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换一换
首页 金锄头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北京师范大学08汉语文化学院(古代汉语)

  • 资源ID:15257316       资源大小:64.5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贝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贝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1、金锄头文库是“C2C”交易模式,即卖家上传的文档直接由买家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作为网络服务商,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及时联系右侧客服;
2、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jinchutou.com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部份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jinchutou.com水印标识,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4、文档大部份都是可以预览的,金锄头文库作为内容存储提供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慎重购买;
5、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6、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或需要我们协助,可以点击右侧栏的客服。
下载须知 | 常见问题汇总

北京师范大学08汉语文化学院(古代汉语)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古代汉语授课讲义对外汉语教学班次:2008 基础强化班姓名: 第一章 语法第一节 虚词(:理解、掌握、运用、重点、难点、必考) 一、 之 1、代词: 人称代词 相当于“他”:爱公孙段,欲立之相当于“你” :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相当于“我” :幸来告语之指事代词“ 这”: 之二虫,又何如。 之子于归。 (这个姑娘出嫁了)2、连词: 连接定语和中心语 领有关系: 以君之力,不能毁魁父之丘。 (这样的)同一关系:公输般为楚造 云梯之械(这样的) 。修饰关系:此五霸之伐也。连接的是主谓关系,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3、 “之 ”字本意:动词“到(某地)去 ”:之次所旁丛祠中。二、 其 1、代词 代人:其妻归,告其妄代物: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 售。 ”代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主谓结构的主语: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2、语气词 表示估计、推测的语气:民其无知也(百姓大概无知吧)表反问,相当于“岂” ,可译为“难道”:一之为甚,其可再乎表示劝告、祁使、命令。可译为“就” 、 “要” 、 “一定”等,或不译。子其勉之,吾不复见子矣。“其” 字本意:箕三、 是 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可译作:“这/那 ”等,或将所代的对象译出来。闻君行圣人之道,是亦圣人也。 (这)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和这个相反)天下皆是也(这样的)作指示代词:是岁大旱(这) ;居是邦也(这个)四、或 1、代词 只能做句子主语: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2、副词 作状语,表示不敢肯定。 “大概、也许、可能”:迁于夏商,或数千岁。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3、连词 位于句首,表示所连接的分句之间是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 。或僧有所欲记录,当作数句留院中。五、莫 1、代词 否定性无定代词,作主语: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奏刀然,莫不中音(没有哪一个声音不符合节拍)人孰无过,过而能改, 善莫大焉(没有比这更大的了) 2、副词 作状语,表示不施行或否定某种动作行为:民莫有斗心(老百姓没有抗争的决心)表示劝阻或禁止: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六、者 1、代词 组成偏正关系的词组,充当句子成分。位于动词、形容词后,组成“者”字短语: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成。位于词组之后,组成 者字短语:不赂者以赂者丧。位于名词之后,组成者字短语:陈涉者,羊城人也位于数词之后,组成者字短语:五十者可以衣帛矣。2、 语气词 位于分句末尾,表示分句之间是假设关系。相当于“ 的话”:不者,加兵诛焉。与别的语气词连用,起加强语气或强调作用。不必译出:仁业者,仁也。与疑问代词配合使用,表示疑问。可译为“呢”: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非邦也者。七、所 “所”只能+动词或动词性词组,表示动作所涉及的对象:所读者(所读的书)所仰望而终身也吾先子所畏也欲以所事孔子,事之“所以”(所凭借的原因):故今具道所以未见所以敬王也(没有见到你所用来尊敬王的表现)八、于1、引出时间、地点:卫灵公问陈于孔子。2、介绍情况比较的对象:王如知此,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比) (不要希望百姓比邻国多)3、介绍动作的主动者行:历试于天下(在) ;伤于矢(被)4、于是 是连词,大多用来连接连贯复句: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是介宾词组:财用于是乎出。九、以1、介词 介绍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凭借的条件,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用” 、 “拿” 、“凭”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介绍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把”:树之以桑(把桑树种在这)介绍动作、行为形成的原因,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因” 、 “因为” 、: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乱废。2、连词 连接两个动词或动宾词组:越国以鄙远连接因果关系复句:晋侯秦伯围郑, 以其无礼于晋连接时间与方位:自王侯以下,莫不逾奢。连接两个形容词,并可连接状语与谓语中心语:夫夷以近,则游者众。3、动词 “根据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认为” “以为”:皆以美于徐公。4、用法分辨(1)、 “以”是介词时,它后面总要有个名词或词组,组成介宾结构,来修饰动词谓语。“以 ”字是连词,它总要有被连接的两个部分,而这两部分中后一部分往往是前一部分的目的或结果。如果“以” 字后面紧接着 “上、下、往、来、内、外、东、西、南、北”等方位词,它一定是连词。(2)、当介词“以” 的宾语省略时,往往与连词“ 以”不易分辨。省略宾语的介词“以”后面往往紧接着的是动词,而不是名词。遇到这种情况,就要看“以” 的前面是否是个动词。如果不是,“以”字就是介词;否则, “以”就是连词。十、为(一)介词1、介绍出动作的主动者,“被”: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所笑矣。2、介绍动作行为关联的对象,表示动作行为为谁(什么事物)而发,“ 给”、“替” 、“向”、“对 ”: 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3、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原因或目的,“因为”、“ 由于”: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二)连词用在因果复句和假设复句中,可译为“因为”“如此”:王甚喜掩口也,为见王,必掩口。十一、与(一)介词1、介绍出主动者发出动作时所涉及的对方:乃与平原君计2、介绍出主动者发出动作以后受益的对象,可译为“为” 、 “给”: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二)连词 连接词与词或词组与词组,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和” 、 “以及”:吾与汝毕力平险(三)语气词一般位于句尾,表达疑问的语气。有时写作“欤” ,可译为“吗” 、 “呀” 、 “吧”等:是谁之过与?(四)介词“与 ”和连词“与” 的分辨1、“ 与”字的前后项互换位置后,影响原意的是介词,没有什么影响的是连词。2、“ 与”字前面有修饰成分的,是介词。3、介于不同词类的词之间的是介词:十二、诸诸 用于句子中间是 “之于” 的合音:投诸渤海之尾用于句子末尾是 “之乎”的合音:有诸?(有这件事吗?)“诸”的用法:1、作定语的是形容词。2、在句尾的是“之乎”的合音。3、在句中,它的前面的动词谓语要求有宾语,它的后面又是方位名词, “诸”是“之于”的合音。4、在句中,它的前面的动词谓语要求有宾语,而它后面没有方位名词,这样的“诸”相当于代词“之” 。5、在句中,它前面的动词谓语不要求有宾语,而它后面有方位名词,或者前面根本没有动词,而它后面有名词性成分,这样的“诸”相当与介词。十三、焉代词 1、位于动词、形容词之后,作补语,可以理解为 “于是”, “于”是介词, “是”是代词: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让子路在这儿问路)2、位于动词之后,相当与“之” ,作宾语,可译为“他” “它”等:人富而仁义附焉。3、用在动词前,相当于“何” 、 “于何” 。 “于”是介词, “何”是代词。做状语。可译为“在哪里” 、 “哪里” 、 “怎么”等:焉用亡郑以陪邻? 语气词 在句尾:于我心有戚戚焉十四、而一、连词(一)“而”字连接的两项,可以是词,可以是词组,可以是句子(二)“而”字连接的两项,就语法关系来讲,可能是单句的各种成分,也可能是复句中的各种关系的分句。单句中所连接的两项可能有如下几种关系 1、联合关系。一般充当谓语。“而且”、“ 并且”、“就”、“ 又 ”。入而徐趋,至而自谢。2、偏正关系。一般是状语和谓语的关系。子路率尔而对。3、主谓关系。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用在复句中,可以有以下几种关系。1、并列复句: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2、连贯复句:三进及溜,而后视之。3、递进复句: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4、因果复句: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5、假设复句:子产而死,谁其嗣之?6、转折复句:申不害虽十使昭侯用术,而奸臣犹有所谲其词矣。二、代词:代第二人称,相当于“汝之”,是“你的”的意思,有时充当主语,是“你”的意思。如:而忘越王之杀而父乎?三、语气词置于句末,表示感叹语气。如: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十五、则(一)连词 连接分句,主要有如下几种关系:1、关列关系。往往形成“ 则, 则” 的格式,不能译出。水则载舟,水则覆舟。2、顺承关系。可译为“就” ,也可不译。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3、转折关系。“却” 。欲速则不达。4、条件关系。“就” 。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5、假设关系。“就” 。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二)副词用于单句中,大都是用在判断、解释、说明句中,起限制强调作用,一般可译为“就”、“就是”、“倒是”: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也。/唯赤则非邦也与?十六、也(一)句末的“也”1、判断句句尾的“也” ,作用是帮助判断,加强判断的肯定语气,使听者或读者对判断深信不疑。这是“也 ”字的基本用法。这种用法的 “也”字现代汉语中没有和它对应的词。一般可以不译出。2、陈述句句尾的“也” ,加强陈述语气,使读者或听者坚信所陈述的内容。可译成“啊” 或“呢”,或不译出。3、因果或假设复句的后一分句句尾的“也”,含有肯定和确认、加强全句语气的作用。4、祈使句和感叹句尾的“也”,使祈使、感叹语气更加坚决、肯定和强烈。可译成“吧” 或“啊”。5、疑问句句尾的“也” ,仍然表示确认的语气。由于“ 也”字的使用,就便得这种疑问是在确认的基础上表达出来的,往往是对已经确认的某种事实提出的疑问。(二)句中的“也”句中的“也”字表示顿宕,兼有强调和提示作用。这种 “也”字往往用在句中的主语、状语后,表示语气停顿,使语气舒缓,以引出下文。如: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十七、矣(一)叙述句句尾的“矣” ,把事物发展变化的情况告诉别人,含有运动过程和时间因素,是个表示动态的直陈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了” 。“矣 ”字所表示的动态有三种情况:1、从前没有这种情况,后来曾在较早的某一时间出现过,说话人把它当作新情况来陈述。1、原来没有这种情况,现在才有,或从前已有这种情况但没有注意、不知道,现在才注意、才知道,因而提出来告诉别人。2、现在还没有出现某种情况,但预料、推断这种情况将必然出现,说话人也可以用“ 矣”字把这必将出现的新情况提示出来。(二)祈使句句尾的“矣” ,是说话人希望对方实现某种行为或完成某种事情,因为是希望实现或完成,所以都带有将然的性质。(三)疑问句和感叹句句尾的“矣” ,表示陈述语气,疑问语气和感叹语气是靠别的手段来表示的。十八、乎(一)介词1、介绍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在、从、到”等: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2、介绍动作行为的对象。“对、给、向、跟”等:吾又何怨乎今之人。3、介绍出比较的对象。“比”: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4、介绍出动作的主动者。“被”:信乎天下。(二)语气词1、疑问句中的“乎” 字,表示疑问语气(1)、询问(2)、反问(3)、推测2、感叹句句尾的“乎” 多表示呼唤或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作“啊” 。用来表示说话人对听话人的命令、请求、催促、禁止或劝阻等语气,可译做“吧”。3、祈使句的“ 乎”(三)用在形容词后,做形容词的词尾,给形容词增加形象化的色彩。如:巍巍乎若太山。十九、哉1、在句末表示比较强烈的感叹,相当于今天的“啊”。2、“ 哉”跟它前面的谓语一起提到句首,所表示的感叹语气就更为强烈。3、“ 哉”在祈使句句尾,表示祈使语气,并略带感叹意味,可译作“啊” 或“吧”。4、“ 哉”跟疑问词配合用于询问句和反问句,句子的询问语气和反问语气由疑问词来表达,“哉 ”字则给它们带上感叹色彩,可译为“吗”、“呢” 。附一 彼代词,可以代人,也可代物,充当主语、宾语或定语。“彼”作指示代词,表示远指,是“那”、“那些

注意事项

本文(北京师范大学08汉语文化学院(古代汉语))为本站会员(飞***)主动上传,金锄头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阅读金锄头文库的“版权提示”【网址:https://www.jinchutou.com/h-59.html】,按提示上传提交保证函及证明材料,经审查核实后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