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换一换
首页 金锄头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佛教仪规入门

  • 资源ID:212024727       资源大小:3.79MB        全文页数:4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金贝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贝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1、金锄头文库是“C2C”交易模式,即卖家上传的文档直接由买家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作为网络服务商,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及时联系右侧客服;
2、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jinchutou.com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部份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jinchutou.com水印标识,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4、文档大部份都是可以预览的,金锄头文库作为内容存储提供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慎重购买;
5、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6、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或需要我们协助,可以点击右侧栏的客服。
下载须知 | 常见问题汇总

佛教仪规入门

佛教仪规入门 作者:日期:佛教仪规入门 衍慈法师著仪规入门第一讲佛门基本常识【仪规是什么?】 仪是律义,规是规矩。 律止持,制止情欲,要求自己。 仪作持,崇高品德,恭敬他人。 规以律仪所产生的节度气质。 矩是表现出来的内涵及美德。希望大家都能学习律仪和规矩,那么社会就会得到净化,佛法就自然兴盛了。学佛无论是哪一宗、哪一派,包括大小乘法,都不能离开处律仪,这是学佛的根本。再讲止的意思,是要求诸恶莫作;作的意思,也就是众善奉行。止要停止身不合规矩的举目动静口所讲的是是非非,亦即是不让身与口放逸去做不如法的事情。除了可以看到和听得到的身与口外,还有我们的心情。除了可以看得到和听得到的身与口外,还有我们的心意,也要收摄,将看不到的内心动态,思虑、情欲等都要制止,令妄念不生。作是待人处事的一切行为,要有崇高情操,符合规律礼节,表现一种良好品德。若身、口、意三业清净的话,内心会自然流露在外表上,反映出安祥的仪表,使人产生仰慕及恭敬的心。古人有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夫以足。因不懂待人处事,在社会上往往吃亏立不住足,岂能成大事。俗语有云:不学规矩,不成方圆。佛门也说:佛弟子不学威仪(规矩),不成法器(佛门龙象)所谓玉不琢不成品,人不学不知理。行为若要合乎规矩,合乎节度,就一定要在学律仪的基础上产生。律是理体,仪是作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若能够在身、口、意上有所改造,止恶向善,则有规有矩的仪态与道德行为,体用达到一致。所谓生于内,形诸外,这种规矩是内心修养所表露出来的气质及内涵。别人看到便会生起一种欢喜心,所以仪规是十分重要的。以下介绍几种佛门基本的常识:常是时常、经常,识是认识、知识、很多时有机会碰到的。有了认识,才有正确的方向与目标,朝着这个方向与目标去做,方能显出一个真正佛弟子的行为。第一:为人礼仪 六祖坛经云: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意思是说,佛法不是很神秘、很高超的,只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能够做好平直心便是。 待人就是人与人接触时,建立的一种友谊与感情,所以做人的礼仪非常重要。无论你是甚么人,是否系紧弟子,都应遵守礼节。同时,礼节是不受时空的限制,不论中外古今,都讲求礼节。做人要有一定的人格,若做人也做不好,怎样学佛呢?太虚大师曾说:仰止于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是名真现实。佛法不是空谈理论,是要实践去做的。若待人接物离开了现实,就很难行得通,想在社会上有成就亦不那么容易。 怎样才合乎做人的礼节?引用六祖大师所说: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功德是建立于内心 外行两方面,内心谦下、平衡、在外表自然流露出来,待人的礼节便存在了,所谓身心一如。待物应时人与事物之间,如何处理得恰当,做得圆满。做任何事情,必须有好的思维所讲三思而行,此外,做事的方法及说话的证据都很重要。赋样的一件事,休憩得好与坏,关键在于人的思想和处事的方法。另外从细微的事情处理上,可看出一个人是否有条理、有计划及规律、例如看看一个抽屉内所放的东西,也可反映出那人的思路。宏观方面来说、人与社会之间,本着爱国爱教维持社会秩序,同时要明因果、尽本份、守法纪。国家太平、人民安乐,大家才能安心用功办道。儒家说五常,倾家说持五戒,名虽有异,意义有相同。五戒 五常不杀生 仁不偷盗 义不邪淫 礼不妄语 信不饮酒 智 社会上犯错的人,皆因违背了五戒或五常。若遵守五戒或五常的法则,便符合佛法,又符合社会之法律。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如是做到便为人有礼节,合乎人格,而学佛的仪规就是建立于做人礼节之上。第二:佛子威仪 佛弟子有七众: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尼、优婆塞、优婆夷。前五众是出家众,后二众是在家众。 佛,是慈父,子是要学父亲的为人,佛子更要学习佛陀的觉悟,待人接物,威仪动态。所讲有三千威仪、八万四千细行,那是从比丘20条戒计起。由于行、住、坐、卧、四威仪中,每一项都有25威仪,所以25000(威仪)。再乘以菩萨的三聚净戒,包括摄律仪戒、摄善法戒及饶益有情戒,1.00(威仪)3(聚净戒)=000(威仪)。 以上所谓的三千威仪是粗的,详细分起来还有八万车千细行,计算如下: 七支即身三(杀生、偷盗、邪淫)与口四(妄语、绮语、两舌、恶口),意有贪、嗔、痴,加上等分(即贪行、嗔行、疾行等烦恼),合共有四。7(支)428。 最后将.00(威仪)再乘以28(0084.0),便产生八万四千细行。 无论是粗的三千或细的八万四千,都是从我们身、口、意三业产生出来的,如何收摄身、口、意三业,首先要学威仪。所谓:有威可敬,有仪可学。从威仪这个方面做起,我们举目动静便有分寸。在这末法时期,众生的心特别容易散乱,身则时常放逸,古德举止有范。佛陀制戒律,祖师立仪轨,以律仪来束缚我们的身体、收摄我们的内心。有了内心修善,外表自然便显出威仪。律已要严格,待人要恭敬,这才合符我们作为佛子的要求,那便可为人的模范。威仪不但是自利,而且可感化他人。第三:寺院起源 寺在印度叫僧伽蓝,华译为众园,是大众、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同修佛学的地方,所谓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 佛在世时,印度已有僧伽蓝,亦有精舍,佛法是在汉朝传入中国,永平七年汉明帝梦见金人,身有白光,飞在殿前。翌日他便向文武百官查问梦境的意义,是否好预兆?有大臣傅毅答道:据周书异记记载,周昭五时代,西方印度有佛出世时,王亦见金人冲入宫殿。佛入灭后一千年,佛法便会传到东土来。明帝大喜,遂派遣蔡揞等共十八人,到天竺(印度)求佛。经过三年时间,终于在永平十年请得佛经和迦叶摩腾、竺法兰两位梵僧回洛阳,由汉明帝恭敬地迎请入鸿胪寺以示尊重。 寺原来是当时皇帝以下,政府办公的机构。鸿胪寺相当于现今的外交部。两位梵僧但便在鸿胪寺开始翻译佛经,首先翻译了四十二章经。后来帝令新建洛阳白马寺,白马寺寺名的来由是因为用白马从印度驮来经典,故名白马,而鸿胪寺的寺字亦保留下来以示对僧人的尊敬,白马寺,乃中国第一所佛教寺院。以往僧人的居所只有寺与兰若两种,寺必须由皇帝赐名,不能随便自称。“兰若”就是现在所谓的茅蓬。随着时代的变迁,寺院的名称也渐渐改变,寺院的数量也逐渐多起来。魏武帝时,寺院亦有称伽蓝,到了隋炀帝时,寺院又称为道场。唐代马祖道一大师再把寺院称为丛林,丛林意味许多志同道合,仿佛许多大树似的,大家同住一处,齐来办道。后来许多寺院的称呼亦有所添改,例如寺是比丘住的;规模小的就叫庵,是比丘尼住的;观是道教的道十住的;院是道教的修女住的,当然这种称谓并非绝对。又由于许多寺以墙围成一个院子,因此寺与院合称做寺院,还有宝刹、精舍(佛在世时已有精舍)、兰若等等。再讲马祖禅师创建丛林,他的弟子百丈怀海禅师设立清规,名为百丈清规。丛林规矩内详。第四:丛林组织 寺院有严密的组织,处理日常的运作。住持以下设四大寮、四大班首、八执事,分工负责寺院内的各项事务。 四大寮(如四大科室)包括下列: (一):库房寮管理物资,如僧人衣、食、住、行等等;人事方面有监院(即当家师)、副寺(即副当家)库头(掌握财政及物资)、书记(管文书)、典座(大众饮食)等。 (二):客堂寮管理客人的来往(挂单、止单、迁单等)、信徒的法事(红、白二事、水陆、拜忏法会等等);从事有知客师、照客师、僧值师等。 (三):维那寮管理五堂功课(上早晚殿、上供等等佛事),又照顾大众的作息;人事方面有维那师、悦众师等人。(四):衣钵寮包括住持和尚的衣钵侍者,奉待大和尚的起居饮食汤药,书信传递,并打理方丈的香、花、灯、水、果等等。 四大班首的重要有如一栋房屋的大柱,分裂如下:(一) 首座居僧众这上,由德高望重的和尚担任,可代理大和尚任务如过堂、上殿等事。(二) 西堂退居大和尚,或他山退隐之长老,负责开示及教育大众。(三) 后堂亦是诸山长老或退居和尚,管寺院里的清规。(四) 班首又名堂主,以掌理其本堂如念佛堂、禅堂等等之事,为一堂之主,亦须才德兼备。八大执事包括首座、都监、监院、副寺、维那、衣钵、知客、典座。 若再进一步细分,丛林有四十八执事(职位),分东西两序,如封建朝廷制度有文武两班。东序基本上都是如事(执事),管理寺院一切事务。西序是诸山长老,有德之士。 寺院里僧侣虽多,只有住持一人被 称和尚或住持大和尚,他是全寺具有学德之主僧,又称方丈。 方丈这称谓的由来,缘自唐朝的五玄策,他用尺来量度维摩居士室,四方形,每边一丈长。唐朝百丈禅师把方丈二字用来德称大和尚。若想知道谁是大和尚,只要看看僧侣挂在颈上的念珠便可知晓。大和尚的念珠头是放在背后正中,有些老法师亦会把念珠头放在两旁,居士最好勿挂念珠在颈项上。 丛林又分子孙丛林及十方丛林。子孙丛林由传法(有法嗣关系)及继承两种方法选出住持,十方丛林亦分传法及选贤两种,一般住持,三年一任或再任。如何分辨子孙丛林和十方丛林呢?大家不妨注意寺内所悬挂的一条木鱼,据说,鱼头向寺内的是子孙丛林,鱼头向外的是十方丛林。 职事任免分春冬期,正月十六至七月十五为春期、七月十六至正月十五为冬期。最少亦要当半年,若半年未足,不满一期便跑掉者是逃单;若做得不好被撤职叫迁单。逃单或是迁单两者都是十分不无彩的事。仪规入门第二讲:入寺院 上一讲介绍了寺院的起源、架构、以及僧人的一些职位。其实寺院有很多的殿或堂。 从三门,即山门进入寺院后,有四天王殿,又名金刚殿,再内进便是大雄宝殿,还有观音殿、三圣殿、地藏殿、祖师殿等等。堂有五观堂、客堂、讲堂、涅槃堂、法堂、禅堂、念佛堂、藏经阁等等。这些殿及堂合起来,便成一所寺院或丛林。 现在扼要地介绍几个主要殿堂和圣像。(一)、三门殿 山门:僧人有山上修行,故此寺院都是建筑在高山上,成为名胜古刹,所谓天下名山僧占多。三门意味:中间的空门、右边的无作门及左边的无相门。(1) 空门表诸法(所有的事物)缘起性空的道理,无一是究竟,真实永固的。从物质方面来说,山河大地、日月星球都是因缘各合,有成、住、坏、空。从身命来说,由物质和精神构成,身体有生老病死,缘尽便灭,至于精神方面,我们的起心动念,有生住异灭。无一物是常存的,所以叫做空。空门又名解脱门,因为进入寺院,内心清净,便没有任何罣碍所以叫做解脱。社会人士不认识空门的意思,误以为要出家当和尚、当尼姑是入空门,是消极的,连人也不想做了。其实,佛门说空这个字,是要我们提高认识的层次,明白诸法皆是空相。明白了这个道理,对世间的一切事物,及自己的身体,

注意事项

本文(佛教仪规入门)为本站会员(空***)主动上传,金锄头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阅读金锄头文库的“版权提示”【网址:https://www.jinchutou.com/h-59.html】,按提示上传提交保证函及证明材料,经审查核实后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