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小五号仿宋体(或8号英文字体),书写格式如下:著作:作者,书名M.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始页码期刊:作者,刊名,年,卷期:起始页码-终止页码11.其他未特别说明的按常规出版要求。12为方便国际间交流,鼓励作者撰写250字以内的英文摘要。英文摘要采用10.5 号Times New Roman字体。2.模板稀土镁合金(AMCe1)在薄液膜下腐蚀行为的研究刘文娟,曹发和*,张鉴清浙江大学化学系,浙江,杭州,310027, E-mail: nelson_caozj摘要:我们已经研究了在本体溶液中,添加稀土元素Ce对镁合金腐蚀行为的影响。在TEL条件下,采用阴极极化曲线和EIS研究稀土镁合金的腐蚀行为。结果说明在薄液膜条件下,镁合金的阴极和阳极反响都受到抑制。研究结果说明随着液膜厚度的降低,镁合金的腐蚀速率减小。参加稀土元素后,在AMCe1的阴极极化曲线中出现了三段不同的斜率。但对于AM60而言,第二段斜率消失。EIS的结果说明添加稀土元素后,在液膜厚度为200-300 m时,在低频区感抗和容抗交替出现。阴极极化曲线中的第二个动力学区和EIS低频区出现的容抗是相形成的结果。参加稀土元素后,在AMRE1中形成富含Al和RE的相。关键词:镁;稀土元素;EIS;极化曲线简介:由于良好的物理性质和机械性质,镁合金的在汽车,通讯,电子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镁合金的耐蚀性差是限制其应用的主要原因。镁合金的大气腐蚀研究主要集中在场暴露实验和室内模拟加速试验1-2。但是大气腐蚀的本质是薄液膜下的电化学反响。因此薄液膜下镁合金的腐蚀研究至关重要。实验:实验采用AM60和添加稀土元素Ce含量为0.82 wt.%的稀土镁合金AMCe1。将AM60和AMCe1进行加工,得到外层用尼龙包裹,内径为6 mm的纽扣型电极。电极分别用400#,600#水相砂纸打磨,用2.5 µm的金刚石抛光至镜面,用丙酮除油,水洗,吹干,放入枯燥器中待用。测试过程中采用3.5 wt.%的NaCl溶液。分别采用阴极极化曲线,EIS来进行腐蚀测试。采用SEM,线能谱和面能谱来分析腐蚀形貌和腐蚀产物。结果与讨论:图1 AMCe1在不同液膜厚度下的阴极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Fig. 1 Polarization curves and Nyquist plots of AMCe1 under different TEL thickness. 图1是AMCe1在不同液膜厚度下的阴极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阴极极化曲线的结果说明,随着液膜厚度的降低,阴极电流密度下降。随着阴极极化电位的增加,阴极极化曲线分为三个区域,I,II和III。I区域在开路电位附近,随着阴极电位增加,阴极电流密度急剧上升。随着极化电势的继续增大,进入II区域。极化电势进一步增加,阴极电流密度随极化电势的增加变得平缓,到达极限扩散电流密度。阴极极化曲线的结果说明,镁合金的阴极过程明显受到了薄液膜厚度的抑制。随着液膜厚度的降低,阴极反响速度逐渐减小。对于镁合金而言,在中性NaCl溶液中,主要阴极反响是H+被复原成H23-4。在薄液膜条件下,一方面由于阴极反响,镁合金外表碱化加强,镁合金的阳极溶解受到抑制。另一方面,液膜厚度越小,阴极反响物的浓度越低,因此阴极反响也受到也液膜厚度的抑制。因此在薄液膜条件下,稀土镁合金的腐蚀速率明显降低。对稀土镁合金进行阻抗测试,所得结果如图1右所示。在液膜厚度为296 µm,Nyquist图在低频区表现为容抗弧,而在其他液膜厚度和本体溶液的条件下,表现为感抗弧。对阻抗谱进行拟合,结果说明,随着液膜厚度的降低,外表膜电阻Rsurf和电荷转移电阻Rct之和逐渐增大。但是在液膜厚度为101µm时,Rsurf与 Rct之和与本体溶液条件的值相当。这说明液膜厚度为100 µm左右时,腐蚀的控制步骤发生了变化。在薄液膜条件下,腐蚀的控制步骤为阴极反响。而在100 µm左右时,腐蚀的控制步骤转为阳极溶解控制。因此在液膜厚度为100 µm处,腐蚀速率出现极值。在液膜厚度大于100 µm时,随着液膜厚度的降低,腐蚀电阻增大,阴极反响和阳极反响同时受到抑制。结论:研究说明在AM60镁合金添加稀土元素Ce后,出现了富含Al和Ce的新相。AM60镁合金在薄液膜条件下的中的腐蚀行为与本体溶液不同。阴极极化曲线的结果说明随着薄液膜厚度的减小,阴极反响受到抑制。同时,稀土镁合金AMCe1的极化曲线分为三段。而AM60的极化曲线为两段。在阴极极化曲线上的第二段动力学区间是由新的稀土相的存在而产生的。正如极化曲线所示,在薄液膜下,镁合金的腐蚀主要是受到阴极控制。EIS的结果也同样说明了液膜厚度的降低抑制了镁合金的腐蚀。致谢:本研究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801056资助工程。参考文献:1 Godard H.P, Jepson W.B, Bothwell M.R, Lane R.L, The Corrosion of Light Metals, John Wiley and Sons, New York, 1967. 2 樊昱, 吴国华, 高洪涛, 镁合金腐蚀的研究现状及开展趋势,铸造技术. 2022, 25(12): 941-944.3 R. Lindström, L.G. Johansson, J.E. Svensson, The influence of NaCl and CO2 on the atmospheric corrosion of magnesium alloy AZ91, Materials and Corrosion 54 (2022) 587-594.4 H.P. Godard, W.B. Jepson, M.R. Bothwell, R.L. Kane, The corrosion of the Light Metal, John Wiley Son, New York, 1967, p260. The corrosion behavior of AMCe1 magnesium alloy under thin electrolyte layer Liu Wenjuan, Cao Fahe, Zhang Jianqing(Department of Chemistry, Zhejiang Univ., Hangzhou, Zhejiang, 310027 E-mail: nelson_caozj)Abstract:The corrosion behavior of AMCe1 under TEL in 3.5 wt.% NaCl solution was investigated by cathodic polarization and EIS comparing with AM60. The results indicated corrosion resistance was enhanced by the decrease of TEL thickness. There were three kinetic regions in polarization curves of AMRE1, whereas the second region disappeared for AM60. Meanwhile, EIS results showed the inductive loop at LFs for AMRE1 appeared under 200300 m thickness. The presence of second regions in polarization curves and capacitive loops at LFs in EIS was attributed to formation of new phase () as indicated in micro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Keyword: magnesium; rare earth elements; EIS; polarization1

注意事项

本文(第十四次全国电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格式说明-浙江大学化学系)为本站会员(汽***)主动上传,金锄头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阅读金锄头文库的“版权提示”【网址:https://www.jinchutou.com/h-59.html】,按提示上传提交保证函及证明材料,经审查核实后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