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换一换
首页 金锄头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伯恩施坦对马克思“阶级构成”理论的认识与修正

  • 资源ID:21440449       资源大小:34.06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贝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贝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1、金锄头文库是“C2C”交易模式,即卖家上传的文档直接由买家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作为网络服务商,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及时联系右侧客服;
2、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jinchutou.com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部份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jinchutou.com水印标识,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4、文档大部份都是可以预览的,金锄头文库作为内容存储提供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慎重购买;
5、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6、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或需要我们协助,可以点击右侧栏的客服。
下载须知 | 常见问题汇总

伯恩施坦对马克思“阶级构成”理论的认识与修正

伯恩施坦对马克思“阶级构成”理论的认识与修正伯恩施坦作为社会民主主义思潮的鼻祖,其理论影响很大。当时,其理论一经提出不仅受到苏联的批判,在德国社会民主党内也受到以卢森堡为代表的左派的强烈批评。受此影响,中国理论界也对伯恩斯坦主义进行了强烈批判,称之为修正主义。然而,对于伯恩施坦到底是如何“修正”了马克思的理论,其“修正”到底错了没有,如果错了,是错在什么地方。对于这些细致的理论问题,过去中国学界由于受到前苏联意识形态的影响,往往是强烈批判的多,细致分析的少。从总体上看,伯恩施坦对马克思理论的“修正”主要是基于当时德国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特别是中间阶级的兴起这一历史背景。因此,本文拟从其中产阶级理论以及范式的视角来对此进行审视和分析。从理论范式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伯恩施坦对马克思中产阶级理论的“修正”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在理论范式上,对马克思的“阶级构成”理论进行重新认识;二是在方法论上,从阶级分析方法与阶级意识分析这两个层面对马克思的方法论进行所谓的“修正”,而这两个层面正好对应于马克思主义所强调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这两个重要的理论逻辑。理解、把握和反思伯恩施坦阶级理论的理论范式与方法论,对于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分析当下的经济社会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一、伯恩施坦对马克思“阶级构成”理论的重新认识中产阶级概念必然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具有纠缠不清的、千丝万缕的关系。其中最为核心的问题是,在讨论中产阶级这个概念时,实际上面临着赖特所说的“阶级结构”和“阶级构成”之间的区别:“阶级结构指的是个人参与其中的社会关系的结构,这种结构决定着他们的阶级利益”;“阶级构成指的是阶级结构中以该阶级结构所形成的利益为基础而组织起来的群体的构成。阶级构成是可变的”。“阶级结构”的重心在于社会关系,更进一步说则是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而“阶级构成”的重心则在于群体的具体构成。有趣的是,“阶级结构”和“阶级构成”之间的区别,正好构成了古典时代中产阶级理论发展的两个阶段: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语境中的中产阶级概念的基础是“阶级结构”的分析方法;而德国的社会学家以及社会民主党的理论家则是从“阶级构成”的角度来认识中产阶级。正是因为对于中产阶级的认识不同,德国社会民主党,尤其是其领袖人物伯恩施坦才“修正”了马克思主义,使得中产阶级的理论模型从古典转向现代,从中产阶级“阶级结构”的分析转向对其“阶级构成”的分析,在分析方法上也从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逻辑演绎方法转向现代社会学的归纳和统计方法。通过对当时社会阶级状况的统计分析,伯恩施坦提出,由于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劳动生产力大大提高、社会财富极大增加,有了大量的剩余财富,这些剩余财富被资本家阶级所占有外,还有一部分是被一个人数众多的中等阶级所拥有,因此,在具体的阶级构成方面,“有产者的数目没有减少,而是增加了。伴随着社会财富的巨大增殖的,不是资本家巨头的数目愈来愈缩小,而是各种等级的资本家的数目不断增加。中等阶级的性质改变了,但是他们并没有从社会阶梯中消失”。这些人数众多的中产阶层,成为社会稳定和实现民主的主力军,因而使“百年以前需要进行流血革命才能实现的改革,我们今天只要通过投票、示威游行和类似的威迫手段就可以实现了”,这导致共产党宣言的那个著名论断 阶级矛盾不断尖锐从而导致无产阶级革命 “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他们都没有道理”,需要进行“修正”,其修正的理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构成在以下三个方面发生了变化。(一)老式中产阶级 ( 中小企业主 ) 没有随着垄断的发展而灭亡从理论背景看,伯恩施坦是在分析 19 世纪末德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以及由经济发展引起的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动”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中等阶层理论。针对马克思所说的小资产阶级日趋没落,伯恩施坦认为,虽然马克思的资本集中化理论是正确的,因为“在数目日益增加的工业部门中,不断的技术进步和企业集中化已经是一个真理,它的意义今天几乎没有任何顽固的反动派能够讳言了”,但是资本的集中并没有导致中间阶级的灭亡。从19 世纪 70 年代以后,统一后的德国充分利用这次工业革命所提供的有利时机,迅速完成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在工业化的转型过程中,出现了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与此同时,有许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与转型的中小企业破产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马克思关于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将日趋消亡的判断是正确的。但是,同时有许多适应社会发展的小企业也应运而生。由于有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存在,据统计,到 1907 年时,德国包括中小企业主在内的独立经营者还占总就业人口的 20%,这些中小企业主必然在社会阶级结构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因此,伯恩施坦根据统计数据提出,在生产与资本集中的过程中,中小企业并没有像马克思所预言的那样全部消失,“在一整批工业部门中,小企业和中等企业表明自己完全有能力同大企业并存”,并从工业、商业和农业三个方面列举了许多统计数据来论证这个观点。现实市场经济似乎证明了伯恩施坦的分析是正确的,按照制度经济学派大家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垄断与市场之间的界线在于交易成本的大小,如果垄断的成本太高,大企业就会把它交还给市场,即所谓的业务外包,马克思所说的资本集中(垄断)只是一个方面,现实中还存在许多从垄断走向市场的情况。现实市场经济的情况表明,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并存,他们都有自己的生存发展空间,共同构成市场经济的分工与交换体系。从当时德国社会结构发展的事实来看,中小企业主确实大量存在,如在 19 世纪 70 年代,“在拥有 5 名职工的小企业中就业的人占当时总计 1860 万受雇者的 64%”。到了 20 世纪初,“1907 年,在这种规模的小企业中的就业人员,仍占 2800 万总就业者的 37%”。实际上,我们如果从“阶级结构”与“阶级构成”这两种理论模型的区别来看,就可以发现,马克思所说的资本集中必然导致中小资产阶级破产,从而导致阶级对立,是基于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的阶级结构的理论模型,而伯恩施坦提出资本集中并没有导致中小资产阶级消亡的论断,则是基于当时社会具体的阶级构成,其分析的依据是社会统计学。正是从阶级构成的理论模型出发,伯恩施坦才提出,虽然“中等阶层的性质改变了,但是他们并没有从社会阶梯中消失”。(二)新式中产阶级 ( 职员阶层 ) 随着现代化大生产而兴旺发达除了中小企业主等老式的中产阶级成员没有消失,还在社会阶级结构中占据相应的位置外,还兴起了一个不同于传统产业工人的职员阶层,这个阶层实际上就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说的“管理阶层”。由于现代企业规模的扩大,技术的进步,使得企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自 19 世纪末期以来,由于德国进入高速的工业化阶段,企业规模迅速扩大、政府管理职能也大大扩张,这使“职员集团和公职人员集团的人数一直呈上升趋势,从而也使新中间等级在总就业人口中具有最大的增长率”,在大型企业中,“职员阶层的比例得到了最迅猛的增加这个白领阶层已由 1882 年受雇者中的 1.9%上升为 1907 年的 5.7%”。随着资本的集中和垄断,相对于传统的个人所有制企业,现代企业的新型管理组织应运而生,在这种企业组织中,需要大量的中层管理人员来承担企业繁重的生产任务。由此产生了人数众多的经理阶层,并且职业化,如通用电气公司领取薪金的经理人员管理。随着后来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些经理阶层逐渐控制了企业,在社会中地位迅速提高,按钱德勒的说法,管理者阶级正在迅速取代有产阶级而成为主导阶级,即成为社会的上层。当然,这是后话,而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经理阶层和职员阶层构成了当时社会中间阶层的一个主力。这些领取工资的管理人员、科学和技术人员等职员阶层,不同于传统的产业工人,如果套用中国计划经济时代的人事用工制度来比较,我们可以把这些管理、技术人员等当作“干部”来理解,而把产业工人当作“工人”来理解。在计划经济时代,干部与工人虽然都是名义上工人阶级的组成部分,但在实际中,干部与工人之间其实是存在着严格的等级界线,工人转为干部所谓的“转干”是一个政策性很强的规定。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伯恩施坦所说的新中产阶级,实际上相当于计划体制中的干部群体。正是因为具有这种相似性,所以在当下中国,政府机关和国有大型企事业单位的“干部”,实际上构成了当前中国中产阶级的主要来源。(三)工人阶级摆脱贫困化,上升为市民阶级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阶级将日益贫困化,由此导致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从而引发革命。基于这一理论逻辑,爱尔福特纲领作出了工人阶级绝对贫困化的结论。而伯恩施坦则认为,“只要工人的政治权利得到社会的保障,他们同社会财富的增长也就有了利害关系”,就不会陷入到绝对贫困化。现实的情况似乎也印证了伯恩施坦的分析。由于受益于工业革命的科技进步和整个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提高,资本主义的经济蛋糕做大了,工人也能从中分到一杯羹,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善。据统计,从 1890 到 1913 年,德国工业、商业和运输业工人的年平均名义工资从 650 马克提高到了1083 马克。同时,劳动时间继续缩短,1890 年平均每周劳动时间为 66 个小时,1913 年下降到 54-60 个小时,一战后下降到平均每周 48 小时,1929 年每周 46 小时。发达国家的工人阶级之所以能享受到高工资和福利,首先,是由于技术革命与产业结构升级,早期资本主义比较残酷的剥削方式被淘汰,资产阶级所获得的利润和工人所获得的工资之间的分配也更加合理,于是在这种剥削方式下所产生的穷困的产业工人就被更为“文明”和“进步”的中产阶级所取代。因此,伯恩施坦认为,社会民主党在资本主义新时期所要达到的目标“并非通过阶级斗争来达到社会的激进变革,而是通过改变无产阶级的生活状况,使之与资产阶级的生活标准相般配,以达到消解阶级斗争的目的”。所以,他没有将其注意力集中于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因为这种变革需要持续的阶级斗争。相反,“他试图实现分配方式的变革,从而使得穷人也变得富有。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没有人打算破坏作为文明和有序社会体系的资产阶级社会。相反,社会民主党并不希望瓦解这个社会,使得无产阶级成为全社会中的唯一成员。毋宁说它不断努力以使工人从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向中产阶级(bourgeois)的社会地位上升,从而使得资产阶级(bourgeoisie) 或者说市民权(citizenship) 得到普及。”。其次,由于工业革命使企业生产率提高,产生了较多的剩余资本,资本在国内积累越多,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其利润率是不断下降(所谓的“利润率下降趋势”理论),为了确保具有较高的收益率,这些资本要到海外的所谓新兴市场去寻找高收益的投资机会。因此,欧洲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英、法、德等国对海外进行了大量投资。这些海外的投资获得了巨大利益,这些收益通过母公司转回国内,为发达国家的中产阶级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经济来源。正如斯塔夫里阿诺斯所指出的,由于“生产率的巨幅增长和巨大的海外投资所带来的利润一起,逐渐使得西欧的下层阶级也获得了实惠。在饥饿的四十年代中失业造成成了大量的苦难,但是在这之后西欧的工人就开始享有普遍的繁荣和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在 1850 至 1913 年间英国和法国的实际工资几乎增加了 1 倍”。二、阶级分析方法和阶级意识问题:伯恩施坦对马克思方法论的修正伯恩施坦还在哲学方法论上批判马克思,指责马克思陷入到黑格尔辩证法的“陷阱”之中,始终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面观点来看待社会主义革命。在上述伯恩施坦对中产阶级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从现实“阶级构成”的理论分析路径出发;在具体的分析方法上,他主要是在阶级分析方法和阶级意识问题两个方面修正了马克思的理论,而这两个方面正好对应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经济基础(对应的是阶级地位)与上层建筑(对应的是阶级意识)这两大基本问题:(一)关于阶级地位问题:反对逻辑演绎,主张归纳统计的方法严格来说,中产阶级应当是一个现代社会的范畴,因为

注意事项

本文(伯恩施坦对马克思“阶级构成”理论的认识与修正)为本站会员(宝路)主动上传,金锄头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阅读金锄头文库的“版权提示”【网址:https://www.jinchutou.com/h-59.html】,按提示上传提交保证函及证明材料,经审查核实后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