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换一换
首页 金锄头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六大茶类及如何科学饮茶

  • 资源ID:37974288       资源大小:14.42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贝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贝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1、金锄头文库是“C2C”交易模式,即卖家上传的文档直接由买家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作为网络服务商,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及时联系右侧客服;
2、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jinchutou.com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部份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jinchutou.com水印标识,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4、文档大部份都是可以预览的,金锄头文库作为内容存储提供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慎重购买;
5、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6、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或需要我们协助,可以点击右侧栏的客服。
下载须知 | 常见问题汇总

六大茶类及如何科学饮茶

分析六大茶类及如何科学饮茶中国茶叶历史悠久,各种各样的茶类品种,万紫千红,竟相争艳,中国茶叶据统计有6000 多个品种,按制做方式分类为大三类,即不发酵茶、半发酵茶、全发酵茶;按商品分类为六大类,即红茶、绿茶、白茶、黄茶、黑茶、乌龙茶(青茶)。依据发酵程度的不同来分类茶叶中发发酵程度的轻重不是绝对的,当有小幅度的误差,依其发酵程度大约红茶 95%发酵,黄茶 85%发酵,黑茶 80%发酵,乌龙茶6070% 发酵,包种茶 3040%发酵,青茶 1520%发酵,白茶约 510%发酵,绿茶完全不发酵。绿茶类绿茶是历史上最早的茶类,又称不发酵茶。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制成的茶叶。这类茶的茶叶颜色是翠绿色,泡出来的茶汤是绿黄色,因此称为“绿茶”。例如,雨花茶、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等。绿茶具有香高、味醇、形美、耐冲泡等特点。其制作工艺都经过杀青一揉捻一干燥的过程。由于加工时干燥的方法不同,绿茶又可分为炒青绿茶、烘青绿茶、 蒸青绿茶和晒清绿茶。绿茶绿茶是不经过发酵的茶,即将鲜叶经过摊晾后直接下到一二百度的热锅里炒制,以保持其绿色的特点。颜色:碧绿、翠绿或黄绿,久置或与热空气接触易变色。原料:嫩芽、嫩叶,不适合久置。香味:清新的绿豆香,味清淡微苦。性质:富含叶绿素、维生素C(一般每100 克绿茶中含量可高达IO0 毫克 250 毫克,高级龙井茶含量可达360 毫克以上,比柠檬、柑橘等水果含量还高。茶性较寒凉,咖啡碱、茶碱含量较多,较易刺激神经。茶肴:可泡汤、或轻炒入菜。绿茶的八大功能1. 抗衰老 2. 抗菌 3. 降血脂 4. 瘦身减脂 5. 防龋齿、 清口臭 6. 防癌 7. 美白及防紫外线作用8. 可改善消化不良情况(二)红茶类红茶类属全发酵茶(发酵度:100% ) 。红茶的干茶色泽与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所以称为红茶。以适宜制作本品的茶树新芽叶为原料,经微雕、揉捻、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红茶通常是碎片状,但条形的红茶也不少。因为,它的颜色是深红色,泡出来的茶汤又呈朱红色,所以叫“红茶”。英文却把它称做 Black Tea ,意思是黑茶,确实外国人喝的红茶颜色较深,呈暗红色。例如,祁门红茶、滇红、宜红等。颜色:暗红色。原料:大叶、中叶、小叶都有,一般是切青、碎型和条型。香味:麦芽糖香;一种焦糖香,滋味浓厚略带涩味。性质:温和。不含叶绿素、维生素C。因咖啡碱、茶碱较少,兴奋神经效能较低。茶肴:适合爆香、炒、炸,可人菜。健康保健方面:红茶可以帮助胃肠消化、促近食欲,可利尿、消除水肿,并强壮心肌功能。预防疾病方面: 红茶的抗菌力强,用红茶漱口可防滤过性病毒引起的感冒,并预防蛀牙与食物中毒,降低血糖值与高血压。(三)、青茶类青茶类属半发酵茶(发酵度:10% 70% ) ,俗称乌龙茶。乌龙茶在六大类茶中工艺最复杂费时,泡法也最讲究,所以喝乌龙茶也被人称为喝工夫茶。这种茶呈深绿色或青褐色,泡出来的茶汤则是蜜绿色或蜜黄色。属半发酵茶,即制作时适当发酵,使叶片稍有红变,是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的一种茶类。它既有绿茶的鲜浓,又有红茶的甜醇。 因其叶片中间为绿色,叶缘呈红色,故有“绿叶红镶边”之称。例如,冻顶乌龙茶、闽北水仙、铁观音茶、武夷岩茶等。颜色:青绿、暗绿。原料:两叶一芽,枝叶连理,大都是对口叶,芽叶已成熟。香味: 花香果味, 从清新的花香、 果香到熟果香都有,滋味醇厚回甘, 略带微苦亦能回甘,是最能吸引人的茶叶。性质:温凉。略具叶绿素、维生素C,茶碱、咖啡碱约有3% 。茶肴:煎、炒或研粉,或直接人菜均可,以茶人菜这类茶应用较广。(四)、白茶类白茶,属轻微发酵茶,是我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 白茶是成条状的白色茶叶,泡出来的茶汤成象牙色。白茶的历史悠久,其清雅芳名的出现,迄今已有八百八十余年了。它的主要品种有白牡丹、白毫银针、寿眉等。颜色:色白隐绿,干茶外表满披白色茸毛。原料:福鼎大白茶种的壮芽或嫩芽制造,大多是针形或长片形。香味:汤色浅淡,味清鲜爽口、甘醇、香气弱。性质:寒凉,有退热祛暑作用。茶肴:可添加在汤或凉拌菜中,以示名贵。(五)、黄茶类黄茶类属部分发酵茶(发酵度:10% ) 。在炒青绿茶的过程中,人们发现,由于杀青、揉捻后干燥不足或不及时,叶色即变黄,于是产生了新的品类黄茶。黄茶是一种发酵不高的茶类,制造工艺似绿茶,过程中加以闷黄。黄茶,按其鲜叶的嫩度和芽叶大小,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三类。因此,具有黄汤黄叶的特点。例如,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黄芽等。颜色:黄叶黄汤。原料:带有茸毛的芽头,芽或芽叶制成。制茶工艺类似绿茶,在过程中加以闷黄。香味:香气清纯,滋味甜爽。性质:凉性,因产量少,是珍贵的茶叶。茶肴:佐汤、佐菜,提高菜肴的珍贵。(六)、黑茶类黑茶类属后发酵茶(随时间的不同,其发酵程度会变化)。黑茶,在鲜叶选料、工艺流程和对其色泽、 品质的要求上,都具有其独特的标准与风味,形成了同其它茶类不同,独占一个“黑”字的茶类。黑茶的采摘标准多为一芽五至六叶,叶粗梗长。其制作基本工艺流程是高温杀青、揉捻、堆积做色、干燥。 由于黑茶一般原料较粗老,加之制造过程中往往堆积发酵时间较长,因而夜色黝黑或黑褐,故称黑茶。这类茶多半销往俄罗斯或我国边疆地区为主;大部分内销,少部分销往海外。因此,习惯上把黑茶制成的紧压茶称为边销茶。例如,普洱茶、湖南黑茶、老青茶、六堡散茶等。颜色:青褐色,汤色橙黄或褐色,虽是黑茶,但泡出来的茶汤未必是黑色。原料:花色、品种丰富,大叶种等茶树的粗老梗叶或鲜叶经后发酵制成。香味:具陈香,滋味醇厚回甘。性质:温和。属后发酵,可存放较久,耐泡耐煮。茶肴:可焖煮人菜,或做成茶点心,别具风味。科学饮茶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品茶的环境一般由建筑物、园林、摆设、茶具等因素组成。饮茶要求安静、清新、舒适、干净。中国园林世界闻名,山水风景更是不可胜数。利用园林或自然山水间,搭设茶室,让人们小憩,意趣盎然。“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先凝碗面。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章五千卷;四碗发轻汁,平生不平事,尽从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但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这是中唐诗人卢仝的七碗茶诗,其对饮茶功效和科学饮茶作了很好的诠释。科学饮茶最好不要拘于某一茶类要根据年龄、性别、体质、工作性质、生活环境以及季节而有所选择,多茶类、多品种地领略各种茶的风味。1、 选茶是基础要做到科学饮茶,首先要做到选择卫生安全、品质良好的茶叶。选择茶品很有讲究,最好购买信誉良好、在产品质量有保障的商家购买。目前茶叶方面主要有无公害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茶认证、QS认证等。因人而异很重要2、 茶是保健型饮料,众所周知饮茶有益于健康,中医认为人的体质有燥热、虚寒之别,而茶叶经过不同的制作工艺而成的不同茶类的茶性不一样的,有凉性及温性之分,所以体质各异饮茶也有讲究。燥热体质的人,应喝凉性茶,虚寒体质者,应喝温性茶。而且人的身体情况则又是一个动态的,因而根据饮茶者身体状况、爱好进行产品选择,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能喝出健康。3、 1) 从体质不同来选茶:绿茶属于不发酵茶,最大限度的保存了叶绿素和维生素C,但是茶性寒凉,咖啡碱、茶碱含量较高,适合体热之人饮用,清热润肺、生津止渴等效用较佳,不适合具有体寒、肠胃虚弱、神经衰弱等症状的人饮用;白茶属于部分发酵茶,发酵程度不高,茶性寒凉,有退热祛暑之效;黄茶也属于部分发酵茶,凉性;红茶属于全发酵茶,茶性温和,有祛寒暖胃之功效;青茶属于半发酵茶,性质温凉,略含叶绿素、维生素C。但是由于人的体质不是一成不变的,特别是现代都市人,有抽烟、 喝酒、 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 处于亚健康的人也比较多,从而导致体质的复杂化。但每个人的体质都会表现出主要症状,饮茶时应以主症状作为依据,所以诸如有抽烟喝酒习惯,容易上火、热气及体形较胖的人一般喝凉性茶;肠胃虚寒、体质较虚者应喝中性茶或温性茶。2 ) 根据不同职业环境来选茶。不同工作岗位的人适合喝的茶叶也有区别。经常接触有毒物质的人,可选择绿茶,保健效果较佳;经常在电脑前工作的人可选择绿茶作为抗辐射饮料;脑力劳动者、驾驶员、运动员、演员等为增强思维活动的能力、判断能力和记忆力,可饮用名优绿茶;对于运动量小的职业,易于肥胖,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高,选择饮黑茶最佳。3)根据喜好不同来选茶。人的饮茶习惯与其周围的群体有关,不同环境、 职业、 性别的人在对茶叶的喜好上都有一定区别, 并且在长期的饮用习惯形成中,逐步养成一定的品饮嗜好。比如,一般来说体力劳动者相较而言, 通常饮茶更浓更喜欢口感浓厚的茶叶;女性相较喜欢刺激性相对温和、香高形美的茶叶; 初饮茶者或者平日饮茶较少者,以品饮香高之茶为宜。总之从身体的生理情况为本,以茶性为选择依据,加之自己的口味喜好进行品饮茶叶的科学选择。要选择合适自己的茶一般来说,有些病人、孕妇不宜饮茶,即便是平常人,在饮茶方面也要有所选择。因为人群中有性别、年龄、地域、胖瘦、寒热、虚实等不同的体质,有一些人并不宜喝茶。所以,喝茶也要因人而异。选择茶叶应因人而异还应注意人体所处的不同状态。青春期性发育,以绿茶为主;少女经期和妇女更年期,情绪不安,则饮花茶以疏肝解郁,理气调经;妇女产后和体力劳动者宜用红茶; 脑力劳动者宜绿茶;老年肝肾阴虚或阴阳俱虚可饮用红茶。从药茶的配合和饮用来讲,知识分子和上班一族可饮用药味稍柔、药力稍缓、气味较为芳香的花类或叶类植物;而重体力劳动者如搬运工人、建筑工人则适合饮用药力浑厚一些的藤类、茎类植物茶。喝茶八大禁忌不要以为茶水能减肥就随便喝,犯了这八个禁忌,不但减不下来,还会损害你的健康。一. 喜喝新茶由于新茶存放时间短,含有较多的未经氧化的多酚类、醛类及醇类等物质, 对人的胃肠黏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易诱发胃病。所以新茶宜少喝,存放不足半个月的新茶更应忌喝。二. 喝头遍茶由于茶叶在栽培与加工过程中受到农药等有害物的污染,茶叶表面总有一定的残留,所以,头遍茶有洗涤作用应弃之不喝。三. 空腹喝茶空腹喝茶可稀释胃液,降低消化功能,加水吸收率高,致使茶叶中不良成分大量入血,引发头晕、心慌、手脚无力等症状。四. 饭后喝茶茶叶中含有大量鞣酸,鞣酸可以与食物中的铁元素发生反应,生成难以溶解的新物质,时间一长引起人体缺铁,甚至诱发贫血症。正确的方法是:餐后一小时再喝茶。五. 发烧喝茶茶叶中含有茶碱,有升高体温的作用,发烧病人喝茶无异于“火上浇油” 。六. 溃疡病人喝茶茶叶中的咖啡因因可促进胃酸分泌,升高胃酸浓度,诱发溃疡甚至穿孔。七. 经期喝茶在月经期间喝茶,特别喝浓茶,可诱发或加重经期综合征。医学专家研究发现,与不喝茶者相比,有喝茶习惯发生经期紧张症几率高出2.4 倍,每天喝茶超过4杯者,增加3 倍。八. 一成不变一年四季节令气候不同,喝茶种类宜做相应调整。春季宜喝花茶,花茶可以散发一冬淤积于体内的寒邪,促进人体阳气生发; 夏季宜喝绿茶,绿茶性味苦寒,能清热、消暑、解毒、增强肠胃功能,促进消化、防止腹泻、皮肤疮疖感染等;秋季宜喝青茶,青茶不寒不热,能彻底消除体内的余热,恢复味甘性温,使人神清气爽; 冬季宜喝红茶,红茶味甘性温,含丰富的蛋白质,有一定滋补功能。中国是“茶的故乡” ,茶是中国人的举国之饮,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从古至今,喝茶都是一件优雅的事,古代有文人雅士借此表达自己的人生志向;山林高僧以此来寻找通往禅宗的道路; 皇室以此作为贡品自己喝个痛快,现在我们普通老百姓也能享受茶的乐趣。但现在我不仅追求有茶喝,更要喝出健康。因此,真诚希望大家在品味甘醇的同时,能获得一份健康和清闲!

注意事项

本文(六大茶类及如何科学饮茶)为本站会员(飞***)主动上传,金锄头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阅读金锄头文库的“版权提示”【网址:https://www.jinchutou.com/h-59.html】,按提示上传提交保证函及证明材料,经审查核实后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