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换一换
首页 金锄头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免疫性疾病的病理生理

  • 资源ID:357837234       资源大小:763.84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6金贝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金贝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1、金锄头文库是“C2C”交易模式,即卖家上传的文档直接由买家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作为网络服务商,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及时联系右侧客服;
2、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jinchutou.com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部份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jinchutou.com水印标识,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4、文档大部份都是可以预览的,金锄头文库作为内容存储提供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慎重购买;
5、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6、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或需要我们协助,可以点击右侧栏的客服。
下载须知 | 常见问题汇总

免疫性疾病的病理生理

免疫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免疫性疾病的病理生理第一节免疫缺陷病免疫缺陷病概念 免疫缺陷病(immune deficiency diseases)是一组因免疫系统发育不全或因其他疾病而遭受损害引起免疫功能缺陷而导致的疾病。可分为: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继发性免疫缺陷病。临床表现:因免疫缺陷性质不同而异。体液免疫缺陷患者表现为反复发生的细菌感染。细胞免疫缺陷患者则更容易发生病毒、真菌、胞内寄生菌(如结核杆菌等)及某些原虫的感染。免疫缺陷患者自身免疫病及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也明显增高。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少见。常见类型有:体液免疫缺陷:原发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症、孤立性IgA缺乏症、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细胞免疫缺陷:DiGeorge综合征、Nezelof综合征、黏膜皮肤念珠菌病。联合性免疫缺陷:重症联合性免疫缺陷病、Wiskott-Aldrich综合征、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其他:腺苷酸脱氢酶缺乏症、吞噬细胞功能障碍、补体缺陷等。一、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较原发者更为常见。病因:感染、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病、免疫球蛋白丧失、免疫球蛋白合成不足、淋巴细胞丧失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等。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可因机会性感染导致严重后果。本节仅介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即艾滋病。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概念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即艾滋病。是由于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而引起的一种致命性传染病。其特征为严重免疫抑制,导致机会性感染、继发性肿瘤及神经系统症状。累及到人体各个组织和器官,临床表现千差万别,错综复杂。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头痛、全身不适、肌痛、关节痛、厌食、恶心、口腔溃疡、体重下降、全身淋巴结肿大及神经系统症状。病因和发病机制 1.病因 HIV属于反转录病毒科,分两型,即HIV-1型及HIV-2型。HIV为球状,20面立体结构,直径100nm。外膜有72个钉状突起,含两个主要外膜蛋白,即gp120和gp41。AIDS的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传播;血道传播;母-婴传播;医务人员职业性传播。病因和发病机制 2.发病机制 (1)HIV感染CD4+T细胞:CD4分子是HIV的主要受体。HIV-1的靶细胞包括Th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中枢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神经元细胞、骨髓干细胞等。CD4+T细胞在HIV直接和间接作用下,大量破坏、功能受损,导致细胞免疫缺陷。由于其他免疫细胞均不同程度受损,因而促进并发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2)HIV感染组织中单核巨噬细胞。病理变化 1.淋巴组织的变化 (1)早期,淋巴结肿大。淋巴滤泡明显增生,髓质内出现较多浆细胞。(2)随着病变的进一步发展,滤泡外层淋巴细胞减少或消失,小血管增生,生发中心被零落分割。副皮质区CD4+T细胞进行性减少,代之以浆细胞浸润。(3)晚期,淋巴结呈现一片荒芜,淋巴细胞几乎消失殆尽,仅残留少许巨噬细胞和浆细胞。有时特殊染色可见大量分枝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却很少见到肉芽肿形成等细胞免疫反应性病变。病理变化2.继发性感染 感染范围广泛,可累及各器官,以中枢神经系统、肺、消化道受累最为常见。(1)肺孢子虫感染(2)弓形虫感染(3)新型隐球菌感染(4)巨细胞病毒感染(5)结核杆菌感染(6)白色念珠菌感染病理变化 3.恶性肿瘤 (1)Kaposi肉瘤:约30%的患者可发生,呈现多中心性(多发性),可局限于皮肤和/或黏膜,也可累及内脏(肺、胃肠道)和淋巴结。(2)淋巴瘤。临床病理联系本病潜伏期长,经历数月至10年或更长时间才发展为AIDS。按病程分为:(1)早期或称急性期:感染HIV 36周后,可表现出咽痛、发热、肌肉酸痛等非特异性症状。(2)中期或称慢性期:此期病毒复制持续处于低水平,临床可以无明显症状或出现明显的全身淋巴结肿大,常伴发热、乏力、皮疹等。(3)后期或称危险期:机体免疫功能全面崩溃,持续发热、乏力、消瘦、腹泻,并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明显的机会性感染及恶性肿瘤,血液检测显示淋巴细胞明显减少,尤以CD4+T细胞减少为著,细胞免疫反应丧失殆尽。第二节器官和骨髓移植器官和骨髓移植概念 由于免疫细胞对靶抗原的攻击方式不同,移植免疫反应可分为两种:宿主抗移植物反应(host versus graft reaction,HVGR),宿主针对移植体细胞的组织相容性抗原发生的超敏反应,即移植排斥反应(transplant rejection);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raft versus host reaction,GVHR)。1.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 T细胞介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与细胞毒作用对移植物的排斥发挥重要作用。(一)单向移植排斥理论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即细胞免疫)和抗体介导的免疫应答(即体液免疫)均参与此过程。2.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 其表现形式有两种,包括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在移植前机体已有循环HLA抗体的受者;在原来并未致敏的个体中,随着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的形成,可同时有抗HLA抗体的产生,造成移植物损害。一、移植排斥反应机制 1.在强有力的免疫抑制情况下,宿主往往不能完全清除过路细胞。因此,在移植中可同时发生宿主抗移植物反应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两者共存。(二)双向移植排斥理论2.在持续的免疫抑制剂作用下,这种相互免疫应答可因诱导各种免疫调节机制而逐渐减弱,最终达到一种无反应状态,形成供、受者白细胞共存的微嵌合现象。一、移植排斥反应机制 实体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按形态变化及发病机制的不同分为超急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慢性排斥反应 二、实体器官的移植排斥反应 1.发病机制 与受者血液中已有供体特异性循环HLA抗体,或受者、供者ABO血型不符有关,本质上属型超敏反应。(一)超急性排斥反应 2.病理变化 肉眼观,色泽由粉红色迅速转变为暗红色,伴出血或梗死,出现花斑状外观。镜下,为广泛的急性小动脉炎伴血栓形成及缺血性坏死。3.临床表现 一般于移植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出现,受者迅速出现无尿。1.发病机制 急性排斥反应可以细胞免疫为主,也可以体液免疫为主。(二)急性排斥反应 2.病理变化(1)细胞型排斥反应:肾间质明显水肿,单个核细胞浸润并侵袭肾小管壁导致肾小管炎,引起局部肾小管坏死。也可出现血管炎及血管壁坏死。(2)血管型排斥反应:血管损伤,血栓形成及相应部位的梗死。更常出现的是亚急性血管炎,成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和泡沫状巨噬细胞增生所引起的血管内膜增厚,常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3.临床表现 较常见。未经治疗者可发生在移植后数天内;经免疫抑制治疗者,可在数月或数年后突然发生。临床表现多有发热、移植部位胀痛和移植器官功能减退等。细胞型排斥反应常发生在移植后数月,临床上表现为骤然发生的肾衰竭。(二)急性排斥反应 1.发病机制(1)特异性免疫攻击:以体液免疫为主,CD4+Th细胞发挥着关键作用。(2)非特异性组织损伤:包括缺血再灌注损伤、感染、药物毒性等,通过直接或间接参与宿主抗移植物免疫反应过程介导移植物损伤。(三)慢性排斥反应 2.病理变化 血管内膜纤维化,管腔严重狭窄;肾小球萎缩、纤维化、玻璃样变;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3.临床表现 多发生在术后几个月至1年以后。慢性进行性的移植器官损害,直至功能衰竭。1.发病机制 可发生于具有免疫活性细胞或其前体细胞的骨髓,植入免疫功能缺陷的受者体内。来自供者骨髓的免疫活性细胞可识别受者组织并产生免疫应答,使CD4+和CD8+T细胞活化,导致受者组织损害。(一)移植物抗宿主病2.病理改变及临床特征(1)急性:移植后3个月内发生,可引起肝、皮肤和肠道上皮细胞坏死,患者出现黄疸、血性腹泻、局部或全身性斑丘疹。(2)慢性:急性GVHD的延续或移植3个月后发生,皮肤病变类似于系统性硬化,患者全身消瘦,多器官损害,严重感染或恶病质。三、骨髓移植排斥反应 1.同种异体骨髓移植的排斥反应由宿主的T细胞和NK细胞介导。2.细胞介导的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作用、抗体介导的补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和细胞因子介导的炎症效应都与移植排斥的发生有关。(二)移植排斥反应 谢谢观看!谢谢观看!

注意事项

本文(免疫性疾病的病理生理)为本站会员(喵**)主动上传,金锄头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阅读金锄头文库的“版权提示”【网址:https://www.jinchutou.com/h-59.html】,按提示上传提交保证函及证明材料,经审查核实后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