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换一换
首页 金锄头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国学研究-李冬木:哈佛的校门及其他

  • 资源ID:204096654       资源大小:21.39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贝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贝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1、金锄头文库是“C2C”交易模式,即卖家上传的文档直接由买家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作为网络服务商,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及时联系右侧客服;
2、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jinchutou.com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部份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jinchutou.com水印标识,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4、文档大部份都是可以预览的,金锄头文库作为内容存储提供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慎重购买;
5、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6、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或需要我们协助,可以点击右侧栏的客服。
下载须知 | 常见问题汇总

国学研究-李冬木:哈佛的校门及其他

国学研究-李冬木哈佛的校门及其他 2008年,我到哈佛大学燕京研究所做访问学者,一次例行的午餐讲演会后闲聊时,不知哪位在书架上翻看旧报,忽然呼道:“看哎,这是写哈佛校门的”!几个便凑过去。一看正是刊登张梦阳先生哈佛的校门一文的中华读书报“家园”版,我立时笑了,告诉同行:“一年前我就读过,不仅报上读过,而且在发表以前就在邮件里先睹为快了。因为跟作者是朋友嘛”。说笑间,同行们不禁对我“刮目相视”文章说的是梦阳去美国看望女儿,也游览各地,壮伟奇景,令他颇觉不虚此行,然而给他“留下最深印象”的却是“哈佛的校门”。因为在他的想象里,这所号称世界第一学府的名校,“一定很堂皇,即使不像纽约那样矗立着摩天大楼,也一定很现代,很富丽的”,而迎接他的“竟是一座古旧、简朴的校门”,于是他被这种巨大的反差惊呆了,以为自己走错了地方我想:说不定还有新建的堂皇的大门。就向旁边走去。可是,周围的旁门依然是红砖、铁栅,依然很简朴。我被这种古旧和简朴惊呆了!走进校园,依然是古朴的红砖楼房。很墩实、安静,却并不华贵。校园也不大,仅相当于中国一所地区性学院。这就是我久已向往的哈佛大学吗?梦阳由这种震撼当中联想到了中国的名校那些大学和重点中学,那些花费成百上千万元搭建起来的“壮观”校门,并开始了他的议论:学校的好坏不在校门的大小(大意)。从文章的描述里,哈佛的人们马上就能判断出作者说的是哪个校门,中文应该叫“麦基恩门”(TheMcK?鄄EANGATE)吧,在哈佛园南侧偏西的位置,出去就是马萨诸塞大街。或者可以调过来说,每天都有观光大巴停在那条街上,而观光客人也就在导游的带领下从“麦基恩门”进入校园,簇拥在哈佛先生的铜像前。这是最具代表性的哈佛校园参观路径,因此“麦基恩门”也可以说是多少人的必经之门了。然而,似乎只有梦阳先生关注并记述了这道不起眼的门:“红砖砌成,拱形的门洞,黑色铁制的大门,门框上面是三角形的尖顶。两边围墙也是红砖砌的,中间是陈旧的铁制护栏。”可以说,这的确是一个发现。我走进哈佛的校园时,并没带有同样的“问题意识”,倒是在迈进校园的那一瞬间就想到了梦阳的哈佛的校门,虽然走的并不是“麦基恩门”,而是略大一些的“约翰斯顿门”(JohnstonGate)。后者距前者不到数十米,为现存哈佛最古老的校门(1889),也是通常所说的“主门”,重要仪式都由此通行。出了红线地铁哈佛车站,便是哈佛广场,从广场横过皮博迪街(PeabodyStreet)就自然对着这道门,不必特意找。但即便是这个校门,也实在没什么特别,红砖砌成的门柱,铁铸的门栅,宽窄能通过一辆轿车而已。以目前国内的开发眼光看,或许要被画上一个“拆”字圈也未可知。那么,是什么让人在感受上有如此巨大的反差?仔细想来,主要原因恐怕在于这30多年间国内土木工程的翻新和跨越。不妨回顾一下,当今中国还有哪座城市找得到30多年前的旧貌?40岁以上的人还有多少人能找到自己度过童年的旧房子?这是一种惊人的变化,但人们已经对这种惊人的变化习以为常。中国在开始感受“西方”的古老与陈旧,至少在城市建筑的外观上是如此,虽然“欧式”“美式”之类还是住宅新区的主要卖点。而且,这也不完全是国人自己的感受,在本家“西方”来的人似乎也这么看。记得也是2008年,纽约时报的主编或主笔跑了趟北京,回来后写篇特稿引起不小的反响,题目就叫做北京和纽约,哪个更“乡下”?。很显然,他的回答是后者。只要两间行走一趟便都会看到,中国城市的新兴建筑群,正对比着芝加哥、纽约搭建于100多年前的、业已陈旧了的那些摩天楼,就像中国大学新建的校门正对比着哈佛的“约翰斯顿”和“麦基恩”等老校门一样。我们感觉上的反差就源自这里。“高楼万丈平地起”,大兴土木,最能令人感受到时代的变化。不过,如果弄过了头,也会导致对文明发展方向的物质化、狭隘化理解,以为“发展”就是土木GDP。当然,中国的学校不能没有校门,尤其在一个讲究“门第”的国度,连国家都有“天安门”的国度,不让各级政府和学校建造豪华的大门也不现实。只是建了也罢,却不能修了拆,拆了再修地反复折腾,搞得过于豪华。就拿哈佛的“约翰斯顿门”来说,当初也是很大一件事,是哈佛1855级学生塞缪尔约翰斯顿赠送给母校的礼物,花费大约10000美元建起来的。这笔钱在那个时代不是个小数目,折算成修铁路华工的工资,要100个人连续干100天还得自带三餐才挣得来。但修好后就一直立在那里,也一直被当做“好东西”,至今仍是哈佛的主门。而进这门左手边的哈佛会馆(HarvardHall)和右手边的马萨诸塞会馆(MassachusettsHall),则都比校门更古老,前者建于1776年,后者建于1722年,都有200多年了。然而,谁都清楚,哈佛大学却既没停留在200多年前,也没停留在一百多年前,而是处在现今世界顶级大学的最前列。在近400年的校史当中,它更新的主要不是那些砖瓦,而是智力以及促成智力更新的教学与研究机制。这些才正是“常青藤”的奥秘所在。那些古老的校舍和陈旧的校门亦因此而游人不断,下自成蹊。“本源深而难见,荣华昭而易识”(文化偏至论,1907),鲁迅当年留学时,面对世界文明的如此感受,也适合于用来表述“哈佛校门”带来的启示。那些看不见的地方最难学习,也最值得学习。但愿百年之后,中国的那些名门学校的校门仍在矗立,既不扒,也不倒。几年过去了,久居国外,并不知道中华读书报创刊于何时,也记不清自己是从何时开始阅读的,却还记得从这报纸上读到的那些事,那些想法。这是份给读书人办的报,书讯和出版动态当然少不了,不过我的阅读偏好却是那些读书人的想法,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还并不是和书直接相关的想法。那身处哈佛校园时的关于“哈佛校门”的议论,至今仍历历在目,而那张带来这一话题的中华读书报也深深地印在脑海里。记得有年轻的学者还以此为契机,居然把哈佛园的所有校门都拍了一遍。最近,看到“我与中华读书报”征文启事,才知这张读书报原来已经办了20年了。她不仅在中国读书界,而且在世界学界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两年前一位日本同行学者寄来一份中华读书报的复印件,上面有篇与我商榷的文章。我就此写了歧路与正途答日本鲁迅研究的歧路及其他一文,发表在该报2012年9月12日第3版上。这是我首次给中华读书报写稿,从它的读者变成一个作者,殊觉缘分匪浅。(作者为日本佛教大学文学部教授)-全文完-

注意事项

本文(国学研究-李冬木:哈佛的校门及其他)为本站会员(ji****81)主动上传,金锄头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阅读金锄头文库的“版权提示”【网址:https://www.jinchutou.com/h-59.html】,按提示上传提交保证函及证明材料,经审查核实后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