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换一换
首页 金锄头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专题十四 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其社会主义建设

  • 资源ID:203391631       资源大小:128.50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贝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贝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1、金锄头文库是“C2C”交易模式,即卖家上传的文档直接由买家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作为网络服务商,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及时联系右侧客服;
2、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jinchutou.com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部份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jinchutou.com水印标识,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4、文档大部份都是可以预览的,金锄头文库作为内容存储提供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慎重购买;
5、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6、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或需要我们协助,可以点击右侧栏的客服。
下载须知 | 常见问题汇总

专题十四 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其社会主义建设

专题十四 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其建设主备人:李杰审核人:焦玉花 时间:2012.4. 26【课标要求】考纲展示课标要求俄国十月革命概述俄国1-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建立的历史意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和新经济政策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斯大林模式”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从赫鲁晓夫改革到 戈尔巴乔夫改革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木历程,认识社会主 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课前预习案【自主学习知识梳理】一、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十月革命1. 条件(1) 主观:无产阶级革命性较强;无产阶级政党成熟;贫苦民众成为革命同盟军。(2) 客观:具备帝国主义基木特征;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环节;一战激化社会矛厉。2. 进程(1) “二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2) “四刀提纲”: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3) 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发动起义:占领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4) 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选举产生人民 委员会。3. 意义:成功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列强武装干涉;苏俄严峻形势。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取消白由贸易;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3) 特征:在社会生活中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用军事和经济的手段控制社会的金融,意图直 接进入共产主义。(4) 成效:有利于集中力量战胜敌人。(5) 局限:超越了当时苏俄的生产力水平;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2. 新经济政策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农民暴动频发;国家无力组织企业生产。(2)内容:向农民征收粮食税;运用商品交换,促迸市场的繁荣;恢复和发展私营经济。(:3)特征:利用市场经济因素发展经济;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4)意义:促进了经济的恢复,稳定了政治局势;是落后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3.“斯大林模式”(1) 确立:苏联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20世纪30年代中 期确立了斯大林体制。(2) 主要表现%1 所有制形式单一公有制。%1 管理体制高度集 I 的经济管理体制。%1 调节手段排斥市场,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1 管理手段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成就%1 开辟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1 较短时间里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后来反法两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弊端:它超越了苏联生产力的水平,影响了其经济的持续发展,后来走向僵化。三、苏联的经济改革1. 赫鲁晓夫改革、措施%1 扩大集体农庄的生产白主权,开星荒地。%1 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1 扩大企业和地方生产H主权。(2)影响%1 在- 定稈度上冲破传统观念朿缚。%1 只是原有体制基础上的局部改革。2. 勃列口涅夫改革措施%1 扩大农场和农庄的生产自主权,提高农产品价格。%1 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1 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2)影响:取得一定成效,仍未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3. 戈尔巴乔夫改革(1) 措施:改革重点在农业上,后期转向政治体制改革。(2) 影响:国家政局不稳,经济连年滑坡,思想领域混乱,民族分裂愈演愈烈,最终导致苏联 解体。【自主检测1. 列宁在总结战时共产主义的经验教训时指出:“我们在贸易国有化和T业国有化方虬 在禁止地方周转方面做得太过分了我们没有保持一定的限度,不知道如何保持这个限 度。”其中符合“做得太过分了”的是()A. 政府解除一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B. 改变由国家垄断贸易的做法C. 取消白由贸易实行实物分配制0.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2. “苏俄绝大多数老近卫军、干部和党员是因投身革命而走到领导岗位的,心中充满节 命理想主义和阶级斗争观念。有些领导干部一再说,新经济政策实行后,在苏联经济中己没有 留下什么社会主义因素了”。此材料表明了新经济政策在二十年代末终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 历史传统力量影响至深B. 缺乏政治体制改革的相应配合C. 急于加快发展的赶超心理0.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3. 斯大林认为:“我们所以采取新经济政策,就是因为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当它不再为社 会主义服务的时候,我们就要把它抛开。”这表明()A. 采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全盘否定新经济政策的合理性B. 采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确立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C. 抛开新经济政策:斯大林否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D. 抛开新经济政策:斯大林肯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4. “为什么不是改善T人的生活状况,而是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呢?因为要改善上人的生活状况,就需要有粮食和燃料。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这 方面引起的。”这段材料反思的是()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5. “我们在夺取政权后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木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我们必须根据实验作出判断”。以下哪一项是属于列宁最早“实验”的内容()A. 用固定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乩 取消自由贸易C.全盘农业集体化0.按劳分配6.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所以失败可以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来概括。这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 严重损害了人民的经济利益C.有利于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B. 严重脱离了苏俄的国情D. 很好地保护了人民的利益7. “务实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不过,列宁仍然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 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对上述言论报准确的理解是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了高度公有的管理,巩固了苏维埃政权()B. 新经济政策在掌握经济命脉的基础上,对生产关系做了适度调蕖C.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现十-地公有的同时,做出了一定稈度的“让步”D. 新经济政策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化,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8.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要确切认识西方的历史或非西方的历史,没有一个 包括这两者的全球性观点是不行的;只有运用全球性观点,才能了解各民族在各时代中 相互影响的程度,以及这种相互影响对决定人类历史所起的重大作用。”与这一观点不 一致的评析是() A.新航路的开辟使各地文明汇合交融B.造纸术外传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C. 新经济政策促进苏俄经济迅速恢复D.西方民主思想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课堂学习案【重点精讲】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比较项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异含义在特殊战争坏境下的一系列政 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临时 性非常措施(主要在经济领 域).将全国纳入战时轨道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对其经济 体制进行了全面改革,其最突出的特点是 羊星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发展商品生 产,这是其基本理念改造1 口的经济 关系、建立新的 经济关系的方 式肓接过渡.即胃接和彻底地摧 毁1 口经济体钏而代Z以新的经 济体钥逐步过渡.即在一定时期内不摧毁1 口的社 会经济结构.而是活跃发展它,审慎地、 逐渐地掌握它.逐步地富行改造生产资料所有 制绝对的、彻底的公有制多种所有制并存,即保证公有制为主 体.允许私有经济存在,发展国家计划调 节下的商品经济分配 原尉平均主义分配按劳分配经济运行机制绝对计划调节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作川和实践效 果战胜了国内外敌人,但不迅向 社会主义过渡的正途径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常途径.使国民经 济迅速恢复.并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 础同(1) 前提条件都是掌握了国家政权和主要经济命脉;(2) 主蔑忖的都是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政 权;(3)政策内容彝彦置农生、工生、商生和分恥等方曲;(4)结果都起 到了巩周新政权的作用二、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的历史条件与评价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是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该体制被称为苏联社会主 义模式.因形成于斯大林执政时期.也称为。斯大林模式”。1 历史条件(1)国内条件:苏联经济比较落后,在资木主义包围和存在战争威胁的情况下。要建成 社会主义必须通过高度集中的行政手段,动员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不惜代价以最快的速度实现国家的T业化。“斯大林模式”反映了当时战争与革命的时代特征.是一-种社会主 义的国家经济政治体制。(2)国际条件:当时人们对于社会主义的木质和客观规律还知之其少。1929年开始 的资木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成了苏联加速工业化的外部坏境与有利条件。苏联的国民经济自 成体系,免受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冲击,同时抓住各资木主义国家急于寻找市场的时机,大量 引进短缺的先进技术和装备。2.评价(1) “斯大林模式”是同苏联当时生产力发晨水平基木适应的,在20世纪30年代苏联大 规模集体化和丁业化时期以及二战后经济恢复时期,都有效地发挥了积援作用.(2) “斯大林模式”是在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内部经济文化落后的条件下形成的。它没 有解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经济运行中的一系列根本问题,阻碍了经济发展和生产力的 提高,严重妨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为口后苏联和东欧备国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埋下了 隐患,成为后来苏东剧变的历史根源。重点提示“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 模式,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这一模式在建国初期和战争时期曾发挥 过积极作用.二战后,苏联继续沿用。斯大林模式”.不思改革.而把其奉为各国必须仿效 的社会主义样板,对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十分消极的影响。【重点提示苏联经济体制的改革给我们的启示:(1)应从本国实际出发.建设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2)生产关系的变革一定要适应生产 力的发展要求。(3)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社会主义制度会在不断的改革中逐步完善。(4)苏 联改革的失败.显示了社会主义改革的由折性和艰巨性.但不能说明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三、列宁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异同项目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不 同 点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加剧了美国的经济危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政治、经济危机前提资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H的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秩序。 减轻经济危机对美国的破坏为了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翻.巩固 T农联盟方式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方法以市场调节为主,利用市场与货币关系来扩大生 产.国家放橙对经济的干预侧重点丁业农业作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遏制美 国法西斯势力的发展.巩固了 资本主义制度使俄国的经济生产恢复到战前的水平.巩固了丁农 联盟相背景面临内忧外患的局势.经挤出出现危机特点国家每对农业进行干预或一节1注意利用不同经济制度的长处结果度过了危机四、罗斯福新政与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模式”的区别1. 背累不同:罗斯福新政是存1929-1933年经济大危饥的背景下进行的;。斯大林模 式”是在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形成的。2. 内涵不同: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把美国的私人

注意事项

本文(专题十四 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其社会主义建设)为本站会员(gg****m)主动上传,金锄头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阅读金锄头文库的“版权提示”【网址:https://www.jinchutou.com/h-59.html】,按提示上传提交保证函及证明材料,经审查核实后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