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换一换
首页 金锄头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煤矿地质学培训材料1-1

  • 资源ID:291152955       资源大小:1.28MB        全文页数:35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贝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贝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1、金锄头文库是“C2C”交易模式,即卖家上传的文档直接由买家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作为网络服务商,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及时联系右侧客服;
2、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jinchutou.com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部份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jinchutou.com水印标识,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4、文档大部份都是可以预览的,金锄头文库作为内容存储提供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慎重购买;
5、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6、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或需要我们协助,可以点击右侧栏的客服。
下载须知 | 常见问题汇总

煤矿地质学培训材料1-1

绪 论 第 一 章 地 球第 二 章 矿物与岩石 第 三 章 地层 古生物第 四 章 地质构造第 五 章 煤与含煤岩系 第 六 章 影响煤矿生产的地质因素第 七 章 矿井水文地质与防治水第 八 章 煤矿环境地质第 九 章 地质勘探第 十 章 主要地质图件第十一章 矿井储量管理第十二章 地质编录第十三章 地质报告与地质说明书第十四章 煤矿地质信息技术 绪 论地质学:研究地球的科学,重点是地球的外表部分(地壳)。 Geology:ge地,logy学问,国外“地质”和“地质学”均为Geology。我国“地质学”是研究“地质”的科学,“地质”泛指地球或地球某一部分的性质和特征。如: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矿物特征等。地球科学包括一切与地球有关的科学总称 “Earth science” 地学地质科学内各学科总体的简称。地球科学的同义词。地质学的同义词。 地质学的主要分支学科:1、研究地壳的物质成分及其成因和变化规律的科学有: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有机地球化学等。2、研究地壳结构和地表形态的变化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学科有: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地质力学、地貌学等。3、研究地壳的形成历史和演化规律的学科有:古生物学、微体古生物学、地史学、地层学。4、研究矿产分布、调查、勘探理论的学科有:地质矿产调查勘探、煤田地质学、煤田地质勘探、地球物理勘探、探矿工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石油地质、非金属地质。5、研究地球对人类影响及防范、改造其危害的科学有:环境地质学、地震地质学、深部地质学。6、研究地球的形成原因和促使其变化与发展的作用原理的学科有;动力地质学。 绪论煤矿地质学煤矿地质学是一门为矿井生产服务的综合性学科,它包括:动力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学、地史学、构造地质学、地质力学、煤田地质学、矿井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煤田勘探。一、煤矿地质学的性质:1综合性;2实用性;3方法性。 本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关系1、所须基础学科:采煤 概论;几何制图;矿山测量2、后续课程的基础:采煤方法;井巷工程;通风安全煤矿地质学是采煤、矿建专业很重要的一门专业课基础课程,通过本课成程的学习,一方面为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基础,另一方面为同学们将来工作掌握必要的地质基础方面的技能为毕业设计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第一章 地 球第一节 地球概述第二节 地球的圈层构造第三节 地球的物理性质第四节 地质作用第一节 地球概述一、地球和宇宙一、地球和宇宙(一)太阳系的组成(一)太阳系的组成 太阳系是由太阳、围绕太阳运转的九大行星及九大行星的34颗卫星以及为数众多的彗星、流星群等天体组成。1、太阳、太阳: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恒星,其体积比地球大130万倍。太阳本身是一团炽热的气体,时刻进行着热核反应,表面温度约6000度。太阳散发着巨大的能量,其中只有很小一部分(约20亿分之一)照射到地球上,它是万物生长的能源。2、月球、月球:是地球惟一的卫星。3、彗星、彗星:太阳系中的特种星体。彗星由彗核、彗发和彗尾三部分组成。彗核-气体冻结的冰块组成,彗发-靠近太阳时,彗核蒸发而成,彗尾-与彗发同时形成。4、陨星、陨星:既流星(二)银河系(二)银河系 是一个巨大的旋涡状星系,由较明亮的星体、较暗淡的星云、星团等物质组成。总质量是太阳系的1400亿吨。直径10万光年,银河系中有1400亿颗恒星,银河系也不是恒定的,它也在不断运动。 近年来,天文工作者已在银河系之外拍摄到许多个旋涡状星系,其中有许多星系的质量和体积比银河系还大。随着科学的进展,现已证明宇宙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无限的。(三)天体的运动和年龄(三)天体的运动和年龄 据天文学提供的数据,任何天体都有新生、演化和衰亡。太阳从出现 50亿年 到现在,属于壮年期,在过50亿年 “红巨星”属中年期,再经过10亿年,它将变成“白矮星”,属于末期,再过10亿年“黑矮星”、死亡。 二、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二、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赤道半径比极半径约大21km,地球的赤道半径是一个椭圆形,其最长半径比最短半径大213米;北极凸18.9米;南极凹25.8米的梨形。 有关地球形状和大小的主要数据如下: 赤道半径:6378.140km 极半径:6356.779km 地球表面积:5亿1千万km2 地球体积:1.08*1012km3 扁率:1/298.25 (长短半径之差与长半径之比)陆地面积1.495亿平方公里,占地球表面积的29.2%;海洋面积为3.61亿平方公里,占地球表面积的70.8%。海陆面积之比为2.5:1。它们在地表的分布是极不均匀的,陆地多集中在北半球,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67.5%,而南半球仅为32.5%。地球上最高处-珠穆朗玛峰(8848.13m),最低处-马利亚纳海沟11033m),最大高差为20km。三、地表面特征三、地表面特征(一)陆地地形(一)陆地地形1、山地:是指海拔高程在500m以上的低山、1000m以上的中山和3500m以上的高山的总称。2、丘陵:地表起伏数十米(最大不超过200米)的低缓地形。3、平原:地势宽广平坦或略具有起伏的地带。4、高原:海拔高程大于600米的宽广地区,如青藏高原。5、盆地:四周是高原或山地,中央低平的地区,如柴达木盆地。6、洼地:陆地上某些高程低于海平面的低洼地区。(二)海底地形(二)海底地形 1、大陆边缘、大陆边缘:大陆与大洋连接的边缘地带。它包括:1)大陆架:围绕大陆的浅水平原。坡角小于0.1,海水深度一般小于200m。 2)大陆坡:大陆架外缘倾斜部分,坡角4.3。3)大陆基:大陆坡与大洋盆地之间的平坦地区。2、大洋盆地、大洋盆地:大洋盆地是海洋的主体,约占海洋总面积的45%。3、洋中脊、洋中脊:大洋中的线状海底隆起。其规模超过陆地上最大的山系。洋中脊均由火山岩组成,有地震和火山活动,其发生地震时引起海啸。四、地球的起源四、地球的起源 地球是怎样形成的?这个问题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并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历史上盛行的是18世纪后期的康德拉普拉斯云假说:太阳、行星在未形成以前是一团分散的气体,通过引力作用逐渐凝聚形成的。这一假说统治了一百多年。 1944年前苏联地球物理学家施密特提出了“俘获说”:六、七十亿年前,太阳在银河系旋转运动中穿过浓厚的星际物质,由于太阳本身的引力作用,吸引了一大批星际物质,这些星际物质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了行星。 关于地球的起源,至今仍是科学上的“老大难”,由于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人类虽已作了多次尝试,但至今仍是假说阶段。 根据最近若干年内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获得的科研成果,现在人们倾向于一种新的星云假说新的星云假说:地球的起源与太阳系的形成是一个统一的过程,太阳系的各个行星是由星云中温度并不高的气体、尘埃及类似各种陨石的固体物质逐渐聚集而成的。 第二节第二节 地球的圈层构造地球的圈层构造一、地球的外圈层一、地球的外圈层 根据组成外圈层物质的性质状态不同,可分为三个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一)大气圈(一)大气圈:包围地球的大气所组成的一个圈层叫大气圈。 它是地球最外面的一个圈层,其上界可达1800km或更高的高空。地球表面大气稠密,向外逐渐稀薄,过渡为宇宙气体。(二二)水水圈圈:地球的水圈是在原始大气圈的成分中有了大量的水蒸汽之后才逐渐形成的。 水圈是地球表层的水体,大部分汇集在海洋,另一部分分布在陆地上的河流、湖泊、孔隙和土壤中。大气下层和生物体内也有水分。这些水分包围着地球形成连续的封闭圈。 水圈的总质量为166.4亿吨,海洋水体积为陆地水体积的34倍。 海洋水体中已测出近60种元素,其主要元素成分是:O、H、Cl、Na、Mg、S六中元素。海洋水的平均盐度为35。(三)生物圈(三)生物圈:即地球上一切生物生存和活动的范围,在大气圈10km的高空,地壳3km深处和深海底部,都发现有生物存在。大量生物则集中在地表和水圈上层,包围地球形成一个封闭圈。二、地球内圈层二、地球内圈层(一)地壳:(一)地壳: 地地壳壳厚厚度度的的一一般般规规律律是:大陆所在的地方较厚,海洋所在的地方较薄,地壳平均厚度33km。1、上层为花岗岩层2、下层为玄武岩层(二)(二)地幔:地幔:1、上地幔:33km984km,平均厚951km。成分以超基性橄榄岩类为主。因此这一层又叫橄榄岩层。2、下地幔:984km2898km,平均厚1914km。成分:金属氧化物和硫化物。因此,这一层又叫金属矿层圈。(三)地核:(三)地核: 是指古登堡分界面到地心。主要成分是高磁性的铁、镍物质,故又称铁镍核。关于地核成分目前还有争议。 地核温度达3000,压力300万个大气压,物质密度较大。 大气圈 外圈层 水 圈 生物圈地球 地 壳 内圈层 地 幔 地 核第三节第三节 地球的物理性质地球的物理性质一、密度一、密度: 地球单位体积的质量。二、压力二、压力: 主要指静压力,既由上覆岩石的重量所产生的压力。三、重力三、重力: 地心对地面物质引力和地球自转离心力的合力。 正常重力值 - 把地球看作均质体,从理论上计算出地表各处的重力值。 重力异常-实测重力值与正常重力值(理论上的)之差。 正异常-实测值大于理论值,表明地下存在密度较大的物质。 负异常-实测值小于理论值,表明地下存在密度较小的物质。四、温度四、温度 1)地壳浅部温度变化)地壳浅部温度变化 (1)变温层:自地表向下约30米,受太阳辐射热的影响。 (2)恒温带:此带深度大约在地下30米处。既变温层的下界。 (3)增温带:在恒温层以下,温度随深度而逐渐增加,表示增温规律的方法两种:地温梯度(地热增温率):深度每增加100米,所升高的温度。 地温级(地热增温级):温度升高1,所增加的深度,以米表示。2)地热利用)地热利用 地热增温率较大的地区地热异常区。三、海底地形三、海底地形 1、大陆边缘、大陆边缘:大陆与大洋连接的边缘地带。它包括:1)大陆架:围绕大陆的浅水平原。坡角小于0.1,海水深度一般小于200m。 大陆架是海洋生物繁殖最多的地方,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总储量1000亿吨以上。2)大陆坡:大陆架外缘倾斜部分,坡角4.3。3)大陆基:大陆坡与大洋盆地之间的平坦地区。2、大洋盆地、大洋盆地:大洋盆地是海洋的主体,约占海洋总面积的45%。3、洋中脊、洋中脊:大洋中的线状海底隆起。其规模超过陆地上最大的山系。洋中脊均由火山岩组成,有地震和火山活动,其发生地震时引起海啸。地温梯度(地热增温率):深度每增加100米,所升高的温度。 地温级(地热增温级):温度升高1,所增加的深度,以米表示。2)地热利用)地热利用 地热增温率较大的地区地热异常区。五、磁性五、磁性 地球是一个球形磁铁,在其周围形成一个地磁场。地磁子午线(磁针所指南北方向的延长线)与地理子午线有一个夹角,这个夹角磁偏角(),磁针偏东为正,偏西为负,因此,使用罗盘时必须加以校正。磁倾角磁针的空间位置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赤道为0,两极为90,指北针向下倾为正(北半球),向上倾为负(南半球)。磁场强度地磁场中,使磁针偏转和倾斜的磁力大小的绝对值。磁偏角、磁倾角和磁场强度合称地磁三要素,它们共同表示一点的地磁状况。若某地区实测值与理论值不同时,称为地磁异常,利用该异常可查明地下地质情况,如:高磁性岩石、地质构造,这种方法叫磁法勘探。地地质质作作用用:使地壳物质发生运动和变化的各种自然作用。 地质作用一方面不停息地破坏着地壳中已有的矿物、岩石、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另一方面又不断地形成新的矿物、岩石、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各种地质作用既有破坏性,又有建设性,在破坏中进行新的建设,在建设中又同时遭到破坏。 根据地质作用所进行的场所及能量来源的不同,地质作用可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第四节第四节 地质作用地质作用一、一、 内力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发生在地球内部,能量来自于地球本身。 内力地质作用按其活动方式,可划分为地壳运动、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一)地壳运动(一)地壳运动1、运动的证据、运动的证据(1)我国舟山群岛、台湾岛和海南岛在第四纪早期(距今约300万年

注意事项

本文(煤矿地质学培训材料1-1)为本站会员(极客****46)主动上传,金锄头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阅读金锄头文库的“版权提示”【网址:https://www.jinchutou.com/h-59.html】,按提示上传提交保证函及证明材料,经审查核实后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