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换一换
首页 金锄头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阿里为什么没拿到银行牌照

  • 资源ID:45694224       资源大小:247.31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8金贝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贝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1、金锄头文库是“C2C”交易模式,即卖家上传的文档直接由买家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作为网络服务商,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及时联系右侧客服;
2、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jinchutou.com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部份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jinchutou.com水印标识,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4、文档大部份都是可以预览的,金锄头文库作为内容存储提供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慎重购买;
5、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6、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或需要我们协助,可以点击右侧栏的客服。
下载须知 | 常见问题汇总

阿里为什么没拿到银行牌照

阿里为什么没拿到银行牌照阿里最近的几个热点之我见:在飞机上花了一个小时写的,不严谨,很仓促,凑合看。在飞北京之前,有几个朋友打电话来说,愤青,阿里最近的几个事情,你怎么看啊?好久不见你点评阿里,对不起你阿里黑的称号啊。我自己也不知道为啥我我会被称为阿里黑,确切说,我对于黑的理解是捏造虚假的事实进行攻击,而不是基于客观事实做点评和分析,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去看看我写的阿里的诸多文章,从来未曾捏造过任何数据,而只是基础于逻辑的基础上进行的分析和梳理,这样也叫黑的话,那谁是白呢?其实,时间过了两年,我对阿里别的地方,不太敢说什么,但是在金融领域内的几个分析,我自己认为还是经得起时间的经验的,余额宝走到现在,被某教授夸奖为是无限牛逼的产品,徘徊在二季度的五千亿规模,用户数虽然增长,规模却乏力进入稳定,而且收益也按照他们自己的说法,回归正常。而当年被无数基金寄予厚望的基金超市,一片惨淡。不需要我来说什么,肯定也被证明是失败的了。甚至被认为是传统金融杀手的阿里小贷,规模也一直徘徊在一百亿左右规模,也没看到太多的想象力。最近阿里联合七家银行发放基于国际站的出口数据所做的贷款,又再次引发热度,我也没有做太多的点评因为其实在2012年我就发表过文章认为,这个是阿里该考虑且应该去做的事情,这个是正途,而不是去做申请银行牌照的事情。所以,我压根都没太当这些一回事。因为逻辑两年前都已经说完,貌似也没啥好说的。但是看到今天朋友圈不少人在说监管不给阿里批复银行的时候,我却觉得有必要扯淡几个点,扯淡之前,我先把两年前的一篇文章的观点先贴上来,原先题目是关于阿里金融的几点看法,貌似当时转发量也挺大。被人改题目是阿里做金融不如做金融服务,网络上搜搜应该有的。全文就不贴了,拉了几个相关联的点出来,都是原文:第一个点是阿里金融跟建行分手,跟工行也基本分手,原因很多,扣除阿里过于强势之外,本质上,其实是建行,工行对阿里的客户群体的风险特征的不熟悉和陌生以及由此所带来的风险评估的复杂所导致,从某个角度上来看,真要对小企业进行风险评估的话,我们可以说较好的风险评估还是能做的到的,但是问题在于风险评估的成本过高而带来投入和产出的极度不成正比,银行以及银行客户经理都是趋利的,在投入过大,产出有限的情况下,不愿意进行操作,也是非常的商业逻辑,从道义上进行谴责意义不大。毕竟商业行为是股东负责,而不是对社会公众负责。阿里巴巴跟建行和工行的合作的成果非常有限,几百家B2B客户,能进入银行视野的客户估计不会超过十家,在这过程中使得当初双方都规模浩大的业务模式,成为了一场政治秀,为了让这个政治秀能继续表演下去,建行,工行都不得不从自身的客户群体中,选出客户,让他们加入阿里巴巴的诚信通,成为阿里巴巴的客户,然后在给予贷款,作为充业绩使用,这种模式也就是毫无意义。时过境迁,双方都开始反思这个过程,单飞就成为了阿里巴巴的自身选择了,银行无法完成的行为,阿里巴巴想通过自身完成,阿里小贷就这么成长起来,这里其实有个很大的前提和问号就是银行都不敢或者不能对阿里巴巴的客户进行成本有限的情况下的风险充分揭示?阿里巴巴能做到么?这个是个庞大的命题。阿里巴巴能做到么?这个点上,我用了很长的逻辑来论证阿里也做不到,实际也挺难,具体还是去看文章吧。我这里不引用了。第二个点是阐述阿里金融跟国有银行的关系不大。今天看到牛文文说,阿里金融让国有银行很动摇,隐含的意思是可能国有银行会通过政策层面来打阿里,这个事情,怎么说呢?我国其实试图建立的是多层次的金融市场,针对不同的区域建设不同的金融服务机构,从这个意义上看,我国的四大国有银行跟阿里其实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不会构成正面的竞争,但是有没有所谓的动摇呢。我想在思想观念上是有的,但是现实业务上,基本不构成正面冲击,前面说了工行和建行,跟阿里的分家,其实很明显就看出来国有银行对阿里的业务本身也并不是很看好,反倒是反过来看一个问题,如果阿里进入银行领域所受到的竞争,其实要大大高于银行自身受到互联网业务的冲击的。理由其实很简单的,因为阿里的客户中95%的客户其实一直没有受到银行的金融服务,换句话说,本来就不是银行的客户,阿里在一亩三分地上折腾,对银行造成的冲击来自于哪里呢?但是反过来看,银行在不断受到资产管理行业券商信托等影子银行以及内部之间的竞争激烈,而随着经济形势的不在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反倒会开始进行差异化竞争,多层次的金融市场建立到是有了契机,兴业进入同业,民生进入小微,都是这种大背景下的无奈选择,在面对民生银行进入淘宝客户的时候,阿里金融和民生的优势谁更强呢?!这个命题就丢给大家自己去评判吧。不多扯了。第三个点是阿里金融的未来之路,阿里金融其实并不单指阿里小贷,也包括了阿里的虚拟信用卡,阿里的在线保险销售,还有在阿里平台上的金融产品的零售,至于阿里的所谓资产证券化,我到是更多放在阿里小贷的层面上,个人感觉意义不大,没有足够的小贷规模,谈证券化只是噱头罢了。阿里金融的未来到底做什么呢?阿里其实也曾经申请过银行牌照,但是监管部门,并没有予以审批,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我到是觉得监管部门其实可以审批个牌照的,哪怕你在确认阿里玩不好金融,也是要给人家玩金融的一个机会的。当年李书福到北京说要造车,监管部门跟他说,你造不出车的,你这是找死,李书福说,那我要死,你就给我一个死的机会罢了。金融当然跟造车不一样,因为造车,死了也就死一个厂,但是金融可能带来很大的外部效应,尤其是银行,完全可能会死一批储户,但是,通过更好的监管等方式,其实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总部能因为担心会出事情,就一直死守牌照,没意义。我一直在说,某个意义上在中国没有牌照,基本上就屏蔽了做金融的可能性。所谓草根金融,无非只是民间高利贷的好听点的称呼罢了。牌照在中国是个免死金牌,没有牌照做金融,做好了,也就做好了,做不好的时候,就是非法集资的另外一个定义。以马云的家大业大,去做没有牌照的金融,肯定是不会去做的。想来意义也不大,但是打着金融的牌子赚点估值的事情,他是会干的。但是解决实际意义的可能性基本上很小。那不做金融,阿里金融做什么呢?我觉得阿里金融,做金融服务的成功概率其实要大于做金融的概率的,金融服务是无风险业务,而金融却是带有极大的风险特征的,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服务,可能还是后者更靠谱。互联网的思维去做金融,不敢说九死一生,但是也差不多好不到哪里去了。但是互联网做金融服务,却可能成功概率更高。阿里可能是这个国度里继央行等一些国有机构外,拥有数据最多最全的公司之一吧,与其去集成别人的数据,为什么不去分享自身的数据,然后收取数据收益呢?而且如果说当年跟工行,建行合作失败就屏蔽了当初这种模式,其实现在看来也是挺可惜的。大环境不同的情况下,同一件事情,其实是有不同的结果的。06的情况下,几乎所有的银行都躺着金子身上发大财,也看不上阿里的客户,但是当银行被内争外斗到当下的情况的时候,其实有大量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其实对阿里的态度,依然发生极大的转变了。阿里跟金融机构的合作其实完全又可以上升到一个层次了。又何必去自身进行信贷操作呢?!以上都是当初的文章,现在大体上观点都未发生变化,我在这文章里其实强调的是阿里想单独进行银行之路是不容易的,难度大大超过想象,阿里与其自己进行银行业务操作,还不如放开思路不要银行牌照,走跟传统金融机构合作之路,会更靠谱。我也在复星的演讲稿里提到过,搞死阿里金融最好的办法其实是给阿里金融发快牌照,让阿里金融跟银行进入一致竞争领域,这个时候就发现无所不能的阿里金融,最终就会进入平庸。为什么会这样?我这个点放到最后去论证。我在今年年初的时候,针对阿里拿到银行牌照还写过一篇文章叫民营银行的未来一定会好么,里面其实强调一个点就是,什么都能做的全牌照银行,回到最后都不是一个暴利行业,而且存活率也很低,这个已经是全球金融史都被证明的观点,我国的金融业暴利也只是看到了表象,而非实际情况,具体可以看我的文章,这也不多说。在这种情况下,我只是想表明阿里去申请一个带限制的牌照意义在哪里?哪些优势能保证阿里银行就能超越别的银行?这次银监会批复了三家银行没有阿里,很多人责难说银监会为难阿里,其实就我自己个人感觉,我到是认为并非是银监会责难,而是因为阿里自己没想明白,今天阿里银行的俞行长说,他们很珍惜监管部门的批复同意设立银行,所以一直在研究政策,积极配合,这个话隐含的意思是什么呢?从这段话来看,说明这次阿里并没有提交筹建的具体方案。什么意思。事实上银监会上次同意五家公司开办银行之后,要求各家递交相应的运营思路,筹建方案等,然后再针对性的进行批复,里面包括了股权结构、经营范围、风险控制方式等等,一系列的要求,按照成熟一家批复一家的精神进行审批。那么按照俞行长的这段话的意思是,他们还是一直在研究之中,并未明确最终方案,那么自然也就不存在银监会批复的问题。其实结合之前市场一直传闻阿里不准备申报银行的小道消息,我到是觉得这次批复的背后是阿里自己没递交相应的材料,因此也压根不存在为难一说。最后我就是想讲讲,阿里申报银行的弊端一定是大于收益的,我们很多时候看东西,都是静态的不会动态去看问题,很多时候,时间不同,位置不同,其实优势都是相互转换的,一加一并不是等于二的。谈这个话题之前我想谈谈我在去年提出过一个叫大规模业余化的概念,什么意思呢?就是未来随着互联网边界的不断模糊,各个行业之间的融合趋势会不断的模糊,基础于原先技术条件下的专业化分工的社会形态不断发生变化。讲着很拗口,其实举例很简单,我最常见的例子就是我司机,因为我全球到处飞,在杭州的时间很少,我司机经常没事干,就通过易到软件到机场接机,送机,还给人去开婚车,这些对他来说是非主业的事情,其实最终是打败了谁?打败了专业的出租车司机。为什么?因为竞争成本不一致啊。出租车司机每天睁开眼睛就是三百的份子钱,而我司机没有任何成本。这样的生意怎么打?非专业打败专业。这种情况的背后其实是互联网出现之后给了更多非业余人士进入专业化市场的机会,技术工具进步的结果。其实在互联网金融领域里面这种情况很多,大家都津津乐道的余额宝,其实本质就是这种大规模业余化的典型,余额宝的本质就是阿里拿出了压根不是非战略产品,成败无所谓的边缘化产品,来跟银行的专业打架,这个时候银行就很难跟他打,你怎么可能要求银行跟余额宝一样主动抬升存款利息?不现实,竞争成本不一致。而同样道理,微信支付也带有这个特征,支付对于微信而言很重要,但是其实没微信支付之前,大家也一样在用微信聊天,微信通过捆绑支付,可以极大的增加粘性,拓展用户,甚至可以不要钱或者贴钱来推广支付,最终微信支付就让银行的汇款很难受。因为竞争成本不一致。其实我们会发现这种边缘化的竞争其实都是基础于自身固有的优势延伸实现的,他有个很重要的前提就一定是边缘化的竞争,不能走入到一致对抗,你让我司机辞职成为专职出租车司机,一定很难搞得过专职司机,我有时候自嘲自己,虽然我过去两年走了几百场演讲,看上去牛逼哄哄,但是实际上我也是大规模业余化的典型,为什么呢。因为我主业不是演讲,所以我敢说实话,我不需要取悦我的观众,有人爱听就听,不爱听就不听,关我什么事情?我不依赖我的受众而活。这个是保证独立性的首要关键,离开这个很难独立发言。第二,我长期进行的是互联网领域的投资,所以我更接地气,有很多东西,不是实验室里,课堂里,家里闭门造车就能理解的,许多简单的道理的背后是血的教训,你让那些专家学者教授来讲,肯定是流于表面。但是我这个优势是来自于我主业的稳定,如果有一天我不干投资了,学人家去做教授,那必然会发现我的演讲也空洞无物,那么要理论没理论,要实践没实践,我拿什么跟人家专家学者教授比?其实阿里金融的问题也是如此,我们目前所有看到的很多阿里的优点,前提一定是阿里不是金融机构的基础之上的,因为不是金融机构,所以阿里可以游走在很多金融机构之间,纵横捭阖,这家不玩,那家玩。谋取更大的利益,一旦成为了行业人士,何来的优势?第三方支付,顾名思义是第三方,因为是第三方,大家跟你玩,如果你都跟我们一样了,谁来跟你玩。目前所有的支付接口都是通过银行接入的,如果阿里是银行了

注意事项

本文(阿里为什么没拿到银行牌照)为本站会员(an****22)主动上传,金锄头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阅读金锄头文库的“版权提示”【网址:https://www.jinchutou.com/h-59.html】,按提示上传提交保证函及证明材料,经审查核实后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