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换一换
首页 金锄头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阶级分层问题研究

  • 资源ID:468726476       资源大小:14.94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贝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贝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1、金锄头文库是“C2C”交易模式,即卖家上传的文档直接由买家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作为网络服务商,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及时联系右侧客服;
2、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jinchutou.com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部份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jinchutou.com水印标识,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4、文档大部份都是可以预览的,金锄头文库作为内容存储提供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慎重购买;
5、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6、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或需要我们协助,可以点击右侧栏的客服。
下载须知 | 常见问题汇总

阶级分层问题研究

中国居民收入分化与阶级分层问题研究     一、中国居民收入分化     1不同经济类型单位之间收入分化。按国家统计局分类法,将经济单位分为国有、集体、其他三类,并以集体单位收入为1,则国有、集体、其他经济单位收入之比,1985年为1.25:1:1.49,1991年为1.33:1:1.86,1996年为1.46:1:1.92。1995年其他单位职工平均工资比国有单位高1838元,比集体单位高3532元,其中外商投资企业比国有企业高2433元,比集体企业高4127元;其他经济单位最高的金融保险业比国有单位最高的电力、煤气和水的供应和生产业高5215元,比集体单位最高的电力、煤气、水的供应和生产业高5486元;同是电力、煤气、水的供应和生产业,其他单位比国有、集体单位分别高3012元、3285元;同是金融保险业前者比后两者分别高5354元和6542元;社会服务业中其他单位比国有单位高3325元,比集体单位高4567元。也有个别其他单位行业职工平均工资低于国有单位,但都高于集体单位。     2不同行业之间收入分化。同一经济类型中不同行业有较大差别:1995年国有单位最高的电力、煤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比最低的农林牧渔业收入高4207元,比倒第二位的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高3166元;其他经济单位内最高的金融保险业比最低的机关高10099元,比倒第二位的采掘业高7775元。不同经济类型单位不同行业之间差距更大:国有航空业比其他单位的机关高10146元,比其他单位的采掘高7512元。其他经济单位最高的金融保险业比国有最低的农林牧渔业高9422元,比集体最低的农林牧渔业高10022元,比国有倒第二位的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高8438元,比集体倒第二位的批零、餐饮业高9500元。1996年不同经济类型、不同行业之间收入差距继续拉大。     3企业管理者与职工之间收入分化。1994年企业管理人员平均工资为6737元,国有经济单位职工平均工资4141元,两者相差2596元,其中处级管理人员比职工平均工资高4577元,科级高3399元,科员高2044元;与集体经济单位企业平均工资3212元相比,则总计平均高3525元,其中处级高5506元,科级高4328元,科员高2973。1996年国有单位经营人员收入15518.97元,集体16247.92元,其他51129.38元,而其相应的职工收入为6280、4302、8261元,两者相差2.47倍、3.78倍、6.19倍。     4资产收入与劳动收入之间分化。据浙江温州市的一项研究,在一般的私营企业中,企业主的年收入为一般职工的21倍;在具有百万资产以上的私营企业中,企业主的年收入为一般职工的79倍。私有企业主拥有生产资料的增值速度较快。全国11省26个村私有企业的增值速度为年55.6%。全国颇具声望的49家资产在100万元以上的私有企业,在投资经营的5.41年内,资产总额增长19.4倍,平均每年增值76.4%。这一极高的增值速度是1949年前民族资本家所难以比拟的。但与此同时,劳动收入增长缓慢得多。职工年平均工资,1978年为617元,1994年为4510元,15年间增长7.3倍,扣除物价因素,职工实际年平均工资“六五”期间年均增长4.2%,“七五”期间年均增长2.4%。1995年全国职工平均工资增长21.2%。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3.8%;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比上年增长29%,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5.3%。     5农村居民之间收入分化。农村居民收入分化有两种情况:一是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分化;二是不同区域之间收入分化。不同群体间收入分化又有两种:一种是不同从业类别之间的收入差距。从事种值业的农民与在乡镇企业就业的职工之间收入差距约12倍;与从事商业、服务业的人员相比,相差25倍;与从事个体运输和建筑业的农民工相比相差58倍。另一种是雇主和雇工之间的收入差距,在个体和私营企业数量多的地区,私营企业主与雇工之间的收入差距相当悬殊,而且随着雇工人数的增加,其收入差距拉大。雇工规模在1030人,雇主与雇工的收入差距在1540倍;3150人的,差距在4070倍;51100人的,差距约65130倍。     不同区域之间农民收入分化表现为:1980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91.33元,东、中、西部地区农民纯收入之比(以西部为1)为1.39:1.11:1;1985年为1.54:1.21:1;1990年为1.80:1.26:1;1992年扩大为2.22:1.25:1。1993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为921元,其中东部地区人均纯收入为1380元,中部地区为786元,西部地区为604元。东、中、西部之比为2.25:1.75:1。东部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360元,而西部贵州毕节地区为426元,云南思茅地区不足400元,其人均纯收入之比为5.9:1。     6城乡居民收入分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呈“X”型状态,即先缩小后扩大。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以农民收入为1),1980年为2.24:1,1984年降为1.83:1,1985年后重新扩大,到1994年达到2.6:1。     农民收入增长慢于城镇居民。按现价计算,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3.6元提高到1995年的1577.7元,增长了10.8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5.2%倍。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由1978年的316元提高到1995年的3892.9元,增长了11.3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6.8%。1991年城市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农村居民8.07个百分点;1992年7.16个百分点;1993年10.4个百分点;1994年3.59个百分点(1995年除外,农民收入增长快于城市6.99个百分点)。     二、居民收入分化的特点     1同步性。这是指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走势是与我国改革开放决策阶段性推进、改革侧重点转移同步变化的。19781984年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缩小。这主要是由于改革政策向农民倾斜,乡镇企业异军突起造成的。乡镇企业发展较早、较快的江浙两省农民收入显著提高,使东部地区内部各省之间收入差距拉大,其对全国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解释力相当高。城镇居民收入分化则与1984年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进程息息相关。国有企业改革方案多变,却一直没有根本性突破,至全行业亏损时,城镇贫困人口问题突现。非公有经济发展迅猛,市场秩序却不规范。从城市改革以来居民收入分配问题的焦点大体依照下列顺序展开:奖金分配、工资外收入、内部人控制、穷庙富方丈、国有资产流失等,这跟国有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出台顺序基本上是一致的。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焦点的转移并不是伴随着上述问题的依次解决而发生的。往往是最初奖金分配高的企业,也是后来工资外收入高的、国有资产内部化程度高的企业。这使得职工收入差距越拉越大。     2多极性。与资本主义国家财富向生产资料占有者一极集中不同,我国居民收入分化呈现出多极性,不同经济成分、不同成分、不同行业、不同经营方式、甚至腐败的权力、非法行为(又有“红、黄、蓝、白、黑”诸道)都可能积聚大量财富。这是由我国经济政治社会体制转型发展、居民收入来源多元化决定的。农民收入主要依据从业类别分化。首先是农业与非农产业收入化。非农产业收入是农民收入增长的支柱。其次,农村非农产业同倍也有分化。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等收入一般分别为从事种值业农民的12倍、58倍、25倍。地区间农民收入差距,除地区间固有的不平衡性外,相当大程度上也可分解为上述两种分化。     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主要依据经济单位性质、产业结构分化。首先是不同所有制的职工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其次,不同行业间收入差距扩大。与现代产业结构联系紧密的行业、垄断性行业等收入增长较快。第三,市场化程度高的经营活动收入也高。     3累积性。这是指收入分化是在改革进程中不断积累的。其中又有政策性积累、文化历史沿续、财产性积累。(1)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就与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地区分布长期向东部沿海地带倾斜,经济特区和开放城市长期享受政策优惠等政策性累积有重要联系。19521978年广东、福建2省人均国民收入增长速度居倒数第13、第9位,山东、江苏、浙法3省接近但低于全国一般水平。而19791990年间它们跃居全国前5名。这一时期区域增长差异在总体上主要是由投资规模差异决定的。城乡社会结构分割;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缩小了又扩大;农民“三乱”负担久治不愈等因素则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方面的政策性积累。(2)广东、福建外向型经济发展以及江浙乡镇企业发达与该地区历史文化传统有关;城镇居民观念落后,死抱铁饭碗,长期困守于停产、半停产企业,致使生活水平下降,则是文化传统观念在居民收入分化中起作用的另一方面表现。(3)财产积累(分化)本身具有明显的累积性。从调查的数据看,改革开放以后财产收入增加极其迅猛。1993年比1985年增长12.2倍,平均每年按36.7%的速度增长。19881993年居民最高收入组也最低收入组的财产收入差距以每年52.3%的速度扩大。在财产存量中,人均储蓄存款也高速增长。19881993年城镇居民的人均储蓄存款平均以23%的速度增长,其中最低收入组以19%的速度增长,最高收入组以23%的速度增长,高低差以27%的速度扩大。越有钱的人越容易积累财富,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4过渡性。这是指一部分收入分化是我国改革、社会转型发展时期出现的特殊现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法制的完备,收入差距扩大问题会得到控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为,既难于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又难于自然经济向计划经济的过渡。把扭曲的、变形的市场改造为正常的、完善的市场,把政府垄断下的市场改造为按市场规则运行的市场,无疑要困难得多。新旧体制转换必然要经历一个较长期的过程,其间很容易出现新旧体制交织、变异的状况。各种灰色、黑色收入由此产生。1988年商品牌市价差、银行贷款牌市价差和外汇牌市比差就高达3569亿元;1992年仅各项寻租租金总额为6343.7亿元,相当于当年国民收入使用额的32%,是居民消费基金总额的58%。有关部门测算,1993年国家财政因回扣流失资金达300亿元。目前全国每年因走私贩私而损失的关税收入约150亿元;药品回扣占药品销售收入的1013%。据税务部门反映,个体经营者90%,私营企业主80%以上都有偷漏税行为。政府官员腐败有“58岁现象”。     三、居民收入分化与阶级分层     首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工人、农民两大阶级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这里涉及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我们认为私营企业主及其他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裕起来的人民同样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他们的存在是由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文化诸多条件决定的。只要按党的基本国策、基本路线、基本政策办事,是不会导致资本主义的。     其次,两大阶级内部明显分化。阶级、阶层是两个既联系又区别的概念。划分阶级的标准是唯一的。依据列宁所说,“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划分阶层的标准则可根据研究目的需要选择不同标准,如从业类别、收入水平、经济关系、社会地位、政治权力等,并可以将不同标准划分的阶层交叉并列,根据我们对收入分化的考察,我们认为现阶段特别值得研究如下几个阶层:     1农村种养殖业农民与农村非农产业从业人员。从现行城乡分隔的户籍制度看,他们都是农民。但从他们的收入来源、工作性质、场所、生活方式、思想观众等方面看,他们之间的区别已经相当明显。农村种养植农民无疑仍是中国农民的大多数,他们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农村从事农业劳动,生活节奏平缓,少商品意识,

注意事项

本文(阶级分层问题研究)为本站会员(人***)主动上传,金锄头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阅读金锄头文库的“版权提示”【网址:https://www.jinchutou.com/h-59.html】,按提示上传提交保证函及证明材料,经审查核实后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