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换一换
首页 金锄头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12课《石钟山记》预习(对照课文注释翻译+理解性默写)

  • 资源ID:457713807       资源大小:87.50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金贝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金贝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1、金锄头文库是“C2C”交易模式,即卖家上传的文档直接由买家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作为网络服务商,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及时联系右侧客服;
2、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jinchutou.com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部份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jinchutou.com水印标识,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4、文档大部份都是可以预览的,金锄头文库作为内容存储提供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慎重购买;
5、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6、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或需要我们协助,可以点击右侧栏的客服。
下载须知 | 常见问题汇总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12课《石钟山记》预习(对照课文注释翻译+理解性默写)

高中语文选必下石钟山记预习一、对照课文注释翻译石钟山记 苏轼水经云:“彭蠡(l)之口有石钟山焉。”郦(lì)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qìng)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bó)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líng)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fú)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kng)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水经说:“鄱阳湖的湖口有一座石钟山在那里。”郦道元认为石钟山下面靠近深潭,微风掀动波浪,水和石头互相拍打,发出的声音好像大钟一般。这个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如果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何况是石头呢!到了唐代李渤才访求石钟山的旧址。在深潭边找到两块山石,敲击它们,聆听它们的声音,南边那块山石的声音重浊模糊,北边那块山石的声音清脆悠扬,鼓槌停止了(敲击),声音还在传播,余音慢慢消失。他自己认为找到了这个石钟山命名的原因。但是这个说法,我更加怀疑。敲击后能发出响亮的声音的石头,到处都这样,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这是为什么呢?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kng)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mù)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q)鹘(hú),闻人声亦惊起,磔(zhé)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ké)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guàn)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chng)吰(hòng)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xià),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kun)坎镗(tng)鞳(tà)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zhì)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yì)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元丰七年六月丁丑日,我从齐安坐船到临汝去,大儿子苏迈将要去就任饶州德兴县的县尉,我送他到湖口,因而能够观察这座称为“石钟”的山。庙里的和尚叫小孩拿着斧头,在乱石中间选一两处敲打它,硿硿地响。我本来就觉得可笑,并不相信。到了晚上,月光明亮,我独自和苏迈坐着小船来到绝壁下面。巨大的山石在旁边耸立着,高达千尺,好像凶猛的野兽和奇异的鬼怪,阴森森地要向人扑过来;山上宿巢的老鹰听到人声,也受惊飞起来,在云霄中磔磔地鸣叫;又有像老人在山谷中边咳边笑的声音,有人说这是鹳鹤。我正内心惊恐想要回去,忽然巨大的声音从水上发出,噌吰地响着像钟鼓的声音连续不断。船夫非常害怕。我慢慢地观察,原来山脚下都是石头的洞穴和裂缝,不知它们的深浅,微微的水波涌进洞穴和裂缝,(波浪)激荡冲击便产生这样的声音。船绕到两山之间,将要进入港口,有块大石头挡在江河水流中央,上面可坐百来个人,中间是空的,而且有许多窟窿,把风浪吞进去又吐出来,发出窾坎镗鞳的声音,同先前噌吰的声音相互应和,好像音乐演奏。我于是笑着对苏迈说:“你知道吗?那噌吰的响声,是周景王无射钟的声音;窾坎镗鞳的响声,是魏庄子歌钟的声音。古代的人(称这山为石钟山)没有欺骗我啊!”事不目见耳闻,而臆(yì)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dài)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bó)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凡事不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却根据主观猜测去推断它的有或没有(正不正确),可以吗?郦道元见到和听到的,大概和我一样,但是说得不详细;士大夫终究不愿夜晚乘着小船停靠在悬崖绝壁下面,所以不能知道真相;而渔人和船工,虽然知道却又不能用文字表达、记载。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石钟山得名由来)的缘故。而浅陋的人用斧头敲打石头的办法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自以为得到了事情的真相。我所以记下以上的经过,是因为叹惜郦道元的解释过于简略,也嘲笑李渤的解释太浅陋了。二、理解性默写1.石钟山记中,苏轼用一个定语从句“                  ,               ”来否定唐代李渤对石钟山名字来历的看法。2.石钟山记中,作者写浅薄的人探求石钟山得名原因的做法是“                ,                      ”。 3.“                  ,                   ”两句表明苏轼写石钟山记的目的是传播自己的见解,并证实、补充郦道元的观点,纠正李渤的观点。4. 石钟山记中,作者在与苏迈的对话中将“噌吰”“窾坎镗鞳”两种声音与“                    ”和“”相联系,肯定自己的考察结果,点出石钟山命名的缘由。5石钟山记中,石钟山得名的由来没有流传下来有很多原因,苏轼认为与士大夫相关的原因是“              ,                    ”。6石钟山记中,作者写石钟山“窾坎镗鞳之声”形成的原因是“                  ,                   ”。7在石钟山记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摹石钟山大石“侧立千尺”的形状的句子是:                ,                 。8.石钟山记里郦道元认为石钟山得名的原因是:石钟山靠近深潭,                  ,                   ,才发出洪钟一样的声音。9. 石钟山记中,苏轼对郦道元关于石钟山得名的理由持怀疑态度,他的理由是:                  ,                   ,更何况是石头呢?10石钟山记中,对郦道元和李渤关于石钟山得名的说法,人们的看法是:                ,                 。  11.石钟山记中,对郦道元和李渤关于石钟山得名的说法,作者的看法是:                ,                 。12.石钟山记中,作者描写自己到了绝壁下见到了巨大的山石倾斜的树立,有千尺之高,好像是凶猛的野兽和奇异的鬼怪的句子是:                ,                 。【答案】1.石钟山记中,苏轼用一个定语从句“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来否定唐代李渤对石钟山名字来历的看法。2.石钟山记中,作者写浅薄的人探求石钟山得名原因的做法是“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3.石钟山记中,“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两句表明苏轼写作目的是传播自己的见解,并证实、补充郦道元的观点,纠正李渤的观点。4. 石钟山记中,作者在与苏迈的对话中将“噌吰”“窾坎镗鞳”两种声音与“周景王之无射也”和“魏庄子之歌钟也”相联系,肯定自己的考察结果,点出石钟山命名的缘由。5石钟山记中,石钟山得名的由来没有流传下来有很多原因,苏轼认为与士大夫相关的原因是“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6石钟山记中,写石钟山“窾坎镗鞳之声”形成的原因是“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7在石钟山记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摹石钟山大石“侧立千尺”的形状的句子是: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8.石钟山记中,郦道元认为石钟山得名的原因是:石钟山靠近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才发出洪钟一样的声音。9. 石钟山记中,苏轼对郦道元关于石钟山得名的理由持怀疑态度,他的理由是: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更何况是石头呢?10石钟山记中,对郦道元和李渤关于石钟山得名的说法,人们的看法是:是说也,人常疑之。  11.石钟山记中,对郦道元和李渤关于石钟山得名的说法,作者的看法是:然是说也,余尤疑之。12.作者描写自己到了绝壁下见到了巨大的山石倾斜的树立,有千尺之高,好像是凶猛的野兽和奇异的鬼怪的句子是: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3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12课《石钟山记》预习(对照课文注释翻译+理解性默写))为本站会员(lu****9)主动上传,金锄头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阅读金锄头文库的“版权提示”【网址:https://www.jinchutou.com/h-59.html】,按提示上传提交保证函及证明材料,经审查核实后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