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换一换
首页 金锄头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劳动力供求关系研究

  • 资源ID:29242020       资源大小:50.5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贝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贝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1、金锄头文库是“C2C”交易模式,即卖家上传的文档直接由买家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作为网络服务商,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及时联系右侧客服;
2、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jinchutou.com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部份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jinchutou.com水印标识,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4、文档大部份都是可以预览的,金锄头文库作为内容存储提供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慎重购买;
5、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6、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或需要我们协助,可以点击右侧栏的客服。
下载须知 | 常见问题汇总

劳动力供求关系研究

改革开放后中国劳动力供求关系研究姓名:刘杰摘要:本文对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劳动力供给关系的分析,发现我国劳动力总量因为人口的自然增长、企业改革以及农业改革催生过多剩余劳动力出现,从而呈现出不断上升的态势;而劳动力需求总量也成上升态势,但是就业弹性却处于不断波动之中。劳动力供求缺口仍在加大。不过,从长期来看,劳动力供求的矛盾会由于劳动力供给量的减少而不断得到缓解。并针对我国当前的劳动力市场规范和整体水平,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关键词:劳动力;供求变化;对策建议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作为劳动力市场中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始终处于矛盾的运动状态。从长期来看,中国的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在总量之间会因为经济政策的调整、人力政策的调整、人口的自然变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而发生变动,不过劳动力在总量上供给大于需求的现象仍会持续一段时间。一、1978 年后中国劳动力供给总量的变化1978 年后,劳动力供给在不断变化,这些变化:一方面,由于人口的自然增长变化造成的;另一方面,国企改革以及农业改革,也促使了劳动力供给在总量上不断发生变化。1.人口自然增长的变化人口增长直接作用并决定了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变化,原因在于:其一,人口增长对劳动力供给有一个滞后效应,出生人口到16 周岁之后,才能成为真实的劳动力供给者,所以,劳动力供给变化要慢于人口自然变动的过程, 这个滞后期是16 年以上;其二,在多数发展中国家,移民对人口增长仅有一个很小的贡献,在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的条件下,发达国家通过移民可以解决劳动力供给短缺的问题。但是在很多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自然增长率本来就不低,劳动力的供给相应也较高的条件下,一般是劳动者向外移民,很少有向内移民的,所以移民本身对人口增长没有多大影响;其三,人口的死亡率会影响到年龄结构,从而直接影响到劳动力的供给。在一定时期,如果死亡率偏高(一般指的是婴儿时期的死亡率), 那么这个阶段的人口到成为劳动力供给者时的数量就会偏少,从而对这个阶段的劳动供给产生约束作用。就中国的人口增长来看,人口总数在不断攀升,由1978 年的96259 万人,增加到2005 年的130756 万人,人口的出生率远远高于人口的死亡率,导致劳动供给量不断增加。不过随着人口增长率的不断下降,由1987 年的16.61下降到2004 年的5.87。所以,1987 年之后,随着人口增长率的下降,人口规模的递增速度开始明显下降。但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偏高,所以,就业压力在短期仍会因人口的自然增长而加大。从19782008 年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19781982 年间, 中国人口的增长率处于一个不断攀升的阶段,人口增长率平均达到13.5,最高增长率在1982 年达到15.68。这一时期的偏高的人口增长率与当时的人口政策有很大关联。20 世纪70 年代后期, 中国开始实行独生子女政策。1980 年, 中央发出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份公开信的公布,造成了很大的社会反响,一方面,这个提法与农村人口的生育期望相差深远,在实际工作中,执行这一政策会遇到很多问题;另一方面,也有农户担心这一提法会真正贯彻执行,所以,一些农户赶在政策执行前提前生育,从而导致人口增长率在这一阶段明显上升。第二, 19831984 年间, 中国人口增长率出现了小幅度的下滑,人口增长率下降到13.18。人口增长率的下降归功于中国对人口政策的强制实施,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和实际部门为了完成计划任务,通过强硬手段甚至是极端的手段,促使人口的增长率的下降。第三,19851988 年间,中国的人口增长率再度回升,并且在1988 年达到了自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之后的人口增长的最高峰,人口增长率达到了15.73。出现人口增长的回升与中央实行的“口子政策”有很大关系。1984 年,中央决定,除城市、城郊以外,在农村地区逐步实行允许第一胎生女孩的夫妇再生第二胎的政策。出台这一政策,本来是考虑到农村地区特殊情况而制定的,但是,从制定这个政策到执行政策的时间间隔很短,当人口政策的执行者对这个相对宽松的政策还未完全把握时,这项政策的实施无疑会造成混乱,于是人口控制出现松动,生育水平一度回升。第四, 从1989 年至今, 中国的人口增长率开始出现下降趋势,而且趋势非常明显。我国的人口增长率在1998 年首次降到了10以下,而且有持续下降的势头。这一时期的变化,不仅与人口政策有关,也与人们对养育孩子的成本与收益有了重新的认识有关。1988 年,国家把现行的计划生育人口政策中的“口子政策”进行了进一步完善,提出在农村地区群众确实有困难的,要求生第二胎的,经过批准间隔几年以后才能生第二胎。1991 年中央强调要坚决贯彻落实现行的人口政策,在一定时期内不动摇。经过人口政策的几度波动,人口政策的最后定型,在一定程度上直接约束了人们的生育行为,降低了生育率。同时,随着经济水平的上升,妇女就业人数的增加以及人口素质的提高,生育孩子的机会成本越来越高,从理性角度出发,人们也自愿选择降低生育率的做法,从而保证了人口增长率的全面下降。2.企业改革加大了劳动力供给的变化进入到20 世纪的80 年代后期,国有企业开始为提高企业效率进行改革,下岗人员开始出现。最初的下岗职工是企业改革中优化组合下来的工作效率不高者以及尚未达到退休年龄的老弱病残人员。到90 年代,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的过程中,一些企业不得不关停并转,企业的职工也就转化为下岗职工,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下岗职工的进入,加大了劳动力市场的压力。从90 年代开始,中国的企业下岗人员迅速增加,年均增长率高达40。尤其是19982000 年,中国下岗人数都维持在700900 万之间。随着下岗职工人数的增加,中国劳动力的供给也开始不断增加,但是这一增加量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因为,中国企业的职工下岗只是一种特殊的历史现象,它是中国企业改革的产物,所以,随着企业制度的不断健全,下岗人数会逐步减少。到2004 年,中国企业下岗人数控制到了153 万人,而且,随着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下岗” 这个字眼将会最终退出历史舞台,从而极大降低国有企业的劳动力供给总量。3.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变化2005 年中国耕地总面积为1.22 亿公顷, 乡村劳动力人口约为4.9 亿, 乡村人均耕地面积为0.25 公顷, 低于2003 年的0.29公顷。在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情况下,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问题也开始日益突出。在农业容纳不了这么多的劳动力条件下,农村剩余劳动力也就选择了转移这条道路。到2005 年末,农村转移的劳动力达到18319 万人,比上年增加957 万。从1978 年开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量不断增加, 不过在不同阶段转移量有所不同:第一,19841988 年, 农村转移的劳动力数量年均达到1100万人,年均增长23,这个阶段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最高潮时期,“民工潮”也在这一时期形成。这一时期的高转移,除了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农村潜在的剩余人员显形化有关,也与这个时期乡镇企业的高速发展,刺激了大量的农村剩余人员的转移有关。第二,19921996 年,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数量年均达到800 万人,年均增长8。这一时期虽然年均转移速度有所下将,但是劳动力转移总量仍然很大,剩余劳动力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仍未减弱。第三,19972003 年农村剩余劳动力年均转移500 万人,年均增长4。这一阶段劳动力转移速度下降,一方面,由于乡镇企业发展缓慢,竞争力降低,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吸收力度开始下降;另一方面, 从劳动力文化素质来看, 已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仅有20左右具备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其中,文盲劳动力占1.5,小学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占16.5,初中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占61.7,高中文化程度的占13.6,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6.7。而且,这些劳动力中85以上没有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由于文化素质低,又不具备专业技能,这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空间狭小,可供选择的职位受限,长期只能处于低待遇、高体能、高风险的职业,这自然会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对转移成本与收益的权衡。第四,2003 年以后,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力度不断降低,一度时间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二、1978 年以后中国劳动力需求总量的变化从1978 年开始,中国的就业人数开始不断攀升,这自然与不断攀升的人口数量有关,当然微观与宏观的经济因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但是就业弹性却在发生不停的波动,就业弹性的波动与经济形势有关,在不同经济条件下,引发了企业对劳动者需求的变动,影响了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的数量。从19782008 年,我国就业弹性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变化特点:第一,19781983 年间,就业弹性经历了一个由升到降的第一轮波动。由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农业对就业的吸纳量随着改革的进行与深入,由极大吸引劳动力投入到土地上,到土地容纳不了这么多的劳动力,从而导致中国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经历了一个由增加到逐步减少的过程。第二,19841989 年,就业弹性进入了第二轮波动期。随着农地矛盾的上升,农业对劳动力需求量进一步减少;这一阶段,随着国企改革的开展,企业为了提高效率,不得不大量精简冗员,企业能够吸收新增劳动力的空间越来越小;而这一阶段,随着产业结构的改革,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由于第三产业主要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所以,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又呈上升趋势;此外,乡镇企业的大力发展对劳动力的吸纳力度也不断增加。因此,在这个阶段,在上述四股主要力量的相互作用下,导致劳动力需求进入了第二个由升到降的波动周期。第三,19901992 年后,就业弹性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低就业的阶段,这也符合了中国现阶段的“高增长、低就业”的实际。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乡镇企业经营效应的下滑,对劳动力吸纳能力开始下降,1990 年乡镇企业的职工人数由1988年的9545.46 万人减少到9265 万人, 同时, 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过去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萎缩,新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尚未形成,新增劳动力的数量也就不可能提高。当然,对劳动力的需求仍然来自第三产业,但是需求量仍满足不了劳动者的要求,从而出现相对稳定的低就业态势。三、1978 年以后中国劳动力供求总量关系的变化特点在不同时期, 劳动力供给与需求总量是不同的,1978 年以后,中国劳动力供求总量虽然不断发生波动,但其变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第一,劳动力供求比例在不断变化同时现阶段供求缺口又有加大的趋势。1978 年以后,中国的城镇人员的登记失业率经历了一个由高到低,然后又不断上升的变化过程。从19781985 年,中国城镇失业率由5.3下降到1.8,年均下降幅度达到3.58。这说明劳动力供求的缺口在不断缩小。1986 年以后,城镇登记失业率又不断开始回升,由1986 年的2.0上升到2004 年的4.2,劳动力供求的缺口又开始不断拉大。虽然城镇登记失业率不能全部反映中国总体失业动态,因为对未在劳动部门登记的失业率以及第一产业中的潜在失业人员的忽略,可能导致对中国失业率描述出现误差,但是城镇登记失业率基本上反映了中国失业率的变动趋势。所以,从城镇失业率的发展趋势上看,劳动力供求的变化,基本上反映了中国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的现状, 进入到20 世纪80 年代后期,劳动力供求的失衡还在不断加剧。第二,劳动力供给量与需求量都在不断增加。进入到21 世纪后,伴随劳动力供给量的增加,劳动力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从供求比例来看,两者有不断接近的趋势,供求比例在不断的缩小。从2001 年第一季度到2004 年第四季度,劳动力的供给量虽然存在季节性变化,但总体上在不断增加;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化总体上也呈上升趋势,所以,求人倍率也在不断提到,由2001 年的第一季度0.65 提高到了2004 年第四季度的0.94。说明劳动力供求比例正在不断缩小。第三,从劳动力

注意事项

本文(劳动力供求关系研究)为本站会员(飞***)主动上传,金锄头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阅读金锄头文库的“版权提示”【网址:https://www.jinchutou.com/h-59.html】,按提示上传提交保证函及证明材料,经审查核实后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