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换一换
首页 金锄头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一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

  • 资源ID:470611829       资源大小:1.21M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贝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贝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1、金锄头文库是“C2C”交易模式,即卖家上传的文档直接由买家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作为网络服务商,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及时联系右侧客服;
2、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jinchutou.com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部份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jinchutou.com水印标识,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4、文档大部份都是可以预览的,金锄头文库作为内容存储提供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慎重购买;
5、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6、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或需要我们协助,可以点击右侧栏的客服。
下载须知 | 常见问题汇总

高一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

高一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一、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聚落的概念及分类;聚落的发展过程;乡村形成的历史条件及发展;城市出现需要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劳动分工促进了城市的出现;不同地形对城市区位的影响;气候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交通与城市区位;社会经济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了解和区别各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影响城市区位的主要因素是不断变化的;城市化的含义;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记住:村落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乡村和城市的出现分别是在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和第二次社会大分工;自然资源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 理解:聚落是人类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产物;城市形成的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往往决定城市的区位;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2 能力目标(1) 从图中提取有用信息,并利用有关地理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2) 阅读统计图表和地图,处理地理数据的能力;(3) 利用“亚洲五个国家城市化趋势图”,提高对比分析的能力;(4) 利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调查分析本地区存在的城市化问题的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保护城市环境的重要意义,调查你所居住地区发展、规划情况,找出合理的地方及存在的问题,加深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感情。二、学习建议 本单元的知识结构突出知识的联系性:一是知识的纵向联系,教材从时间的发展变化,介绍了从古到今人类居住地的演化过程及区位因素;二是知识的横向联系,介绍了世界不同时期不同居住地发展变化的过程及区位因素;最后重点介绍了城市化的产生、不同国家城市化的特点、产生的问题,特别强调了如何去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突出了人地关系这一条主线。所以在学习本单元时,你应该用一种动态的观点去学习,结合书上的图表等图象知识和地理数据,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训练自己从中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利用相关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目标检测A组(一)单项选择题1下面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聚落即房屋的集合体 B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 C聚落主要指乡村而不包括城市 D各种住宅、商店、仓库等都是聚落,而道路、广场、公园、运动场等均不是聚落的范 畴。2有关乡村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最初人们居住的是一种半固定的原始棚舍B早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乡村聚落就已稳定下来C乡村聚落阶段先于原始畜牧业和农业的起源D已发现的村落遗址多位于河流上游地段3人们由穴居到半固定的原始棚居到稳定的有一定规模的乡村聚落,主要是由于A找到了合适的生存环境 B生产力水平的提高C为了躲避自然灾害 D家族的不断壮大4 对聚落的外部形态有深刻影响的是A居住在其中的人群种族 B当地的风土民情C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 D当地地理环境5 在外部形态上呈带状的村落一般分布在A河流较少的平原地区 B河网密度较大的平原地区C高原地区 D盆地地区6.有关地形与城市区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平原地区土地肥沃,便于农耕,所以不适宜发展城市 B我国城市大部分位于地势最低的第三级阶梯上 C山区城市一般都河谷谷地或比较开阔的高地分布 D巴西的城市多分布在亚马孙平原上7.世界上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主要分布在 A气候干旱地区 B热带雨林地区 C中低纬度地带的沿海地区 D高纬度寒冷地区8.从气温条件分析,世界城市集中分布的纬度是 A中低纬度 B中高纬度 C高纬度 D低纬度9.河流对城市的影响很大,通常属于不利于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位置是 A两条河流汇合处 B河流发源地 C过河点位置 D河口位置10.沿河设城主要是因为 河流为城市提供主要水源 河流具有便利的水运条件 河流对城市安全防卫有利 河流沿岸都形成冲积平原 A B C D 11都是以煤炭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工业城市是A巴西利亚 华盛顿 大庆 抚顺 B伯明翰 匹兹堡 大同 鹤岗C开滦 鞍山 包头 阿伯丁D约翰内斯堡 攀枝花 玉门 曼彻斯特12下列国家首都只作为政治中心而新建的城市是A东京 伦敦 B柏林 曼谷C伊斯兰堡 巴黎D巴西利亚 华盛顿13在铁路枢纽上兴起的城市是A济宁 B株洲 C杭州 D扬州14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是A 城市的人口规模 B 城市的用地规模C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D 特大城市的数量15世界城市化进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其界线是:A 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B 工业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C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D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说明了:城市内环境质量相对下降,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大城市中心区萎缩,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下降中小城镇发展迅速,乡村人口出现回升A B C D 17. 有关自然资源与城市区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凡是自然资源丰富的地方,都有城市出现。B 工业革命后,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都有城市出现。C 中国的大庆、玉门、大同、开滦、英国的阿伯丁都是以煤炭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城市。D 随着自然资源数量的减少,自然资源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已经很弱18. 我国城市化进程不应过快的原因是( ) A.人口素质还不高 B.科学技术水平不高 C.城市建设经验不足 D.经济发展水平不高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逐渐减少。B 发达国家人口逐渐减少。C 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逐渐增多。D 1940年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多于农村人口。20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城市交通拥挤,房屋集中,绿地面积小。B 城市人口过度膨胀,工业大量集中。C 城市生态系统缺少足够的分解者。D 城市数量过多,拥挤不堪。21下列关于解决大城市交通拥挤可行性办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小汽车取代自行车。B 建造多层高架道路和立体交叉道路。C 增加交通线路的用地面积。D 将现有道路全部改建成高速公路。22下列关于城市化及其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正在加快B西方大城市的许多人居住在郊区C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始终低于发达国家D、城市化的畸形发展主要出现在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比重过大(二)双项选择题1 下面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聚落无不打上当地地理环境的烙印 世界上的聚落都在成长 聚落也对当地地理环境和人类经济活动发生作用 聚落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A. B. C. D. 2关于乡村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聚居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B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大分工是乡村形成的历史条件C较早的村落都形成于自然条件较差的地方,所以很不稳定D较早的村落一般都建在当时自然条件较优越的地方3从社会文化角度看,城市的出现需要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是A.农业机械化的广泛应用,使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B.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使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剩余产品C.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促进了城市的形成D.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促进了城市的出现4下列有关城市兴衰变化连线正确的是A筑波-作为政治中心而兴起B扬州-因大运河河道淤塞,航运不畅而衰落C株洲-因铁路枢纽而发展D郑州-因当地石油产业的发展而兴起5世界城市化的标志是A.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提高B.城市人口增加,其比重在总人口比重中上升C.城市用地规模扩大D.城市中心区人口向郊区移动 6关于世界城市化问题的论述,那一种是正确的 ( )A.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正以空前的规模不断增长。B.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增长速度超过发展中国家。C.发达国家城市化出现停滞状况,甚至出现“逆城市化现象”D.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速度超过发达国家。7在城市中心区人口向外移动的原因: A在城市环境恶化,地价上涨。 B农产品满足不了城市需要。 C市区环境优雅,但供水紧张。 D地铁、高速公路等交通的发展。(三)综合题1 读下面图6-1“河流与区位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甲城市形成的原因是 。(2)乙城市形成的原因是 。(3)丙城市形成的原因是 ,在我国与丙城城市区位类型一致的有长江沿岸的特大城市 , 。 (4)丁城市的区位优势为 ,因此,它既是 又是 。 (5) 是古代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因此 对城址的选择影响很大。2图6-2分别为A、B、C两个城市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两城市中先形成的应是 ,后形成的应是 。(2)城市A形成的主要有利条件是 。(3)城市B重要的工业部门主要有 。3读图6-3“亚洲五个国家城市化趋势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列表比较我国不同时期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和主要原因时间特点主要原因1950至1960年1960至1980年1980年至今(2) 与日本比较,我国城市化的特点是 、 、 。(3) 通过分析和比较可以看出,一个国家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基本上可以体现其 发展水平。B组(一)单项选择题1.史记·五帝本纪中写到:"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聚是村落,是乡村;邑是居民点,有市之邑是城市的雏形;都是早期的城市 通过以上所述回答:乡村和城市的联系是 A 乡村的规模较小,城市的规模较大 B乡村以农业人口为主,城市以非农业人口为主 C乡村以农业活动为主,城市以制造业、服务业为主 D乡村是城市的母体,城市一般由乡村发展而来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一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为本站会员(公****)主动上传,金锄头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阅读金锄头文库的“版权提示”【网址:https://www.jinchutou.com/h-59.html】,按提示上传提交保证函及证明材料,经审查核实后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