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换一换
首页 金锄头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0年浙江省事业单位录用考试《申论》真题及标准答案

  • 资源ID:378747410       资源大小:67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3金贝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贝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1、金锄头文库是“C2C”交易模式,即卖家上传的文档直接由买家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作为网络服务商,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及时联系右侧客服;
2、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jinchutou.com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部份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jinchutou.com水印标识,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4、文档大部份都是可以预览的,金锄头文库作为内容存储提供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慎重购买;
5、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6、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或需要我们协助,可以点击右侧栏的客服。
下载须知 | 常见问题汇总

2010年浙江省事业单位录用考试《申论》真题及标准答案

2010年浙江省事业单位录用考试申论试卷满分:100分 时限:150分钟一、注意事项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测试。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3.仔细阅读所给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4.请在指定的位置作答,在草稿纸上或其他地方作答一律无效。二、给定资料材料一:根据新华社的报道,重庆市在今年的高考报名当中,有上万名应届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其中有许多是来自于农村的学生。重庆市招生办人士已透露,与3年前高中入学数量相比,今年高考报名人数比当初减少一万多人。临近高考,重庆一个地区就有上万名考生放弃高考,那么在全国范围,又会有多少类似的弃考考生?重庆考生弃考的消息披露后,立刻被全国各大媒体转载报道。据重庆市招生办人士表示,今年应届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的,约占参加高考人数的5%,当地一位招生负责人分析这种现象时说,高三学生放弃高考的原因很复杂。第一,有些学生受家庭经济条件限制,上不起大学;第二,目前就业形势比较严峻,让许多学生感到即使上了大学,毕业后也不一定能找到工作,还不如早点出去打工挣钱,这就使“读书无用论”重新抬头;第三,有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所以就会劝一些升学无望的考生放弃高考。重庆市教育部门认为,弃考主要有五类情况:因为家庭原因外出打工的;今年考学无望的;外省籍学生高中毕业后回原籍的;应征入伍的;出国留学的。弃考体现了各阶段教育的正常分流,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和成才途径的多元化。重庆市政府新闻发言人文天平在新闻发布会上说,重庆市自成为直辖市以来,高考报名人数一直呈增长态势。文天平认为,我国恢复高考以来,弃考问题在全国各省市都存在,是一种正常现象。高考并不是成才的唯一途径,部分学生放弃高考,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考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途径、方式已经多元化。湖北省教育厅目前公布一组数据显示,今年该省约有2.6万名学生放弃了高考,约占应届毕业生总数的5%。河南省教育厅表示,今年河南全省高考人数下降,比去年减少2.9万人。材料二:戴某,广东省德庆县马圩镇人,他的儿子在去年考上了县城最好的一所中学,从戴某儿子现在的成绩来看,考上大学并不是问题,然而能不能上却是另一回事。他说:“我虽然是个村干部,但一个月的工资也就300多元,这点钱连儿子现在一个月的伙食费都不够。说真话,谁都想让孩子上大学,但是面对上大学的费用。确实供不起啊。我有个亲戚的孩子,去年考上了大学也没去读,只好外出打工,后来当兵去了。这种情况在农村很普遍。”对于那些贫困家庭来说,孩子不上学也受穷,一上学马上穷。众所周知,当今是知识经济时代,与传统以农业、工业为产业支柱的经济形态相比,现代经济是以科学技术为核心、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的经济,这意味着人人都要“终身读书”,否则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然而,最近在我国一些地方再度出现“读书无用论”现象,让我们感到了一种担忧。记者调查发现,农村学生在重点高校中的比例逐年下降,其原因之一就是高额的教育费用让他们负担不起,导致部分农村学生失学,只好外出打工挣钱。有些地方一直比较重视教育,就是砸锅卖铁也要送子女上学。对此,我们往往赞美他们有“重教”的传统。但是,是什么支撑着这传统?还不是因为功利的目的。试想,假如没有读大学后的好前程,谁愿意花那么大代价硬撑着送孩子上大学?“如果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好工作,那么我想,对于家庭相对贫困的学子来说,认为读书无用并不为过。”从事教育网站开发的马嗣宝表示,为何要放弃高考?最直接的原因,就在于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昂贵并不断上涨的教育成本。“不用说偏远山区,就说我的老家潍坊安丘,一个大学生4年的花费,就相当于一个家庭4年多的纯收入,而且只能供一个孩子上学。如果放在贫困一些的家庭,支付这笔教育费用,无疑是给家庭雪上加霜。”这对一部分家庭贫困的考生来说,无异于横亘在面前的一座无法翻越的大山。马嗣宝认为,绝大多数农村家庭让孩子上大学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孩子走出农村,在大城市里找份好工作,从此过上舒适的生活。网络上曾经做过一项调查,一个家庭培养一名大学生的教育年限为19年。从幼儿园到大学,用于教育的费用约为15万元,而在大学期间花费的教育资金最高,平均需要6万元左右。倘若按照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年净收入1万元来计算,一家人连续6年的全部收入基本上都是供孩子上大学,而这仅仅是普通的农村家庭。“家庭条件差的,一年收入也就几千元,无论如何是付不起学费了,要不就贷款,这样就导致很多贷款上大学的同学,毕业后就是找到工作了,也得需要三、四年的时间才能还完贷款。”刚刚大学毕业的任萌说。材料三: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报道曾经指出,农村基础教育阶段长期存在教育不公平现象。林琳是重庆市一所农村中学的高三学生,她在村小学读书时几乎没上过英语课。读初中时,林琳的英语成绩无法和那些在小学时就系统学习过英语的同学相比,这让她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林琳的个人理想是将来当一名医生,但在农村中学,她几乎没有亲手做化学和物理实验的机会。理化知识的匮乏,直接影响了她的理科成绩,因此她只好无奈地选学文科。在比较偏僻的农村,有些学校对于学生课程的设置,只是看老师能教什么,而不是学生需要什么。张志岗,是甘肃环县洪德乡李家塬小学老师。他一周要给学生上28节课。课程表排得满满当当。从二年级至六年级,英语、数学、语文、美术、体育、思想品德,几乎囊括了所有小学科目。由于教师大量缺编,现有的农村教师不得不承担繁重的工作任务,使许多老师产生了职业倦怠。甘肃环县第三中学10年间共来了120名教师,但走了80名。虽然有多种原因,但教师待遇低是一个主要原因。据统计,目前全国农村小学和初中教职工人均年工资收入,分别相当于城市教职工的68.8%和69.2%。其实,农村的高中生很多中途就辍学了,因为他们知道,一个大学生,上完大学全部花费估计至少是5万元,现在一个大学生,高估一点的话,一个月的生活费是2000元钱,把吃喝费用除掉以后,每个月节省500元钱,一年6000元,要存到5万元需要8年时间。如果收入更少的话,要存到10年以上,这是很现实也很残酷的经济算数。当然,我们也不赞成把教育纯粹当做一个投资来看,但它是非常现实的一个考虑,这就是门槛。很多学生和家长认为如果收益达不到投资预期的话,可能就会减少投资。不仅是农村,城里的低收入家庭也面临这个问题,大学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太高太高、遥不可及的目标,有一个统计说,10年来,我国大学学费增长了20倍,1994年到现在,我国的人均收入增长了4倍,有人以此计算,认为培养一个大学生,城镇居民需要8.6年才能挣回来;农村收入的家庭,得需要18年。材料四:万人放弃高考,难道果真是“读书无用论”造成的吗?有人认为,把板子全打在教育体制身上,或把矛头直指“读书无用论”,都是有失公允的。2009年4月9日18时42分,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任刘利民做客人民网,他认为,不能简单地把“重庆万名考生放弃高考事件”说成是“读书无用论”的抬头。刘利民:我认为不能简单地说这些学生不参加高考就是新的“读书无用论”。因为社会分工的不同,这些学生目前有很多选择,他们既可以选择普通高等教育,也可以选择我们现在国内大规模的中等职业教育。因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不同的。过去有一句话叫“家有万贯,不如薄技在身”。有很多青年,通过职业教育,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也能够对国家、对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我想在当今,职业教育对我们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块,也不能设想整个社会都成为一个很单一的选择,大家都接受高等教育,现在我们提出终身学习的目标以后,大家在学习上的选择就更多了,你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参加成人教育,参加业余大学的教育。现在这种形式也很多。青岛某民办学校的马老师:从这个事件不难看出,相对于前些年每个高中生都要考大学,今年高中毕业生对高考的热情显然有所减弱,但把所有问题焦点归结在“读书无用论”上,我觉得有些片面。多数学生放弃高考,更多是无奈和心酸,而并非真的认为读书无用,大多数学生还是认为高中加大学的教育组合,才是人生最完美的选择。某重点大学学生王彦飞:我也曾有过弃考的念头。重庆万名考生弃考,说明了他们对以后的生活充满忧虑,我虽然在重点大学就读,可是时至今日,依然没有安全感。大学4年花费近10万元,都是父母的血汗钱。毕业后如果只能拿一份连自己都难以养活的薪水,怎么能没有焦虑感呢?“收益”与“成本”严重不成比例,或许这就是上万人弃考的根源。网友京龙:万名高中生弃考不必惊诧。人是理性的,谁也不会放着大好人生机遇而轻易错过。相信对于弃考者来说,这个选择未必就是错误的。读大学有两个作用,一个是谋个好前程,再有就是提升个人素质。现在,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并不需要那么多的白领,而是需要大量的蓝领。在未来的许多年里都是这样的就业形势。除了少数重点大学和紧缺专业的毕业生之外,其他大学和其他专业都不会很轻松。网友邓辉林:我不怀疑,一些意志坚定、有闯劲、善于积淀经验的学生,即使弃考大学,照样能拼出一番事业。但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学历不代表能力,有学历、有文凭不代表成功,但至少为你提供一个成功的起点。否则,你连为成功奠基的一块像样的踏脚石也找不到。评论员舒圣祥:选择放弃高考即意味着自我关闭了上升的通道,一个让平民看不到上升通道的社会,决不能说是健康的。材料五:由重庆市上万应届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而引发的争论尚未消停,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文化界又将读书纳入国际大环境,将阅读看作提升民族素质之精要。诚然,这两种不同语境下的“读书”,意义并不完全相同。然而,倘若国人对读书之于自身的意义尚存疑义,又如何寄希望于以读书改变民族命运?2008年公布的第五次“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的图书阅读率已从1999年的60.4%下降至2007年的34%。2007年,我国人均购书量不足5本,且其中八成是课本教材。国人读书量的连年下滑已成不争的事实,但其背后的根本动因在哪里?三、申论要求1.请用不超过20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满分30分)2.请就资料内容反映的“高考弃考”现象,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充分,条理清晰,逻辑性强,有说服力。注意:论述时不得大量引用材料原文,字数在1000字左右。(满分70分)参考答案(一)请用不超过20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满分30分)总体问题是部分地区出现了应届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的现象,原因一是受经济条件限制,农村家庭收入不高、增长缓慢,难以供养子女就读高校;二是就业形势严峻,高中学生及其家长对高校毕业生的预期悲观,因此放弃高考,减少费用支出,还能早寻就业出路;三是学费高昂,透射出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不足;四是教育体制存在弊端,教育内容与就业需要脱节,存在学非所用的问题。因此,亟须通过改革教育体制和国家财政投入机制,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充分保障高等教育经费,并实现教育内容的学有所用,从而降低平民子弟的教育门槛。(二)请就资料内容反映的“高考弃考”现象,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充会,条理清晰,逻辑性强,有说服力,注意:论述时不得大量引用材料原文;字数在1000字左右,(满分70分)。关注高考弃考 实现教育公平高考报名人数随着适龄人口的减少而相对减少30万,这十分正常;但84万之众应届毕业生放弃高考,却并不正常。究其原因,无外乎就业压力大,为留学弃考,考学无望,经济条件限制等,但是其中最主要,最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在于教育的不公平。高考不仅是教育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只有高考人数下降和应届生弃考现象得到持续的关注,只有改进我们的高等教育模式,才能真正实

注意事项

本文(2010年浙江省事业单位录用考试《申论》真题及标准答案)为本站会员(lqh1****020)主动上传,金锄头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阅读金锄头文库的“版权提示”【网址:https://www.jinchutou.com/h-59.html】,按提示上传提交保证函及证明材料,经审查核实后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