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换一换
首页 金锄头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大衰退年代》读后感

  • 资源ID:156293788       资源大小:26.20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金贝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金贝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1、金锄头文库是“C2C”交易模式,即卖家上传的文档直接由买家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作为网络服务商,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及时联系右侧客服;
2、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jinchutou.com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部份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jinchutou.com水印标识,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4、文档大部份都是可以预览的,金锄头文库作为内容存储提供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慎重购买;
5、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6、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或需要我们协助,可以点击右侧栏的客服。
下载须知 | 常见问题汇总

《大衰退年代》读后感

大衰退年代读后感为什么在金融崩溃之后,用传统的货币宽松政策,也就是俗称“印钞票”的方式来刺激经济,往往不管用?这样的情况在历史上发生过几次。1991年,日本发生金融崩溃,日本六大城市的商业地产价格从最高峰暴跌87%。也就是说,房价只剩原来的十分之一。金融崩溃造成1500万亿日元蒸发,这个数字等于日本当时三年GDP的总和。为了刺激经济复苏,日本政府长期实行零利率,推行超级宽松的货币政策。我们现在熟知的“量化宽松”,就是由日本最先搞出来的。但事与愿违,日本经济对零利率刺激竟然毫无反应,陷入长期衰退,以至于有了“失去的二十年”这个说法。很显然,宽松货币政策在日本完全失效了。同样的情况,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又出现了。2008年之后,美国、英国、欧元区和日本都开启了各自版本的量化宽松,各国以及欧洲央行分别增加了14倍的基础货币供应,希望用大水漫灌的方式来刺激经济。结果,美国经济很快活过来了,但日本、英国和欧元区却毫无反应。为什么同样的方子,疗效却不一样?宽松货币政策到底在什么情况下管用,什么情况下会失灵呢?这些都是这本大衰退年代要回答的问题。本书作者辜朝明,是日裔美国人,他长期担任日本第一大券商野村证券的首席经济学家,是日本最知名的经济学家之一。辜朝明也是1991年日本资产泡沫破灭的亲历者,多年以来,他一直被一个问题深深困扰:为什么用标准的教科书式宽松货币政策来刺激日本经济,完全失效了?他还注意到,日本经济的长期萧条,和1929年美国金融崩溃后的大萧条有很大的相似性。大萧条发生的根源,也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重大谜题,至今还没有定论。在这两次萧条的背后,会不会藏着共同的原因呢?在这本书里,辜朝明给出了一套逻辑自洽、令人眼前一亮的答案。不过,辜朝明的野心还不止于此。他认为,目前主流的宏观经济学,其实只揭示了宏观经济规律的一半,而缺失的另一半,要由这本书来揭示。只有把这两块拼图合在一起,才能构建出一个完整的宏观经济理论大厦。你看,这本书的英文名,直译过来就是宏观经济学的另一半与全球化的宿命。听到这儿,你心里可能有些犯嘀咕:辜朝明是不是在吹牛啊?他的理论到底能不能自圆其说?别着急,等听完了这本书,相信你可以做出自己的判断。第一部分我们先来搞明白,辜朝明说的“宏观经济学的另一半”到底是指什么?对日本经济陷入长期衰退的原因,经济学界的主流观点是,根本问题出在日本的银行系统。这种观点认为,资产泡沫破灭给日本的银行系统留下了大量不良贷款和呆账坏账,日本银行没有能力或者不愿意再向企业放贷,造成了信贷紧缩,日本经济因此陷入长期衰退。但是,辜朝明通过一组数据发现,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首先,如果银行不愿意放贷而企业又急需资金,那么,企业肯定会想办法找别的渠道融资。比如,有发债资格的上市公司,可以自己发行企业债券来募集资金。也就是说,这个时期企业的发债规模应该激增,对吧?但奇怪的是,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事实上,从2002年起,日本企业的未偿付债券总额一直在下降。这意味着,在零利率的情况下,日本企业不但没有大量借钱,反而是在不断地还钱,这完全打破了人们的常识。还有,如果说日本的银行系统遭受了重创、没有能力放贷,那么,外资银行总不受影响吧?尤其是,日本在1997年进行了大刀阔斧的金融改革,允许外资银行在日本自由开设新的支行,而那之前是需要日本政府特批的。按说这时候,外资银行应该趁着日本银行业的低迷,在日本迅速跑马圈地、扩张业务才对啊。但是这种情况也没有发生。数据显示,那些年外资银行在日本的放贷额几乎没有增长。外资银行和日本同行一样,无法扩大信贷规模。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证据,就是市场上实际的贷款利率。如果银行不愿意贷款造成了资金紧缺,那么在市场力量的作用下,实际贷款利率肯定会飙升。比如,就在日本资产泡沫破灭的1991年,美国的经济形势也不好,美联储把银行同业拆解利率下调到3%。但是,当时美国的银行普遍缺钱,僧多粥少,市场竞争让实际贷款利率飙升到6%以上,是美联储规定利率的两倍多。然而日本不存在这种情况。日本的贷款利率从1991年起就一路走低,长期低于2%。我们来梳理一下,刚才说的日本经济衰退期三个很反常的特征:第一,企业发行的债券总额在减少;第二;外资银行和本土银行一样,无法扩大信贷规模;第三,实际贷款利率一路走低。辜朝明认为,这三个反常特征同时证明了一件事情:不是银行不愿意放贷,而是企业不愿意借款!也就是说,所有借款人在一夜之间消失了。如果你熟悉宏观经济学,你会知道辜朝明的结论多么具有颠覆性。在宏观经济学的传统理论框架中,从未考虑过“借款人消失”的情况。传统理论假设,市场上总是存在足够多的借款人,如果发生信贷紧缩,那一定是出借人这头,也就是银行系统出了问题,银行由于种种原因,没钱放贷了。所以,刺激经济的传统药方,就是给银行注入足够的流动性,把利率降到足够低,这时候,企业就一定会借入更多的钱来发展业务,因为企业总是在追求利润最大化嘛。当贷款利率降到接近于零,等于我把钱白借给你用,你还不借,这不科学啊。然而辜朝明指出,在日本资产泡沫破灭后,这种情况就真的发生了。不管日本政府怎么量化宽松、怎么推行零利率,日本企业就是不为所动,坚决不借钱。辜朝明认为,正是因为“借款人消失”,使得教科书式的宽松货币政策彻底失效,这才是日本经济长期萧条的真正原因。如果进一步问,为什么“借款人消失”,就会造成经济萧条呢?想象这样一个情景:你每个月攒下的钱,不存到银行里,也不借给别人,而是把它压在自个家的床垫下。而且,不只你一个人这样做,全社会的人都在这样做。当越来越多的货币被压在床垫底下,经济流通中的货币就越来越少,这就形成了通货紧缩。在工业革命之前的传统社会中,这种情况比较常见,所以传统社会的经济总是处于通货紧缩的压力之中。不过,通货紧缩并不会无限持续,当经济越来越萧条,人们挣的钱越来越少,大部分的人就失去储蓄能力了,他们挣的钱必须全部花掉来维持生活,这时候通货紧缩会自动停止。在现代社会,我们肯定不能坐等通货紧缩自动停止。其实办法很简单,只需要我们每个人把储蓄存在银行,银行再把这些钱贷出去,让它们重新回到经济流通当中,这样经济就能正常运行。但是,这个机制要起作用,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必须有足够的借款人,把钱从银行借出来。一旦借款人消失,大家储蓄的货币就全部躺在银行的金库中,这和前面说的钱被压在床垫下是一个道理,经济就重新落入通货紧缩的陷阱。好,到这儿,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了;传统上,宏观经济学只考虑“出借人问题”,认为一旦出现通货紧缩,一定是作为出借人的银行没钱了,所以经典药方就是宽松货币政策;而辜朝明发现了“借款人问题”,认为借款人消失同样可以造成通货紧缩,这时候,宽松货币政策是无效的。这个棘手的“借款人问题”,就是辜朝明说的“宏观经济学的另一半”。第二部分那么,紧接着的问题就是,为什么会出现“借款人问题”?为什么在同一时间,所有企业都失去了借款的意愿,利率再低也打死不借钱?先给结论:辜朝明认为,造成借款人消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资产负债表衰退。“资产负债表衰退”是指这样一种情况:发生金融崩溃后,资产价格暴跌,企业所持有的资产严重缩水,价值低于了负债,这时候从技术上看企业已经破产。但是,与经营不善而破产倒闭的企业不同,遭遇金融崩溃的企业很可能在核心业务上是非常健康的。就比如1991年资产泡沫破灭之后的日本企业,虽然账面上资不抵债,但是,它们的产品依然畅销海外,企业的盈利状况非常好。想想看,如果你是这些日本企业的管理者,你会怎么做呢?你多半不会大大方方地公布自己的资产负债表,因为一旦外界发现你资不抵债,银行就会切断你的资金链、供应商也会拒绝给你账期,企业马上就会陷入困境。相反,你会小心翼翼地掩饰企业的资产状况,同时不动声色地拼命埋头搞生产,把赚来的每一分钱都拿去还债,希望有朝一日能尽快修复资产负债表,把净资产由负转正。这个时候,你所追求的目标已经不再是利润最大化,而是负债最小化。辜朝明认为,作为企业管理者,这种做法并没有错,反而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你想,如果让一家有良好盈利能力的企业破产,这会让企业的债权人、员工、合作伙伴、银行等利益相关者全部受损,同时没有人会获益。而让企业全力以赴搞生产,并尽力还债,是符合社会利益的。不过,我们再想想,一旦所有企业都这样做,会发生什么呢?就是前面讲的“借款人消失”。既然所有日本企业都在努力还债,希望实现负债最小化,它们当然也就不可能再借款了,因为哪怕利率再低,借款也是增加负债的,这与负债最小化的目标相悖。这种因为修复资产负债表而造成借款人消失,从而导致的经济衰退,就叫做“资产负债表衰退”。这个道理听起来并不复杂,但是,为什么在辜朝明之前,从来没有经济学家提出过这一点呢?辜朝明认为有两个原因。首先是因为这种情况极为少见。在经济周期的大部分时间里,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是健康的,企业的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具有很强的投融资需求。辜朝明把这段时间叫做宏观经济的“阳”面,这是宏观经济的常态。只有在金融崩溃之后,宏观经济才会转到“阴”面,出现资产负债表衰退。经济学家根本想不到,企业会一夜之间从追求利润最大化变为追求负债最小化。第二个让人想不到的原因,是当事人的刻意隐瞒。陷入资产负债表衰退的当事人,无论是企业CEO、财务主管还是银行的信贷主管,都会对这件事避而不谈。 “资产负债表衰退”在企业界成了“房间里的大象”,对此,专注于理论研究的经济学界几乎没有察觉。辜朝明作为野村证券的首席经济学家,和处于资产负债表衰退的日本企业有大量的直接交道,从而有了发现问题的独特机缘。顺便说一句,其实之前有经济学家注意到了货币政策失灵问题,并提出了“流动性陷阱”的说法。他们认为,发生流动性陷阱的原因是,由于利率太低,人们觉得存银行或者买债券不划算,不如直接持有现金,谁也不借。这样一来,看似利率很低,其实有价无市,企业还是借不到款。辜朝明认为,这完全是经济学家坐在书斋里拍脑袋想出来的答案,但凡你去实地问问企业家就会知道,他们根本不愁借不到款。“流动性陷阱”在现实中不成立。回到资产负债表衰退问题。前面说了,针对资产负债表衰退,货币政策是失灵的。央行作为“最后贷款人”,向银行系统注入大量的流动性,但是因为没有人借钱,这些流动性躺在银行金库里,无法进入实体经济。你看,虽然日本这些年一直在搞量化宽松和零利率,但日本的通胀率经常是负的。这种现象只有一种解释,就是天量的货币根本没有进入实体经济。实际上,日本需要的根本不是“最后贷款人”,而是“最后借款人”,需要有人把钱从银行借出来,花掉,让货币重新进入经济循环。那么,谁来充当“最后借款人”呢?只能是政府。政府需要用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大规模发行政府债券、扩大财政赤字的方式,借钱然后花掉。这些钱可以花在基础设施建设、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等等。当然,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我们都知道,并不稀奇。辜朝明的理论创新之处在于两点。第一,他明确指出,面对资产负债表衰退,货币政策不管用,只有财政政策管用。第二,他认为这个时候,扩张性财政政策不会造成“挤出效应”。所谓“挤出效应”,是指政府大规模借款,会造成借贷市场的资金供不应求、利率上升,导致私人部门难以借到款,从而挤压了私人部门的投资和消费,也就削弱了经济刺激的效果。这也是主流经济学家比较排斥财政政策的原因。然而辜朝明指出,在资产负债表衰退时,正是因为私人部门不借钱了,才由政府充当最后借款人,这时候就不会发生“挤出效应”。至于如何看待日本“失去的二十年”,辜朝明和主流经济学家也有截然相反的观点。主流经济学家,比如经济学诺奖得主克鲁格曼就认为,日本政府的财政政策完全没起作用,而货币政策又过于保守,日本央行应该采用“直升机上撒钱”的方式来扩大流动性。对此,辜朝明坚决反对。他认为继续增加市场流动性毫无效果,而恰恰是日本政府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发挥了救命的作用。日本在资产泡沫破灭后,之所以能避免19291933年大萧条的悲剧、民众生活水平没有出

注意事项

本文(《大衰退年代》读后感)为本站会员(q****)主动上传,金锄头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阅读金锄头文库的“版权提示”【网址:https://www.jinchutou.com/h-59.html】,按提示上传提交保证函及证明材料,经审查核实后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