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换一换
首页 金锄头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六年级下科学第一章知识概况+习题

  • 资源ID:468959376       资源大小:32.50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贝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贝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1、金锄头文库是“C2C”交易模式,即卖家上传的文档直接由买家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作为网络服务商,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及时联系右侧客服;
2、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jinchutou.com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部份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jinchutou.com水印标识,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4、文档大部份都是可以预览的,金锄头文库作为内容存储提供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慎重购买;
5、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6、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或需要我们协助,可以点击右侧栏的客服。
下载须知 | 常见问题汇总

六年级下科学第一章知识概况+习题

水中的微生物形态行为生物的特点具有组成发展到微小世界放大镜放大镜下的发现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放大镜下的晶体形态、构造生活习性物质的结构显微镜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细胞植物、动物、人体等组成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中取得越来越多的成果推动促进中间厚边缘薄特点知识概况小学科学六下第一单元科学微小世界练习题 一、填空。 1在放大镜和显微镜没有发明以前,人们只能用(     )、(     )、(     )、(     )、(     )五种感觉器官探知世界。 2放大镜也叫(        ),特点是中间(     )、边缘(     ),它具有(     )功能,用它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3放大倍数越大的放大镜,看到的图像(     ),看到的范围(     );放大倍数越小的放大镜,看到的图像(     ),看到的范围(     )。 4苍蝇落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会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的(     )的构造有关。用放大镜观察,原来蟋蟀的“耳朵”在(        );苍蝇的眼睛是(     )眼。在放大镜下蝴蝶的翅膀都是由许多彩色的(       )组成的,这些其实是(       )。 5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     )。 61663年,英国科学家(           )有一个了不起的发现,他用自制的复合(      )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的结构,发现它们看上去像一间间的长方形小房间,就把它命名为(     ) 7  生物体都是由(        )组成的,(       )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8调节载物台下的(       ),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调节(       )将镜筒抬起,使低倍镜离(      )大约23厘米。将想要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     )上,用(      )夹住,要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     )的中央;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     )。 二、判断。 1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楚1/5厘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2微生物都是有害的。(    ) 3自然界所有固体物质都是晶体。(    ) 4蚜虫是草蛉的天敌。(    ) 5绿藻能使鱼缸里的水发绿。(    ) 6放大镜不但能将物体放大,而且还能让我们观察到一些平时看不见的细节。(    ) 7显微镜的发明,让我们看到了微生物和细胞。(    ) 8如果目镜或物镜的镜面比较脏,要用擦镜纸而不能用手直接擦。(    ) 9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 10有些疾病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 11. 制作微生物玻片标本时,我们可以通过吸走多余的水分来控制微生物的运动。(    )12一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一定的。(    ) 13放大镜的镜面越大,其放大倍数也越大。(    ) 14在显微镜未发明之前,人们只能依靠眼睛观察世界。(    )三、选择。 1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为了看清楚物体的细微结构,应将放大镜沿着肉眼与物体之间的直线方向,缓缓地(    )移动,直至看清楚为止。 A 上下           B 左右          C 绕圈2 世界上最早的显微镜是(    )制成的,可以放大近300倍。 A 列文虎克       B 巴斯德        C 罗伯特·胡克 3下列各种物体不能起放大作用的是(    ) A 盛满水的瓶子 B小草上的露珠 C 中间厚周围薄的瓶底 D窗户上的碎玻璃 4苍蝇、蜻蜓、蝴蝶的眼睛都是(    )。 A 单眼           B 复眼 5鱼缸里的水发绿,原来是(    )的作用。 A 绿藻          B 青苔6使用显微镜观察时,距被测物体较近的是(    )。 A 目镜         B 物镜 7一般情况下,下面三种器材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是(   ),放大倍数最小的是(    )。 A 光学显微镜         B 放大镜     C 电子显微镜8(    )发明了能提高视力的眼镜。 A 格罗斯泰斯特      B 牛顿     C 伽利略      D 培根 9 下列使用显微镜的顺序正确的是(    )   A 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  B 安放放片对光调焦观察 C 安放调焦对光放片观察  D 安放调焦放片观察对光 10 自然界中的很多(    )物质都是晶体。                            A 液体      B 气体    C 固体    D固体、液体和气体 11取显微镜的正确方法是(    )。   A 用两手握住镜臂                  B 用左手提着镜臂 C 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D 用两手托住镜座 12奶奶用放大镜看报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更清晰的图像,她常常这样做(    )。 A 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远一些   B 报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远一些 C 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近一些   D 报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近一些 13科学家在观察SARS病毒时使用的是(    )   A 显微镜      B 电子显微镜   C 放大镜     D 扫描隧道显微镜 14人类利用(    )发面的历史已有5000多年了,可以使制成的面包内部疏松多孔。   A 细胞        B 酵母菌       C 霉菌       D 病毒 15下列不属于晶体的是(    )   A 食盐        B 玻璃         C 雪花       D 维生素C 16下列有关晶体的说法中正确是(    ) A 自然界中的所有固体物质都是由晶体组成的  B 晶体结构只有在放大镜下才能看到C 同种物质晶体的颗粒结构大致一样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7制作一些浓的食盐水,用滴管滴几滴在玻璃上,等水分自然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在玻璃上留下的痕迹,看到的是(    )。    A 粉末状物质  B 具有晶体结构的物质  C 液体   D 什么也看不到 四、实验探究题  1会看图填写出显微镜的结构名称。2现有甲乙两台显微镜(甲:目镜10×,物镜40×;乙;目镜,5×,物镜10×),若要在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应选择(      )显微镜,若想看到更大的图像,应选择(      )显微镜。 3回答,在培养观察微生物实验中,我们   (1)用(      )吸取一滴池塘或鱼缸里的水,滴在(      )中央。   (2)我们也可以用(      )培养微生物。   (3)在观察时,若要使位于载玻片右上方的图像移到视野中央,移动玻片的方向是(      )

注意事项

本文(六年级下科学第一章知识概况+习题)为本站会员(鲁**)主动上传,金锄头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阅读金锄头文库的“版权提示”【网址:https://www.jinchutou.com/h-59.html】,按提示上传提交保证函及证明材料,经审查核实后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