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换一换
首页 金锄头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我对李约瑟难题的看法

  • 资源ID:40523828       资源大小:21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贝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贝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1、金锄头文库是“C2C”交易模式,即卖家上传的文档直接由买家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作为网络服务商,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及时联系右侧客服;
2、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jinchutou.com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部份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jinchutou.com水印标识,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4、文档大部份都是可以预览的,金锄头文库作为内容存储提供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慎重购买;
5、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6、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或需要我们协助,可以点击右侧栏的客服。
下载须知 | 常见问题汇总

我对李约瑟难题的看法

我对“李约瑟难题”的看法姓名: 学号:专业: 院系:著名的科学史家英国学者李约瑟曾在考察科学技术演化时提出“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 而没有在中国文明中产生?”,即著名的李约瑟难题时,一定不会想到这一问题直到 21 世纪的现在还在吸引着无数学者进行深远广泛而又充满争议的思考和讨论。李约瑟的一生无疑是十分传奇的,他的一生与中国以及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李约瑟,作为最伟大的汉学家之一,创立了科技汉学新流派,打通了古今中西以及科学与人文的壁垒,堪称天下达人。回顾他的一生,你会感慨,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最好融合其实是体现在人的身上。1954 年,李约瑟出版了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轰动西方汉学界。他在这部计有 34 分册的系列巨著中,以浩瀚的史料、确凿的证据向世界表明“中国文明在科学技术史上曾起过从来没有被认识到的巨大作用”,“在现代科学技术登场前 10 多个世纪,中国在科技和知识方面的积累远胜于西方”。他发现从西汉到南宋千余年间,中国是地球上经济最繁荣、科学技术最发达的地区,李约瑟的工作是非常卓著的,他所发现的是中国人自己都忘记的历史。他认为丝绸之路上传播的不只是丝绸、陶瓷、茶叶等物品,还有科学技术。李约瑟一口气列举了 26 项,除了众所周知的火药、指南针、造纸与印刷术四大发明,还包括被我们所忽略的水车、石碾、水力冶金鼓风机、活塞风箱、缫丝机、独轮车。而同一时期由西向东传播的重要技术,李约瑟只提到了四项:螺丝钉、液体压力唧筒、曲轴、发条装置。从公元一世纪到十八世纪,中国的科技发明沿丝绸之路一直在从东向西传播。如果没有丝绸之路这样一条由东向西的技术与文化传播之路,有可能也就没有后来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包括工业革命。只是到了近代,欧洲开始领先世界,而那时丝绸之路已逐渐荒废,各种先进的技术通过海路逐渐传到中国,其中包括改进了的造纸术、印刷术、炸药和指南针。这样看来,李约瑟之谜的产生显然是水到渠成的。他当然会思考,为何之前在现代社会中国科技遥遥领先于其他文明,而又为何在现代中国不再领先?具体来说,李约瑟难题的具体内容是一个两段式的表述,第一段是: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 中国的政教分离现象、文官选拔制度、私塾教育和诸子百家流派为何没有在同期的欧洲产生?;第二段是: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李约瑟难题的实质内容在于中国古代的经验科学领先世界一千年,但为何中国没有产生近代实验科学,这是关于两种科学研究范式(Paradigm)的起源问题。对于李约瑟难题的解释,李约瑟本人有许多可贵的见解。他将中国未能产生近代科学的主要原因归结于地理、经济与制度三个方面。李约瑟在自己的文章东西方的科学与社会一文中曾经从地理因素角度解答: “欧洲像一个群岛,四周有波罗的海、北海、爱尔兰海峡、地中海、爱琴海和黑海,而在直布罗陀海峡之外则是浩瀚的大西洋,所有这一切促进了海上贸易和船队的活动。与此相对照,中国有幅员辽阔的大片土地,非常适合千百万农民从事耕种活动,由此产生的文明会如此的不同,这几乎并不使人感到惊奇。”他从经济和制度角度解答: “无论是谁,要阐明中国社会未能发展近代科学,最好是从说明中国社会未能发展商业的和工业的资本主义的原因着手”和“主要是中国的亚细亚官僚制度的封建社会以及商人阶级未兴起所致。针对从制度角度的解答,他的论点是,过去 2000 年中国存在着一个封建官僚制度,这种制度产生了两种效应。正面效应是:中国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了大批聪明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他们的管理使得中国井然有序,可以使中国非常有效地发展科技。在这方面,中国比罗马帝国衰亡后直至近代的欧洲具有明显优势。负面效应是:权力高度集中的制度,再加上通过科举选拔人才的做法,使得新观念很难被社会接受,技术开发领域几乎没有竞争。而在同一时期的欧洲,技术开发领域存在着较强的竟争。在这方面,自秦朝以后的中国不但比不上相同时期的欧洲,甚至比不上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部分地区由于不同诸侯国之间的竟争,使得整个中国产生了大量智力成果。其他学者也对李约瑟难题有自己的见解,对其的回答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1.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而且至今都有深远的影响,以此作为切入点解析李约瑟难题,也就成了学者们研究的视角之一。中国传统儒学的核心是“尽心、知性、知天”的“天人合一”的保守思想。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没有从自然角度去认识,而仅仅寻找的是人际关系的有序稳定和处世技巧,忽略二者的主客体分立关系,对自然科学的发展起了巨大阻碍作用; 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儒家思想过于重视道德伦理,讲究的是尽心、尽性、尽伦、尽制之尽理的伦理文化,走入了“泛道德主义”的极端;2. 中国科举制度的制约:科举制度考试内容单一、僵化,严重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违背了科学技术需要创造性和独立思考的精神。科举制度下选拔的人才都只是为统治者服务,他们只会在文学上、伦理上有所作为,在这种制度下是不可能培养出自然科学方面的人才,因此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科举制对我国现代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师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学生缺乏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不利于科学技术创新;3.传统重实用轻理论的影响:中国古代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家,农业文化对经验的偏重和对实用技术的研究导致了中国传统科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这种实用性在解决生活生产的实际问题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而科学理论方面的探讨却被忽视了。换言之,西方科学通常都以理论体系的形式出现,重视理论的研究,这是近代科学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李约瑟难题的讨论可谓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学术界没有达成统一的共识,但不管哪一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给我们带来很多启迪,所以“李约瑟难题”是多因果关系共同作用产生的。可以说,思考这个问题的意义似乎比解决问题本身的意义更加重大。当前最重要的是在分析李约瑟难题原因的基础上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努力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生产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要大力提倡科技创新,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高度重视人文教化的国家,但这种教育在许多方面是不利于科研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教学思想上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把教育降低到一般知识传授水平。培养创新人才,其重要特征就是敢于质疑问难,穷根究底,敢于标新立异,异想天开,敢于问鼎真理,挑战权威。但是,传统知识型教育恰恰是排斥学生的质疑精神和问题意识,,是中国教育和西方教育的一个重大差异。要加强学术交流,使科学知识积累、传播与跃升,改变科学研究的自然发展状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及时掌握科学研究的最新信息。我国应抓住机遇,采取多种措施和多种形式,强化中国科研人员同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科学家、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交流与合作,从而逐步使我们在更大范围内、更多项目中挤身于世界科学的前沿领域,掌握世界科研的走向和最新信息。中国深知要以战略性的眼光和任务,把大力培育科学精神赖以生长的我吐和大大加快科技人才培养的步伐,切实作为我们伟大而古老的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强手之林的关键性链条和杠杆性环节。科教兴国的提出,近些年来越来越深刻的教育体制改革,更是体现了国家乃至国民对科技和教育的重视及态度。思想者雕像俯身低头支颏的坐姿依然是充满着理性、冷静、深刻,充满着矛盾痛苦的。就犹如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在经历过沉痛的民族灾难后,中国人民以更加沉着自信的姿态出现了,科学技术不是停止不前的,中国科学在近代落伍不意味着在将来落伍,相信中国的科学技术经过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不久的将来,我们坚信我们一定能解开这道题,一定能找到一条光明的路,中国的杰出人才也会由此不断涌现。而中国总会有一天走进世界前列,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别忘了现任李约瑟研究所所长古克礼所转述的李约瑟临终前的观点:“李约瑟先生透过他多年来对中国以及中国人的了解,他确信中国能够再度崛起,一个拥有如此伟大的文化的国家,一个拥有如此伟大的人民的国家,必将对世界文明再次做出伟大贡献。”

注意事项

本文(我对李约瑟难题的看法)为本站会员(飞***)主动上传,金锄头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阅读金锄头文库的“版权提示”【网址:https://www.jinchutou.com/h-59.html】,按提示上传提交保证函及证明材料,经审查核实后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