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换一换
首页 金锄头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10动漫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大纲

  • 资源ID:36906850       资源大小:144.50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8金贝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8金贝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1、金锄头文库是“C2C”交易模式,即卖家上传的文档直接由买家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作为网络服务商,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及时联系右侧客服;
2、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jinchutou.com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部份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jinchutou.com水印标识,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4、文档大部份都是可以预览的,金锄头文库作为内容存储提供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慎重购买;
5、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6、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或需要我们协助,可以点击右侧栏的客服。
下载须知 | 常见问题汇总

10动漫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大纲

1黄淮学院黄淮学院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课程编码:2610101113课程名称:中国现代文学 Chinese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二、学时、学分及适用专业总学时数:54 学分:3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动漫文学方向) (本科)三、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所要达到的目标包括:了解和认识中国现代文学的性质、特点及发展过程;历史地、科学地分析评价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和代表作品及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系统了解现代文学三十年中的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和文学创作发展演变的基本情况及其主要成就和经验教训。四、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动漫文学方向本科教学的一门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本课程所要完成的任务包括:引导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国现代文学的基础知识,理清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基本线索;通过精细分析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名著,培养学生高层次的审美鉴赏力;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写作文学研究论文的技能和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五、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了解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概况(包括重要的文学思潮、文学现象、主要成就和发展过程) ;所讲授作家的主要生平及创作道路;所讲授作品(或作品集)的概况(包括作品产生的背景、作品的主要人物和故事内容)等基本常识。理解所讲授作家作品(或作品集)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思想和艺术成就,以及相关文学现象和历史地位。掌握所讲授作家与重点作品(或作品集)的主要特点及相关文学现象;并能够比较分析与之相关的作家作品。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一) (共 2 学时)(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对文学革命发生与发展的渊源与过程的历史梳理,对五四文学革命和五四新文学的性质、意义与特征有较深入的理解。(二)教学内容:1.1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1.2 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1.3 胡适、周作人与新文学初期理论建设21.4 文学创作潮流与趋向(三)重点与难点重点:“五四”文学革命和新文学初期的理论建设及新文学社团。难点:如何评价文学革命时期胡适与周作人的文学理论。第二章 鲁迅(一) (共 4 学时)(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对鲁迅主要小说集呐喊 、 彷徨和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的学习,理解鲁迅作品的思想内涵与艺术创新。2.1呐喊与彷徨: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2.1.1 “表现的深切”独特的题材、眼光与小说模式2.1.2 “格式的特别”“创造新形式的先锋”2.2野草与朝花夕拾2.2.1朝花夕拾的“闲话风”2.2.2野草的“独语体”(二)重点与难点重点:鲁迅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与贡献。难点:野草奇特的意象和复杂深邃的精神和情感世界。第三章 小说(一) (共 2 学时)(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要求学生对问题小说、乡土小说,自叙传抒情小说不同的风格特征及其代表作家作品有较明确的把握与较深切的认识。3.1“五四”小说取得文学的正宗地位3.2 从问题小说到人生派写实小说3.3“自叙传”抒情小说及其他主观型叙述小说(二)重点与难点重点:问题小说、乡土小说、自叙传抒情小说。难点:郁达夫自叙传小说的时代心理内涵与艺术个性。第四章 郭沫若(共 2 学时)(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要求学生着重认识女神在新诗史上的地位,熟悉并较深理解女神中一些重要3诗篇的思想内涵及艺术特征。4.1女神4.1.1 女神的“五四”精神4.1.2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4.1.3 女神的艺术想象力、形象特征与形式4.2 从星空 、 瓶到前茅与恢复4.3 历史题材的剧作(二)重点与难点重点:女神体现的“五四”精神难点:泛神论对郭沫若早期诗歌创作的影响第五章 新诗(一) (共 2 学时)(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大体了解新文学第一个十年中新诗艺术发展几个阶段的不同面貌,着重把握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诗歌的创作特色。5.1 新诗的诞生“五四”新诗运动5.2“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创作5.3 郭沫若及其女神在新诗史上的地位5.4 前期新月派:新诗的“规范化”5.5“纯诗”概念的提出与早期象征派诗歌5.6 早期无产阶级诗歌(二)重点与难点重点: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的诗歌理念与艺术特色难点:郭沫若的泛神论对其早期诗歌创作的影响、新格律诗派的创作主张及其创作实践。第六章 散文(一) (共 2 学时)(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着重理解周作人、朱自清、冰心散文创作的特色。6.1新青年 “随感录”作家群6.2 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6.3 冰心、朱自清和“文学研究会”作家散文6.4 郁达夫和“创造社”作家散文46.5“语丝”派和“现代评论”派的散文(二)重点与难点重点:周作人的“言志派”散文,冰心、朱自清散文与文学研究会作家散文。难点:周作人散文的艺术观念。第七章 戏剧(一) (共 2 学时)(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中国现代话剧从诞生到五四时期的变化历程,着重理解田汉、丁西林的早期戏剧创作特色。7.1 文明新戏:中国现代话剧的萌芽与诞生7.2“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建设西洋式新剧”的战略选择7.3 业余的、非营业性的“爱美剧”与“小剧场运动”的倡导7.4“小剧场”培育的田汉、丁西林等话剧文学的开创者及其创作(二)重点与难点重点:话剧的引入与初期发展情况,田汉、丁西林话剧创作。难点:田汉、丁西林话剧创作。第八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二) (共 2 学时)(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大体了解新文学第二个十年中国文学思想多元并存的格局,文学创作多种派别对峙而又互补的所形成的面貌特征。8.1 30 年代文艺运动发展的基本线索8.2 革命文学论争和以“左联”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文学思潮8.3 自由主义作家文艺观及两大文艺思潮对立8.4 文学创作的潮流与趋向(二)重点与难点重点:革命文学论争和以“左联”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文学思潮。难点:三十年代左翼、京派与海派三大文学潮流之间的对峙与互相渗透。第九章 茅盾(共 2 学时)(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茅盾的文学活动的概况,掌握社会剖析派小说创作特点及子夜的思想艺术成就。9.1 茅盾的文学活动概况9.1.1 茅盾的生平与创作59.1.2 开创新的文学范式9.1.3 理论批评与其他方面的贡献9.2子夜的思想艺术成就9.2.1 创作背景与主旨9.2.2 主要人物形象分析9.2.3 艺术成就(二)重点与难点重点:社会剖析小说、 子夜的艺术成就难点:为什么说矛盾的“社会剖析小说”在三十年代开创了新的文学范式。第十章 老舍(共 2 学时)(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初步理解老舍长篇小说创作的文化特征,着重把握骆驼祥子等代表作品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10.1 文化批判视野中的“市民世界” (理解)10.2骆驼祥子10.2.1 祥子的形象10.2.2骆驼祥子的多重题旨10.2.3骆驼祥子的艺术风格10.3 老舍作品的“京味”与幽默(二)重点与难点重点:老舍的骆驼祥子难点: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探讨第十一章 巴金(共 2 学时)(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巴金前后期创作的不同风格面貌,着重领会其代表作家及后期重要作品寒夜的思想艺术特色。11.1 青年的赞歌:巴金前期小说创作11.2家的杰出成就11.2.1家的基本内容和主题11.2.2 人物塑造的成功11.2.3 主要艺术特色11.3 深沉的悲剧艺术:巴金后期小说创作11.3.1 后期小说的两种类型611.3.2憩园和寒夜11.3.3 前后期风格的转变(二)重点与难点重点:巴金家的杰出成就与巴金后期小说创作。 难点:巴金前后期创作风格的转变。 第十二章 沈从文(共 2 学时)(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要求学生初步领会沈从文湘西小说对现代城市文明批判的独特视角,着重把握其代表作边城等的思想内涵及艺术特色。12.1 边地湘西的叙述者、歌者12.2边城及其人性理想12.3 城乡对照的文学世界12.3.1“人与自然契合”的湘西世界12.3.2 庸懦、虚伪的都市面影12.4 沈从文小说的文体特色(二)重点与难点重点:边城及其人性理想。难点:沈从文的文学理想。第十三章 小说(二) (共 2 学时)(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大体认识新文学第二个十年几个主要小说流派的思想艺术面貌,重点是领会其代表作家、代表作品的思想与艺术成就。13.1“左联”与左翼小说13.2 京派小说和其他独立作家的小说13.3 海派小说(二)重点与难点重点:左联与左翼小说、京派小说、海派小说。难点:如何评价京派与海派小说的审美追求? 第十四章 新诗(二) (共 2 学时)(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初步了解本时期几个主要诗歌流派的一般面貌,着重领会臧克家、戴望舒的创7作特色及其主要作品的艺术成就。14.1 中国诗歌会诗人群和臧克家的创作14.2 后期新月派的创作14.3 戴望舒、卞之琳等现代派诗人的创作14.3.1 现代诗派的形成、主张及特点14.3.2 戴望舒的诗歌创作14.3.3 卞之琳的诗歌创作(二)重点与难点重点:不同诗派的创作特点,戴望舒、卞之琳、臧克家等诗人的创作。难点:现代诗派的现代性特征第十五章 鲁迅(二) (共 2 学时)(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较深入理解鲁迅杂文的价值及其思想、艺术特质,初步认识故事新编历史小说特有的创作手法。15.1 鲁迅的杂文15.1.1 鲁迅杂文的重大意义15.1.2 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质15.2故事新编:鲁迅小说的最后创新之作15.2.1故事新编的思想内容15.2.2故事新编的艺术创新(二)重点与难点重点: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质。难点:对鲁迅杂文的批判性、异质性、先锋性与故事新编 “古今杂糅”的艺术手法如何评价。第十六章 散文(二) (共 1 学时)(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要求学生大体认识本时期各派散文的一般面貌及其重要作品的特色。16.1 30 年代散文创作概况16.2 各流派代表散文创作16.2.1 林语堂“闲适小品”16.2.2 左翼作家的“鲁迅风”杂文和风格多样的散文16.2.3“京派”与开明同人散文16.3 报告文学与游记8(二)重点与难点重点:林语堂与何其芳的散文特征。难点:林语堂散文的美学价值第十七章 曹禺(共 2 学时)(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认识曹禺在戏剧发展史上的卓越贡献,较具体领会雷雨的思想艺术成就。17.1 曹禺生平17.2雷雨17.2.1雷雨主题的多层意蕴17.2.2雷雨的艺术特色17.3 曹禺剧作的命运17.3.1 曹禺剧作的意义17.3.2 曹禺接受史上的矛盾现象(二)重点与难点重点:曹禺雷雨 、 日出难点:雷雨的两种创作心理状态及对生存困境的揭示。 第十八章 戏剧(二) (共 1 学时)(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大体了解本时期广场戏剧、剧场戏剧运动的概况,重点把握夏衍上海屋檐下的思想艺术特色。18.1 走向广场:无产阶级戏剧、红色戏剧、国防戏剧与农民戏剧的倡导18.2 职业化、营业性“剧场戏剧”的确立与夏衍、李健吾的创作18.2.1 剧场戏剧的确立18.2.2 主要戏剧创作(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夏衍上海屋檐下难点:李健吾剧作的人性探索第十九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三) (共 2 学时)(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了解本时期几个不同政治地域的文学面貌,认识讲话核心命题及其意义。919.1 战争制约下不同政治地域的文学分割并存19.2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3 文学思潮、论争与胡风等的理论批评19.3.1 关于“民族形式”问题的论争19.3.2 关于“文艺与政治” 、 “文艺与生活”的关系的讨论19.3.3 关于现实主义与“主观”问题的论争(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难点:如何评价毛泽东 1942 年提出的“文艺的工农兵方向

注意事项

本文(10动漫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大纲)为本站会员(tia****nde)主动上传,金锄头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阅读金锄头文库的“版权提示”【网址:https://www.jinchutou.com/h-59.html】,按提示上传提交保证函及证明材料,经审查核实后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