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患排查治理综述
隐患排查治理综述,2,主要内容,事故隐患分类及表现,2,如何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4,为什么要事故隐患排查?,3,什么是事故隐患?,1,5,治理隐患的基本方法?,3,事故隐患的定义,隐患:广义中的隐患就是在某个条件、事物以及事件中所存在的不稳定并且影响到个人或者他人安全利益的因素,它是一种潜藏着的因素,“隐”字体现了潜藏、隐蔽,而“患”字则体现了祸患,不好的状况。 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 注意:事故隐患实质是有危险的、不安全的、有缺陷的“状态”。(1)这种状态可在人或物上表现出来,如人走路 不稳、路面太滑等都是导致摔倒致伤的隐患; (2)也可表现在管理的程序、内容或方式上, 如检查不到位、制度的不健全、人员培训不到位等。,4,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不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一类是“违反”型隐患;另一类是由于某些因素而引起的三种现实表现。 在事故隐患的三种表现中: 物的危险状态是指生产过程或生产区域内的物质条件(如材料、工具、设备、设施、成品、半成品)处于危险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人在工作过程中的操作、指示或其他具体行为不符合安全规定; 管理上的缺陷是指在开展各种生产活动中所必须的各种组织、协调等行动存在缺陷。,安全生产事故隐患,5,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GB/T 28001-2011中的定义为: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危险源具备导致事故、事件的潜在能力 危险源的对象:根源;状态 根据能量意外释放论,根源为能量物质/载体,状态为能量物质/载体约束措施的缺陷。 危险源事故隐患,但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如果危险源和事故隐患没有有效的控制措施,都将最终导致事故。,危险源,6,风险因子,理论可替代 实际可转换,风险、危险源、隐患、事故,7,风险、危险源、隐患、事故,A风险因子,B风险因子,隐患:内部失控,事故,外部激励,产生了人们不期望的后果,超出设定安全界限的状态或行为,8,风险、危险源、隐患、事故,乙炔,钢瓶,装满 乙炔 钢瓶,强度不够或碰撞,乙炔 钢瓶 破损,风险因子,危险源,隐患,爆炸事故,事故隐患的十个特征 主要有隐蔽性、危险性、突发性、因果性、连续性、 重复性、意外性、时效性、特殊性、季节性。,9,事故隐患,事件,未遂事故,事故,安全 = 治理事故隐患,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10,事故隐患的分类及表现,事故隐患的常见表现形式,事故隐患的分类,(一),(二),日常检查中发现的隐患举例,(三),11,(一)事故隐患的分类,按照可能造成的事故类型可分为20类,按照可能造成事故的原因分为3大类,事故隐患分类方法,按照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和治理难度分2大类,12,1、按照可能造成的事故类型分类,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事故隐患按照可能造成的事故类型可分为20类,物体打击 车辆伤害 机械伤害 起重伤害 触电 淹溺 灼烫 火灾 高处坠落 坍塌,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冒顶片帮 透水 放炮 火药爆炸 瓦斯爆炸 锅炉爆炸 容器爆炸 其它爆炸 中毒和窒息 其它伤害,13,2、按可能造成事故的原因分类,按可能造成事故的原因分类,管理上的缺陷,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14,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3、按可能造成事故的严重后果和治理难度分,15,(二)事故的表现形式,1、人的不安全行为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将人的不安全行为分为13类共51种 1.1 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1.2 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1.3 使用不安全设备 1.4 手代替工具操作 1.5 物体存放不当 1.6 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1.7 攀、坐不安全位置 1.8 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1.9 机器运转时进行维修清理等作业 1.10 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1.11不佩戴或不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1.12 不安全装束 1.13 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16,(二)事故的表现形式,2、物的不安全状态 2.1 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2.2 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2.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 2.4 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3、管理上的缺陷表现 主要有8类,也是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管理上的主要间接原因。 3.1技术和设计上缺陷; 3.2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不够; 3.3劳动组织不合理; 3.4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 3.5没有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 3.6没有操作规程,或者不健全; 3.7没有事故防范和应急措施或者不健全; 3.8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经费不落实。,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16-2009),将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4大类,第一大类:人的因素心理、生理性;行为性,1、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负荷超限 健康状况异常 从事禁忌作业 心理异常 辨识功能缺陷 其他,2、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指挥错误 操作失误 监护失误 其他错误 其他,第二大类:物的因素,1 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缺陷 防护缺陷 电伤害 噪声 振动危害 高温物质 电离辐射 低温物质 非电离辐射 信号缺陷 运动物伤害 标志缺陷 明火 有害光照 其他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2 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爆炸品;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易燃液体;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有毒品; 放射性物品; 腐蚀品; 粉尘与气溶胶; 其他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第三大类:环境因素,1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室内地面滑 室内作业场所狭窄 室内作业场所杂乱 室内地面不平 室内梯架缺陷 地面、墙和天花板上的开口缺陷 房屋基础下沉 室内安全通道缺陷 房屋安全出口缺陷 作业场所空气不良 室内温度、湿度、气压不适 室内给、排水不良 室内涌水 其他,1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恶劣气候与环境 作业场所和交通设施湿滑 作业场地狭窄 作业场所杂乱 作业场地不平 航道狭窄、有暗礁或险滩 脚手架、阶梯和活动梯架缺陷 门和围栏缺陷 作业场地基础下沉 作业场地安全通道缺陷 作业场地安全出口缺陷 作业场所光照不足 作业场地空气不良 作业场地温度、湿度、气压不适 作业场地涌水 其他,第四大类:管理因素,组织机构不健全、责任制未落实、规章制度不完善、投入不足、管理不完善,(三)日常检查中发现的隐患举例,1. 不佩戴或不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2. 不安全装束 1)在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旁作业穿过肥大服装 2)操纵带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时戴手套 3)其它,3. 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三)日常检查中发现的隐患举例,4. 其他类型不安全行为,未执行监护监督制度,单人进行危险作业、检修作业等操作行为,封闭或阻塞安全通道,(三)日常检查中发现的隐患举例,25,安全管理的效益在哪里?,降低事故成本; 提高生产经营效率;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事故成本是隐藏的,包括:,直接成本:治疗、工资、赔偿 间接成本:损坏的的设备和产品、生 产和质量的损失、生产 中断和减产,=人员更安全=更少的伤害=,=提高效率=降低操作成本=,=降低保险费用=,=更多的生意=,改善安全,更多的利润,26,为什么会发生事故?,是不可避免吗? 是管理不到位吗? 是设备、设施不安全吗? 是操作的方式不对吗? 是所处的位置对吗? 是因为运气不好吗? 是外力因素吗?( 是由于有意的人为破坏吗? ?,之所以会发生事故,是因为事故隐患的存在!,27,小隐患往往酿成大事故!,事故金字塔理论,海因里希事故法则 海因里希 Heinrich 20世纪50年代 统计55万件机械事故, 其中1666件死亡、重伤事故,48334件轻伤事故,其余为无伤害事故 1:30:300:3000:30000,为了预防1起死亡或重伤事故,我们必须要消除30000个事故隐患!,记 录 性 事 故,非 记 录 性 事 故,28,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分析,当前伤亡事故中,因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或目前技术还不能解决的原因而造成的事故极少,绝大多数属于责任事故。 其中90%以上的事故发生在基层班组,90%以上的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设备隐患没能及时发现、消除等因素造成的。,危害因素的辨识主要内容,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辅助,厂址 建(构)筑物 生产设备、装置,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有害作业部位,厂区平面布局,生产工艺过程,工时制度、女职工劳动保护、体力劳动强度,生产、生活卫生设施,事故预防对策在设计时的等级顺序,1)消除,2)预防,3)减弱,4)隔离,5)联锁,6)警告,提出的对策措施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31,法律法规的要求,第二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履行下列职责: “(五)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及时排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提出改进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 第三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采取技术、管理措施,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如实记录,并向从业人员通报。,新安全生产法,32,第二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督促落实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措施;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及时排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提出改进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 第四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对安全生产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应当立即处理;不能处理的,应当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有关负责人应当及时处理。检查及处理情况应当如实记录在案。 第五十六条 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处理。,新安全生产法,法律法规的要求,33,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的职责 第八条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等制度,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制。 第九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所需的资金,建立资金使用专项制度。,法律法规的要求,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 (安监总局令第16号),34,第十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 第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发动职工发现和排除事故隐患,鼓励社会公众举报。对发现、排除和举报事故隐患的有功人员,应当给予物质奖励和表彰。 第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出租的,应当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各方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管理职责。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承租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负有统一协调和监督管理的职责。,法律法规的要求,35,如何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作业危害(安全)分析法 安全检查表法 直观经验分析法 事故隐患提示表法 安全标准化法,36,1、作业危害分析法,作业危害分析(作业安全分析),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