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换一换
首页 金锄头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校技术转移若干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 资源ID:40526994       资源大小:58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贝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贝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1、金锄头文库是“C2C”交易模式,即卖家上传的文档直接由买家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作为网络服务商,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及时联系右侧客服;
2、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jinchutou.com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部份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jinchutou.com水印标识,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4、文档大部份都是可以预览的,金锄头文库作为内容存储提供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慎重购买;
5、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6、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或需要我们协助,可以点击右侧栏的客服。
下载须知 | 常见问题汇总

高校技术转移若干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高校技术转移若干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高校技术转移若干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学院:商学院 专业:情报学 学号:1031315006 姓名:马燕刚 摘要:本文对高校技术转移三个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简单的文献综述,第一个方面是有关影响高校技术转移因素的问题的研究,第二个方面是有关高校技术员转移中专利问题的研究,第三方面是有关高校技术转移中介机构的问题研究。关键词:技术转移 影响因素 专利研究 中介机构引言引言高校技术转移一般是指技术这一要素从高校转移到企业的过程,也就是高校中的技术实现产品化,商业化,社会化和产业的过程。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面向末来的重大战略选择,作为知识与技术“辐射源”的高校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其知识、技术、成果被源源不断地从高校转移到社会企业中。高校技术转移一方面成为高校服务社会的主要表现之一而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另一方面也由于其对企业从创业到成长发展过程中的有效作为而逐渐受到企业、政府乃至社会的关注。1一、一、高校技术转移中影响因素研究高校技术转移中影响因素研究目前, 国内出现了一批关于校企技术转移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的研究工作,2003 年李文波最早提出影响高校技术转移五个因素:国家政策,国家经济环境,研究机构、企业的特点以及技术转移中介机构;2005 年覃川指出影响高校技术转移的六项关键因素:供需双方,资金,信息网络,投资体系,政府政策,大学管理;2007 年章琰从技术、技术提供者(即大学) 、技术接受者(即企业)以及环境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并给出影响因素模型;同年薛敏提出评价技术转移效率的五项指标:技术成果转化率和投入产出比、市场经济的发展、机会成本、人力资本以及政府奖励;周凤华从资源角度进行研究,他探讨可量化的研发及技术转移资源对大学技术转移产出的影响建立了不同类型与来源的人力、财力投入与专利申请、授权专利、专利合同和合同金额等四项技术转移产出的关系模型。我认为影响高校技术转移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技术本身技术本身技术特性是影响技术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索,按技术的特性,我们将高校技术分高技本与低技术,高校技术转移中的技术越向高技术方向靠近,技术的隐含性、复杂度、累积程度和转移不确定成份也越高,技术转化的难度就越大。此外,除了技术自身特性、技术成熟度、所转移技术在技术生命周期中所处阶段以及技术生命周期的长短等方面也都对高校技术转移过程中的困难程度有所影晌。2 技术提供者技术提供者(高校高校)高校自身的很多方面都影响技术转移的效率,其中最重要的是包括三个方面:高校的资金投入,科研人员的素质,中介机构的服务质量 。高校的资金投入体系,直接关系到技术研发的进度和质量,特别是风险投资的数额影响技术转移的效率,中介机构在大学与企业之间起到桥梁或催化剂的作用,高校中介机构的建立,是高校发挥科技资源优势,实现技术转移体现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途径,依托高校建设的技术转移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大学科技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中介机构,根据自身的功能定位和运行机制,在促进高校技术转移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3技术接受者技术接受者(企业企业)一般来讲,企业接受高校技术转移的首要目的是为了节省自身的研发成本,只有当企业通过自行研发从内部取得技术的研发成本过大时或者自身技术能力不足时,企业才会从高校接受技术转移,但是企业在与高校进行技术交易过程中,又会产生一定的交易成本。在高校技术转移过程中,交易成本会成为企业是否接受技术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素,当企业与高校交互作用所产生的交易成本与此时企业自身所需转化吸收成本之和远远低予企业内部进行研发的成本时,企业才会选择通过高校技术转移从外部获得技术。4 环境环境高校技术转移的环境因素是高校与企业间组织互动的外部条件, 它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国家政策因素,一是经济因素。4.1 我国技术转移政策对高校技术转移的影响我国技术转移政策需要完善的有以下两方面:首先是我国技术转移政策鼓励高校科研人员参与技术转移活动,政策上对于高校建立专业的技术转移机构支持不够。目前,国内许多高校技术转移工作是由处理行政事务为主的科技处来负责,其专业化程度直接影响了技术转移的效果。其次是我国对技术成果的评价,规定由政府机构或者政府指定的机构完成,评价和商业化之间脱离。评价体系不客观善,直接影响到高校技术转移的效率。4.2 经济环境对技术转移的影响一方面,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不健全。在我国中小科技型企业是高校技术转移的主要对象,它们企业规模小,创新欲望强,却乏科技研发能力,由于融资渠道限制,无力使许多高校技术转化为成果。另一方面,高校长期持股现象非常普遍,缺乏有效的退出机制,这与自身组织目标不相符合,也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应当建立高校和国立科研机构持股的有效退出机制。2二、高校技术转移中专利问题研究二、高校技术转移中专利问题研究1996 桑赓陶在美国大学的技术转移与专利管理最早提到高校技术转移和专利的关系,从 1996 到 2004 一直没有学者关注这个问题,2005 年朱彦龙系统地论述了如何促进高校实施专利战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探讨了高校实施专利战略的必要性,并对专利战略与技术转移联动模式进行了分析。2007 年专利方面的研究进入一个高峰期,栾明从专利制度与自主创新的关系出发,描述我国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的现状,分析我国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的不足,张也卉从界面理论介绍了专利界面在技术转移中的作用。2007 到现在对高校技术转移过程中专利研究的文献并不多,2010 年张友生,梅元红研究了美国斯坦福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的专利技术转移效率,提出了当前我国高校需要迫切重视的问题,2011 年宋东林在高校专利技术转移模式分析中从高校和企业两个视角对我国高校专利技术转移模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高校专利技术转移模式的三阶段划分及其发展趋势。这些文献主要研究论述了以下几个问题:1 专利在高校技术转移中的定位专利在高校技术转移中的定位高校技术转移的过程就是技术成果从知识生产组织(高校)向经济生产组织(企业)转移的过程,它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理论研究阶段,成果转化阶段和技术产业阶段。高校凭借其深厚的知识沉淀背景和强大的技术创新、技术开发能力优势在理论上将知识转化为技术,技术的转移需要一个恰当的载体,专利就是技术成果化的载体,企业通过接收高校的专利,凭借自身技术攻关能力和市场推广能力,最终实现技术的商品化和产业化。专利作为重要的技术成果处于知识生产组织向经济生产组织进行技术转移的关键界面点, 。专利界面的存在有利于界定经济生产组织和知识生产组织的核心功能区,维护各自的功能独立性和在技术商业化进程的合理分工,避免其正常功能受到扭曲。也就是说,高校和科研机构等知识生产组织可以将活动的焦点放在技术商业化的前端部分,而不必关注技术商业化的整个进程;企业等经济生产组织则将焦点放在技术商业化的后端部分,而专利则是两者区别的界面和交换的标志。2 高校技术转移中存在的问题高校技术转移中存在的问题高校作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应用研究的重要方面军每年产生大量的科技成果,但真正实现技术转移的比例例很小,这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长期以来在高校中存在着重论文、鉴定和报奖,轻专利和成果产业化的现象;原有计划经济运行模式不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高校本身缺少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专利保护不完善。42.1 高校重研究轻专利目前国内高校的科研队伍主要由教师和研究生组成,他们往往注重于技术的创新与发明,而忽视该技术商业化开发的规范性及其产品性能的可靠性,导致高校所产生的专利技术并不一定符合相应的质量保证体系的要求,5成为“休眠专利”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专利技术的实用性。2.2 计划经济体制问题在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对高校的评价指标和高校中对老师奖励政策者是基于论文发表的数量与质量。当今高校中涉及到队伍组建和人才评价的各项评价指标仍以论文为重,这种偏激意识导向所形成的意识环境使大部分科研人员不愿意从事风险大、投入强、前景成果难以预测的专利实施转化工作,许多极具创造性的专利技术取得授权证书后便束之高阁,以至于难以从创新源头上形成可供转化的有效专利技术。63 建议对策建议对策3.1 促进专利管理体制和机构建设,全面提高专利管理水平。高校应建立擅长于技术成果及知识产权交易的技术转移中心,构建技术转化、转移的运行机制,积极鼓励技术入股、企业并购、资产置换、技术承包、合作生产等多种方式,加快高校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成功率和转化速率。3.2 大力培养通晓高科技产业化的人才国外的科技转化工作负责人不同的资质背景看,有风险投资家、银行家,也有高校资深教授等,但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具有丰富的科技产业化经验和国际高科技产业化视野的专家。而我国目前的现状是,高校专利成果的创造者,往往缺乏完备的市场知识,缺少将成果推向市场的能力;高校从事专利转移工作的人员,往往对技术成果缺乏全面的了解。因此,现阶段应着力培养优秀的专利转移人才,为高校的专利转移工作服务。43.3 健全知识产权服务体系。首先国家要加强知识产权法制建设,只有这样才会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才能建设完善的知识产权创新体系,才能从内在机制上遏制针对知识产权的侵权动机,促进对知识产权的宣传、教育和保护。其次大力发展知识产权市场,建设全国性的知识产权市场必须由国家有关部门牵头,在原技术市场基础上,建设一个统一的、服务内容完备的,集专利、商标、股权于一体,交易、实施于一身的知识产权市场。三、高校技术转移中中介机构问题研究三、高校技术转移中中介机构问题研究高校中介机构的建立,是高校发挥科技资源优势,实现技术转移,体现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高校中介机构作为科技成果发源地与产业界之间的桥梁和纽带,通过高校中介机构有效的工作,可以促使高等学校和产业界发挥各自的优势,把高等学校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有效解决科技、经济“两张皮”问题。7我国对高校技术中介机构的研究文献主题比较分散,主题内容不集中,2000 年王章豹等发表试论以大学为依托的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工作模式与运行机制 ,文中对以大学为依托建立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必要性与基本依据以及大学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工作模式与运行机制进行了探讨,2001 年肖茂严提出高等学校中组建技术转移中心势在必行,2004 年叶桂林从技术商品化的角度来探讨我国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的运作现况,2007 刘洪民对各类中介机构进行综合论述,2008 年何斌对高校技术转移中心所出现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2009 易玉等在大学科技园技术转移问题研究中指出我国的大学科技园建设应注意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服务功能,拓宽科技创新的投入渠道,扩大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使其更好地发挥对技术转移的促进作用。同时对大学科技园研究院的研究也是重要研究部分,2002 年清华大学科技园积极探索技术转移孵化之路2006 年马晓丹发表大学科技园技术转移博弈分析 ,2009年易玉等发表, 大学科技园技术转移问题研究 ,从这些文献中可以对以下这几个方面有清新的认识:1 高校设立技术转移中介机构的必要性高校设立技术转移中介机构的必要性1.1 技术转移中介机构有利于高校自身科技资源优势的发挥。高校技术转移中介机构这种学术与商业有效结合的制度机构, 对市场具有敏锐的嗅觉,并且对高校的技术与科研优势了如指掌,可以利用这一优势促使高校与企业界进行更多互动与信息交流,增强高校研究人员与市场的密切联系,从而缩小校企产学研合作技术供需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差距,有效缩小大学与企业之间的技术供需差距,增进高校与企业的交流与联络。1.2 技术转移中介机构有利于降低企业技术转移的风险。高校提供的通常是研发阶段的成果,很多成果在产业化的过程中,大都需要企业进行二次开发,这就增加了企业的资金投入与收益的不确定性,高校技术转移的中介机构通过对高校的科技成果进行梳理,对技术市场前景进行评估与分析,可以筛选出真正具有价值的技术以及可应用的范围,通过所设立的工

注意事项

本文(高校技术转移若干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为本站会员(kms****20)主动上传,金锄头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阅读金锄头文库的“版权提示”【网址:https://www.jinchutou.com/h-59.html】,按提示上传提交保证函及证明材料,经审查核实后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