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换一换
首页 金锄头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宋代农事诗与岁时节令

  • 资源ID:403075697       资源大小:38.25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金贝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金贝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1、金锄头文库是“C2C”交易模式,即卖家上传的文档直接由买家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作为网络服务商,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及时联系右侧客服;
2、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jinchutou.com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部份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jinchutou.com水印标识,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4、文档大部份都是可以预览的,金锄头文库作为内容存储提供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慎重购买;
5、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6、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或需要我们协助,可以点击右侧栏的客服。
下载须知 | 常见问题汇总

宋代农事诗与岁时节令

宋代农事诗与岁时文化岁时文化涵义及渊源悠悠中华,渊博而多彩,曲折而灿烂,绵延而不绝。“岁”字早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学者对此也进行推测、梳理和界定,郭沫若、于省吾、容庚等认为古“岁”字的字形像一把石斧,是一种斧类砍削的工具,而说文解字对“年”的解释是,“年,谷孰也”。因此推测岁与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是用以收获作物的工具。在远古的黄河流域,谷大约是一年一熟,岁又被当作周期纪年单位。说文解字"岁,木星也。越历二十八宿,宣遍阴阳,十二月一次"。木星每行一个星次为"岁",“岁”无疑是一个时间量度单位;"时",论衡·难岁曰:"连月为时,纪时为岁。"说文解字曰:"时,四时也。从日,寺声。"时从日,是根据太阳一年的变化而形成的不同季节。据于省吾岁、时起源初考考证,原始人通过观察和经验的重复,借用某种自然现象的周而复始作为岁年或节候的标志。因社会生活的需要,从一岁中划分为春秋二时,再从二时划分为春秋冬夏四时。由此可知,岁时就是指一年四季的节气月份。在中华民族这片广硕富饶的土地上,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农耕文明应孕而生,古圣先贤很早就注意到自然物候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他们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在物换星移之间寻找乾坤变化,把握自然界与农业生产之间的无形联系我国早期记录先民农耕生活的诗经·豳风·七月就有记载:"三日之于耜,四之日举趾""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等,对自然物侯的掌握,在后世便形成了节气。由于先民的生产力水平和认识水平低下,先民无法解释自然界的种种奇妙现象,原始崇拜、祭祀占卜越发兴盛,随着历法的逐步完善,四时八节,元岁、朔、望等时日更别于常日而被突出出来,作为节俗主要内容的各种祭奠活动多集中在这些时日举行,节日雏形已见端倪。这些节气、节日、时令交织融合,共同组成我们的岁时文化。岁时文化浸润着先民丰富的生活经验,醇厚的世故人情,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深化、延展,它既有普遍性,也具有极强的民族凝聚力,其精神内核影响着中国几千年的文人骚客。农事活动中的岁时文化“应时、取宜、守则、和谐”,在中国古代,人们基本上是生活在按照自然节律和农业生产周期而安排的时间框架之中的。夏代的历日制度夏小正中,已把天象、物候、气象和相应的农事活动列在一起便于民间掌握。后来,又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人们依节气安排农事活动。直到今天,节气依然是人们开展农业生产活动的依据。农业生产,本就是一种根据节气、物候、气象等条件而进行的具有强烈季节性特征的劳作活动,其时间性是很强的。因此,顺天应时是几千年人们恪守的准则,“不违农时”是世代农民心中的“圣经”。“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是故得时之稼兴,失时之稼约”(吕氏春秋、审时)。“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得时之和,适地之宜”。农事依照岁时进行,体现了前人对自然规律的重视。农事诗中的岁时文化典型到两宋时期,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田地大规模开垦,田亩产量副增,农作物品种得到改良,农业技术突飞猛进。在农业繁荣的背景下,农事诗创作异军突起,这一传统也被很好继承下来。许多诗人躬耕田野,与农民为友,学习农事操作,掌握社会生产生活经验,写出了数量庞大,内容丰富的诗篇:关于种植业“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是四季轮转的天地,是冰与火演奏的乐章。在农人眼中,丰收是大地最浪漫的纸短情长,荀子·王制篇说:“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与大地相伴相生,世代守望,劳作是他们最深厚的无字情书,“浸种二月初,插秧四月中,小舟载秧把,往来疾于鸿”。一年之始农民就迎来了第一个农忙时节:春耕春日田园杂兴范成大吉日初开种稻包,南山雷动雨连宵。今年不欠秧田水,新涨看看拍小桥。范成大(1126一1193),字致能,号石湖,南宋四大诗人之一,与陆游、杨万里、尤裹齐名,合称“中兴四大家”。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其作品在南宋时已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今有石湖集、揽辔录、吴船录、吴郡志、桂海虞衡志等著作传世。“淳熙丙午,沉疴少纾,复至石湖旧隐;野外即事,辄书一绝,终岁得六十篇,号四时田园杂兴。”淳熙十三年(1186),范成大于重病稍减后,复至石湖作此诗。诗虽“野外即事”,随兴而咏,但最终组合有序。诗分五章: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每章十二绝,合计六十首,为大型系列组诗,也是诗人晚年的名作,四时田园杂兴被认为是中国古典田园诗的典范,诗人并由此获得“田园诗人”的称号。组诗从各个季节、不同农事等方面,反映了江南农村美丽的田园风光、丰富的民风民俗以及农民的稼穑艰难,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农民的同情。清袁景澜吴郡岁华纪丽卷四记载:布谷鸣时,农功兴作。吴农于是择谷种每亩以一斗,用蒲包之,绳缚之,陂塘浸之,或盖瓦盎盛之,昼浸夜收,凡数日,自五六日至七八日,名曰浸种。芽茁二三分,候天晴明,撒布田间,盖以稻秸灰。范诗反映的正是苏州农村浸种以及选择吉日开蒲包的劳动民俗。诗人通过描绘种稻包和南山雷雨的客观景象,表现了农村生机盎然的生活环境,诗人浓浓的欢欣和赞美溢于言表。农民在吉利的日子里开始播种水稻,预示着一个好的开始。“南山雷动雨连宵”描绘了大自然磅礴的力量,暗示丰沛的降雨对农作物的生长至关重要。这一年农田不会缺水,可以预见来时喜人的丰收。最后一句以简洁的文字创造出农田中水涨的景象,诗句不含雕琢、夸饰,却使人感到清新自然,形象地展示了农田的欣欣向荣。新城道中苏轼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是北宋时诗坛成就卓越的大家。苏轼诗中数量最多、对后人影响最大的是抒发人生感慨和歌咏自然景物的诗篇。如念奴娇赤壁怀古、题西林壁。他善于运用新奇形象的比喻来描绘景物,阐发哲理。尤其是长篇古诗大多博用比喻,联想无穷,语言流畅,气势奔放。他和南宋的辛弃疾形成词坛的“苏辛”豪放词派。他的散文、书、画等成就都很高。神宗熙宁六年(1073)的春天,诗人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所领各属县。新城在杭州西南,为杭州属县(今浙江富阳县新登镇)。作者自富阳赴新城途中,饱览了秀丽明媚的春光,见到了繁忙的春耕景象,于是用轻松活泼的笔调写下这两首诗,抒写自己的途中见闻和愉快的心情。东风,即春风。清晨,诗人准备启程了。东风多情,雨声有意。为了诗人旅途顺利,和煦的东风赶来送行,吹散了阴云;淅沥的雨声及时收敛,天空放晴。“檐间积雨”,说明这场春雨下了多日,正当诗人“欲山行”之际,东风吹来,雨过天晴,诗人心中的阴影也一扫而光,难怪他要把东风视为通达人情的老朋友一般了。出远门首先要看天色,既然天公作美,自然就决定了旅途中的愉悦心情。出得门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迷人的晨景:白色的雾霭笼罩着高高的山顶,仿佛山峰戴了一顶白丝绵制的头巾;一轮朝阳正冉冉升起,远远望去,仿佛树梢上挂着一面又圆又亮的铜钲。穿山越岭,再往前行,一路上更是春光明媚、春意盎然。鲜艳的桃花,矮矮的竹篱,袅娜的垂柳,清澈的小溪,再加上那正在田地里忙于春耕的农民,有物有人,有动有静,有红有绿,构成了一幅画面生动、色调和谐的农家春景图。雨后的山村景色如此清新秀丽,使得诗人出发时的愉悦心情有增无减。因此,从他眼中看到的景物都带上了主观色彩,充满着欢乐和生意。野桃会“含笑”点头,“溪柳”会摇摆起舞,好不快活自在!而诗人想象中的“西崦人家”更是其乐无比: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田间小憩,妇童饷耕;春种秋收,自食其力,不异桃源佳境!这些景致和人物的描写是作者当时欢乐心情的反映,也表现了他厌恶俗务、热爱自然的情趣。春日耕者苏辙阳气先从土脉知,老农夜起饲牛饥。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晓饷迟。归子同来相妩媚,乌鸢飞下巧追随。纷纭政令曾何补,要取终年风雨时。苏辙(10391112),字子由,又一字同叔,眉州(今属四川)眉山人,又自号“颍滨遗老”,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经学家以及史学家,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管子·形势解:“春者,阳气始上,故万物生。”淮南子·天文训:“阳气胜则散而为雨露,阴气胜则凝而为霜雪。”元赵孟頫题耕织图诗之十四:“仲春冻初解,阳气方满盈。”阳气,即生长之气,温暖之气。春回大地,冻土消融,万物复苏,老农夜间起来喂养饥肠辘辘的耕牛。春雨如油,正是耕种的好时机,天光大亮,农民埋头躬耕,连送来的早饭都顾不上吃。妇女和小孩子前来送饭,相亲相爱,其乐融融;飞鸟雀跃,巧妙相随,觅食米饭和谷种。纷纭多样的政令是无补于农事的,还是要靠全年风雨适时才行。这首诗词以简洁轻松的语言描绘了春天农田的景象,通过对农民艰辛劳作的描写,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美和敬意。诗人运用了具象的形象,如阳气从土地中升起、老农夜间喂养饥饿的牛、妇女们一起劳作等,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农田的繁忙和生机。整首诗节奏明快,语言简练,情感真挚。作者以春耕劳作的描绘,展现了农田的辛勤劳作和自然环境的变化,以及农民在其中的默默付出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这首诗词既表达了对农民的慰问和理解,又反映了对政令的思考和期望,具有一定的社会关怀和时代意义。夏耘春争日,夏争时,“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知夏深。田家一雨插秧时,成把担禾水拍泥。”仲夏至,是收获,也是开始:小满欧阳修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岁序总考全集:“小满四月中。小,微也;满,盈也。孟夏之月,万物生长,小得盈满,故谓之小满,乃四月之中气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盈满。”此时,北方地区的夏收作物小麦,籽粒虽然开始灌浆,日趋饱满,但只是相当于乳熟期,还未到成熟期的饱满状态,故称小满。随着诗人的笔触,我们走进初夏时节,看到柳绿、夜晴、麦子茁壮成长的景色。在初夏的夜晚,杨柳依依,偶尔传来夜莺动听的歌声。一轮明月高高挂在天上,皎洁的月光照亮夜空。此时,田间的麦子正茁壮成长,虽然还未成熟,但已灌浆饱满,轻风吹过,麦子于风中微摆,而同时百花渐落。诗中最后一句,作者用一个“笑”字,赋予了麦子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小满时节,麦子于风中微摆的娇憨可爱,表达作者内心的喜悦之情。古人对于春天的离去,红花的坠落,总有一种年华易老,好景不长的感慨。每到此时,诗人都会发出伤春的哀怨,而欧阳修的这首小诗,并不为春天的离去而惋惜,相反,他刻画了小满时期的优美景象,夜莺绿柳,皓月长空,显得富有诗情画意,又进一步描写小满未满的麦穗与凋零的落花,将二者进行对比,表达不纠结于过往,知足常乐的积极态度。这种知足常乐的人生态度,其实恰好就是小满这个节气的人生智慧。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很多节气是大小对应,大寒小寒,大雪小雪,大暑小暑,但唯独是有小满却没有大满。这是因为传统中国人讲究珍惜福分,凡事不要追求太过于圆满,因为月圆了就会缺,花开了就会谢,水满了就会溢。大满并不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它的十全十美背后隐藏着盛极必衰的危险。所以传统中国人讲究的就是一种刚刚好的小满状态,饭只吃七分饱,酒只喝七分醉,话只说七分完。否则就是过犹不及,吃得

注意事项

本文(宋代农事诗与岁时节令)为本站会员(unde****sea)主动上传,金锄头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阅读金锄头文库的“版权提示”【网址:https://www.jinchutou.com/h-59.html】,按提示上传提交保证函及证明材料,经审查核实后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