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换一换
首页 金锄头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望洞庭教学设计_2

  • 资源ID:356132475       资源大小:46.60KB        全文页数:4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3金贝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3金贝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1、金锄头文库是“C2C”交易模式,即卖家上传的文档直接由买家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作为网络服务商,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及时联系右侧客服;
2、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jinchutou.com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部份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jinchutou.com水印标识,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4、文档大部份都是可以预览的,金锄头文库作为内容存储提供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慎重购买;
5、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6、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或需要我们协助,可以点击右侧栏的客服。
下载须知 | 常见问题汇总

望洞庭教学设计_2

Word 望洞庭教学设计望洞庭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目标: 熟悉“螺”,把握“庭、镜、磨、螺、潭”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连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同学随文理解词意的力量。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的意境。 学习通过查阅工具书了解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洞庭湖的静美。体会诗人专心感悟自然,用爱抒写自然的情怀。 策略与方法 反复朗读,背诵,读中感悟。 教学预备 1、同学预备: 搜集有关春天的古诗,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 2、老师预备: 写好古诗的黑板、古诗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爱好,导入新课 师: 前三篇文章我们了解了大自然的漂亮,今日我们来看看祖国风景名胜的美。谈谈自己到过哪些风景名胜,激发同学对风景名胜的憧憬。 二、自学古诗,感悟诗情 1、读诗。 2、解诗题: 诗题“望洞庭”“洞庭”指的是洞庭湖。 从一个“望”字你了解到了什么? 3、解诗句: 请大家读一读诗句,对哪些字词还不明白。 同学质疑: 依据同学发问和回答,课件出示难解字词意思,让同学板书 (看解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 以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争论诗句的意思。 你学懂了哪一句,向大家汇报一下: 依据同学发言进行补充订正(连字词意思、看插图等)。 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如诗句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洞庭湖中 “洞庭”“湖光”“秋月”“潭面”“无风”“镜”“遥望”“山水”“白银盘”。 3、读着诗句让你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4、解答疑问: “两相和”“镜未磨”“翠”“青螺”等词语的理解部分同学会感到困难,老师 可以结合资料进行说明。 4、读全诗,体会望洞庭的动之美。 5、品尝吟读,入境背诵: 理解了诗歌意思后,假如你能够入情入境地想象诗人当时的情景,品尝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就更好了。 鼓舞同学背诵。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自主熟悉字词,同桌相互测试。 2、指导同学找形近字的方法记忆“庭、镜、磨、螺、潭”生字。 五、拓展延长,积累实践 孟浩然也写了一首描写洞庭湖的诗,我们来比较背诵观赏。 望洞庭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内容一望洞庭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补充教材内容二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雍陶题君山 【教材分析】 望洞庭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八册第一课古诗三首中的其次首诗。这篇课文是描写秋夜景色的七言古诗。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被贬为朗州司马后,赴任的途中经过洞庭湖时所作。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方,描绘了一幅安静美丽的洞庭月夜图,重在表现洞庭湖的严厉秀美。古诗先写“秋月”与“湖光”相映照,月光如水洒在湖面上,水平如镜,悄悄的月,悄悄的湖,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沉静、和谐、秀美的景色。“潭面无风镜未磨”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静温顺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古代没有玻璃,镜子是用青铜铸的,磨光以后才能照人。未磨的镜面,朦朦胧胧,用来形容月夜湖光,真是恰到好处。以生动形象的比方补足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由于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放眼远望,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亮,山水浑然一体,望去犹如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如精致绝伦的工艺珍品,生动形象。全诗纯然写景,既有细致的描写,又有生动的比方,诗人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设计理念】 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古诗语言凝练,所描绘的意象所构成的意境美,能使同学受到美的熏陶,培育同学观赏美,感受美的力量。但许多时候,古诗的教学都只是注意让同学理解诗的意思,忽视对意境的感悟。对于同学来说“诗境”难以感悟,这也是我们古诗教学的难点。 望洞庭这首诗总体给人空灵、缥缈、温顺、安静、和谐的感受,特殊是诗中形象的比方,形、色和谐,让人感到洞庭山水如设色淡雅、造型精致的艺术品,玲珑剔透。依据这首诗的特点,本节课,我力图引导同学走进文本,通过丰富想象,感受水天一色物象的画面美,从而感悟空灵、缥缈的意境美。为了突破难点,我在设计时整首诗紧扣“和”教学,首先从“色调”方面来引导同学想象水天一色的画面美,感悟“和”。其次抓形象的比方,从形、色两方面引导同学想象洞庭山水工艺品般的画面美,进一步品尝“和”。在学习后两行诗,感悟诗句“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诗人别出心裁的比方后,奇妙引出唐五代诗人雍陶的题君山中的名句“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两首诗都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奇妙的比方,写出了洞庭的安静、和谐的景象。这两句奇妙地以“螺”作比,但一首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一首将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把名句拿出来让同学进行赏析,想象画面。使同学在体会奇妙的比方同时,洞庭的山水的秀美也给他们留下深深的印象。最终是拓展6句古诗名句。一是让同学迁移学诗的方法。二是领会诗人从不同角度写洞庭的山水的美。三是激发诵读经典爱好,引导同学积累绝妙佳句。本节课设想做到三抓:抓字眼:旨在明确诗的意思。抓想象:旨在领悟诗的意境。抓吟诵:旨在进一步升华情感,得到美的熏陶。(紧扣我校经典诗文诵读试验的课题”经典诗文名句的教学讨论”设计教学)【教学目标】 1、学会望洞庭诗中消失的生字,能结合解释理解词义。 2、通过品读,想象望洞庭古诗词所描绘的画面,感悟意境,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3、在沟通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同学有感情的诵读,体会的情怀。背诵望洞庭。 4、拓展吟诵洞庭美景的名句,达到深化和积累的目的。 【教学重点】理解“两相和”、“白银盘”和“青螺”,想像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水天一色的画面美,感悟诗境,体会形象的比方。 【教学难点】 想像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水天一色的画面美,感悟诗境,体会形象的比方。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李白眼中的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适宜”是苏轼笔下的水,祖国的山山水水,从古到今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很多美诗佳句,今日我们随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去感受一处山水,板书望洞庭。指导书写“庭” 二、读准古诗,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古诗,提出倾听的要求。 2、自学古诗,小组沟通要求:(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借助插图、解释、字典理解古诗的大意。(3)小组合作学习:沟通难理解的字、句。 三、读好古诗,理解古诗 1、指名读诗。(通过评价导向,从读准字音,字正腔圆到读出节奏) 2、指名讲古诗的大意。 四、想象画面,感悟诗境 (一)再读古诗,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读到有所感觉时把你的手举起来。 (二)美读古诗,想象画面。 1、品读前两行诗,抓住“和”来引导同学想象水天一色的画面美。感悟“和” (1)你从前两行诗中读懂了什么?“和”是什么意思?(2)说说你想象的画面。 (引导同学语言描述想象中的美,如:感受银色的光辉撒在湖面,朦胧的月光。) (3)依据同学回答相机引导同学读好诗句。如:用你的朗读来表达你的感受。(师生评价)应当怎样读?(轻轻地读、读出严厉的美) 引读:秋月的清辉悄悄地洒在湖面,湖面好象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 是多么的安静!一起来读 洞庭湖在淡淡的月光覆盖,点点银光,此时那就像一位仙女降落人间,是那么温顺,一起读 小结:一个“和”字让人有多少遐想啊,“和”字就是这首诗的“眼睛”叫诗眼。 2、品读后两行诗,从形、色两方面引导同学想象洞庭山水工艺品般的画面美,进一步品尝“和” (1)这洞庭湖是怎样的山,怎样的水? (2)你能说说,究竟从哪里感觉到,诗眼“和”你想象的画面怎么样?(引导感悟比方用得形象、生动、奇妙。) (3)你有这样的感受,你觉得应当怎样读?(只要同学讲出读的理由符合诗意即可,让同学共性化朗读,或惊异或赞美等,让同学练习读相互听,听出什么感觉,告知同学。) (4)指名读(以评促读,引导同学读出韵味,逐步提升读的质量。) (5)品尝独特的比方:末句改为“君山似乎一青螺”似乎更清晰,这样改行吗? 3、补充教材内容二,通过对比,观赏比方的奇妙(1)谈话引出诗人“雍陶”,投影出雍陶的题君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2)同学自读,感悟诗意,品尝语言的形象生动。(3)师读,要求同学闭上眼睛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4)反复引读这两个比方句,让同学体会两种不同的比方生动和所描绘的美。 点点银光翠绿的君山,诗人不由赞美到 君山倒映在洞庭湖中的妩媚姿势,美如仙女,楚楚动人如 4、配乐朗读古诗一和补充材料 5、体会诗人宽广、豁达的胸怀。(八百里洞庭在诗人的眼中是 6、背诵古诗。 四、观赏名句积累名句(10分钟) 自古人称“洞庭天下水”。许很多多出名的诗人,像李白、杜甫、孟浩然都慕名而去,写下了不少经典名篇,传诵至今,我们一起来观赏。 1还记得我们学习望洞庭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的? 2、出示6个名句,提出要求。 (1)选择自己喜爱的一两句诗,多读几遍,并品尝诗句好在哪里。 (2)同桌沟通读后的感受。 3、同学选自己喜爱的诗句读,并想诗句的意思,品尝诗句。 4、集体沟通感受。 沟通23句诗,采纳指名讲,讲后读,同学补充等形式,好的句子全班齐读。 5、背诵自己喜爱的诗句。 五、总结 六、作业 背诵剩下的名句,默写望洞庭。板书设计:望洞庭 光、色 和(柔)形 补充教材内容二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雍陶题君山 望洞庭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意,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感情。 2、运用古诗的学习策略指导同学得意自悟,培育自学力量。 3、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练习背诵。 【教学过程】 一、复习独坐敬庭寺 1、背诵。 2、这首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的美景,有山、有水,布满了诗情画意,表达了诗人秋夜思恋友人、家乡的深情。 二、今日这节课我们学习其次首古诗望洞庭 1、诗歌的.是唐朝的刘禹锡。 2、理解: 望:遥看

注意事项

本文(望洞庭教学设计_2)为本站会员(大***)主动上传,金锄头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阅读金锄头文库的“版权提示”【网址:https://www.jinchutou.com/h-59.html】,按提示上传提交保证函及证明材料,经审查核实后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