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换一换
首页 金锄头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建筑工程管理四川省大渡河瀑布沟水电站工程区

  • 资源ID:148714897       资源大小:902.68KB        全文页数:9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贝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贝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1、金锄头文库是“C2C”交易模式,即卖家上传的文档直接由买家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作为网络服务商,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及时联系右侧客服;
2、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jinchutou.com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部份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jinchutou.com水印标识,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4、文档大部份都是可以预览的,金锄头文库作为内容存储提供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慎重购买;
5、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6、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或需要我们协助,可以点击右侧栏的客服。
下载须知 | 常见问题汇总

建筑工程管理四川省大渡河瀑布沟水电站工程区

建筑工程管理四川省大渡河瀑布沟水电站工程区建筑工程管理四川省大渡河瀑布沟水电站工程区四川省大渡河瀑布沟水电站工程区四川省大渡河瀑布沟水电站工程区建建设设用用地地地地质质灾灾害害危危险险性性评评估估报报告告国家电力公司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国家电力公司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西 南 交 通 大 学西 南 交 通 大 学2003 年 6 月2003 年 6 月审 定:杨建宏审 查:陈卫东 尹显科校 核:尹显科 胡卸文编 写:胡卸文 吕小平 张友谊 朱海勇 陈 光主要参加人员:胡卸文 吕小平 张友谊 朱海勇 陈 光 郑永翔 邵树强 王 飞 杨建荣 尹显科吉 云 周云金 向贤友 张运达 沙 玉 目 录1 前言 .11 前言 .11.1 评估依据 .21.2 征地情况及评估范围 .21.3 建设项目类型与评估级别确定 .21.4 评估工作概况 .32 地质环境条件 .62 地质环境条件 .62.1 气象、水文 .62.2 区域地质 .62.3 地震 .92.4 水库基本地质条件 .102.5 枢纽区基本地质条件 .112.5.1 地形地貌.112.5.2 地层岩性.122.5.3 地质构造.142.5.4 物理地质现象.152.5.5 水文地质.162.6 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173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173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173.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标准 .173.2 枢纽建筑区地质灾害类型、发育特征及危险性现状评估 .183.2.1 古拉裂变形体发育特征及危险性现状评估 .183.2.2 上游桥变形体发育特征及危险性现状评估 .213.2.3 崩塌变形体发育特征及危险性现状评估 .233.2.4 泥石流发育特征及危险性现状评估 .243.3 建材开挖区地质灾害类型、发育特征及危险性现状评估 .243.3.1 黑马料场.243.3.2 深启低料场 .263.3.3 卡尔沟块石料场 .273.3.4 加里俄呷块石料场 .273.3.5 管家山粘土料场 .273.4 场内公路区地质灾害类型、发育特征及危险性现状评估 .283.4.1 左岸公路施工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危险性现状评估 .283.4.2 右岸公路施工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危险性现状评估 .293.5 堆碴场区地质灾害类型、发育特征及危险性评估 .303.5.1 三谷桩碴场.303.5.2 脚落沟碴场 .303.5.3 落哈碴场 .303.6 水库区地质灾害类型、发育特征及危险性评估 .313.6.1 库区滑坡、崩塌及泥石流发育分布状况 .313.6.2 库区滑坡(含变形体)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343.6.3 库区崩塌(危岩)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383.6.4 库区泥石流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433.6.5 库岸稳定性分段及评价 .473.7 移民搬迁新址及黑马生活营地地质灾害类型、发育特征及危险性评估 .503.7.1 汉源新址萝卜岗场地地质灾害类型、发育特征及危险性评估 .503.7.2 库区内各集镇新址地质灾害类型、发育特征及危险性评估 .523.7.3 黑马营地地质灾害类型、发育特征及危险性评估 .554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564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564.1 工程建设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 .564.1.1 枢纽建筑区工程建设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564.1.2 建材开挖区工程建设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624.1.3 场内公路区工程建设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634.1.4 堆碴场区工程建设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664.1.5 水库区工程建设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674.1.6 移民搬迁新址区即黑马营地工程建设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724.2 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 .774.2.1 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滑坡灾害的危险性评价 .774.2.2 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崩塌灾害的危险性评价 .774.2.3 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泥石流灾害的危险性评价 .784.2.4 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水库坍岸的危险性评价 .784.2.5 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其他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价 .795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805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805.1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原则 .805.2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 .815.2.1 枢纽建筑区 .815.2.2 建材开挖区 .825.2.3 场内公路区 .835.2.4 堆碴区 .835.2.5 水库区 .835.2.6 移民搬迁新址区 .855.3 场地工程适宜性评估 .886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建议 .886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建议 .886.1 边坡失稳、滑坡的防治措施 .896.2 泥石流灾害防护措施 .906.3 崩塌、危岩、落石等灾害防治措施 .906.4 水库坍岸的防护措施 .906.5 坝基渗流的防治措施 .916.6 水库诱发地震的防治措施 .917 结论与建议 .917 结论与建议 .917.1 主要结论 .917.2 建议 .921 前言瀑布沟水电站位于四川省西部大渡河中游汉源县和甘洛县接壤处, 距成都直线距离200km,距上游汉源、石棉两县城分别约 28km、80km,其下游 9km 处有成昆铁路汉源车站,坝址附近可通铁路和公路,交通方便。瀑布沟水电站正常蓄水位 850.00m,总库容 53.90 亿 m3,最大坝高 186m,枢纽建筑物采用砾石土心墙堆石坝、左岸地下厂房、泄洪洞、岸边溢洪道布置型式。电站装机容量 330万 kW,保证出力 92.6 万 kW,年发电量 145.8 亿 kW·h;电站建成后,由于水库的调节,能增加下游已建龚嘴、铜街子两水电站的保证出力 21.5 万 kW,经济效益显著。瀑布沟水库地跨汉源、石棉、甘洛三县境区,控制流域面积 6.85 万 km2,当正常蓄水位 850.00m 时,干流水库回水至石棉县城,库长为 72km,总库容 53.90 亿 m3。瀑布沟水电站的勘察迄今已有二十余年历史,其中在 1994 年 6 月通过原电力工业部审查及批复;2001 年 12 月通过国家计委的项目建议书评估;2002 年国务院批准立项,将于 2003 年正式开工建设。由于工程规模巨大,再加之整个瀑布沟水电站坝、库区涉及范围大、且地质条件较复杂,工程建设可能受已有地质灾害的影响,以及工程建设本身也可能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根据国土资源部1999392 号关于实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通知 ,新建工程场地应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其目的任务是:对建设用地范围内(包括影响范围内)的地质灾害危险性作出现状调查和评价;在现状评价的基础上, 对工程建设诱发和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害性作出预测评估, 为工程建设用地审批和工程建设防治地质灾害提供科学依据。具体为:(1)评估工作级别、范围的确定;(2)地质环境条件评价,具体包括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工程地质岩组、地质构造及区域稳定性、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人类工程活动状况等。划分库岸类型,初步评价库岸稳定性。(3)建设场地内地质灾害分布、类型及基本特征。查明工程区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形成的环境条件、规模、作危险性现状评估。(4)评价工程建设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评估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提出防治措施建议。(5)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及拟采取的防治措施。1.1 评估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依据:(1) 建设用地审批管理办法 (国土资源部第 7 号令)和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方法 (国土资源部第 4 号令) ;(2) 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1999392 号 关于实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通知 ;(3) 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1999392 号文之附件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试行) , (以下简称技术要求 ) 。(4)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工作的通知 (川府发 (2000) 29号) ;(5)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 (川府办发电(2001)27 号) 。1.2 征地情况及评估范围如上所述,瀑布沟水电站工程区位于四川省西部大渡河中游汉源县(左岸)和甘洛县(右岸)接壤的峡谷内(图 1-1) ,水库回水至石棉县城,整个水库区主库长为 72km,同时流沙河支库约 30 km。因此评估区范围包括以下两方面:(1)瀑布沟水电站工程坝区:具体又包括枢纽建筑区 、场内公路区及堆碴区。整个坝区评估面积约 10 km2。(2)瀑布沟水电站库区(包含建材开挖区及移民搬迁区):水库正常蓄水位850.00m,干流水库回水至石棉县城,主库长为 72km、支库长 30km(即流沙河流域) 。库面宽度表现为库首及库尾狭窄,而库中段逐渐变宽,平均宽约 500800m。库区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为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其发育范围向两岸单边平均延伸宽度约 500m,累计平均总宽度约 1000 m。因此根据水库的回水长度及地质灾害的分布范围,确定本次地质灾害评估区范围约 102 km2。1.3 建设项目类型与评估级别确定拟建瀑布沟水电站为大型水电工程, 其枢纽建筑物由砾石土心墙堆石坝、 左岸地下厂房、泄洪洞、岸边溢洪道布置型式等组成。电站装机容量 330 万 kW,保证出力 92.6 万kW,年发电量 145.8 亿 kW·h;电站建成后,由于水库的调节,能增加下游已建龚嘴、铜街子两水电站的保证出力 21.5 万 kW,经济效益显著。按国土资源部技术要求的分级标准,建设工程属重要建设项目。根据野外地质调查,评估区地质灾害发育中等,地形地貌类型复杂,出露的岩土类型多、岩土性质差异大,库岸坡体结构及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复杂,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故综合上述各因素及结合表 1-1 的划分标准,其地质环境条件属于复杂类型。本建设项目为重要建设项目,地质环境条件属于复杂程度,根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表的规定,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级为一级。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表表 1-1复 杂中 等简 单1、地质灾害发育强烈1、地质灾害发育中等1、地质灾害一般不发育2、地形与地貌类型复杂2、地形较简单,地貌类型较单一2、地形简单,地貌类型单一3、地质构造复杂、岩性、岩相变化大, 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不良3、 地质构造较复杂、 岩性、 岩相不稳定,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较差3、地质构造简单、岩性单一,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良好4、工程水文地质条件不良4、工程水文地质条件较差4、工程水文地质条件良好5、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强烈5、 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5、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一般1.4 评估工作概况在进行本次评估之前,国家电力公司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在预可研(原可研)及可行性研究(原初步设计)阶段对瀑布沟水电站坝(库)区进行了大量的工程地质测绘和地质勘探工作,开展了区域构造稳定性和地震危险性评估;库岸稳定性;水库诱发地震;坝前右岸古拉裂体 ; 河床覆盖层建坝条件等专题研究,先后完成了阶段性勘查成果如下 :(1)1985 年 7 月提交了瀑布沟水电站可行性研究坝址比较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2)1987 年底完成了大渡河瀑布沟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 (工程地质篇) ;(3) 1993 年初完成了 四川省大渡河瀑布沟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 (工程地质篇) 。(4) 2003 年 4 月完成了 四川省大渡河瀑布沟水电站可行性研究补充报告 (工程地质篇) 。图 1-1 瀑布沟水电站交通位置及评估区范围示意图1.河流 2.铁路 3.公路 4.都市 5.县城 6.坝址 7.省界 8.评估区截至 2002 年 12 月,瀑布沟水电工程完成的主要勘探、试验工作总量为: 1)钻探:25028.15m/284 孔;2)硐探:8239.20m/44 硐;3)平硐地震波和声波测试分别为:5753m/29 硐和 4464m/17 硐;4)现场岩体、结构面强度试验 25 组,变形试验 60 组;5)覆盖层颗粒分析试验 216 组、现场载荷试验 6 组。本次评估以前期工作成果为基础, 结合近期专门开展的现场地质灾害评估调查和室内综合分析完成。评估工作方法、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均按照国土资源部技术要求进行。为本次评估工作完成的实物工作量见表 1-2。本次评估工作完成的实物工作量表 1-2工作内容工作内容数量数量说明说明现场调查面积(1:5 万地质填图)112km2坝址区为面状;场内公路及水库区为带状调查场内公路线长约 22 km左、右岸永久及临时公路调查水库内两岸长约 200km左、右岸一级分水岭以内边坡及沟谷滑坡(含变形体)50既有滑坡崩塌(含危岩体)7崩塌堆积体发育点现场调查点泥石流29泥石流冲沟坑、槽探1680m3/66 坑滑坡体边界等工程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及建设用地适宜性工程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及建设用地适宜性(五区五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结论及建议结论及建议工程区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工程区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工程区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程区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瀑布沟工程区地质环境条件瀑布沟工程区地质环境条件区域地质气象水文地 震水库基本地质条件枢纽区基本地质条件人类工程活动影响移民新迁城址及业主营地区工程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工程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建筑枢纽区场内公路区堆碴区水库区建材开挖区图 11 工作思路框图图 11 工作思路框图2 地质环境条件2.1 气象、水文瀑布沟水电站坝区地处四川盆地与西藏高原的过渡带, 属北温带与季风带之间的亚热带气候区。降雨集中盛雨季节,由于雨水集中,故常出现春伏旱和七、八月屡有暴雨、冰雹、山洪、泥石流等灾情发生。据坝址附近的汉源富林镇气象站资料,多年平均气温为 17.8,极端最高气温 40.3,极端最低气温-3.3。多年平均降水量 730.8mm,最多年降雨量 935.1mm,最少年降雨量 465.1mm,最大日降雨量为 85.9mm,最大日平均相对湿度为 83%,最小值 52%。年平均风速 1.0m/s。最大风速为 24m/s。全年无霜期 300天左右。坝区大渡河总体流向自北西向南东,江面宽 100200m,其中石棉至瀑布沟段平均坡降为 2.5。据坝址附近的铜街子、沙坪、毛头码水文站 19371999 年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流量 1230m3/s,折合年径流量 388 亿 m3。实测最丰年平均流量 1640m3/s,最枯年平均流量 909m3/s。坝址处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 53 万 t。2.2 区域地质瀑布沟水电站位于川滇南北构造带北段东侧,为南北向与北西向、北东向三大构造的复合区,在大地构造部位上属扬子准地台西部之二级构造单元上扬子台褶带范畴。坝址和库首段处于南北向的汉源昭觉断裂与宜坪美姑断裂所切割的相对稳定的瓦山断块上。区内断裂构造以南北向为主体,并兼有北西向及北东向断裂交切,现将其主干断裂及其所切割的断块予以简述。汉源昭觉断裂:出露于坝址西侧约 522km。该断裂北起泥巴山垭口,向南延伸经汉源、桂贤、甘洛至昭觉竹核一带,长达 120km。主要断切于震旦系与古生界或中生界地层间,总体走向近南北,倾向东(局部倾西),倾角 60°80°,破碎带宽 2060m,由构造角砾岩、断层泥、糜棱岩等构造岩组成,并有石英脉、方解石脉等充填,具左旋逆冲特征。该断裂有重、磁力异常显示。其构造新活动性主要表现在:断层陡崖、断陷盆地以及不同规模的滑坡、崩塌、倒石堆、洪积扇和泥石流等沿断裂带呈线状分布 ; 九襄、汉源等地沿断裂带分布的下更新统昔格达组(Q1x)砂泥质层中,有褶皱和小断层出露,偶见中更新统地层错断形迹;断裂带与次级断层局部交汇部位(坝址北西侧约 32km 的汉源唐家沟),经电子自旋共振法测龄其最近一次活动距今 1.2 万年;沿断裂带弱震活动稀少,仅在黑马乡附近记录到一次 3 级地震;地热活动不明显,沿断裂带偶有中、低温泉出露;断裂两侧现今地壳形变幅度未超出允许限差范围,在汉源附近,据长水准形变观测成果 19671979 年间断裂西盘相对东盘下降的年变率为 0.95mm(±1.55mm)/a。 上述说明该断裂在中、晚更新世时期具有一定活动性,但全新世以来活动较弱。宜坪美姑断裂 : 出露于坝址东侧约 38km。北起峨边三角寺一带(北延与峨眉山断裂相接) ,向南延伸至美姑附近,长约 106km。总体走向近南北,断裂面倾向西,倾角60°80°,断切于前震旦系与上震旦统、古生界地层或古生界与中生界地层间,破碎带宽 5060m,由角砾岩、糜棱岩夹断层泥等组成,具左旋逆冲特征。该断裂重、磁力异常显示清晰,在地貌上断层崖面、沟谷、垭口或滑坡、倒石堆沿断裂带呈线性分布,但未发现错断第四纪地层的构造形迹,仅在断裂或旁侧历史上有 Ms4.9 级弱震活动,并有温泉出露等。该断裂属中、晚更新世活动断裂,全新世以来活动性较弱。峨眉山断裂:出露于坝址东北侧约 40km。由峨边三角寺附近大致沿北 40°东方向延伸,经龙池镇、峨眉山至夹江,长达 68km,断裂面倾向北西,倾角 50°70°,断切于前震旦系峨边群与古生界地层或震旦系与上三迭统以及澄江期花岗岩与三迭、 侏罗系地层之间。峨眉山一带,可见澄江期花岗岩仰冲于中三迭统地层之上。破碎带宽 2060m,由构造角砾岩、糜棱岩夹断层泥组成,岩石强烈挤压破碎,下盘地层普遍倒转,显现右旋冲断特征。地貌上断层崖或断陷槽地沿断裂带呈串珠状分布,断裂带与次级断层交汇地段偶有 Ms3.9 级弱微地震活动。但沿断裂带尚未发现第四纪中、晚更新世地层被错断的迹象,说明晚更世以来该断裂现今活动性相对较弱。金坪断裂 : 分布于水库中段的汉源大树一带,距坝址约 30km。该断裂北西起自泸定冷碛,向南经汉源火厂坝、大树至甘洛沙岱附近与汉源昭觉断裂相接,长约 100km。总体走向北 40°西,倾向南西,倾角 50°70°,破碎带宽 2040m,局部可达 100m 余,由构造片理、糜棱岩、碎裂岩夹断层泥组成。汉源大树以北澄江期花岗岩仰冲于中生界含煤地层或红层之上,垂直断距达 500m 以上;以南主要断切于震旦系、古生界地层之间。其构造新活动性表现在:沿断裂带崩滑体、泥石流、断层崖面呈线状分布;汉源大树一带,第四系下更新统昔格达(Q1x)砂泥质层中褶皱及小断裂较发育;但级阶地以上的古文化遗址(相当于晚更新世晚期,距今约 2 万年)保存完好。沿断裂带历史上无中强震活动记载,弱微震也较少见;断裂两侧的现代地壳形变的趋势性异变,年速率未超出允许限差范围。上述表明该断裂在早、中更新世有一定活动性,但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活动性较弱。石棉断裂 : 位于水库区末端,距坝址约 50km,北西起始于安顺场与大渡河断裂、磨西断裂相交,向南东经石棉县城逆南桠河下游经洗马姑、竹马河直至甘洛海棠一带分别与普雄河断裂、越西断裂相接,长约 38km。总体走向北西,倾向北东或南西,倾角60°80°,主要断切于澄江期花岗岩和下震旦统火山岩中,破碎带宽窄变化较大,最宽可达 200m。由构造透镜体、碎裂岩夹糜棱岩、断层泥等组成。其构造新活动性表现在沿断裂带槽谷、垭口、断崖面和崩塌呈线状分布;洗马姑附近昔格达(Q1x)砂泥质层中见一组冲断层发育,其产状和力学属性与该断裂带一致,具左旋剪切逆冲特征;沿断裂带有温泉出露;弱微地震活动频繁,但历史上未记录到 4 级以上的地震活动;据石棉附近长水准形变观测资料, 19731981 年间断裂东盘相对西盘下降的年速率仅为 0.45mm/a。上述表明该断裂主要活动期在早晚更新世时期,全新世以来活动性较弱,以小震活动为主。瓦山断块:坝址及库首段所在的瓦山断块,其东西两则分别为宜坪美姑断裂和汉源昭觉断裂所切割,块内主要由基底和盖层两套岩系组成。晋宁运动使前震旦纪基底岩系褶皱变质,早震旦世伴有大规模的酸性岩浆侵入和喷发,澄江运动之后断块以间歇性的振荡升降活动为主,其南北两侧始有滨海浅海相沉积,华里西晚期以来,断块整体隆起成陆,印支、燕山和喜山运动在本区反映不甚强烈,沉积盖层产状平缓、褶皱舒阔,虽块内万里、顺河乡、七百步和金口河等次级断层较发育,但规模一般不大,切割不深,破碎带挤压较紧密,均属断块边界断裂的低序次构造成分,对工程影响不大。瓦山断块的新构造活动,以继承性的整体缓慢隆起为其基本特点,主要表现在断块内现代地貌无明显差异,块内河谷深切,阶地分布极为零星,与上下游河谷盆地或宽谷地貌形成鲜明对照;近坝库岸堆积之级阶地粉砂层夹钙质条带(14C 测定年龄值距今约1.42 万年) ,层理平整,未发生构造形变;断块内及坝址区次级断裂构造,未发现其3.5 万年以来的活动迹象;块内历史上无中、强地震活动记载,现今弱震稀少且分布零星。 上述表明坝址及库首段所在的瓦山断块形成历史悠久, 新构造活动及地震活动微弱,晚更新世以来处于间歇性整体隆起阶段,区域构造上属相对稳定区。2.3 地震瀑布沟水电站地处我国中部南北向地震带中南段的东侧。 工程区无强震发生的地震地质背景,历史上也无5级以上强震活动记载,其地震效应属工程区外围强震活动的波及区。外围强震发生带主要有:西北面的炉霍康定地震带(历史记载最大震级级);西南面的冕宁西昌地震带(最大震级级);北面的松潘、龙门山地震带(最大级);东面的马边昭通地震带(最大震级 7.1 级)。其强震震中与坝址的距离分别为 95km、165km、320km 和 135km。自公元前 26 年至今有历史记载以来,工程区外围约 300km 范围内(即东经 99°40106°00与北纬 24°5032°40之间),共发生 7 级以上强震 16 次,6.17.0 级地震 42 次,5.16.0 级地震 137 次。其中,以 1786 年 6 月 1 日康定、泸定磨西间级地震震级为最大、波及最强,影响到坝址区的烈度达度;其余如 1850 年 9 月 12 日西昌级地震、1936 年 4 月 27 日马边级地震、1974 年 5 月 11 日永善 7.1 级地震,波及到坝址区的烈度均未超过度。地震地质、地震活动性以及潜在危险性的研究成果表明,工程区未来面临的地震危险性主要来自外围地震带发生强震时对它的影响 (见表 2-1) , 其中对坝址影响最大的潜在强震震源区是西北面炉霍康定强震带的康定、磨西间和汉源昭觉断裂带的汉源地区,其潜在的地震震级分别为 M级和6 级,发震时对坝址的最大影响烈度可达度。1981 年经四川省地震局鉴定,瀑布沟水电站地震基本烈度为度;1985 年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四川省地震局和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又对其开展了大量的地震地质、地震活动性研究和地震危险性分析,以及地震动参数和地震基本烈度复核鉴定工作,并经国家地震局全国地震烈度评定委员会审查、国家地震局审定批准,瀑布沟水电站地震基本烈度定为度。 有关超越概率水平 1×10-4的坝址基岩峰值加速度为 0.21g 和地面峰值加速度为 0.33g 等一套设计地震动参数详见表 2-2、表 2-3。坝址外围潜在震源区及其对坝址地震的影响烈度表 2-1潜在震源区潜在地震震级构造部位与坝址最近距离(km)对坝址的最大影响烈度康定、磨西间鲜水河断裂带东南段957°石棉6安宁河断裂带北端506°冕宁西昌安宁河断裂带1006°汉 源6汉源昭觉断裂带157°峨 边6峨边烟峰断裂带406°马边昭通7隐伏断裂带806°不同概率水平下的坝址基岩峰值水平加速度表 2-2年超越概率1×10-45×10-41×10-3校正前0.100g0.076g0.063校正后0.211g0.133g0.098g坝址不同深度处最大地震加速度 Amax 与基岩自由面最大加速度 Amin表 2-3深度0.0-6.0-12.4-40.1-69.9AinAmax(g)0.3290.3100.2800.2300.1670.211Amax/Ain1.561.471.331.090.791 2.4 水库基本地质条件瀑布沟水库地跨汉源、石棉、甘洛三县境区,控制流域面积 6.85 万 km2,当正常蓄水位 850.00m 时,干流水库回水至石棉县城,库长为 72km,总库容 53.90 亿 m3。水库河谷总体呈东西向展布,具有峡谷与宽谷或河谷盆地相间分布的特点。其中,库首瀑布沟官地沱段和库尾火厂坝石棉段,属中高山峡谷型地貌,两岸谷坡陡峻,基岩裸露 ; 官地沱汉源火厂坝之间的库中段,河谷开阔,河道蜿蜒曲折,谷坡宽缓,显现出断陷河谷盆地之地貌景观。 库区出露地层以震旦系下统陆相酸性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和澄江期花岗岩为主;库中段则由上震旦统古生界碳酸盐岩、中生界红层和下更新统昔格达组地层组成。此外,河谷、支沟及两岸谷坡,尚有零星的第四系冲洪积、冰水河湖相堆积或坡崩积等松散层分布。库区断裂构造以北西向、南北向为主,北东向和东西向次之。其中,汉源昭觉断裂、金坪断裂和石棉断裂对库区的地貌和工程地质条件具有较明显的控制作用。根据库区构造发育特征,可将库区分为库首、库中、库尾三段(见表 2-4)。库区主要断裂构造特征表 2-4产 状破碎带特征类型断裂名称长度(km)走向(°)倾向倾角(°)所断地层宽度(m)组成物性质所在工程部位南北向汉源昭觉断裂120近南北 北或西6080震旦系中生界2060糜棱岩、碎裂岩、断层泥左旋逆冲杨家沟断 裂10北 3040 东北西陡倾震旦系510碎裂岩、糜棱岩右旋逆冲北东向河南站断 裂19北 3060 东南东6080震旦系10碎裂岩、糜棱岩右旋逆冲库中段金坪断裂100北 40 西南东5070震旦系中生界2040糜棱岩、碎裂岩、断层泥左旋逆冲库中段顺河乡断 裂32北 2050 东北东6085震旦系中生界3060千枚糜棱岩夹断层泥左旋逆冲库首段美罗断裂20北 40 西北东陡倾震旦系三系510碎裂岩、糜棱岩左旋逆冲北西向石棉断裂38北 4060 西北东或南西6080震旦系200碎裂岩夹糜棱岩、断层泥左旋逆冲库尾段永和断裂12.5近东西北陡倾震旦系、三迭系510碎裂岩、糜棱岩右旋逆冲东西向石棉峨边东西向隆起带位于北纬 29°10左右,大渡河南侧石棉峨边一带,由苏雄、大营盘等复式背斜组成,核部为前震旦系峨边群变质砂板岩、火山夹大理岩,生成于晋宁期,晚元古代产生了永和等断裂,重磁异常显示清楚。2.5 枢纽区基本地质条件2.5.1 地形地貌枢纽区位于瓦山断块西侧大渡河由北向南急转向东流的“L”型河湾地段。河流深切,呈“V”型峡谷地貌,两岸谷坡陡峻,山体雄厚,水流湍急,枯水期河水面高程676678m,水深 711m,河面宽 6080m。右岸为河流凹岸(侵蚀岸) ,主河床偏向右岸,坡度一般 40°45°,谷坡上基本无侵蚀平台堆积阶地分布。左岸为河流凸岸,约以850m 高程为界,在垂直向上可将岸坡分为上、下两个地貌单元 : 下部地貌单元从河床河水位至 850.00m 高程,高差约 180m,谷坡坡度一般大于 40°,其中南北向岸坡坡度相对较缓一般 30°45°,较好地保存有、级河流阶地,阶地高程分别为 730m 和 760m。东西向岸坡相对较陡,平均坡度大于 60°,基岩裸露,常形成几乎直立岩壁,谷底宽150200m,河谷高宽比 1:3,为典型峡谷“”型地貌 ; 上部地貌单元 850m 高程以上,谷坡一般 20°35°,其中 850870m 和 9701020m 高程为两级开阔平台地形,分别为、级河流阶地,曾属早期河流流经之地,呈现出开阔宽谷或“U”型河谷地貌形态。东西向河流右岸因下游约 1.0km 处有尼日河汇入和南测卡尔沟切割, 地形上形成低矮山脊,山体相对较单薄。2.5.2 地层岩性枢纽区地层岩性主要由前震旦系浅变质玄武岩和震旦系下统苏雄组凝灰岩及流纹斑岩和澄江期花岗岩和第四系松散堆积层组成。现由老到新简述如下:(1) 前震旦系浅变质玄武岩(AnZ)灰绿色,岩石致密坚硬,局部具杏仁状、气孔状喷发构造。主要出露于右岸 X线以上谷坡地带及掩埋于河床底部。该玄武岩时代老,质坚性脆,岩体小断层及构造裂隙发育,卸荷作用强烈,岩体完整性差。(2) 震旦系下统苏雄组(Zas)Zas3-1流纹斑岩:暗灰、浅灰色,岩石致密呈块状,柱状节理发育,柱径 0.30.8m。分布面积大,主要出露于枢纽区下游两岸。Zas3-1流纹质凝灰岩及流纹岩:浅灰色,残余玻屑火山碎屑结构,块状构造,大面积出露于枢纽区上游右岸一带,枢纽区分布较少。凝灰岩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呈镶嵌碎裂结构,抗风化能力弱,自然谷坡稳定性差。(3) 澄江期花岗岩侵入体(22)花岗岩灰白色、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呈岩基或岩株形态产出,岩体边界为断层接触,广泛出露于枢区左岸上、下游,右岸仅尼日河口有少量分布。该岩体坚硬、完整、质量好,是枢纽区主要工程利用岩体。花岗岩中有后期辉绿岩脉()侵入。(4) 第四系松散堆积(Q)枢纽区第四系松散地层根据成因类型有:冲积、冲洪积、崩积和崩坡积。从堆积地貌与分布位置可分为古河道堆积和现代河槽(床)堆积,现依其工程地质意义择其主要简述如下: 古河道堆积含漂卵石层(Q2):分布于左岸 860m 高程一带,为级阶地堆积物。层厚 2468.05m,漂卵石成分较杂,由远源花岗岩、闪长岩、砂岩和近源凝灰砂岩、玄武岩组成,粒径一般 3070mm,大者 200400mm,磨圆度上部稍差,下部较好,颗粒间为砂、角砾充填,结构较密实。该层中夹有透镜状砂层,厚薄不一,最厚达 8.72m,薄者仅0.42m,由粗砂、中细砂组成,结构紧密,局部呈半胶结状态。 现代河床堆积主要分布于现代河谷谷底,由老到新分为四层:A. 漂卵石层(Q23):一般厚 4050m,最大勘探厚度 70.72m,顶面高程 730734m,底面高程 620600m。下部为含泥砂漂卵石层,中部为砂卵石层,上部为含泥砂漂卵石夹砂卵石层。漂卵石成分以近源紫红色凝灰砂岩为主,流纹质凝灰岩、玄武岩、花岗岩次之。分选性差,颗粒大小悬殊,漂石粒径 300800mm,最大达 3000mm,卵石粒径一般 2050mm,砂砾充填,平均含砂率 6.19%。该层结构较密实,但局部具架空结构,主要分布于南北向河段左岸谷底及级阶地,级阶地前缘高程 730m 左右。B. 卵砾石层(Q41-1):分布于河床底部,残留厚度 2232m,谷底高程 597620m, 为杂色卵石夹少量漂石组成,局部谷底有厚约 812m 的含砂泥卵碎石堆积,该层磨圆度较好,粒径较均一,一般为 2060mm, 颗粒间为砂砾充填, 结构密实, 局部具架空结构。C. 含漂卵石层夹砂层透镜体(Q41-2):分布于左岸 I 级阶地及河床堆积层中部,上迭于卵砾石层(Q41-1)之上。I 级阶地最大堆积厚度为 42.554m,谷床残留厚度一般 518m,局部 2030m,漂卵石以花岗岩、花岗闪长岩、流纹斑岩、凝灰岩为主,紫红色凝灰岩次之,粒径大小悬殊,分选性较差,漂石粒径 300700mm,卵石一般为3060mm,砂砾充填,局部具架空结构。该层下部夹砂层,呈透镜状展布。平面上分两个区段,根据相对位置分别称上游砂层透镜体和下游砂层透镜体,物质组成分别为中细砂和细砂。分布于东西向河段河床。D. 漂(块)卵石层(Q24):为现代河床上部及漫滩堆积物,厚 1025m,顶面高程 670680m,底面高程 650660m,粒径大小悬殊,分选性差,卵石粒径一般 2060mm,漂石 300800mm 以上,砂砾充填,局部架空。表层有透镜状砂层分布。 古崩滑体堆积块碎石层(colQ):位于左岸下游距坝线约 1km 高程 900m 以下的花岗岩斜坡下部,前缘在谷床残留厚 23.7637.44m,块石粗大,成分单一,由斜坡上部花岗岩体崩塌堆积而成,结构松散,架空显著,地貌上呈扇形,前缘抵达河床。2.5.3 地质构造枢纽区内 5km 范围内无活动性深大断裂分布,但次级小断层比较发育,一般规模较小。其中枢纽建筑物区内规模相对大的断层主要有 F1、F2、F7三条,均不具活动性.F1断层:走向 N50°70°E,倾向 NW,倾角 65°70°,呈舒缓波状顺沿中粗花岗岩与流纹斑岩接触界面发育,斜穿尾水建筑物和泄洪建筑物末段,长约 1.8km,破碎带宽0.20.8m,由片状岩、压碎岩、糜棱岩组成,旁侧花岗岩体有强烈蚀变现象,具右旋逆冲性质。F2断层 : 总体走向 N30°W,倾向 NE,倾角 75°80°,主要沿中粗花岗岩与浅变质玄武岩接触带分布,斜穿坝址河床和引水建筑物进水口,长约 2km,破碎带宽 0.40.6m,最宽处 1.7m,局部具分枝现象,由千枚岩、糜棱岩夹断层泥组成,断面擦痕清晰,显示左旋逆冲性质。F7断层:走向 N20°40°W,倾向 SW,倾角 40°50°,破碎带宽 0.83.0m。延伸长 3.0km,主要发育于坝址右岸浅变质玄武岩中,由碎裂岩、角砾岩、千枚状构造岩组成,常见石英脉、辉绿岩脉充填,挤压紧密,具左旋逆冲性质。区内其余小断层,其分组产状与上述三条断层具有较好一致性,经地表调查 40 余条断层分组统计共发育四组断层(表 2-5),均以中高倾角为主且以 NW、NNW 向居多,NEE向次之,NWW 向较少且多见于探洞岩体中,前三组分别以 F7、F2和 F1为代表。枢纽区断层发育特征表 2-5产状组别走向倾向倾角破碎带宽度(m)主要特征代表性断 层分布情况北西组N30°50°WSW30°60°0.20.8延伸长, 数量多, 破碎带为碎块岩、糜棱岩F7、f59、f63F73、f28玄武岩、凝灰岩分布较多,花岗岩中较少分布北北西组N10°30°WNE60°80°0.10.6延伸较长, 数量较多, 破碎带为糜棱岩、片状岩F2、f51、f55F71、f30玄武岩、凝灰岩分布较多,花岗岩中较少分布北东东组N60°80°ENW60°85°<0.2多沿辉绿岩脉壁发育, 延伸较长, 坡碎带由片状岩、糜棱岩组成F1、f70、f4花岗岩中分布北西西组N60°-80°WSW70°85°<0.5多沿辉绿岩脉脉壁发育探洞较多花岗岩中分布断层分布特点,NW、NWW 组主要分布于右岸 F2、F7附近的玄武岩和凝灰岩中,NEE、NWW 组主要分布于花岗岩中,多属辉绿岩脉断层,其中 NEE 组靠近 F1断层分布较多。区内构造裂隙的发育也具有与断层基本一致的特征,仍以中高倾角者为主,缓倾角裂隙零星少见,裂隙的优势方位以 NW、NWW 和 NEE 向为主,其它方向较少。2.5.4 物理地质现象枢纽区岩体以弱、微风化为主,风化深度与岩性及地形地貌有关。总体而言,花岗岩较玄武岩、流纹斑岩、凝灰岩风化深度大 ; 高高程(右岸 750m 以上,左岸 850m 以上)比低高程(右岸 750m 以下,左岸 850m 以下)岩体风化深度大;古河道下部、单薄山脊岩体风化深度大,且有强风化带分布。岸坡卸荷作用强度与地貌密切相关,谷坡越高越陡,卸荷作用越强;弱卸荷深度一般不超过岩体弱风化深度。枢纽区岸坡岩体风化、卸荷水平深度见表 2-6。枢纽区岸坡岩体风化卸荷特征表 2-6风化水平深度(m)卸菏深度岩性地貌部位强风化弱风化m代表性探洞编号花岗岩左岸850m 高程以下7010070100PD1、51#、2#、6#、21#、23#850m 高程以上20大于 11070110PD3 、PD5古河道下部120200306045# 、50# 、6#右岸单薄山脊2060大于 1201002#、4#750m 以下4050204053# 、54# 、47# 、43#玄武岩750m 以上10902049#750m 以下605052#凝灰岩750m 以上4010065808#流纹斑岩左 岸407040503# 、7# 、33# 、9# 、35#区内四大岩体均属坚硬岩。总体来说,岸坡岩体变形破坏表现不强烈,变形强度和类型与岩性和地形地貌有关。较明显的有两处:一是右岸玄武岩倾倒拉裂变形体,即右岸坝前古拉裂体。二是坝下游左岸花岗岩崩塌(滑)体:该崩塌(滑)体距坝轴线约1.0km,地形上无阶地平台,谷坡高陡。崩塌区的分布高程主要在 970m 以上至 1270m,平均坡度 45°,上、下游宽 200 余 m,地形上呈凹形。目前,崩塌区后缘两侧尚残留 4045 万 m3危岩体,面临着崩滑的可能。崩塌机理是该斜坡靠 F1断层较近,岩体中发育一系列北东东向辉绿岩脉断层和三组以上节理裂隙的不利组合,构成不稳定楔体,在重力作用下沿斜面坡发生崩塌,属节理裂隙崩塌类型。崩塌堆积体主要分布在高程 800m 以下谷坡至现代河床中部,平面上呈扇形,前缘宽达 300500m,堆积物主要为花岗岩块石、大孤石,勘探揭示谷床残留厚度 2337m,直抵河流右岸。雨季常有危石下落和上部堆积物向下移动阻塞交通,表明该崩塌仍在活动。此外,右岸凝灰岩,受小断层和岩性接触带弱面影响,似层面、节理裂隙发育,岩体呈碎裂-镶嵌结构,完整性差,斜坡表面岩石在风化作用下,撒落强烈,斜坡稳定性较差。区内小型冲沟少且切割不深,泥石流活动较弱。工程区左岸冲沟有深启低沟和瀑布沟两条,枯水期无流水,洪水期有少量水流下泄,在暴雨期常有小型泥石流发生。右岸尼日河和卡尔沟无泥石流之虞。需要指出的是,枢纽区下游 7km 处,右岸发育有著名的泥石流沟利子伊达沟, 据文献记载, 该沟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大型泥石流活动, 最近于 1981年 7 月 9 日发生的泥石流,造成成昆铁路大桥冲毁,列车颠覆的严重自然灾害。因此,在工程施工场地布置利用时要充分估计该沟再次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及其危害。2.5.5 水文地质区内地下水类型有基岩裂隙潜水和松散堆积层孔隙潜水两大类。 基岩裂隙潜水赋存于两岸岩体中,接受大气降水下渗和地下水侧向补给,由两岸向大渡河排泄。基岩裂隙潜水涌水量一般较小,多富集于断层破碎带,影响带及裂隙密集带,具局部承压集中涌水特点,初见涌水量较大,随后逐渐减小乃至干枯,左岸 45#探洞揭穿 f 7断层带,最大涌水量 6070l/min,右岸 43#探洞揭穿 f 7涌水量仅 36 l/min。由于左岸为河流凸岸,右岸有尼日河和卡尔沟切割,地下水排泄条件好,地形坡度较陡,因此两岸地下水埋藏较深。河床松散堆积层孔隙潜水受两岸基岩裂隙地下水和河水补给,与河水水力联系密切,具互补关系,其动态受河水影响较大,随河水位涨落而升降。不同岩性裂隙潜水的化学类型略有差异。花岗岩和流纹斑岩属重碳酸钙钾钠(HCO3-Ca-(Na+K)型水,玄武岩属重碳酸硫酸钙(HCO3-SO4-Ca)型水,凝灰岩属硫酸重碳酸钾钠钙(SO4-HCO3-(Na+K)-Ca)型水;河床覆盖层孔隙潜水和大渡河水二者化学类型基本一致,属重碳酸钙(HCO3-Ca)型水,尼日河水为重碳酸钙镁(HCO3-Ca-Mg)型水。它们的矿化度 0.010.27g/1,PH 值一般 7.19.5,均属弱碱性低矿化度淡水 ; 对混凝土均不具任何腐蚀性。大量钻孔压水试成果表明,区内岩体具有中等弱透水性。两岸岩体透水性较强,中等透水带垂直埋深与岩风化卸荷关系密切,左岸为 8090m,右岸为 5080m,河床底部基岩除 F2断层带外无中等透水岩体分布。 河床抽水试验结果表明, 河床覆盖层四大层渗透系数一般 2.3×10-21.04×10-1cm/s,均属强透水层。2.6 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坝、库区内工业不发达,绝大多数为农业区。1998 年以前,由于对沿江坡地森林的乱砍乱伐,对整个大渡河流域的水土保持产生了较大的破坏作用。但是随着近年来国家在大渡河上游实行水土保持和封山育林政策的实施, 人类对边坡坡地绿化意识大为增强,其最大特点是流域内泥石流暴发频率及次数已大大减少。 目前库区内主要人类工程活动表现为沿江农民还进行的少部分坡耕地种植造成的局部水土流失, 以及新建公路和既有公路的改扩建,尤其是后者,当对路堑边坡开挖不当时,将对边坡稳定性有较大影响。但纵观整个评估区,人类工程活动总体较轻微。故目前相应的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弱。3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3.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标准根据国土资源部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将地质灾害危险性划分为三个等级:(1)地质灾害危险性大;(2)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3)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地质灾害危险性大,指场地存在各类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并且已发生过严重的地质灾害,场地稳定性差,工程建设会受到地质灾害的危害,或工程建设必然会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指场地存在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场地稳定性较好,但当场地条件稍有变化就可能发生地质灾害,工程建设宜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防范;地质灾害危险性小,指场地稳定性好,地质环境条件没有重大变化,不会发生地质灾害,工程建设不会受到地质灾害的危害,也不会诱发地质灾害。3.2 枢纽建筑区地质灾害类型、发育特征及危险性现状评估枢纽区位于瓦山断块西侧大渡河由北向南急转向东流的“L”型河湾地段。河流深切,呈“V”型峡谷地貌,两岸谷坡陡峻,山体雄厚。地层岩性主要由前震旦系浅变质玄武岩和震旦系下统苏雄组凝灰岩及流纹斑岩和澄江期花岗岩组成,岩性坚硬,河床覆盖层深厚。枢纽区 5km 范围内无活动性深大断裂分布, 但次级小断层比较发育, 一般规模较小。其中枢纽建筑物区内规模相对大的断层主要有 F1、F2、F7三条,均不具活动性。裂隙以中高倾角为主,缓倾角裂隙少见,优势方位以 NW、NWW 和 NEE 向为主,其它方向较少。岩体以弱、微风化为主,风化深度与岩性及地形地貌有关。谷坡越高越陡,卸荷作用越强;但弱卸荷深度一般不超过岩体弱风化深度。总体来说,枢纽区内现状地质灾害主要表现为边坡失稳,具体有古拉裂变形体、上游桥变形体、崩塌(滑)体和泥石流。3.2.1 古拉裂变形体发育特征及危险性现状评估3.2.1.1 地质概况古拉裂体位于坝轴线上游约 540m 河流右岸(凹岸)的玄武岩谷坡中,该处山顶面高程约 1600m,河水面高程 676m,高差达 900 余米。拉裂体发育最高高程 1000m,前缘位于谷坡中下部。地貌形态似圈椅形,谷坡总体走向 N31°W,谷坡纵向呈折线状,下陡上缓,860m 高程以下谷坡坡度 45°,860m 高程以上为 35°,横向上呈弧形;拉裂体两侧有深 1035m 冲沟切割,地表呈鼻梁状。拉裂体平面长 250m,宽 200m,水平发育深度100140m,体积约 350400 万 m3。详见图 3-1。 古拉裂体部位出露的地层为前震旦系浅变质玄武岩, 隐裂隙发育, 岩体完整性较差。玄武岩体中发育一系列NNW向的次级压扭性小断层, 以F7和f63为其代表, 断层走向N20°40°W,倾向 SW,倾角 50°70°,断层带宽分别为 34m 和 0.61.0m,由挤压片理、千糜岩、断层泥组成,并有后期石英脉充填。受断裂构造的控制和影响,岩体中伴生了与构造相关的四组构造裂隙:1)N20°40°W/SW50°70°2)SN/W65°80°3)N20°50°W/NE55°80°4)SN/E65°75°、组裂隙最为发育,裂面平直,延伸长,且密集,使岩体片理化,组部分发生位移以小错动带或小断层形式出现。这些裂隙组,走向与边坡走向基本一致或夹角较小,且具中高倾角,具备了岩体拉裂倾倒变形的内在条件。3.2.1.2 古拉裂体的变形特征(1) 古拉裂体高位表现为拉裂变形为主, 低位表现为倾倒变形为主。 地表调查表明,拉裂体后缘高程 1000m 一带, 可见 25m 宽范围内岩体拉裂松动带, 拉裂缝宽 0.10.3m,最宽可达 0.81.2m,裂缝多为斜坡坡积碎石土充填;拉裂体两侧较低位置,拉裂变形现象不明显,与完整岩体界限不清。而低位岩体变形则以倾倒、弯曲、折断为主要变形形式。倾倒变形多利用倾向坡里的岩体片理面向坡外倾倒,倾角发生变化。围岩多处出现片理弯曲、折断现象。但拉裂松动远不如高位探洞明显严重。(2) 古拉裂体水平向变形表现出外强里弱的渐变过渡关系,与完整岩体界线模糊。探洞资料表明,岩体由外向里可大致分为三带:强烈变形带、弱变形带及未变形岩体。如 1#探洞(主洞深 162.5m) ,068m 为强变形带,岩石强弱风化、强卸荷拉裂松动、破碎变形,片理密度大,普遍弯曲倾倒转动角大,产状由 N26°W/SW68°变为N25°SW25°,沿片理面或与片理小角度斜交的节理面形成反倾向揉错带, 伴有大量张裂缝,洞壁干燥无水。68139m 为弱变形带,岩体弱微风化,片理向坡外倾倒,围岩中多处出片理弯曲折断现象,少量拉张裂缝,洞壁干燥无地下水。139162.5m 为未变形带,岩体微风化,相对较完整,无弯曲折断及拉裂现象,有地下水出露。弱变形带与完整岩体无明确界限和滑动迹象。(3) 岩体变形是沿着岩体中先期存在的不连续结构面进行的。 岩体所发育的四组裂隙,多平行密集发育,其走向与斜坡走向一致或夹角较小,且具有中高倾角,有利于岩体产生弯曲、倾倒变形。探洞观察,倾倒弯曲变形以倾向坡里的组裂隙为主,而拉裂变形则以倾向坡外的组裂隙为主。岩体不存在贯穿性的、可构成整体滑动的结构面。3.2.1.3 古拉裂体变形观测及稳定性评价为了解古拉裂体目前变形情况,初步设计阶段曾在 1#探洞内进行了变形观测工作。分别采用多点伸长计、三向测缝计、洞轴收剑钢丝和水泥及玻璃条带四种观测方法。变形系统布置和仪器选型能较好地满足该拉裂体变形监测的要求。 同时开展了探洞地下水流量长期观测。水泥条带于 1992 年 1 月, 多点伸长计、 三向测缝计和洞轴收敛三项于 1992 年 5 月,简易玻璃条带及地下水流量于 1992 年 7 月,先后正式开始观测。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观测,各种仪器设备运行状态良好,除个别测点因安装后混凝土固化收缩,敏感元件绝缘度下降,产生非变形显示外,基本上未观测到拉裂体的变形显示,水泥条带完好无损;简易玻璃条带无一拉断。由古拉裂体变形特征和变形监测资料可知,古拉裂体现阶段未见变形显示;古拉裂体内历史上未发生过整体滑动,也不存在构成整体滑动的控制性弱面。现状处于稳定状态,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3.2.2 上游桥变形体发育特征及危险性现状评估3.2.2.1 地质概况 上游桥变形体位于坝轴线上游约 850900m 河流右岸(凹岸)的流纹质凝灰岩谷坡中,该处山顶面高程约 1600m,河水面高程 676m,高差达 900 余米。该变形体是本次野外调查中发现的(2003 年 5 月 23 日由右岸高线公路施工的水电五局工程人员在10701090m 高程之间发现拉张裂缝;而据对当地牧羊的居民调查表明,在 10701090m高程之间的拉张裂缝最早在 2003 年 2 月开始出现) 。本次调查显示,变形体发育最高高程约 1090m,前缘因山体陡竣及上部覆盖层掩埋而尚不能确定。地貌形态似圈椅形,与古拉裂体不同,平面上呈三角形状 ; 谷坡总体走向 N45°W,谷坡纵向呈折线状,也呈“下陡上缓”的特点,890m 高程以下谷坡坡度约 55°,890m 高程以上为 35°,横向上呈弧形 ;变形体下游侧有明显冲沟切割,而上游侧冲沟不甚明显。因未做详细的地质勘探工作,因此变形体下伏的准确边界尚不能明确。初步调查显示,变形体平面长约 200m,宽200250m,平均水平发育深度约 100m,初估变形体体积约 300400 万 m3。 变形体部位出露的地层为前震旦系浅变质流纹质凝灰岩,隐裂隙发育,岩体完整性较差。地表调查显示,在变形体下游侧冲沟处,可明显看出冲沟两侧岩体紧密程度的差异,在 10401060m 高程之间冲沟下游侧变形体部位凝灰岩岩体浅表层卸荷强烈,岩体明显松动;而冲沟上游侧岩体则较紧密紧密。在 10701090m 高 程 之 间 变 形 体 后 缘 边 界 的 拉 张 裂 缝 产 状 主 要 为 N30°60°E/SW60°75°,裂缝呈上宽下窄的“V”字型,缝宽 1020cm,下错位移最大达30cm,根据上述地表拉裂缝分布及其边坡岩体松动情况,初步判断该变形体属下伏基岩和表层崩坡积层的联合卸荷拉裂变形,主变形方向朝大渡河下游,约 S30°60°E,目前边坡处于蠕变阶段。3.2.2.2 变形体稳定性分析及评价(1)变形体成因初析从地表调查看,变形体变形特征与前述的古拉裂体在成因上有相似之处,即高高程表现为拉裂变形为主,但低高程因无勘探揭露,变形特征尚不明了。但据该山坡早期所进行的 8#探洞(高程 848.44m)揭示,059m 为强卸荷带,岩石强弱风化、强卸荷拉裂松动、破碎变形。5979m 为弱卸荷带,岩体弱微风化,主要结构面有:N5060Eº/NW6575º; N2030WEºNE6070º 等节理,以碎裂镶嵌结构为特征,少量表现拉张裂缝,洞壁潮湿,局部滴水。79m 以内为未变形带,岩体微风化,相对较完整。弱变形带与完整岩体无明确界限和滑动迹象。这也显示出,深切河谷岸坡,在地质演变过程中,边坡浅表部岩体由于河谷下切,应力调整形成卸荷拉裂。这种作用为边坡的潜在不稳定提供了地质基础。据调查,在瀑布沟开工前期的右岸低线公路(高程约 700 米)施工前,变形体所在边坡整体稳定,未发现明显的变形迹象;但在 2002 年 1112 月,因公路施工对该变形体坡脚进行了开挖,切坡高差约 30m,导致变形体后缘于 2003 年 2 月出现拉裂缝。这表明人工开挖坡脚是诱发边坡变形的主要因素。(2)变形体稳定性分析从目前变形体变形特征可知,后缘表现为强烈的拉裂下错,最大下错达 30cm 左右 ;而前缘因条件所限,尚不能判断其准确位置,但从前缘边坡岩体稳定现状看,说明目前完整的控制性底滑面并未形成。从现有资料分析表明,上游桥变形体现阶段变形较为明显,目前尚未构成整体滑动的控制性弱面,未发生整体滑动,现状整体较稳定,但边坡后缘目前处于应力调整和拉裂缝发展阶段, 因此上游桥变形体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上游桥变形体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3.2.3 崩塌变形体发育特征及危险性现状评估评估区较明显的崩塌(滑)变形体有 3 处,具体特征如下。3.2.3.1 瀑布沟附近崩塌体该崩塌(滑)体距坝轴线下游约 1.0km,地形上无阶地平台,谷坡高陡。崩塌区的分布高程主要在 970m 以上至 1270m,平均坡度 45°,上、下游宽 200 余米,地形上呈凹形。目前,崩塌区后缘两侧尚残留 4045 万 m3危岩体,有局部崩滑的可能。崩塌机理是该斜坡靠 F1断层较近的花岗岩体中发育一系列北东东向辉绿岩脉小断层和三组以上节理裂隙的不利组合,构成不稳定楔体,在重力作用下沿裂隙面发生崩滑,属节理裂隙崩滑类型。崩滑堆积体主要分布在高程 800m 以下谷坡至现代河床中部,平面上呈扇形,前缘宽达 300500m,堆积物主要为花岗岩块石、大孤石,勘探揭示河床残留厚度 2337m,前缘直抵河流右岸。崩滑体大部分地质历史上以下滑,残留的岩体整体具较好的稳定性, 主要表现为危岩体局部的崩滑和残留在斜坡上的崩滑块石在雨季崩落阻塞交通。由于该崩滑体位置高,仍有零星活动,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3.2.3.2 毛日依地崩塌体位于坝址右岸上游约 1.8km 的谷坡上,分布高程 830870m,规模约 2.43 万 m3,岩性为凝灰岩,危岩体两侧为浅沟切割,坡体向临空方向凸出呈孤岩状,其上部卸荷拉裂明显,底部形成倾向坡外的似层状裂隙密集带,危岩体已显示出压裂倾倒变形特征。回水 709m 高程时对其无影响,但经结构面组合分析,该危岩体稳定性较差,在暴雨和地震作用下,存在失稳的可能性。虽该危岩体方量不大,但距离坝址区较近,对围堰和施工运输以及水库运行均有一定影响。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3.2.3.3 加里俄呷崩塌体位于坝址左岸上游约 3.6km 的花岗岩谷坡上,坡脚部崩塌堆积体高程 746806m,体积约 3.8 万 m3。上部不稳定岩体分高程 806878m,体积约 1.28 万 m3,卸荷拉裂特征明显,稳定性较差。崩塌体和上部不稳定岩体均处于围堰回水位以上,施工期库水对其无影响。该处拟作为大坝堆筑材料的主要料源将予以开采利用。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此外,右岸坝轴线上游凝灰岩由于受小断层和岩性接触带弱面影响,似层面、节理裂隙发育,岩体呈碎裂镶嵌结构,完整性差,斜坡表面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常有局部塌落,斜坡稳定性较差。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3.2.4 泥石流发育特征及危险性现状评估坝址枢纽区内小型冲沟少且切割不深,泥石流活动较弱。工程区左岸冲沟有深启低沟和瀑布沟两条,枯水期无流水,洪水期有少量水流下泄,在暴雨期常有小型泥石流发生。 右岸尼日河和卡尔沟无泥石流之虞。 因此枢纽区内泥石流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需要指出的是,枢纽区下游 7km 处,右岸发育有著名的泥石流沟利子伊达沟,据文献记载,该沟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大型泥石流活动,最近于 1981 年 7 月 9 日发生的泥石流,造成成昆铁路大桥冲毁,列车颠覆的严重自然灾害。因此,在工程施工场地布置利用时要充分估计该沟再次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综上所述,坝址枢纽区地形总体完整,河谷狭窄,谷坡高陡,岩体坚硬,风化卸荷较强,工程地质条件良好一般。区内除上述拉裂变形体、崩塌、泥石流及右岸坝轴线上游凝灰岩部位边坡整体稳定性一般或较差,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外。其余地段边坡总体稳定,无重大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3.3 建材开挖区地质灾害类型、发育特征及危险性现状评估瀑布沟水电站为砾石土心墙堆石坝,根据主体工程对各类天然建筑材料的需求,分别对其开展了相应精度的地质勘探及试验论证,并选择针对不同材料的相应料场。具体有用作心墙防渗料的黑马及深启低料场区;用作坝壳堆筑料卡尔及加里俄呷料场区;用作粘土材料的管家山料场区等。3.3.1 黑马料场3.3.1.1 黑马区料场黑马区料场位于坝址上游右岸黑马沟黑马乡政府附近,分布高程 13451510m,长约 2km、宽 0.41km,地势相对宽阔,地面坡度 5°10°,均为耕地。根据地质测绘及勘探揭露,按土类成因在平面上划分为三个亚区:洪积亚区、坡积洪积亚区、堰塞亚区。(1) 洪积亚区(plQ)分布于该料场的中部,总面积约 40.4 万 m2。该亚区表层耕植土层厚 0.30.4m,有用层砾石土料在剖面上分为三层:上部为灰黄色砾石土,本亚区均有分布,一般厚度 48.0m;中部为浅灰色砾石土,局部夹薄层透镜状粉砂土层,仅分布于本亚区上游偏左侧,一般厚度 14.0m;底部为乳白色、棕红色块碎石土,未见底。上部和中部两层砾石土中的块石、碎石、砾石多棱角状,少量次圆状,成分以灰岩、凝灰岩为主,紫红色凝灰砂岩、流纹岩次之,粒径以 240mm 碎石居多,土层结构较密实。(2) 洪积、坡积亚区(pl+dlQ)分布于该料场的北西侧,总面积约 22.9 万 m2。该亚区除表层厚 0.20.3m 耕植土外,土料仅上部为褐黄色含块碎(砾)石土,一般厚度0.51.5m,其余为乳白色含块碎(砾)石土组成,成分较单一,仅局部夹薄层透镜状灰黑色砾石土层。碎石土中碎砾石主要成分为白云质灰岩,少量凝灰岩,粒径以 0.540mm 砾石居多,结构密实。(3) 洪积堰塞型亚区分布于料场北东侧(黑马乡政府旁) ,总面积约 12.7 万 m2。该亚区表层为 0.20.3m 厚的耕植土层;上部为薄层黄色粉质粘土层;下部为紫灰色粉粘土层,局部夹紫灰色砾石土透镜体。该亚区土料以极细砂、粉粒和粘粒为主,并含少量中细砂,结构较松散,且地下水位较高。该土料勘探揭露厚 4.75.9m,平均 5m,详查勘探储量 30.0 万 m3。3.3.1.2 黑马 0 区料场黑马 0 区紧邻黑马区上游,分布高程 14501575m,料场地形相对平缓,均为耕地。根据地质测绘及勘探揭露该料场按土类成因在平面上也划分为三个亚区:洪积、坡积亚区,洪积亚区和崩坡积亚区。(1) 洪积、坡积亚区(pl+dlQ)分布于该料场北西侧,总面积约 8.1 万 m2。该亚区表层为 0.20.3m 厚的耕植土;上部为灰黄色含块碎砾石土层,勘探揭露厚 4.310.4m,块碎(砾)石成分以灰岩、凝灰岩为主,少量紫红色凝灰质砂岩;下部为紫灰色含块碎石土层,块碎石主要成分为紫红色凝灰质砂岩、流纹岩、凝灰岩等,次棱角状,其它性状与上部相同。整层结构较密实,总体上粗粒及超径块石含量较大。(2) 洪积亚区(plQ)分布于该料场东南部,总面积约 29.9 万 m2,约占该料场的3/4。表层耕植土层厚 0.20.4m,其下由紫灰(红)色含块碎砾石土层组成,厚 48.8m,块碎(砾)石成分主要为紫红色凝灰质砂岩、凝灰岩、流纹岩,灰岩少量,多呈棱角次棱角状,少量次园状,结构较密实。(3) 崩、坡积亚区(col+dlQ)分布于料场上游东侧,总面积约 3.8 万 m2。除表层0.3m 厚的耕植土外,土料主要由褐黄色块碎石土组成,块石粒径一般 100300mm,少量大于 500mm,成分以凝灰岩为主,紫红凝灰砂岩、灰岩少量,棱角状,土层颗粒级配偏粗,结构较松散,土料质量差,不宜开采使用。综合分析两料场的地形地貌及地层岩性等条件,显示了场内地质条件良好,无地质灾害现象,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3.3.2 深启低料场深启低料场位于左坝肩附近的谷坡上。 分布高程 8901380m。 该料场地势东北高而西南低,呈条形阶梯状,其间被深启低沟切割划分为、两区。(1) 区区主要分布在深启低沟右侧,土料均为褐黄色含砾石粘土层,结构密实,自表层往下部其砾石含量逐渐增多,且局部夹少量块石,碎(砾)石成分以花岗岩为主,少量辉绿岩,在 9801020m 高程之间为缓坡地带。土层厚度随地形和基岩面起伏变化大,厚者勘探深度达 9.9m 未见其底,薄者仅 2m 即见强风化花岗岩。按土类成因从平面上可分为两个亚区,山脊左侧以及山脊右侧 980m 高程以下为崩坡积亚区,其余部分为坡残积亚区,两亚区的区别是崩、坡积亚区超径及孤块石含量较高,约 2030%,块径大者达 35m 的孤石都有好几处,将来开采时,剥离会有一些难度。两亚区详查勘察储量分别为崩坡积亚区 18.8 万 m3和坡残积亚区 45.8 万 m3。(2) 区区主要分布在深启低沟左侧,分布高程 9501380m,地势高差较大,部分地带坡度达 40°。土料均为褐黄色坡残积含砾石粘土层,结构密实,自表层往下部其砾石含量逐渐增多,且局部夹少量碎石,碎(砾)石成分以花岗岩为主,少量辉绿岩。土层厚度随地形和基岩面起伏变化大,厚者勘探达 9.9m 未见底,薄者仅 2m 即见强风化花岗岩。从勘探揭露情况来看,有用层厚度 5.15.3m,详查勘探储量为 169.4 万 m3。综合分析该料场两区的地形地貌及地层岩性等条件, 显示了场内地质条件总体良好,除局部存在小方量浅表层滑塌外, 地质灾害不发育, 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局部中等。3.3.3 卡尔沟块石料场料场位于坝址右岸下游约 1km 的卡尔沟内,块石料岩性为澄江期中粗粒花岗岩,分布高程 7701070m,地形坡度 45°60°,基岩裸露。据 PD1 平硐(高程 771.06m,硐深200.30m)揭示,岩体强风化水平深度 8m,弱风化水平深度 65m。平硐内无大的辉绿岩脉、断层破碎带或强风化夹层分布。裂隙主要有四组:N60°70°W/SW65°70°;N50°60°E/NW40°45°;N60°70°W/NE40°;近 SN/E75°85°。上述四组裂隙相互组合,将岩体多切割呈 0.40.6m 大小之块体。块石料储量 1200 万 m3。总体上看,此料场工程地质条件良好,除局部存在小规模零星崩塌落石外,无其他不良地质灾害,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3.3.4 加里俄呷块石料场该料场位于坝址左岸上游约 4km 的加里俄呷沟口公路一带。 块石料系澄江期中粒花岗岩, 分布高程 8001100m, 地形平均坡度 50°。 表层局部有 24m 崩坡积之块碎石 (土)覆盖。据 PD1 平硐(高程 903.70m,硐深 187.50m)揭示,探硐岩体中无强风化带分布,其弱风化水平深度 47m,全硐无大的辉绿岩脉或断层破碎带分布。岩石主要受N40°50°E/SE50° 55°; N30° 40°E/NW55° 70°; N10° 20°W/NE60°( 或SW35°) ;近 SN/E55°65°四组裂隙切割,岩块大小以 0.40.8m 为主。如前所述,由于该料场本身为崩塌危岩体,边坡稳定性较差,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3.3.5 管家山粘土料场管家山粘土料场位于坝址上游约 23km 的大渡河左岸级阶地上。分布高程 820847m,地形舒缓开阔,有公路通过料场下部,开采及交通运输条件较方便。土的成因主要系基岩风化后经片状流水短距离搬运堆积而成。综合分析料场的地形地貌及地层岩性等条件,显示了场内地质条件良好,无地质灾害现象,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3.4 场内公路区地质灾害类型、发育特征及危险性现状评估由于瀑布沟坝址区位于汉源乌斯河之间,汉源乌斯河县级公路穿越坝区,水电站施工及今后水库蓄水运行后,为了不影响该公路及保证右岸生活区(黑马营地)至坝址区公路的正常运营,必须在水库正常蓄水位线 850 米高程以上修筑高线公路(路面高程865 米) 。施工期间左岸高线拟建线路约 10km,从上游的三谷桩至坝址下游的毛头码;右岸高线拟建线路约 7km,从上游的黑马营地至坝址区。另外为确保施工的正常进行,除左岸利用现有汉源乌斯河公路外,还在右岸拟建低线公路,从黑马营地至下游的尼日河火车站附近。因此两岸公路施工区评估范围具体为:左岸从三谷桩至坝址下游的毛头码;右岸从黑马营地至下游的尼日河火车站附近。两岸公路沿大渡河两岸山坡布线,受电站总布置影响,布线条件差,桥梁、隧道较多,路基工程量大,绝大部分属半填半挖施工,而局部高填深挖难以避免。两岸公路施工区内存在的地质灾害主要为两岸高陡边坡卸荷松弛岩体的崩塌落石及部分第四系松散崩坡残积层的局部滑塌。3.4.1 左岸公路施工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危险性现状评估左岸公路沿线覆盖层浅,线路通过区域起点和终点附近为流纹斑岩,其余均为花岗岩;部分路段(即在进水口边坡附近)通过古河道堆积体,由漂卵石和砂角砾胶结而成,结构密实,稳定性好。总体看,左岸公路沿线路基稳定,无滑坡发育,但部分路段岩质边坡裂隙发育,存在危岩崩塌落石现象。另在部分冲沟有小型泥石流发生。3.4.1.1 崩塌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3.4.1.1 崩塌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左岸拟建公路沿线崩塌发育状况同前坝址枢纽区相同,即突出部位共有 2 处,分别是瀑布沟附近崩塌体和加里俄呷崩塌体,具体特征同上,两处崩塌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除上述形成了规模较大堆积体的崩塌外,罗多沟隧道进口(K7+966)至 2 号干沟隧道出口(K9+298)段普遍陡崖高耸,基岩裸露,风化卸荷强烈,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局部有小型崩塌、落石发生,这些地段为崩塌易发区段。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3.4.1.2 泥石流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3.4.1.2 泥石流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左岸公路沿线冲沟少且切割不深,泥石流活动较弱。除上述的深启低沟和瀑布沟两条冲沟,枯水期无流水,洪水期有少量水流下泄,在暴雨期常有小型泥石流发生外;规模较大的泥石流沟是加里厄呷沟和三谷桩沟泥石流。加里厄呷沟:位于大渡河左岸,距坝址区 3.8 Km。主沟长 3.5 Km,流域面积 1.8 Km2,V 型切割,沟床坡降 600,沟内有少量崩坡积块碎石,主要诱发因素暴雨,雨季有少量物质冲出,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三谷桩沟 : 位于大渡河左岸,距坝址区 4.5 Km。沟长 0.8Km,流域面积 0.4 Km2,V型切割,沟床坡降 563,与加里厄呷沟相似,沟内为少量崩坡积块碎石,主要诱发因素暴雨,雨季有少量物质冲出,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总体上看,左岸公路施工区内泥石流不发育,所存在的泥石流沟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3.4.2 右岸公路施工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危险性现状评估与左岸公路沿线出露的地层岩性相比,右岸公路在黑马沟上游桥附近为一套流纹质凝灰岩或玄武岩夹凝灰岩为主;上游桥坝址区为前震旦系玄武岩;坝址区尼日河口则又为花岗岩(部分夹流纹质凝灰岩) ; 尼日河下游以下为流纹斑岩。因此与左岸相比,右岸线路通过区岩体总体较左岸破碎,且相应的边坡表层坡残积层要发育得多。边坡稳定性较左岸差,如从毛日依地尼日河口一段,就发育危岩体 1 处、滑塌变形体 1 处、古拉裂体 1 处;而在黑马沟毛日依地段则崩塌倒石堆发育。总体看,右岸公路沿线路基基本稳定,无泥石流发育,但大部分路段岩质边坡风化卸荷强烈,同时因岩体抗风化能力较差,普遍存在危岩、崩塌落石及滑塌拉裂现象。3.4.2.1 崩(滑)塌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3.4.2.1 崩(滑)塌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右岸拟建公路沿线崩塌发育。具体而言,黑马沟毛日依地段则崩塌倒石堆发育;而毛日依地尼日河口一段, 则滑塌等变形体分布较多, 发育危岩体 1 处、 滑塌变形体 1处、古拉裂体 1 处;状况同前坝址枢纽区相同,即突出部位共有 3 处,分别是毛日依地危岩体、上游桥附近滑塌变形体和坝前古拉裂体,具体特征同上,3 处崩(滑)塌及危岩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同样因黑马沟毛日依地段崩塌倒石堆较发育,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也为中等。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也为中等。3.5 堆碴场区地质灾害类型、发育特征及危险性评估根据设计方案,拟建碴场有三处,均位于大坝上游,分别是左岸三谷桩、脚落沟;右岸落哈。上述各部位均是大渡河沿岸阶地或漫滩堆积场地,存在的主要地质灾害主要是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前缘因大渡河长年水流冲刷造成的局部活动, 同时碴场后缘局部边坡存在的倒石堆影响。现将各部位的地质条件及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估。3.5.1 三谷桩碴场三谷桩碴场所处岸坡位于库首左岸阶地平台上, 距坝址区 4.5 6.0Km。 岸坡顺江展布长约 1500m,平均宽约 150200m,台面高程约 750m。岸坡地形前缘为 45°70°的陡坡,坡体内及两侧无大的冲沟切割。岸坡物质为两层结构,下部为冲洪积及部分崩坡积块碎石;上部以冲洪积块碎石土为主,整个松散层厚度为 60100m 不等。场地内地质灾害不发育,相应的危险性小。3.5.2 脚落沟碴场拟建脚落沟碴场位于大渡河左岸,距坝址区约 1.52.0km。岸坡顺江展布长约2000m,平均宽约 100150m,台面高程约 700m。场地为漫滩堆积的冲洪积块碎石夹砂砾石层,地形平坦,松散层厚度 4070m 不等。场地内地质灾害不发育,相应的危险性小。3.5.3 落哈碴场拟建落哈碴场位于大渡河右岸阶地平台上,与三谷桩碴场遥相呼应,阶地平台总体平缓,与三谷桩碴场高程相近,距坝址区约 35km。岸坡顺江展布长约 2000m,平均宽约 150m,台面高程约 750m。岸坡地形前缘为 45°70°的陡坡,坡体内及两侧无大的冲沟切割。岸坡物质为两层结构,下部为冲洪积及部分崩坡积块碎石;上部以冲洪积块碎石土为主, 整个松散层厚度为 60100m 不等。 场地内除碴场后源局部存在倒石堆影响外,地质灾害总体不发育,相应的危险性小。3.6 水库区地质灾害类型、发育特征及危险性评估3.6.1 库区滑坡、崩塌及泥石流发育分布状况1992 年对库区所进行的地质调查表明:库区内共有滑坡50 处,总体积约9269.6 万m3;崩塌 59 处,总体积约 2776.5 万 m3;危岩体 12 处,总体积约 21.07 万 m3(见图 3-1) 。其中,分布在大渡河两岸谷坡的滑坡仅有 10 处,总体积约 3110.77 万 m3;崩塌 21 处,总体积约 850.78m3;危岩体 9 处,体积 19.7 万 m3。其余均分布在支沟谷中。这些变形体具有下列特征: 变形破坏类型以滑坡为主,占总体积的 72.9。其中绝大多数属土质滑坡,在50 处滑坡中有 46 处发育在下更新统昔格达组(Q1X)砂泥质层和第四系松散块碎石土层中,体积 6068.9 万 m3。 规模上以中小型(100 万 m3)为主,计 102 处,占总数的 84.3%。这些中小型变形破坏体数量虽多,但体积仅占 10左右。 分布高程上,滑坡、崩塌、危岩多集中在海拨 850m 以下和 8501500m 高程内,分别占总数的 34和 52。这一带地势陡峻、基岩裸露,具有变形破坏的临空条件。 总体上,水库两岸谷坡稳定程度以库中段汉源河谷盆地为差,滑坡、崩塌及其他变形岩体较为集中,规模以中小型为主,且蓄水后多被淹没,对水库工程影响不大;而库首瀑布沟官地沱和库尾火厂坝石棉段谷坡总体相对稳定、变形破坏较弱;库首段以坝前古拉裂体、毛日依地危岩体、加里俄呷和打纸马崩塌规模相对较大,对工程将存在一定影响。据 1992 年调查,库区内共发现具活动性泥石流的沟谷有 45 条。其中:库中段官地沱火厂坝间达 33 条(流沙河内又占该库段的 80%); 库首段(瀑布沟官地沱)和库尾段(火厂坝石棉)泥石流沟仅分别为 2 条、10 条。但据本次所做的调查表明,近十年来,特别是 1998 年以来,随着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大渡河两岸森林覆盖率大大增加,水土流失逐年减少,因此原调查确任的部分地段的崩、滑、流等地质灾害已由原发育转为弱发育甚至不发育。尤其是崩塌体及泥石流,表现得更为突出。3.6.2 库区滑坡(含变形体)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根据本次调查及复核,表明对库区发育、并对工程有直接影响的滑坡有 14 个,总方量 5225 万 m3。其中大渡河两岸共 7 个,总方量 2800 万 m3,左岸 2 个,右岸 5 个,发育密度 0.1 个/km;大渡河支流(流沙河)两岸发育滑坡 7 个,总方量 2400 万 m3,左岸 4 个,右岸 3 个,总体发育密度 0.58 个/km。统计资料表明,在滑坡的数量和密度上,表现为官地沱火厂坝(主库区)和库区流沙河段最为发育,其发育密度分别达 0.38 和 0.27 个/Km;而火厂坝迎政乡段次之,发育密度为 0.07 个/Km;坝址区官地沱段滑坡不发育,仅在坝前右岸边坡岩体变形较强烈,分布两处变形拉裂体;迎政乡石棉城区段最不发育,无滑坡分布。这表明在整个瀑布沟库区,除库中段(官地沱火厂坝)和支库流沙河段因地质条件较差或一般而表现滑坡最为发育、火厂坝迎政乡较发育外,其余库段不发育。现将 14 个滑坡(变形体)特征分述如下:(1)坝前古拉裂体(H1)位于大渡河右岸上游,距坝址区约 0.54km,规模约 400 万 m3。古拉裂体出露的地层为前震旦系浅变质玄武岩,灰绿、暗绿色,岩石致密坚硬,完整性差。目前古拉裂体未见变形迹象,表明现阶段是稳定的。具体特征详见坝址区危险性评估一节。(2)上游桥变形体(H2 )位于大渡河右岸,距坝址约 0.8km,规模约 300400 万 m3。主要诱发因素是人工开挖坡脚和爆破。变形体部位出露地层岩性为前震旦系流纹质凝灰岩,岩体风化卸荷强烈,较破碎,呈镶嵌碎裂结构。后缘拉裂边界清晰,呈 N3060E 展布,由于无详细的勘探资料,下伏变形边界不详。结合现有资料分析表明,上游桥变形体现阶段变形较为明显,目前尚未构成整体滑动的控制性弱面,未发生整体滑动。现状整体较稳定,危险性中等。具体特征详见坝址区危险性评估一节。(3)桂贤滑波(H3)位于大渡河右岸与西街河交汇带靠上游侧的谷坡上,距坝址约 23km,滑坡体主要由第四系块碎 (卵) 石层及粉砂质粘土组成, 滑床下伏为紫红色砂岩, 滑坡体积约 1553万 m3 ,前缘剪破口高程 810m,后缘高程 954m,滑床坡度 20°25°,属古滑坡体,现今整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仅局部表层近期有活动迹象。(4)吴家湾滑坡(H4)位于大渡河左岸,距坝址约 41.5km,方量约 202 万 m3 ,滑坡体主要由坡残积亚砂土及砂岩碎块石组成,结构松散。滑坡所在地面坡度 28,滑壁坡度 83。前后缘高程分别为 1340m 和 1498m,现状整体基本稳定。但受地表水和降雨的影响,滑体前缘易复活,形成牵引式滑坡。(5)石窖头滑坡(H5)位于大渡河右岸,汉源县小堡乡石窑头,距坝址约 41.5km ,方量约 163 万m3。滑坡体地层主要由风化带坡残积亚砂土及砂岩碎块石组成,松散结构。地面坡度28,滑壁坡度 83。在地表水及降雨的影响下,易形成牵引式滑坡。现状稳定性中等。(6)大堡滑坡(H6)位于大渡河右岸,石棉县永和乡大堡 1 组,距坝址约 65km,滑坡体长 200m,宽100m,方量约 38.4 万 m3,前后缘高程分别为 760m 及 985m。坡体主要有褐黄色块碎石土组成,无分选,结构较松散。下伏三叠系白果湾组深灰色层状粗砂岩,层面产状N60°E/SE1518°。现状稳定性较好。(7)狮子岗滑坡(H7)位于大渡河右岸,石棉县美罗乡狮子岗,距坝址约 64km,方量约 143 万 m3。前、后缘高程分别为 990m 和 1072m。滑坡体主要由第四系昔格达组(Q1x)中厚层粉砂岩、细砂岩、与薄层泥岩、粉砂质泥岩及部分坡残积块碎石土(Q4el)组成,岸坡结构较松散。该滑坡体在近几年时常变形失稳,2000 年 7 月因局部暴雨,导致约近 50 万 m3坡体失稳下滑,给当地居民正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由于地表水和降雨的作用,仍有可能进一步导致滑坡复活。故此滑坡体现状稳定性差。(8)金岩滑坡(H8)位于大渡河左岸谷坡金岩村,距坝址约 28km,体积 214.65 万 m3,属昔格达层(Q1x)滑坡,前后缘高程分别为 860m 及 930m,由于坡体结构紧密,整体性好,现状整体稳定。在降雨和自重作用下,坡体前缘局部可能产生推移式滑动。(9)麦地坡滑坡(H9)位于大渡河左岸二级支沟汉源县城东沟内,距坝址约 29km。滑坡前、后缘高程分别为 900m 和 1060m,坡体地面坡度 2030°。滑坡总体平面形态似“脚板”状,长约750m,宽约 500m,厚约 1020m,体积约 657.9 万 m3。坡体主要由第四系昔格达组(Q1x)土黄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组成。岩层产状近水平(N77°W/NE7°) 。滑坡运动方向总体上均指向东沟。滑坡发育于昔格达组半成岩地层中,深部岩体结构紧密,未能形成统一滑面,浅表部岩体结构较松散,由于地表水和降雨作用,出现多个小滑面,产生牵引式滑动。现状整体基本稳定,但局部较差。(10)汉源滑坡(H10)位于汉源县城背后,距坝址约 30km,为第四系昔格达层(Q1x)滑坡,体积约 200万 m3以上,前后缘高程分别为 850m 及 1000m,系在老滑坡体上再次复活而成。此滑坡因紧靠县城背后,其稳定与否对整个汉源县城会产生严重影响,为此国土资源部会同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在上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投资数百万元对其进行加固整治。通过工程处理后经变形监测表明,现今基本处于稳定状态,但局部仍有微小变形。 (11)上指大地滑坡(H11)位于大渡河左岸支流流沙河右岸,距坝址约 35km,滑坡体长 675m,宽 375m,方量约 232 万 m3 ,前后缘高程分别为 820m 和 950m。滑坡体由砂岩碎石土组成,坡体覆盖层物质大小混杂,无分选,结构较紧密。下伏地层为顺坡向的三叠系灰白色中厚层石英砂岩,层面产状 N1520°W/NE1525°。目前处于稳定状态。(12)黑石沟滑坡(H12)较紧密位于大渡河左岸支流流沙河左岸,距坝址约 36km,规模约 360 万 m3 。坡体主要由第四系坡残积层(Qdl+el)组成,结构较紧密。下伏基岩为二叠系下统阳新组厚层块状灰岩,目前基本稳定。(13)金鸡岩滑坡(H13)位于大渡河左岸支流流沙河右岸,距坝址约 38km,规模约 390 万 m3 。坡体主要由第四系坡残积层(Qdl+el)块碎石土组成,覆盖层物质大小混杂,结构较紧密。浅表部结构松散,受地表水和降雨的影响,易形成牵引式滑坡,现状基本稳定。(14)坝底滑坡(H14)位于大渡河左岸支流流沙河右岸,距坝址约 40km,规模约 480 万 m3 。坡体主要由第四系坡残积层(Qdl+el)块碎石土组成,结构紧密,现状稳定。根据对水库区内滑坡地形地貌特征及地下水发育情况等因素的调查和分析,按有关滑坡稳定性判别标准,所进行的定性分析,以及对部分典型滑坡的定量计算,对上述主要滑坡现状所作的稳定性及相应的危险性评估如表 31。库区主要滑坡灾害现状评估一览表表 3-1滑坡规模编号滑坡名称距坝址距离(km)滑 坡 概 况体积 (104m3) 级别主要诱发因素稳定性评价现状危险性评估H1古拉裂体0.54岩质边坡变形。 地层岩性为前震旦系浅变质玄武岩, 岩石致密坚硬,完整性差,卸荷强烈。 古拉裂体高位表现为拉裂变形为主, 低位表现为倾倒变形为主。400大型地震基本稳定中等H2上游桥变形体0.8岩质边坡变形。 地层岩性为前震旦系流纹质凝灰岩, 岩体风化卸荷强烈,较破碎,呈镶嵌碎裂结构。 后缘边界清晰, 呈 N3060E 展布,下伏变形边界不详, 现状稳定性一般或差。300大型人工开挖坡脚及爆破整体基本稳定中等H3桂贤滑坡23土层滑坡。 滑坡体主要由第四系早期冲洪积及冰水堆积的块碎石夹卵砾石组成,滑床为侏罗系紫红色泥岩。滑坡表面形成多级平台, 地面 坡 度 25, 前 缘 坡 度44。1553巨型降水基本稳定中等H4吴家湾滑坡41.5崩坡积层滑坡。 滑坡体地层主要由坡残积亚砂土及砂岩碎块石组成,松散结构。地面坡度 28,滑壁坡度83。202大型降水基本稳定小H5石窖头滑坡56基岩滑坡。 滑坡体地层主要为坡残积亚砂土夹熔岩碎块石组成,岸坡结构松散,地面坡度 933, 滑壁坡度83。163大型地表水基本稳定小H6大堡滑坡65基岩滑坡。 滑坡体由块碎石组成, 下伏三叠系厚层状粗砂岩。38.4中型地表水基本稳定中等H7狮子岗滑坡64土层滑坡。 滑坡体地层岩性为第四系昔格达组中厚层粉砂岩、细砂岩、与薄层泥岩及坡残积块碎石土组成,岸坡结构较松散。143大型地表水不稳定大续表 3-1滑坡规模编号滑坡名称距坝址距离(km)滑 坡 概 况体积 (104m3) 级别主要诱发因素稳定性评价现状危险性评估H8金岩滑坡28土层滑坡。 滑坡地层为第四系昔格达组厚层黄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组成,岩层产状近水平。215大型降水基本稳定小H9麦地坡滑坡29土层滑坡。 滑坡体主要由第四系昔格达组厚层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组成,岩层产状近水平。658大型地表水不稳定大H10汉源滑坡30土层滑坡。 滑坡区地层主要是第四系昔格达组中厚层粉细砂岩与薄层泥岩和坡残积层褐黄色碎石土组成。已进行抗滑桩治理。200大型降水基本稳定中等H11上指大地滑坡35基岩顺层滑坡。 滑坡体由砂岩碎石土组成, 坡体覆盖层物质大小混杂,结构松散。下伏三叠系白果湾组中厚层石英砂岩。232大型地表水稳定小H12黑石沟滑坡36崩坡积层滑坡。 坡体主要由第四系坡积层块碎石土组成,结构较紧密,下伏基岩为二叠系下统阳新组厚层块状灰岩。360大型地表水基本稳定中等H13金鸡岩滑坡38坡残积层滑坡。 坡体主要由第四系坡积层组成, 覆盖层物质大小混杂, 结构较紧密。390大型降水基本稳定中等H14坝底滑坡40km坡残积层滑坡。 坡体主要由第四系坡积层组成, 覆盖层物质大小混杂, 结构较紧密。480大型降水基本稳定中等3.6.3 库区崩塌(危岩)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库区内除中段(官地陀火场坝)地形开阔外,库首和库尾段多表现为山高谷深、山坡陡峻,两岸基岩多为较完整的花岗岩、流纹斑岩及灰岩、砂岩等。区内新构造运动表现为不均衡的上升运动,大渡河的强裂冲刷切割,山涧沟谷两岸发育多级基岩陡坎,卸荷节理发育,加之其它构造的组合,形成不同形态的潜在不稳定块体,在暴雨等因素诱发下,不稳定块体在重力作用下易脱离母岩崩落。库区两岸陡峭岸坡普遍分布有崩塌及落石现象,调查表明,库区内具明显崩塌(危岩)危害的有 6 处。统计资料表明,在崩塌的数量和密度上,表现为坝址区官地沱最为发育,占总数的 86%,发育密度分别达 0.26 个/Km,而其余库段不发育。这表明在整个瀑布沟库区,除库首段(坝址区官地沱)因地形陡峭、风化卸荷强烈而表现崩塌发育外,其余库段因地形开阔、边坡较缓等因素而表现为不发育。1. 毛日依地危岩体(B2)位于坝址右岸上游约 1.8km 的谷坡上,分布高程 830870m,规模约 2.43 万 m3,岩性为震旦系凝灰岩。 危岩体位于大渡河右岸一陡崖下, 斜坡反倾, 两侧为浅沟切割,坡体向临空方向凸出呈孤岩状,其上部卸荷拉裂明显,底部形成倾向坡外的似层状裂隙密集带,危岩体已显示出压裂倾倒变形特征。回水 709m 高程时对其无影响,但经结构面组合分析, 该危岩体稳定性较差, 在暴雨和地震作用下, 存在失稳的可能性。虽该危岩体方量不大,但距离坝址区较近,对围堰和施工运输以及水库运行均有一定影响。现状危险性中等。现状危险性中等。2. 加里俄呷崩塌体(B3)位于坝址左岸上游约 3.6km 的谷坡上,岩性为前震旦系澄江期灰白色、中粗粒花岗岩,坡脚部崩塌堆积体较缓和,高程为 746806m,坡高 72m,体积约 3.8 万 m3。上部不稳定岩体为陡崖壮地形,坡度 7080,分布高程 806878m,体积约 1.28 万 m3,卸荷拉裂特征明显,稳定性差。岸坡呈块状结构,诱发因素为降雨,类型为拉裂式。现状危险性中等。现状危险性中等。3. 打纸马崩塌(B4)位于坝址左岸上游约 3.6km 的谷坡上,分布高程 810845m,规模约 21.64 万 m3。岩性为震旦系上统灯影组灰白色巨厚层状隐晶质白云质灰岩,卸荷拉裂特征明显,呈块状镶嵌结构,诱发因素为降雨,类型为倾倒式。曾有大块体崩塌,边坡反倾,但现状基本稳定,施工期库水对其无影响。运行期蓄水后,下部全淹没,上部小规模坍岸无影响。现状危险性中等。现状危险性中等。4. 中坝崩塌(B5)位于坝址右岸上游约 18.5km 的灰岩谷坡上, 分布高程 8101180m, 规模约 139.57万 m3。岩性为震旦系上统灯影组青灰色白云质灰岩,岸坡坡度为 56,呈破碎结构,诱发因素为降雨、冲刷,类型为撒落式。现状基本稳定,施工期库水对其无影响。运行期蓄水后,半淹没,危害性中等,对工程无影响。现状危险性中等。现状危险性中等。5. 官地沱崩塌(B6)位于坝址左岸上游约23km 的灰岩谷坡上, 分布高程750900m, 规模约7.5 万m3。岩性为寒武系灰白色厚层灰岩,偶夹硅质灰岩,有零星落石,位于断层破碎带附近,卸荷拉裂特征明显,岸坡坡度大于 85°,以小型块体塌落为特征,对现有公路及行驶车辆均有严重危害,现状不稳定,危险性大。危险性大。6. 娃娃营崩塌(B7)位于坝址左岸约 29km 的谷坡上,分布高程 810875m,规模约 35.75 万 m3。岩性为奥陶系砂岩、页岩,寒武系灰至灰黄色砂岩;地形较平缓,坡度 67°,坡高 65m,岸坡呈碎裂结构,诱发因素为降雨,类型为撒落式,现状基本稳定。施工期库水对其无影响。运行期蓄水后,下部全淹没,上部小规模坍岸无影响。现状危险性中等。现状危险性中等。各崩塌体具体评估如表 3-2。瀑布沟水库区典型滑坡、崩塌特征见表 321。库区内主要崩塌(危岩)灾害现状评估一览表表 3-2序号名称距坝距离(km)岸别地层岩性岸坡坡度(º)出露高程(m)规模(万 m3)现状危险性B2毛日依地危岩1.8右震旦系青灰色、灰白色凝灰岩反倾8308702.43大B3加里俄呷危岩3.6左前震旦系澄江期中粗粒花岗岩757468463.8中等B4打纸马崩塌16左震旦系灯影组巨厚层状白云质灰岩反倾81091021.64中等B5中坝崩塌18.5右震旦系上统灯影组白云质灰岩568101180139.57中等B6官地沱崩塌23左寒武系厚层灰岩,偶夹硅质灰岩,位于断层破碎带附近,常零星落石>857509007.5大B7娃娃营崩塌29左奥陶系砂岩、页岩;寒武系砂岩6781087535.75中等3.6.4 库区泥石流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大渡河流域的多数地区植被发育,覆盖率多在 40-50%以上(有的地方甚至达到 80%以上) ,生态环境较好,斜坡稳定,坡面水土流失微弱。但在谷底人口密集区植被破坏严重,崩、滑及坡面水土流失现象较多;再加上近几年当地矿山(以花岗岩为主)开采和工程开挖后不合理堆渣, 使得在雨季特别是暴雨季节, 沿江两岸部分地段泥石流爆发,不仅给大渡河带来大量泥沙,而且冲毁淤埋大量农田,阻塞交通,给当地经济建设带来较大威胁。1. 泥石流发育分布状况据地面调查资料,在水库正常蓄水 850m 高程范围内,瀑布沟水电站库区共发育较大型的泥石流 29 条,其中大渡河主库段发育 20 条,流沙河库段发育 9 条,泥石流流域总面积达 1012.72Km2。区内泥石流在左、右两岸分布基本一致,但不同库段泥石流的发育密度和涉及的流域面积存在差异(表 33) 。库区泥石流发育分布统计表表 3-3泥石流数量与密度泥石流流域面积库段名称库段长度(Km)数量(条)占总数百分比()密度(条/Km)流域面积(Km2)占总面积百分比(%)坝址区官地沱22620.690.2763.316.25官地沱火厂坝16724.140.44354.1734.97火厂坝迎政乡28620.690.2149248.58迎政乡石棉1113.450.093.500.35库区流沙河段15931.030.6099.749.85大渡河主库段772068.970.26912.9890.15主库支库段92291000.321012.72100瀑布沟官地沱段:库段长约 22Km,发育泥石流 6 条,泥石流流域面积约63.31Km2。库段泥石流数量占库区泥石流总数的 20.69,发育密度为 0.27 条/Km,泥石流流域面积占库区泥石流流域总面积的 6.25。官地沱火厂坝段:库段长约 16Km,发育泥石流 7 条,泥石流流域面积约354.17Km2。库段泥石流数量占库区泥石流总数的 24.14,发育密度为 0.44 条/Km,泥石流流域面积占库区泥石流流域总面积的 34.97。火厂坝迎政乡段:库段长约 28Km,发育泥石流 6 条,泥石流流域面积约 492Km2。库段泥石流数量占库区泥石流总数的 20.69,发育密度为 0.21 条/Km,泥石流流域面积占库区泥石流流域总面积的 48.58。迎政乡石棉段:库段长约 11Km,发育泥石流 1 条,泥石流流域面积约 3.5Km2。库段泥石流数量占库区泥石流总数的 3.45, 发育密度为 0.09 条/Km, 泥石流流域面积占库区泥石流流域总面积的 0.35。库区流沙河段:库段长约 15Km,发育泥石流 9 条,泥石流流域面积约 99.74Km2。库段泥石流数量占库区泥石流总数的 31.03,发育密度为 0.60 条/Km,泥石流流域面积占库区泥石流流域总面积的 9.85。上述资料表明,在泥石流的数量、密度和流域面积上,表现为官地沱火厂坝(主库区)和库区流沙河段最为发育,其发育密度分别达 0.44 和 0.60 条/Km,而瀑布沟官地沱段和火厂坝迎政乡段较低,发育密度分别仅 0.27 和 0.21 条/Km,迎政乡石棉城区段最不发育,仅 0.09 条/Km。这表明在整个瀑布沟库区,除库中段(官地沱火厂坝)和支库流沙河段因地质条件较差或一般而表现泥石流发育外,其余库段泥石流不发育。2. 库区泥石流发育情况 丰富的固体物源是泥石流形成的必备条件。本区泥石流沟谷的固体物质来源较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沟岸的崩塌、滑坡;二是早期沟床及次级支沟所储存的冲洪积物搬运;三是强烈的坡面冲刷剥蚀;四是矿山开采的乱弃废渣。因此,根据物源补给方式可分为崩滑补给型、沟床冲刷崩滑补给型、坡面剥蚀补给型、弃渣补给型四种类型。 根据泥石流所处的不同时期, 库区泥石流可划分为发育、 衰退和稳定三个发育阶段。处于发育期的泥石流对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威胁较大,处于衰退期的泥石流威胁中等,而处于稳定期的泥石流则威胁很小,甚至不构成威胁。3. 库区泥石流对环境、施工影响及现状危险性评估如上所述,瀑布沟水库泥石流活动主要集中在官地沱汉源火厂坝(含流沙河)的库中段,并在泥石流沟口形成洪积扇造成不同程度的山地自然灾害,对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构成威胁。库区泥石流除了近坝库岸的加里厄呷沟泥石流 (N1)和三谷庄沟泥石流 (N2)处在工程施工区,对沿线公路和施工人员造成影响外,其它泥石流均对工程施工影响较小。 而水库蓄水后,原来大部分堆积在库区两岸的泥石流固体物质将淤积在库内,但其总量约年平均 293.8 万 t,约为原入库泥沙量的 10%,不会影响水库的正常运行。同时由于大部分泥石流距坝址较远,对工程的影响不大,尤其是水库蓄水后,水位抬高,水面变宽,泥石流的侵蚀、搬运能力会大大减弱,因而更不会对电站设施造成直接危害。因此可以认为,库区泥石流现状危险性除对当地居民生命财产有较大影响外,对电站建设危险性总体较小,只是表现出对水库淤积有一定影响。 库区各泥石流的具体特征及危害性如表 34。库区主要泥石流灾害现状评估一览表表 3-4编号沟名距坝里程 (km)流域概况物原补给类型主要诱发因素发育情况对工程建设影响程度现状危险性评价所在库段N1加里厄呷沟大渡河左岸 3. 8沟长 3.5Km,流域面积1.8 Km2,V 型切割,沟床坡降 600崩坡积补给暴雨衰退中等中等瀑 布 沟 关 N2三谷庄沟大渡河左岸 4. 5沟长 0.8Km,流域面积0.4 Km2,V 型切割,沟床坡降 563崩坡积补给暴雨衰退中等中等N3黑马沟大渡河右岸 6. 7沟长10Km, 流域面积28 Km2,V 型切割,沟床坡降 122崩滑补给暴雨衰退稳定小小N4岩及莫沟大渡河右岸 8. 7沟长 1.75Km, 流域面积13.1 Km2,V 型切割,坡降 429崩滑补给暴雨发育小大N5小苏古沟左岸11.8沟长 2.9Km,流域面积3.61 Km2,V 型切割,纵坡降 174242坡面剥蚀补给暴雨稳定小小N6灶皇庙沟大渡河左岸14.2沟长 9.7Km,流域面积16.4 Km2,V 型切割,纵坡降 400.7崩滑补给暴雨衰退小中等地 沱N7西街河大渡河右岸 22沟长 18.10Km,流域面积 84 Km2,V 型切割,纵坡降 156沟床冲刷崩滑补给暴雨衰退小中等N8豹皮沟大渡河右岸24.2沟长 3.8Km,流域面积14.35 Km2, 无明显迳流区,沟谷众多坡面剥蚀补给暴雨发育小大N9白岩河大渡河左岸25.3沟长 28.5Km, 流域面积210 Km2,V 型切割,纵坡降 156崩滑补给暴雨衰退小中等N10三道坡沟大渡河右岸 27沟长 2.51Km, 流域面积1.17 Km2,V 型切割,纵坡降 276,基岩裸露坡面剥蚀补给暴雨稳定小小N11营火堡沟大渡河右岸27.3沟长 3.6Km,流域面积5.2 Km2,无明显迳流区,纵坡降 242坡面剥蚀补给暴雨稳定小小关 地 沱 火 厂 坝续表 3-4编号沟名距坝里程 (km)流域概况物原补给类型主要诱发因素发育情况对工程建设影响程度现状危险性评价所在库段N12大河沟大渡河右岸31.5沟长 11.4Km, 流域面积36.7 Km2,V 型狭谷,沟 壁 直 立 , 纵 坡 降242崩滑补给暴雨衰退稳定小小N13下宁沟大渡河左岸 37沟长 4.48Km, 流域面积2.75 Km2,V 型狭谷,纵坡降 407坡面剥蚀补给暴雨稳定小小N14田坝头沟大渡河左岸27.3沟长 4.75Km, 流域面积7.5 Km2,无明显迳流区,纵坡降 191坡面剥蚀补给暴雨发育小中等N15大冲沟大渡河左岸49.5沟长 28.75Km,流域面积 160 Km2,U 型切割,纵坡降 191 沟床冲刷崩滑补给暴雨发育衰退小大N16小堡沟大渡河右岸 51沟长 34.4Km, 流域面积251 Km2,U 型切割,纵坡降 208沟床冲刷崩滑补给暴雨稳定小小N17红石堡大渡河左岸 53沟长 1.0Km,流域面积1.5 Km2,无明显迳流区,人工弃碴丰富,沟床坡降大,属坡面流坡面剥蚀补给暴雨发育小大N18高桥沟大渡河左岸64.5沟长 13.26K, 流域面积37 Km2,U 型切割,纵坡降 122崩滑补给暴雨发育小大N19永和沟大渡河右岸 66沟长 13.90Km,流域面积 35 Km2, 无明显迳流区,沟谷众多沟床冲刷崩滑补给暴雨稳定小小火 厂 坝 迎政乡N20石棉一矿杨家坪沟大渡河右岸 72沟长 3Km, 流域面积 3. 5 Km2,无明显迳流区,纵坡降 122,人工弃碴丰富人工堆碴补给暴雨发育小大迎政乡石棉N21汉源东沟流沙河左岸 29沟长 13.5Km, 流域面积8.5 Km2,V 型切割,纵坡降 52崩滑补给暴雨稳定小小N22汉源西沟流沙河左岸31.5沟长 5.2Km,流域面积3.84 Km2,V 型切割,纵坡降 122坡面剥蚀补给暴雨衰退稳定小小N23河沟头流沙河左岸32.8沟长 4.25Km, 流域面积29 Km2,V 型切割,纵坡降 122崩滑补给暴雨稳定小小N24黑石沟流沙河左岸 36沟长 4.65Km, 流域面积3.04 Km2,V 型切割,纵坡降 217崩滑补给暴雨稳定小小N25姜家沟流沙河左岸38.5沟长 4.5Km,流域面积5.4 Km2,V 型切割,纵坡降 258,人工弃碴丰富人工弃碴补给暴雨发育小大瀑 布 沟 库 区 流 沙 河 段续表 3-4编号沟名距坝里程 (km)流域概况物原补给类型主要诱发因素发育情况对工程建设影响程度现状危险性评价所在库段N26三营岗沟流沙河左岸 40沟长 6.65Km, 流域面积4.27 Km2,U 型切割,纵坡降 122,人工弃碴丰富采矿弃碴补给暴雨衰退小中等N27喇叭溪沟 流沙河左岸41.8沟长 4.8Km,流域面积4.13 Km2,V 型切割,纵坡降 140沟床冲刷崩滑补给暴雨稳定小小N28银厂沟流沙河右岸41.5沟长 7.5Km,流域面积27.21 Km2,V 型切割,纵坡降 153沟床冲刷崩滑补给暴雨稳定小小N29李西沟流沙河右岸 42沟长 8.05Km, 流域面积14.35 Km2,V 型切割,纵坡降 169沟床冲刷崩滑补给暴雨稳定小小3.6.5 库岸稳定性分段及评价1)库岸稳定性类型划分根据瀑布沟库区岸坡岩(土)体工程地质特性、岸坡结构类型、库岸构造发育特征及岸坡现有变形、破坏发育分布状况;结合岸坡天然坡度、水库蓄水后影响范围和可能引起的变化等诸因素,将库岸划分为稳定岸坡(A)、次稳定岸坡(B)和稳定性较差岸坡(C)三种类型。 稳定岸坡(A)稳定岸坡岩体坚硬或较坚硬,受构造破坏较轻微,变形、破坏较弱、基本上无大、中型变形破坏体发育,岸坡结构类型及其组合有利于自身的稳定性,在恶劣自然条件下及工程年代内均能保持其整体稳定性。在库区内此类岸坡 2 段,总长 22km,分布在库尾的迎政乡石棉县城两岸。其主要工程地质特征是:组成岸坡的岩体主要是以澄江期超基性花岗岩为主。岸坡结构均一性好,无区域性主干断裂和顺坡向延伸的中、小断层发育,岩体完整性较好。库区该类型岸坡基本无变形体发育。该类岸坡地质灾害不发育,总体危险性小。该类岸坡地质灾害不发育,总体危险性小。 次稳定稳定岸坡(B)次稳定岸坡的地层较复杂。但主要仍由坚硬较坚硬岩类组成,岸坡受构造切割破坏较明显,岩体完整性较差,岸坡有变形破坏现象,主要受控于局部岩体结构和强度特性,且以崩塌、落石为主。在当地最劣自然条件下,这类岸坡能保持基本稳定,不会发生大规模失稳破坏,在工程年代内能保持整体稳定。在库区内此类岸坡 4 段,岸坡总长93km,分布在库尾的火场坝迎政乡两岸、库首左岸的坝址区官地陀和右岸的黑马沟官地陀共4段。 组成岸坡岩体主要是以澄江期超基性花岗岩及震旦系流纹质凝灰岩为主,岸坡结构类型总体较均一,以次块状块状为主。岸坡稳定性较好,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岸坡稳定性较好,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但区内的局部岸坡,受断裂切割和风化卸荷影响,局部发生崩塌破坏,如库首段岸坡受区内汉源昭觉断裂及顺河断裂的切割破坏较明显, 在断层平行或斜穿岸坡地段,岩体较破碎,构成镶嵌碎裂结构岸坡,易发生局部的崩塌等变形破坏。在总长 93 km的库段内,共发育有变形破坏体 10 处(其中崩塌 6 处、滑坡 4 处) ,变形破坏密度 0.11个/km。上述 10 处变形破坏体,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和小。 稳定性较差岸坡(C)库区内稳定性较差岸坡,主要是现有部分大型滑坡体组成的岸坡。这些滑坡均有不同程度的活动迹象,有的整体复活明显,前缘崩塌,后缘出现新的拉裂缝,滑体上房屋、农田遭破坏;有的滑坡虽现状表现为整体稳定状态,但局部有复活迹象,水库蓄水后滑体下部淹于水下,改变了天然状态,滑带强度降低,在孔隙水压作用下均存在复活的可能。库区不稳定岸坡共 5 段,岸坡总长 69km,分布在库首右岸的坝址区黑马沟、库中段的官地陀火场坝两岸及支库流沙河两岸,共 4 段。有滑坡及变形体 11 处,变形破坏密度 0.16 个/km。该类岸坡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危险性中等,局部(即滑坡等)部位危险性大。库区岸坡稳定性分段及相应的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危险性评价见表 3-5。瀑布沟水库区库岸稳定性分段及相应的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价表表 3-5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评价单元位置岸别距坝里程(km)段长(km)天然坡度岸 坡 工 程 地 质 特 征定性评价发育程度危险性1坝址官地陀左02222中陡坡 “V”型峡谷地貌,谷坡陡峻,坡度约 40°60°,崖状地形发育,河谷阶地零星分布。震旦统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澄江期花岗岩、前震旦浅变质玄武岩为主。谷坡变形以局部岩体卸荷拉裂和小型崩塌,坠落为主。B弱总体小, 局部中等2坝址黑马沟右077陡坡“V”型峡谷地貌,谷坡陡峻,坡度约60°,崖状地形发育, ,河谷阶地零星分布。震旦统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前震旦浅变质玄武岩为主。坝前有古拉裂体及变形体,危岩、崩塌落石较发育。C较发育总体中等,局部大3黑马沟官地陀右72215陡坡“V”型峡谷地貌,谷坡陡峻,坡度大于 60°,崖状地形发育,河谷阶地零星分布。震旦统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为主。谷坡变形以局部岩体卸荷拉裂和小型崩塌,坠落为主。B弱总体小, 局部中等4官地陀火厂坝左223816中坡河谷盆地地貌,谷底宽阔,谷坡宽缓,坡度 25°35°,漫滩、心滩、阶地发育,以上震旦统古生界碳酸盐岩、 沉积碎屑岩和中生界红层为主。 物理地质作用较强烈, 滑坡、 泥石流、坡面冲刷较集中,其中以大中型土质滑坡居多,局部谷坡稳定性差。C较发育总体中等,局部大5官地陀火厂坝右223816中坡河谷盆地地貌,谷底宽阔,谷坡宽缓,坡度 25°35°,漫滩、心滩、阶地发育,以上震旦统古生界碳酸盐岩、 沉积碎屑岩和中生界红层为主。 物理地质作用较强烈, 滑坡、 泥石流、坡面冲刷较集中,其中以大中型土质滑坡居多,局部谷坡稳定性差。C较发育总体中等,局部大6火厂坝迎政乡左386628中陡坡谷坡呈阶梯型,下陡上缓,坡度一般约 36°42°,陡者 60°以上。沿河阶地、漫滩断续发育。以澄江期花岗岩、下震旦统酸性火山岩为主。宰羊、迎政一带有上三迭统含煤碎屑岩和第四系昔格达组(Q1X)半成岩地层分布。谷坡变形以中小型崩塌、滑坡或局部浅层卸荷、坠落为主,较大型滑坡、崩塌多发生在美罗、迎政、永和等支沟的第四系地层中。B弱总体小, 局部中等7火厂坝大堡村右386628中陡坡谷坡呈阶梯型,下陡上缓,坡度一般约 36°42°,陡者 60°以上。沿河阶地、漫滩断续发育。以澄江期花岗岩、下震旦统酸性火山岩为主。部分地段第四系昔格达组(Q1X)半成岩地层分布。谷坡变形以中小型崩塌、滑坡为主。B弱总体小, 局部中等8迎政乡石棉县城左667711陡坡“V”型峡谷地貌,谷坡陡峻,坡度大于 60°,崖状地形发育, 以澄江期花岗岩、下震旦统酸性火山岩为主,地质灾害不发育。A不小9大堡村石棉县城右667711陡坡“V”型峡谷地貌,谷坡陡峻,坡度大于 60°,崖状地形发育, 以澄江期花岗岩、下震旦统酸性火山岩为主,地质灾害不发育(其中四川石棉矿段采矿边坡及堆碴区所在段地质灾害危险性大) 。A不小汉源肖家湾村左01515中坡谷坡坡度 35°45°,以上震旦统古生界碳酸盐岩、沉积碎屑岩和中生界红层为主。物理地质作用较强烈,滑坡、泥石流、坡面冲刷较集中,其中以大中型土质滑坡居多,局部谷坡稳定性差。C较发育总体中等,局部大流沙河段汉源河西村右01515中坡谷坡坡度 35°45°,以上震旦统古生界碳酸盐岩、沉积碎屑岩和中生界红层为主。物理地质作用较强烈,滑坡、泥石流、坡面冲刷较集中,其中以大中型土质滑坡居多,局部谷坡稳定性差。C较发育总体中等,局部大3.7 移民搬迁新址及黑马生活营地地质灾害类型、发育特征及危险性评估瀑布沟水电站建成后,水库淹没及影响涉及雅安市的汉源县、石棉县和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甘洛三县,耕地 5.18 万亩,人口 8.6 万人。其中淹没汉源县城一座。在被淹没的乡镇中,汉源县有大树、桂贤、万工、小堡、青富、市荣、顺河、富泉、安乐、唐家、片马、白岩、富林、河西 14 个乡镇,石棉县有丰乐、宰羊、迎政、永和、新棉 5 个乡镇。另外,为了保证瀑布沟水电站建设的正常进行,业主单位拟在大渡河右岸黑马沟内建设工作及生活用地,位置设在据沟口约 1.53.0 公里范围内。3.7.1 汉源新址萝卜岗场地地质灾害类型、发育特征及危险性评估汉源新址萝卜岗位于流沙河右岸与大渡河左岸之间的条形山体上, 距老县城富林镇较近,仅有一流沙河相隔,108 国道于坡脚通过,交通较方便。由于受地质构造和流沙河、大渡河的切割,在地形上形成一走向为 N40°W、长 10km、宽 23km 的宽缓条形山地,地面高程 8401230m,相对高程最大为 390m 左右,属低山斜坡地貌。横向上,靠流沙河一侧地形平缓开阔,坡度一般为 5°25°,属倾向流沙河的单面山,为顺坡向的低山斜坡;大渡河一侧为逆向坡,地形较陡,多为陡崖。纵向上具东低西高,地形坡度起伏不大的特点。场地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下水以基岩裂隙水为主,补给主要为大气降雨,并沿岩层向流沙河排泄。 区内物理地质现象不发育, 仅在地表存在小规模的土滑和溶蚀现象,但规模小,对工程稳定影响不大。区内地质灾害主要有采空区、顺层滑坡等。区内地质灾害主要有采空区、顺层滑坡等。根据四川省地震局工程地震研究所2002年10月对汉源县城新址所作的场地地震安全性研究成果,萝卜岗场地主要遭受外围地区历史强震和场地附近中强地震的影响,但最大影响烈度不超过度。 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结果表明, 汉源县城新址萝卜岗未来 50年超越概率为 10的地震烈度值为 7.4°,相应的基岩水平峰值加速度值为 143cm/s2。场地区由于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的控制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其稳定性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和区段性,按场地稳定性和建设适宜性,可分为三个工程地质区段,即东区、中区和西区。(1) 东区小水塘沟以东至河口段为东区,面积约 1.77km2。地表部分被覆盖,覆盖层厚度一般为 25m,主要由早更新世的昔格达地层(Q1X) ,坡残积层(Qdl+el) ,高阶地残留的河流冲积层(Qal)组成。该区下伏基岩以二叠系下统茅口栖霞组(P1m+q)灰岩为主,岩质较坚硬完整,强度高。地层产状为 N20°40°W NE15°20°,局部段最大倾角可达 30°。无顺层连续发育的具控制性的软弱夹层和构造带分布;岩体风化以裂隙化学性溶蚀为主,全强风化带一般为 25m,弱风化带深度较浅,岩体卸荷深度一般小于 15 米。该区段岩体因岩层倾角较缓,无较大规模的软弱结构面分布。自然边坡和多年采矿形成的采石场均未出现大规模失稳问题,区内也未发现较大规模基岩滑坡等,因此场地坡体整体稳定性好。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2) 中区小水塘至肖家沟为中区,地表覆盖层厚度一般为厚度一般为 35m,局部可达 15m,由坡残积的褐黑色、黄绿色、深灰色块碎石土组成,该层结构较松散,密实度差,在雨季或施工用水的浸泡下,易产生变形和沿基覆界面与基岩或覆盖层内部产生滑动失稳。中区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 ,该层在工程区出露厚度约 5070m,主要为粉细砂岩,中、厚层砂岩夹炭质页岩,并有煤线及薄层或透镜状煤层分布。区内共有 34 层煤层分布,单层厚度为 0.30.7m,个别段最厚可达 1.5m。本区节理裂隙发育,岩体完整性差,强度低,抗风化能力弱,风化卸荷深度较大。该区由于煤层大面积开采,于 1995 年 7 月发现后坡地表 1080m 高程附近产生了两条较长的横向沉陷拉裂缝,民房多处开裂,最长的一条约 470m、宽约 2050cm,从而形成了上游以肖家沟为界、下游以大沟头沟为界、横向宽 600650m、纵向长 8501000m、分布高程 9201080m、面积约 0.69km2的采空塌陷拉裂区,成为该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目前坡体整体稳定,但该塌陷拉裂区的存在和发展,将危及场地的整体稳定。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大。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大。(3) 西区肖家沟以西至石板段为西区,面积约 1.1km2。地表覆盖层厚度一般为 13m,局部58 m,由坡残积的灰黄色块碎石土(Qdl+el)和昔格达地层(Q1X)组成。肖家沟以西至无名沟段岩性为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 ,紫红色夹黄绿色的粉细砂岩,粉质页岩和底部的硅质角砾岩为主,地层产状变化较大,但地形平缓开阔,起伏较小, 冲沟切割浅, 岩体强度相对较高, 无控制边坡整体稳定的软弱夹层和构造带发育,边坡整体稳定性较好,不存在大规模边坡顺层滑动的整体稳定问题。无名沟至石板沟段岩性为奥陶系下统(O1)地层,该层厚约 180m,为粉质页岩,粉砂岩,厚中厚层长石砂岩,部分粉质页岩、粉砂岩。该段顺向坡,地形起伏坡度小,坡度为 10°20°,冲沟切割浅,地势开阔。地层产状稳定,多为 N10°30°W /NE15°25°。岩体完整性较好,强度高,具有较强的抗风化能力,一般强风化深度为 35m,弱风化深度为 2025m,强卸荷深度 1015m。根据现场调查和测绘,该段没有发现边坡变形和滑坡等地质现象,不存在顺层滑动的整体稳定问题,坡体现状稳定性好,可作为建筑场地用地。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局部中等。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局部中等。总体上,萝卜岗场地具备建新县城的工程地质条件。东区和西区均可作为建筑场地规划用地,但在建设中应注意工程开挖边坡的稳定问题;中区不宜作为永久人居工程建筑用地,但考虑到县城新址的合理布局,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较难对中区进行避让,建议在有效工程处理措施的基础上,在中区可布置一些附属设施(如路网) 。为确保中区整体稳定和运行安全,建议立即停止中区煤层开采,同时建议在下一设计阶段对该采空塌陷拉裂区的稳定性及工程措施进行专题研究, 及早在煤层采空区及部分稳定条件较差边坡部位布置监测工作,为进一步查明采空塌陷变形的范围、规模及山体稳定性评价提供依据。关于对萝卜岗场地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已作了专题研究,具体详见专题评估报告。3.7.2 库区内各集镇新址地质灾害类型、发育特征及危险性评估库区各拟建场镇新址位于川滇南北构造带北东段,为南北向与北西向、北东向三大构造的复合区。 在大地构造部位上属扬子准地台西部之二级构造单元上扬子褶皱带范畴。区内断裂构造以南北向为主体,并兼有 NW 向及 NE 向断裂交切。据 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附录 D 中表 D1 对照确定, 库区拟建的十个场镇新址地震基本烈度为度。拟建的十个场镇新址整体稳定性较好,地质条件基本满足场镇新址的要求,面积能满足规划用地要求。但也存在一些不利的地质条件,需要在场镇新址规划和建设中给予重视。 大树场镇新址大树新址山羊坪位于大渡河右岸平缓斜坡地段,属低山斜坡地貌。覆盖层按其成因、结构特征、性状可分为三大层,即河流冲积的阶地堆积物、坡积层和残积层,测区岩性以奥陶系下统巧家组(O1q)长石石英砂岩夹灰岩,岩质坚硬完整,强度高。地层产状为N40°50°W /NE30°50°,与地形走向交角较大。岩体中节理裂隙不发育,完整性较好, 现场地质调查没有发现边坡变形和滑坡活动等不良地质现象, 场地整体稳定性好。较适宜建设场地区总面积为 21 万 m2,能满足规划用地要求。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万工场镇新址万工新址位于大渡河左岸,白岩河左岸 ,距两河交汇口约 0.51.0km,高程 8601020m 的斜坡地段。场地大部分基岩裸露,构造简单,岩性为强度较高的二迭系下统阳新组(Py)灰岩及玄武岩为主,属斜向或逆向坡,区内覆盖层厚度小,未发现大规模坡体变形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整体稳定性较好。较适宜建设场地区总面积为 8.5万 m2,能满足规划用地要求。由于大沟有小规模泥石流发生,且距规划用地范围较近,为确保场地安全,建议对大沟进行必要的整治。 综合整个场地地质条件, 表明拟建场地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 小堡场镇新址小堡乡新址位于大渡河右岸大河弯丁家村岗子上, 基岩为震旦系(22)侵入岩,岩性为紫红肉红色中粒钾长花岗岩, 岩质坚硬完整, 强度高, 岩体中节理裂隙不发育,完整性较好,无具控制性的结构面和构造带分布,场地内无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整体稳定性较好。较适宜建设场地区总面积为 18 万 m2,能满足规划用地要求。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顺河场镇新址顺河乡新址位于九襄镇上游流沙河右岸,全合村松林杠大沟至全合沟的斜坡地段,场地区未发现大规模边坡变形、滑坡活动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该段坡体现状稳定性较好,不存在顺层滑动的整体稳定问题。较适宜建设场地区总面积为 8 万 m2,能满足规划用地要求。测区基岩地层为侏罗系中统牛滚凼组(Jn)砂岩夹薄层状粉砂质泥岩、泥岩,岩体抗风化能力弱,泥岩遇水软化,强风化深度较大,地层产状为 N20°40°W NE15°20°,局部段最大倾角可达 30°,属顺坡向,存在边坡局部稳定问题,建议在场地规划和工程建设中引起重视,尤其应加强排水和施工用水的管理。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市荣场镇新址市荣新址位于流沙河右岸市荣乡共和村浸水坝,测区岩性以奥陶系下统红石崖组(O1h)长石石英砂岩夹粉砂质页岩为主, 岩质坚硬完整, 强度较高。 地层产状为N40°50°W /NE12°30°,顺向坡。岩体中节理裂隙不发育,完整性较好,不存在沿基岩滑动的整体稳定问题。较适宜建筑场地区总面积为 13.6 万 m2,能满足规划用地要求。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富泉场镇新址富泉新址位于流沙河级侵蚀性阶地,地形平缓,阶面高程 880895m;区内构造简单,基岩为强度较高的二迭系下统阳新组(P1y)灰岩,覆盖层薄,场地内无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整体稳定性较好,较适宜建筑场地区总面积为 8 万 m2,能满足规划用地要求。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丰乐场镇新址丰乐乡新址位于大冲河左岸大坪头至蜡树小学的平缓洼地上, 地形平缓, 高程 880960m;构造简单,基岩为震旦系(22)肉红色花岗岩,覆盖层薄,承载力较高,场地内无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整体稳定性较好,较适宜建设场地区总面积为 4.4万 m2,能满足规划用地要求。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宰羊场镇新址宰羊乡新址位于大渡河左岸高程 9801050m 的缓坡台地上,拟建场地地形平缓,构造简单,基岩为强度较高的砂岩、页岩,地层产状与地形边坡呈大角度相交,场地内无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整体稳定性较好,较适宜建设场地区总面积为 36 万 m2,能满足规划用地要求。场地外侧边坡均为基岩岸坡,坡体稳定性较好。该地区在 870940m 不同高程区段上共有 7 个煤洞分布,煤洞深度 100300m,据调查煤洞深埋于拟建场地以下 100150m,现状地表没有发现塌陷变形。但应重视进一步采煤可能诱发不良地质问题,建议场地区选定后应停止煤层开采。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迎政场镇新址迎政乡新址位于大渡河左岸、八牌河右岸,拟建场地区地形平缓,构造简单,地层为单斜地层,逆倾山里,岩性以砂岩、页岩互层,覆盖层以八牌河级阶地堆积物,结构密实,具有较高承载力,场地内无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整体稳定性较好,较适宜建设场地区总面积为 12 万 m2,能满足规划用地要求。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永和场镇新址永和乡新址位于大渡河右岸台地白马村,拟建场地区地形平缓,区内构造简单,基岩为强度较高的砂岩、页岩,覆盖层薄。场地内无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整体稳定性较好,较适宜建设场地区总面积为 4.5 万 m2,能满足规划用地要求。场地区绝对高程 10301230m,远远高于正常蓄水位 850.00m,库岸边坡为基岩逆向坡,整体稳定性较好,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3.7.3 黑马营地地质灾害类型、发育特征及危险性评估1. 基本地质概况1. 基本地质概况黑马营地位于大渡河右岸, 距坝址 6.7km 的黑马沟沟谷内 1.53.0km 处的平台场地内。地势相对宽阔,走向呈 NESW,地面坡度 5°10°。场地地层岩性为震旦系苏雄组、开建桥组(Zas、Zak)凝灰质砂岩、凝灰岩及长石石英砂岩,其上基本被第四系坡、洪积堆积覆盖,厚 1025m 不等。黑马沟属泥石流冲沟,沟两侧岩体完整性较好;汉源昭觉断裂经过黑马营地,该断裂为逆断层。场地内两侧山坡总体较稳定,其主要不良地质是:泥石流及沟谷两侧山坡坡较发育的碎石、倒石堆及地基软弱等。除黑马沟本身为泥石流,目前处于稳定衰退期外,拟建 A 区营地左侧有一支沟泥石流发育,且处于较发育期。根据规划,黑马营地属业主、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生活营地,分别为 A、B 和 C三个区。其中 A、C 区为半挖半填,B 区为填方区。2. 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2. 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1、黑马沟历史上泥石流活动很强,现状处于衰退期,活动较弱,该沟长 10Km,流域面积 28 Km2,V 型切割,沟床坡降 122,物原补给类型为崩、滑补给,主要诱发因素为暴雨,发育情况属于衰退稳定期,对工程建设影响程度中等,现状危险性小。2、黑马沟左侧某支沟(A 区营地左侧)泥石流较发育,其物源充足,雨季易发生小规模泥石流;现状危险性中等。3、黑马沟右侧山坡坡面有碎石,倒石堆较发育,雨季或开挖后易发生浅表面坡面泥石流,现状危险性中等。4、 由于场地属于第四系坡、 洪积堆积 (及等) , 而黑马沟左侧某支沟 (A区营地左侧) 则又在原地洪积堆积层上叠加新的洪积扇堆积物,导致地基物质成分不均。据钻探揭露,场地内存在淤泥等较软弱地层,该软弱地层属黑色淤泥夹碎石,局部含块石,泥质具粘性成分,含量较高。且土体较松散,固结性差。所以场地地基承载力较低、存在不均匀沉降问题。综合上述地质条件及所存在的不良地质问题, 黑马营地拟建场址工程地质条件一般,泥石流、地基变形及不均匀沉降等问题较为突出,总体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4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4.1 工程建设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和建成运营后,将对包括库区范围内的地质环境,特别是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原有的力学平衡状态将会随之改变,这些改变将可能诱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主要表现为滑坡、崩塌、河岸坍塌、人类工程活动诱发的滑塌失稳、浸没、坝基渗透稳定问题等。下面按枢纽建筑区、建材开挖区、场内公路区、堆碴场区、水库区和移民搬迁新址区分别论述可能诱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情况。4.1.1 枢纽建筑区工程建设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枢纽建筑区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诱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各种开挖边坡因人类工程活动诱发的滑塌失稳;坝基渗透稳定;坝基变形及砂土液化等问题。4.1.1.1 人类工程活动诱发的滑塌失稳人类工程活动诱发的滑塌失稳1)左岸进水口开挖边坡左岸进水口边坡岩体风化卸荷明显, 弱风化水平深度 92125m, 卸荷水平深度 5573.5m。卸荷带内裂隙普遍张开,夹泥或泥膜,玄武岩裂隙发育,岩体块度小,呈碎裂结构,多为岩体;花岗岩体呈碎裂镶嵌结构,多为类岩体。卸荷带以里,均为花岗岩,岩体多为镶嵌碎裂结构,以类岩为主。从地形上看,进水口上部自然边坡相对较缓,无不良地质现象分布,自然边坡稳定。工程边坡岩体中未发现贯穿性弱面切割,不存在边坡岩体整体失稳的地质条件。岩体中节理裂隙倾角较陡,不会对坡体整体稳定构成严重威胁,但受节理、裂隙不利组合边坡局部存在可能失稳的楔形块体。另外由于边坡高度较大,且位于、类岩体内,边坡岩体质量较差,需采取合理施工方法和有效工程措施。建议边坡比:岩体一般 1:0.41:0.75;覆盖层 1:11:1.25,并按坡高 20m 分别设置马道。同时在施工中应控制药量,及时采取有效支护措施,并加强监测。总体上看,左岸进水口边坡开挖过程中,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危险性也中等。2)尾水隧洞出口及尾水明渠开挖边坡1#、2#尾水洞(明渠)中心距约 6080m,出口位置相距 280m,明渠长 300400m,宽 2032.5m。出口及明渠布置地段谷坡走向近东西,高程上可明显划分上部、下部两个地貌单元。上部单元,高程 750m 以上至 930m,地形陡峻,谷坡坡度一般 50°60°,局部多见陡崖直壁,基岩裸露。谷坡为岩性单一的花岗岩组成,岩体中北西向次级小断层和北东向辉绿脉及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完整性较差,分布有小规模崩塌体和危岩体。谷坡岩体由于受上游古崩滑体、下游 F1断层和卸荷作用影响,自然边坡局部稳定性较差,需进行工程处理。下部单元,750m 高程以下至河床,地形较缓谷坡坡度 30°40°,地表由崩坡积物覆盖,堆积物厚度一般 1030m。覆盖层下部基岩面向河床倾斜,据 21#探洞(洞口高程 685.66)揭露,弱风化、弱卸荷水平深度大于 129m。尾水洞出口和明渠通过下部单元。1#、2#尾水洞出口底板地面高程分别为 665.0m。由于尾水明渠与岸坡走向夹角较小,下部单元地形较窄,上部单元岩体质量较差,尾水洞出口及尾水渠内侧开挖边坡较高,自然边坡岩体削坡扰动后稳定性较差,容易诱发边坡失稳。因此建议边坡工程设计应避免或尽量减小自然边坡岩体扰动,上部单元岩体不宜大量进行削坡开挖,仅需对谷坡残留崩塌、危岩等不稳定岩体进行清除和锚固处理,同时进行喷混凝土护面;下部单元覆盖层需全部清除,岩体开挖边坡比可适当提高,但需采用适宜的开挖方法和特殊加固措施,保证边坡岩体稳定。总体上看,尾水隧洞出口及尾水明渠开挖过程中,如果施工方案不当或措施不力,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危险性中等。3)岸边溢洪道开挖边坡岸边溢洪道位于拦河大坝左岸,由进水渠、溢流堰、泄槽及挑流消能建筑物组成,溢洪道轴线布置方向 S66°E,全长约 752m(含进水渠段) ,底板高程 815762m,底宽4834m。溢洪道布置地段斜坡地形相对较缓,沿线山体无控制性结构面和不良地质现象发育,山体整体基本稳定。溢洪道前段布置于坝肩斜坡级阶地平台上,其古河道冲积堆积物深厚,两侧花岗岩岩体风化卸荷作用较强。渠道内侧为岩石边坡,高 4060m,根据 PD04 勘探平硐资料表明,该段内侧边坡风化、卸荷较强,强风化水平深度约 8.510m,强卸荷水平深度达 80 余米,弱风化、弱卸荷水平深度均超过 100m。岩体中主要发育的裂隙有:N10°40°W/SW30°45°;N70°90°W/SW20°40°;N30°40°W/NE60°70°; N10°30°W/NE50°60°,所出露的次级小断层的产状主要有N5°20°W/NE40°85°; N45°W/SW75°85°;N10°20°W/NE(SW)3°10°,另有不规则的辉绿岩脉穿插其间。由此可见,内侧岩质边坡风化、卸荷较强,岩体中结构面相对较发育,岩体多呈碎裂结构,在边坡开挖过程中应及时加强支护处理,尤其应注意的是组裂隙与坡面近于平行并倾坡外,当开挖形成临空面时,该组结构面与其它结构切割组合,在局部可能产生一定规模的变形失稳。外侧为覆盖层边坡,高 040m,施工中应遵守从上至下开挖,及时支护的原则,以避免含漂卵石层产生局部滑塌。总体上看,岸边溢洪道边坡开挖过程中,诱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危险性大。4)开关站开挖边坡开关站位于左坝肩 910m 高程附近,长×宽为 160m×40m,最大开挖边坡高约 45m,中间设一马道。地面高程 910960m,地形坡度 20°35°,除附近小冲沟有零星基岩露头外,地表多被厚约 818m 的崩坡积块碎石土层覆盖,下伏基岩为中粗粒花岗岩,基岩顶板高程 905945m。据附近钻孔探硐勘探及零星基岩露头分析,岩体弱风化垂直深度达 130m(局部存在强风化夹层) ,弱卸荷垂直深度 2540m。开关站地基持力层为崩坡积含孤块碎石土层,该层总体上为稍密土层,具一定的承载力,但因局部有架空结构,存在不均匀变形问题。后侧边坡上部由强风化强卸荷岩体组成,稳定性较差,边坡开挖易诱发滑塌等地质灾害,应采取相应的护坡治理措施。下游侧小冲沟须有防治泥石流措施。总体上看, 开关站边坡开挖过程中, 诱发生地质灾害主要为边坡失稳, 可能性中等,危险性也中等。5)坝肩心墙开挖边坡坝址两岸谷坡形态呈“V”型,坡度一般 35°45°,局部大于 50°,最大自然坡高大于 500m,谷坡基岩裸露。两岸坝肩以上(860m)高程,谷坡相对较缓,斜坡覆盖较厚。左岸为河流凸岸,地质历史上曾有早期古河道,堆积了厚约 2068m 的含漂卵石层,其上发育成宽缓、级阶地,谷坡相对较缓,山体雄厚。右岸谷坡相对较陡,并遭受尼日河和卡尔沟切割, 山体相对单薄, 岩体完整性较差, 凝灰岩斜坡中局部存在的危岩体。总体而言,两岸坝肩谷坡山体无大的断裂通过和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发育,边坡岩体中无控制性贯穿性结构面切割,次级断层少且规模小,山体整体是稳定的。控制坝肩岩体稳定的主要因素是风化、卸荷和节理裂隙不利组合。左岸坝肩主要为弱风化、弱卸荷的中粗粒花岗岩,多属、类围岩,因此,坝肩岩体可满足大坝坝壳堆筑要求。右岸坝肩有玄武岩和凝灰岩两种岩体,玄武岩总体来说可满足筑坝要求;凝灰岩层面、节理裂隙等弱面密集发育,抗风化、抗水性能差,岩体完整性差,属、类岩体,天然边坡稳定性较差,坝肩斜坡零星崩塌作用较常见。因此,坝肩凝灰岩斜坡需考虑必要工程措施进行处理,建议清除坝肩斜坡松散堆积和危岩,必要时对浅表岩体加固处理。大坝心墙与两岸谷坡接触带,左岸为弱风化花岗岩,谷坡 40°左右,岩体相对完整 ;右岸为弱风化玄武岩,谷坡 45°左右,岩体相对较破碎,心墙堆筑时须将覆盖层和松动岩体给予清除。由于两岸谷坡较陡,岩体与心墙防渗材料变形性质差异较大,接触处变形破坏问题应给予重视并有相应工程措施。总体上看,坝肩边坡开挖过程中,左岸诱发边坡局部失稳的地质灾害可能性中等,危险性也中等。而右岸诱发边坡局部失稳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危险性也大。6)坝前古拉裂体及上游桥变形体所在段边坡稳定性评价及处理建议对古拉裂体及上游桥变形体的稳定性评价前述。 其基本结论是古拉裂体现状是整体稳定的,施工期、水库运行期也不存在整体失稳可能性,在水库水位降落较快时,可能发生的失稳表现为小规模渐进性的坍岸破坏。而上游桥变形体现状是整体潜在不稳定,施工期、水库运行期可能存在整体失稳可能性。为了减少拉裂体及上游桥变形体失稳造成的危害,建议挖除裂缝张开度较大及变形破坏明显部位的不稳定岩体,并施加边坡锚固等工程措施,同时设置变形监测系统。总体上看, 坝前古拉裂体及上游桥变形体所在段右岸边坡在施工期及水库运行期边坡总体稳定性较差,诱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危险性也大。4.1.1.2 坝基渗透稳定问题坝基渗透稳定问题1)坝基及坝肩渗漏坝基深厚河床覆盖层,由 Q32漂卵石层、Q41-1卵砾石层、Q41-2含漂石层夹透镜砂层和 Q42漂(块)卵石层组成,一般厚 4060m,深切河槽部位最大厚度达 75.36m。覆盖层颗粒粗大,局部架空明显,除上、下游透镜状砂层为弱透水外,粗粒层各层次具强透水性,局部架空部位透水性极不均一。坝基下覆盖层无相对隔水层分布,故建坝蓄水后将构成坝基渗漏的主要途径。为此,需结合防渗需要,采用全断面防渗处理减少渗漏量和确保抗渗稳定性。垂直防渗墙应封闭覆盖层插入到基岩一定深度内。河谷底部及两岸坝肩岩体浅表层卸荷带为中等透水岩体(q=10100Lu) ,谷底基岩为弱透水岩体(q=110Lu) ,当以压水试验连续三段 q<3Lu 作为岩体相对抗水层控制深度,坝轴线(防渗线)上岩体相对抗水层顶板埋深:两岸距谷坡水平深度 110130m,局部达 200m 左右 ; 谷底基岩垂直深度 5080m, F2断层附近最大垂直深度达 190 余 m(见坝址渗透剖面图)。河谷两岸地下水埋藏较深,两岸 750m 高程以下谷坡段,地下水位坡降相对平缓 ; 750m 高程以上谷坡段,地下水位明显升高,其坡降较大。在高程 850m 处,正常蓄水位与地下水位交点水平深度 : 右岸约 170m,左岸达 310360m 左右。故坝基及两岸坝肩岩体需进行防渗帷幕灌浆处理, 其防渗帷幕深度应伸入到相对抗水层内或参照渗流计算和已建工程经验确定;但坝基下 F2断层两侧应予适当加深。2) 坝基覆盖层渗流稳定坝基覆盖层成层结构不均一, 颗粒大小悬殊, 各粗粒层的不均匀系数一般为 38.5300.0,含砂率仅为 6.91%14.18%,其颗粒级配中缺乏 50.5mm 中间颗粒,在颗分累积曲线上呈含砂率较少的低缓坡型及低平台型;现场渗透变形试验表明,河床漂卵石层及含漂卵石层的临界坡降为 0.10.22,破坏坡降 0.350.51,其破坏形式为管涌。此外,各粗粒层的渗透性不均一,且不同程度存在架空结构,渗透水流易于沿渗透性悬殊的界面产生接触冲刷,在架空部位形成集中渗流。因此,在工程措施上,需结合各层次的颗粒级配和允许坡降值,采取相应的抗渗和排水等工程处理,使土体处于抗渗稳定状态。根据坝基及坝肩透水性分带特征及基岩透水性特点, 在大坝施工过程中, 对坝基深厚覆盖层及下伏岩体应做防渗墙和防渗帷幕, 否则水库蓄水后易产生坝基渗透稳定问题,其可能性大,危险性也大。4.1.1.3 坝基变形及砂土液化问题坝基变形及砂土液化问题1)坝基沉降及不均一变形坝基河床覆盖层深厚,坝体直接堆筑于河床覆盖层上,属软基建坝。覆盖层厚度及其分布空间变化较大,深切河槽部位覆盖层厚达 6075m,河床两岸边滩部位覆盖层厚度一般 2040m,厚薄不一;加之河床覆盖层成生年代、成因类型不同,其成层结构和物理力学性质存在差异,筑坝后存在坝基沉降及不均一变形问题,需进行沉降变形验算并采取相应工程措施。2)坝基砂层地震液化稳定根据对上、下游砂层的大量勘探、试验资料,在查明砂层的分布、性状及其物理力学特性的基础上,按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并参照 H·B·Seed 剪应力对比法和地震动力反应分析计算等评判方法,对上、下游砂层在天然条件下(建坝前)和建坝后在设计地震烈度下液化可能性进行了评价。按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依据砂层的沉积年代、颗粒组成、剪切波速等指标初判,上、下游砂层均属可液化砂土。由于上、下游砂层最小埋深均大于 15m,采用按饱和无粘性土的相对密度进行复判,上游砂层(Dr=0.715)不液化、下游砂层(Dr=0.68)可能液化。从目前国内外地震液化深度一般不大于 15m 情况,而坝基上、下游两砂层天然条件下的最小埋藏深度分别为 32m 和 22m,从埋深情况类比,上、下游砂层在天然埋藏条件下产生液化的可能性不大。按 H.B.Seed 剪应力对比简化方法计算,采用 Kc=1,地震震级分别为 6.5、7.0、7.5级时等效循环周数 Nf=8、12、20 次的试验 /0值,砂层不同埋深最大重力加速度,计算了坝基砂层天然条件下和筑坝后不同深度钻孔砂层地震剪应力 C与砂层抗液化剪应力 S,表明天然条件下不同埋藏深度的上游砂层在设计地震作用下均不发生液化;而下游砂层在不同埋藏深度条件下均发生液化。 建坝以后, 上、 下游砂层均压在坝体下,增加了一部分坝体的压重后,上、下游砂层均不发生液化。综上所述,上、下游砂层透镜体在天然埋藏条件下,当遭受设计地震烈度影响时,按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规范GB 50287-99 附录 N 初判均属可液化砂层,按相对密度进行复判,上游砂层不液化、下游砂层可能液化;根据上、下游砂层埋深与目前国内外震害实例类比,其产生液化的可能性不大。考虑到工程规模大,在如此深厚、复杂的覆盖层地基上建 180 余 m 高坝,国内外经验不多,应有足够的安全储备,故建议在坝体下游适当增加压重。根据上、下游砂层在天然条件下(建坝前)和建坝后在设计地震烈度下液化可能性分析表明,如不采取工程处理措施,则坝基砂层产生地震液化的可能性大,危险性大。4.1.2 建材开挖区工程建设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4.1.2.1 黑马料场黑马区料场位于坝址上游右岸黑马沟黑马乡政府附近,分布高程 13451510m,长约 2km、宽 0.41km,地势相对宽阔,地面坡度 5°10°。黑马 0 区紧邻黑马区上游,分布高程 14501575m,料场地形相对平缓,两区浅表层均为耕地,其下由含块碎砾石土层组成,多呈棱角次棱角状,少量次园状,结构较密实。两料场的地形地貌及地层岩性等地质条件良好,无地质灾害现象,场地稳定。预测开挖后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开挖边坡的局部滑坍,诱发地质灾害可能性中等。4.1.2.2 深启低料场深启低料场位于左坝肩附近的谷坡上。 分布高程 8901380m。 该料场地势东北高而西南低,呈条形阶梯状,其间被深启低沟切割划分为、两区。区主要分布在深启低沟右侧,土料均为褐黄色含砾石粘土层,结构密实,自表层往下部其砾石含量逐渐增多,且局部夹少量块石,碎(砾)石成分以花岗岩为主,少量辉绿岩,在 9801020m 高程之间为缓坡地带。土层厚度随地形和基岩面起伏变化大,厚者勘探深度达 9.9m 未见其底,薄者仅 2m 即见强风化花岗岩。区主要分布在深启低沟左侧,分布高程 9501380m,地势高差较大,部分地带坡度达 40°。土料均为褐黄色坡残积含砾石粘土层,结构密实,自表层往下部其砾石含量逐渐增多,且局部夹少量碎石,碎(砾)石成分以花岗岩为主,少量辉绿岩。土层厚度随地形和基岩面起伏变化大,厚者勘探达 9.9m 未见底,薄者仅 2m 即见强风化花岗岩。该料场两区地形较为陡峻,场内现状地质条件总体良好,除局部存在小方量浅表层滑塌外,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局部中等。开挖后可能产生的地质灾害主要是开挖边坡的局部失稳和不合理弃碴,因原有边坡较陡,会诱发坡面泥石流,诱发地质灾害可能性大,危险性大。4.1.2.3 卡尔沟块石料场料场位于坝址右岸下游约 1km 的卡尔沟内,块石料岩性为澄江期中粗粒花岗岩,分布高程 7701070m,地形坡度 45°60°,基岩裸露。边坡岩体内主要有四组裂隙,它们的相互组合,将岩体多切割呈 0.40.6m 大小之块体。现状上看,此料场工程地质条件良好, 除局部存在小规模零星崩塌落石外, 无其他不良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开挖后可能产生的地质灾害仍然是开挖边坡的局部零星块体失稳, 诱发地质灾害可能性小,危险性小。4.1.2.4 加里俄呷块石料场该料场位于坝址左岸上游约 4km 的加里俄呷沟口公路一带。 块石料系澄江期中粒花岗岩, 分布高程 8001100m, 地形平均坡度 50°。 表层局部有 24m 崩坡积之块碎石 (土)覆盖。岩石主要受四组裂隙切割,岩块大小以 0.40.8m 为主。由于该料场本身为崩塌危岩体,边坡稳定性较差,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开挖后可能产生的地质灾害是开挖边坡的块体失稳,诱发地质灾害可能性大,危险性大。4.1.2.5 管家山粘土料场管家山粘土料场位于坝址上游约 23km 的大渡河左岸级阶地上。分布高程 820847m,地形舒缓开阔,有公路通过料场下部,土的成因主要系基岩风化后经片状流水短距离搬运堆积而成。场地地质条件良好,无地质灾害现象,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开挖后可能产生的地质灾害是开挖边坡的很局部坍滑失稳,诱发地质灾害可能性小,危险性小。4.1.3 场内公路区工程建设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4.1.3.1 工程建设诱发或加剧崩塌的可能性评价4.1.3.1 工程建设诱发或加剧崩塌的可能性评价拟建两岸公路依山傍水行走于大渡河两岸,山高坡陡,自然坡度多在 4060º 间,有多处悬崖峭壁,地形复杂。地层以花岗岩、流纹质凝灰岩及玄武岩为主,沿坡表浅部岩体风化卸荷强烈,稳定性较差。因此两岸公路评估区零星崩塌分布广泛,在施工区内方量较大的崩塌危岩体有 3 处。同时在经过大部分地势陡峭处,岩体中残存的一些不稳定块体,由于爆破及开挖坡脚,可能会诱使其崩塌,并导致边坡及相邻山坡陡坎岩体松动成危岩体。如不采取必要的防护处理措施,将危及施工及运营安全。根据外业调查,拟建线路工程建设施工诱发加剧崩塌的地段及危险性评价见表 41。4.1.3.2 工程建设诱发或加剧滑坡的可能性评价4.1.3.2 工程建设诱发或加剧滑坡的可能性评价工程建设施工诱发或加剧滑坡取决于工程所处的地形地质条件、岩土体本身性质,道路的设计与施工方法,以及工程破坏扰动自然边坡的程度。工程区域处于高山区,除隧道和桥梁工程外,其他大部分为展布在斜坡上的路基工程,或填或挖,难以避免对自然边坡的扰动,尤其是填挖选择不当或不采取防治措施时,对于路线经过段天然状态稳定性较差斜坡、滑坡、坡残积体等分布地段而言,将诱发其失稳、复活、滑移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此外,目前公路施工存在严重的乱弃碴现象,在雨季极有可能产生弃碴失稳和泥石流灾害。根据野外调查,拟建线路工程建设施工诱发加剧滑坡的地段及危险性评价见表 41。两岸高线公路工程建设施工诱发加剧崩塌的地段及危险性评价表 4-1序号位置地层岩性现状稳定性及危险性公路工程类型可能诱发的灾害类型危害对象危险性评估1左岸 K3+000K3+980花岗岩较稳定, 危险性小路基,半填半挖拟建、 在建公路中等2左岸 K2+660瀑布沟危岩花岗岩稳定性较差, 危险性中等路基,半填半挖拟建、 在建公路大3左岸 K5+875K8+150花岗岩较稳定, 危险性小路基,半填半挖拟建、 在建公路中等4左岸 K7+523加里俄甲危岩花岗岩稳定性较差, 危险性中等路基,半填半挖拟建、 在建公路大5左岸 K9+028K10+050流纹质凝灰岩较稳定, 危险性小路基,半填半挖拟建、 在建公路中等6右岸坝肩尼日河口玄武岩较稳定, 危险性小路基,半填半挖拟建、 在建公路中等7右岸毛日依地危岩流纹质凝灰岩稳定性较差, 危险性中等隧道洞门刷坡内 侧 边 坡零 星 崩 塌落石, 外侧坡 弃 碴 形成 坡 面 泥石流拟建、 在建公路大两岸高线公路工程建设施工诱发加剧滑坡的地段及危险性评价表 4-2序号位置地层岩性现状稳定性及危险性公路工程类型可能诱发的灾害类型危害对象危险性评估1左岸K0+000K3+000表层坡残积层,下伏花岗岩较稳定, 危险性小路基, 半填半挖内侧坡小型滑坍,外侧坡弃碴形成坡面泥石流拟建、在建公路大2左岸K3980K5+875表层坡残积层,下伏花岗岩花岗岩较稳定, 危险性小路基, 半填半挖内侧坡小型滑坍,外侧坡弃碴形成坡面泥石流拟建、在建公路大3左岸K8150K9+028表层坡残积层,下伏花岗岩花岗岩较稳定, 危险性小路基, 半填半挖内侧坡大型滑坍,外侧坡弃碴形成坡面泥石流拟建、在建公路大4右岸黑马沟坝肩(址)表层坡残积层,下伏流纹质凝灰岩,坡脚倒石堆发育较稳定, 危险性小路基, 半填半挖内侧坡小型滑坍,外侧坡弃碴形成坡面泥石流拟建、在建公路大5右岸上游桥变形体流纹质凝灰岩潜 在 不 稳定, 危险性中等隧 道 洞 门刷坡内侧坡大型滑坍,外侧坡弃碴形成坡面泥石流拟建、在建公路大6右岸古拉裂体 流纹质凝灰岩较稳定, 危险性小路基, 半填半挖内侧坡大型滑坍,外侧坡弃碴形成坡面泥石流拟建、在建公路大7右岸尼日河口火车站流纹质凝灰岩较稳定, 危险性小路基, 半填半挖内侧坡小型滑坍,外侧坡弃碴形成坡面泥石流拟建、在建公路大4.1.3.3 工程建设诱发或加剧泥石流的可能性评价4.1.3.3 工程建设诱发或加剧泥石流的可能性评价 拟建线路将要跨越 3 条较显著的泥石流沟(左岸 2 条、右岸 1 条) 。工程建设诱发或加剧泥石流灾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路堑、隧道弃碴弃置位置不当,置于沟谷上游或挤压沟床,无异于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松散物质来源。 2. 采用了不当的工程类型跨越泥石流沟,如本该设桥处设涵,本该大孔径改成小孔径,均会加剧泥石流危害,造成严重淤积,严重时因无法排导泥石流物质导致桥涵被冲垮,路线中断,从而增大了泥石流的危害性。 3. 跨越沟谷时,改变了沟谷两侧的自然边坡及沟床环境,对沟谷纵坡产生影响,如下挖设桥,加大了沟谷纵坡坡率,泥石流流速加快,将会加剧泥石流的冲毁能力。 总体上,依据目前拟建线路所在的地形地貌特点及施工现状,路堑、隧道弃碴弃置位置不当已有发生,这极有可能出现沿线乱倒弃碴而诱发或加剧泥石流灾害的可能性,对工程及环境的危害性也大。因此,路堑、隧道等弃碴应尽量利用于路堤本体,即所谓的“移挖作填” ,不能利用的部分应堆放到合理的位置,而不是随便弃碴。实地调查表明,区域内泥石流左岸以水石流为主,右岸则以粘性泥石流为主,沟口洪积扇多为块石组成,并多有巨大块石,可见其携带能力极强,因此桥跨桥高必须足够排洪,以减轻泥石流灾害的危害。4.1.4 堆碴场区工程建设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瀑布沟工程枢纽区共布置 3 个堆碴场,均在上游,用于堆放施工开挖石碴(其中约50%以上要回采加工砂石骨料) 。堆碴场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主要表现为:堆碴场下伏边坡及碴场自身边坡失稳,支流冲沟洪水诱发碴场泥石流等。现将各碴场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预测评估如下:4.1.4.1 三谷桩碴场三谷桩碴场所处岸坡位于库首左岸阶地平台上,岸坡顺江展布长约 1500m,平均宽约 150200m,台面高程约 750m。岸坡地形前缘为 45°70°的陡坡,坡体内及两侧无大的冲沟切割。岸坡物质为两层结构,下部为冲洪积及部分崩坡积块碎石;上部以冲洪积块碎石土为主,整个松散层厚度为 60100m 不等,场地稳定。只要做好必要的防护和稳定的堆碴坡度, 预测堆碴后出现地基和堆碴场失稳的可能性小, 诱发地质灾害危险性小,但应注意大渡河洪水对碴场可能造成的威胁, 施工期在库水作用下该处岸坡将存在局部失稳垮塌的可能性。4.1.4.2 脚落沟碴场拟建脚落沟碴场位于大渡河左岸,岸坡顺江展布长约 2000m,平均宽约 100150m,台面高程约 700m。场地为漫滩堆积的冲洪积块碎石夹砂砾石层,地形平坦,松散层厚度4070m 不等,场地稳定。只要做好必要的防护和稳定的堆碴坡度,预测堆碴后出现地基和堆碴场失稳的可能性小,诱发地质灾害危险性小,但应注意大渡河洪水对碴场可能造成的威胁,施工期在库水作用下该处岸坡将存在局部失稳垮塌的可能性。4.1.4.3 落哈碴场拟建落哈碴场位于大渡河右岸阶地平台上,与三谷桩碴场遥相呼应,阶地平台总体平缓,与三谷桩碴场高程相近,距坝址区约 35km。岸坡顺江展布长约 2000m,平均宽约 150m,台面高程约 750m。岸坡地形前缘为 45°70°的陡坡,坡体内及两侧无大的冲沟切割。岸坡物质为两层结构,下部为冲洪积及部分崩坡积块碎石;上部以冲洪积块碎石土为主, 整个松散层厚度为 60100m 不等。 场地内除碴场后源局部存在倒石堆影响外,地质灾害总体不发育,场地较稳定。只要做好必要的防护和稳定的堆碴坡度,预测堆碴后出现地基和堆碴场失稳的可能性小,诱发地质灾害危险性小,但应注意大渡河洪水对碴场可能造成的威胁,施工期在库水作用下此处岸坡将存在局部失稳垮塌的可能性。4.1.5 水库区工程建设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水库蓄水过程中可能诱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原有滑坡、危岩崩塌的复活;库岸再造(河岸坍塌) ;水库淤积;浸没和水库诱发地震等。4.1.5.1 水库区库岸稳定性1. 施工期库岸稳定性评价1. 施工期库岸稳定性评价施工期围堰高 38m,水位抬升至 709m 高程,回水到三谷庄,长约 8km。在此范围内,据调查分析:除毛日依地危岩体、加里俄呷崩塌体两处可能产生失稳,觉托、三谷庄两处可能产生坍岸外,施工期该段谷坡和坝前古拉裂体、上游桥变形体基本维持其自然状态。 毛日依地危岩体岩性为凝灰岩,危岩体两侧为浅沟切割,坡体向临空方向凸出呈孤岩状,其上部卸荷拉裂明显,底部形成倾向坡外的似层状裂隙密集带,危岩体已显示出压裂倾倒变形特征。回水 709m 高程时对其无影响,但分析认为该危岩体稳定性较差,在暴雨和地震作用下,存在失稳的可能性,但施工期诱发失稳的可能性小。但该危岩体距离坝址区较近,一旦失稳对围堰和施工运输以及水库运行均有一定影响,建议结合大坝施工一并予以处理。 加里俄呷崩塌体坡脚部崩塌堆积体高程 746806m, 体积约 3.8 万 m3。 上部不稳定岩体分高程 806878m,体积约 1.28 万 m3,卸荷拉裂特征明显,稳定性差。崩塌体和上部不稳定岩体均处于围堰回水位以上,施工期库水对其无影响。该处拟作为大坝堆筑材料的主要料源将予以开采利用,诱发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 坍岸施工期回水淹没部分主要为坝前级阶地漂卵石层组成的谷坡下部, 包括左岸觉托和三谷庄,右岸为毛日依地蛇勒段。预测可能产生坍岸仅有觉托和三谷庄两处:觉托处回水淹没其下部,上部岸坡土体高度约 25m,坡长 2250m;三谷庄一带回水淹没其下部,上部岸坡土体高约 10m,坡长 1000m。施工期在库水作用下该两处岸坡将存在局部失稳垮塌的可能性, 诱发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 对围堰及施工场地布置有一定影响,应予重视。2. 水库运行期库岸稳定性评价2. 水库运行期库岸稳定性评价水库蓄水至正常蓄水位 850.00m 时,库区内的 121 个变形破坏体中有 94 个处于正常蓄水位以上,它们主要分布于各支沟内,库水变化对其不会产生影响,即使这些变形体出现较大的变形失稳,对水库运行也不会造成较大的影响;有 23 个被库水全淹没或大半淹没,体积约 560.91 万 m3,它们大多处于距大坝 22km 以上的库中段,即使产生整体失稳,也不会给大坝带来较大的危害;处于半淹没或少部分淹没状态的变形破坏体仅有桂贤、汉源、上指大地和太平滑坡 4 处。现就其稳定性及库区坍岸段评价如下: 桂贤滑波位于大渡河右岸与西街河交汇带靠上游侧的谷坡上, 距坝址约 23km, 滑坡体主要由第四系块碎(卵)石层及粉砂质粘土组成,滑床下伏为紫红色砂岩,滑坡体积约 1553万 m3 ,前缘剪出口高程 810m,后缘高程 954m,滑床坡度 20°25°,属古滑坡体,解体严重,现今整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仅局部表层近期有活动迹象。水库蓄水后淹没高度约 55m,运行期随着滑坡前缘受到库水的静、动水压力等作用,有可能产生前缘牵引式滑动,诱发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但对水库运行无影响。 汉源滑坡位于汉源县城背后,距坝址约 30km,为第四系昔格达层(Q1x)滑坡,体积约 200万 m3以上,前后缘高程分别为 850m 及 1000m,系在老滑坡体上再次复活而成,加固整治后经变形监测表明,现今仍有微小的变形活动,正常蓄水位刚淹没其前缘,对其稳定性影响较小,诱发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但对水库运行无影响。 上指大地滑坡位于流沙河支库右岸,距坝址约 35km,规模约 232 万 m3 ,为含碎石粘土坡积层滑坡,前后缘高程分别为 820m 及 950m 目前处于稳定状态,水库蓄后淹没其下部高度约30m,可能导致其前缘解体滑动,诱发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但对水库无影响。 太平滑坡位于大渡河左岸谷坡,距坝约 28km,体积 214.65 万 m3,属昔格达层(Q1x)滑坡,前后缘高程分别为 860m 及 1040m, 蓄水后虽尚未被库水淹没, 但昔格达组地层被库水软化冲蚀后引起前缘部分下滑,诱发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但预计涌浪对工程影响较小。 坍岸库区内坍岸主要产生于松散土层中,经土体结构分析和图解法、解析法计算表明,坍岸以库中段的桂贤、大树下湾子和库尾段的丁家坪等地的可能性及规模较大,其中大树下弯子和丁家坪诱发地质灾害危险性大,轨贤和黑马沟口危险性性中等。(见表 4-3)。水库内部分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坍岸预测表表 4-3库中段库尾段库首段坍岸段桂贤大树下湾子丁家坪黑马沟口岸别大渡河右岸大渡河右岸大渡河右岸大渡河右岸相对坝址距离(km)23.53842.56.7岸坡组成物质块碎石土与卵砾石含亚粘土亚砂土碎块石土砂卵砾石土砂土及块碎石土前缘平均高程(m)832778824839最高后缘高程(m)948.710941004889长度(m)21005851600550平均宽度 S(m)33225.8259.448.6平均高度(m)45128.816136.9可能坍岸规模体积(万 m3)779.64651670.54.95整体滑塌的可能性不存在综上所述: 库首段和库尾段的基岩岸坡稳定性较好,库岸再造主要表现为局部坍岸,如黑马沟、丁家坪、苏村坝坍岸。库中段第四系广泛分布,岸坡稳定性差,库岸再造主要表现为滑坡、坍岸,库水位 850.00m 时,该库段最大水面宽度达 2.8km,由昔格达组半成岩和松散冲积层组成的岸坡,在波浪和流水作用下易发生变形破坏,预测桂贤、大树下湾子等地局部将有明显坍岸,桂贤、汉源、上指大地、金岩等滑坡会进一步滑动,这些变形破坏体距离大坝较远,一般不会危及大坝安全,但对库岸产生的环境工程地质影响应予重视,需设置相应变形监测系统。 库内较厚松散覆盖层构成的台地、谷坡,结构较松散、强度较低,孔隙水变化对其强度影响较大,受库水浸泡、冲刷、浪蚀和水位升降(尤其是库水快速消落)的影响,库岸易产生塌岸、滑塌、塌陷等变形失稳。 库内由昔格达砂泥质地层组成的库岸,因其遇水浸泡后易软化、泥化,其强度迅速降低,产生滑坡、塌滑。目前库内的许多大型滑坡就发生在昔格达地层中。 在库内的三叠系含煤地层及部分、级冲积堆积阶地中,存在采煤、采金的采空区,在寒武系九老洞组的地层中存在含钾磷矿采空区、在震旦系上统灯影组白云岩中存在菱镁矿采空区。其中采煤、采金、采矿多为民间行为,开采历史较长,且无记录。当这些采空区被库水淹浸后, 其上覆地层单薄或松软, 易产生塌陷, 导致环境地质灾害,应予重视。针对上述滑坡失稳和易产生库再造地段,其上的居民必须搬迁,并作好预防措施,避免在上述地段进行库区移民安置或进行重要的人类工程活动。4.1.5.2 水库泥石流及淤积问题据复核调查,库区内共发现现今具活动性泥石流的沟谷有 29 条。其中:库中段官地沱火厂坝间达 16 条(流沙河内又占该库段的 80%); 库首段(瀑布沟官地沱)和库尾段(火厂坝石棉)泥石流沟仅分别为 6 条、7 条。瀑布沟官地沱库首段:岩性为坚硬的花岗岩、凝灰岩白云质灰岩组成,构造破坏较微,谷坡陡峻,支沟稀疏而短小,历史中无大型泥石流爆发,近年来仅岩及莫沟、灶皇庙沟及西河沟泥石流时有发生,但活动强度已相对趋弱。从其发展趋分析,该库段泥石流沟谷物源有限,其活动规模较小,诱发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官地沱火厂坝库中段:该库段及流沙河沿岸有大面积中生代红层、含煤地层及第四系昔格达组(Q1x)砂泥质层出露,断裂相对发育,受构造作用岩石较破碎,支流及支沟内滑坡、崩塌和松散堆积层发育,植被覆盖稀少,坡面水土流失严重,历史及现今泥石流活动频繁,复发周期短,成为著名的泥石流动区,也是整个库区内泥石流活动集中发育段。如火厂坝沟自 1933 年爆发大型泥石流以来,几乎每年都携有大量的固体迳流物质进入大渡河,白岩河和郝家沟的泥石流活动都曾发生过堵河事件,汉源东沟、西沟和黑石沟泥石流活动曾危及汉源县城等。 由此可见, 库中段泥石流活动频度高、 强度大,危害严重。预测该库段未来仍是水库固体迳流物质来源和堆积的主要场所,诱发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火厂坝石棉库尾段:岩性以坚硬的花岗岩、火山熔岩为主,受构造破坏较弱,泥石流规模多为中小型,频率较低。发展趋势较明显的泥石流沟有永和沟、杨家坪沟(矿山泥石流)等,预测其将来仍有发生泥石流的可能,诱发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如上所述,瀑布沟水库泥石流活动主要集中在官地沱汉源火厂坝(含流沙河)的库中段,并在泥石流沟口形成洪积扇(锥)造成不同程度的山地自然灾害。水库蓄水后仅淹没其 16 条泥石流沟的堆积区和流通区,而不会触发其物质来源区、形成区,预测水库运行后,将不会改变泥石流形成条件及活动趋势,原来大部分堆积在库区两岸的泥石流固体物质将淤积在库内,但其总量约年平均 293.8 万 t,约为原入库泥沙量的 10%,不会影响水库的正常运行。但泥石流活动对库缘环境的影响应予重视。4.1.5.3 水库诱发地震根据库、坝区地震地质、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条件等综合分析与类比和数值模拟论证,瀑布沟水库蓄水后存在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诱震震中最可能范围在汉源昭觉断裂和金坪断裂之间的库中段,最为危险的地段在大树至桂贤的汉源盆地一带。此外,唐家附近、岩岱以北(金坪断裂与汉源昭觉断裂交汇处附近) 、黑马乡和库尾的石棉断裂, 也是可能的诱震震中 ; 但这些地段基本未与库水发生直接的水力联系,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相对较小。通过地质条件分析及强度概率法、水库综合要素法、模糊数学方法估算,瀑布沟水库诱发地震强度上限为五级;黑马乡(汉源昭觉断裂分叉点)可能诱震震级应大大低于诱震强度上限值。因而对大坝的影响烈度不超过度。但水库诱震对周围环境不同程度影响应予重视。至于诱震可能时间的预测,通过类比和初步估算,瀑布沟水库诱发生主震时间在蓄水后初期的可能性较大,诱发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鉴于上述情况,建议施工初期尽早在库坝区范围内设置地震台网,监测蓄水前后地震活动的变化和规律,并取得库坝区地震活动的可靠资料,预测预报其运行期的发展趋势,以利采取合理的对策措施,确保大坝与水库的安全。4.1.5.4 水库渗漏水库库盆主要由坚硬的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和花岗岩组成,仅库中段有碳酸盐岩分布,岩溶不甚发育,岩体透水性较弱,基岩裂隙水逸出最低高程在 880m 以上,并以大渡河为其排泄基准面;水库两侧与邻谷分水岭山体雄厚,地下水分水岭高程远大于正常蓄水位;穿越库区的汉源昭觉断裂和金坪断裂皆具强烈的挤压兼左旋错断特征,二者向南延展相交后在尼日河出露的高程在 1100m 左右, 且沿断裂带及两侧的泉水逸出高程也在 1000m 以上。故水库封闭条件较好,不存在向邻谷产生永久性渗漏问题,诱发地质灾害危险性小。4.1.5.5 水库淹没及浸没瀑布沟水电站正常蓄水位 850.00m 时,将淹没县城 1 座、集镇(乡)20 座、涉及人口8.6 万、 淹没土地 5.13 万亩、 工矿企业 118 个、 公路 118.47km、 渠道 432.68km、 林地 5017亩、房屋面积 45.2 万 m2,以及富林、大树等古文化遗址。库区内赋存矿产有:钴、铀、砂金、菱镁、磷、石棉、煤、石膏等,水库蓄水后将部分或全部淹没的矿 (点) 仅有 : 汉源娃娃营含钾磷矿 (约 200 万 t, 占总储量约 23.2%) ,汉源桂贤菱镁矿(菱镁矿和白云岩各约 50 万 t、150 万 t,分别占总储量约 22.4%、19.2%) ,以及汉源富林、万工的砂金矿。故矿产淹没损失很小。水库蓄水后,会引起库周地下水位壅高。对位于正常蓄水位附近的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如洪积扇和阶地等,地下水位壅高后可能产生浸没问题。瀑布沟水电站库区为河道和盆地型水库,在水库边缘处于正常蓄水位附近零星分布着坡洪积、冲洪积、冲积堆积的覆盖层台地,这些台地组成物质多为块碎石土或卵砾石土,总体具较好的透水性。台地表部的耕地,因库水抬升受毛细管作用,局部可能产生浸没现象,但因这些台地一般分布范围较小,且多呈零星出露,因此水库浸没影响不大,诱发地质灾害危险性小。4.1.6 移民搬迁新址区即黑马营地工程建设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4.1.6.1 汉源新址萝卜岗场地场地区由于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的控制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其稳定性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和区段性,按场地稳定性和建设适宜性,可分为三个工程地质区段,即东区、中区和西区。(1) 东区小水塘沟以东至河口段为东区,面积约 1.77km2。地表部分被覆盖,覆盖层厚度一般为 25m,主要由早更新世的昔格达地层(Q1X) ,坡残积层(Qdl+el) ,高阶地残留的河流冲积层(Qal)组成。下伏基岩以二叠系下统茅口栖霞组(P1m+q)灰岩为主,岩质较坚硬完整,强度高。该区段岩体因岩层倾角较缓,无较大规模的软弱结构面分布。自然边坡和多年采矿形成的采石场均未出现大规模失稳问题, 区内也未发现较大规模基岩滑坡等,因此场地坡体整体稳定性好。工程建设不会诱发大规模地质灾害发生,诱发地质灾害危险性小,但同时必须重视局部开挖顺层边坡和小土滑的失稳。(2) 中区小水塘至肖家沟为中区,地表覆盖层厚度一般为厚度一般为 35m,局部可达 15m,该层结构较松散,密实度差,在雨季或施工用水的浸泡下,易产生变形和沿基覆界面与基岩或覆盖层内部产生滑动失稳。中区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 ,该层在工程区出露厚度约 5070m,主要为粉细砂岩,中、厚层砂岩夹炭质页岩,并有煤线及薄层或透镜状煤层分布。 该区由于煤层大面积开采, 于 1995 年 7 月发现后坡地表 1080m高程附近产生了两条较长的横向沉陷拉裂缝,民房多处开裂,成为该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目前坡体整体稳定,但该塌陷拉裂区的存在和发展,将危及场地的整体稳定。如果工程建设不当将会进一步诱发大规模地质灾害发生,诱发地质灾害危险性大。为此,不宜在上部布置永久性人居工程,但在采取有效工程措施的基础上,在前缘布置路网是可行的。建议立即停止采煤,并加强斜坡稳定性监测。(3) 西区肖家沟以西至石板段为西区,地表覆盖层厚度一般为 13m,局部 58 m,由坡残积的灰黄色块碎石土(Qdl+el)和昔格达地层(Q1X)组成。肖家沟以西至无名沟段岩性为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紫红色夹黄绿色的粉细砂岩;无名沟至石板沟段岩性为奥陶系下统(O1)粉质页岩、粉砂岩。根据现场调查和测绘,该段没有发现边坡变形和滑坡等地质现象,不存在顺层滑动的整体稳定问题,坡体现状稳定性好,可作为建筑场地用地。工程建设不会诱发大规模地质灾害发生,诱发地质灾害危险性小。但由于该段属顺坡向砂页岩地层,在工程建设中存在边坡的顺层失稳问题,在场地规划和工程建设中须引起重视。另外,萝卜岗场地区前缘坡体 820880m 高程段,覆盖层多以残留阶地堆积物和坡残积层以及沟口分布的洪积堆积体为主,水库运行将出现一定范围的库岸再造问题。预测高程至 860m 附近,局部段可到 865m 高程。因此,水库蓄水运行对场地边坡稳定影响较小,主要在坡体前缘覆盖层分布段会出现一定范围的塌岸和库岸再造问题,影响高程约 860m 附近,考虑到场地安全,建议建筑规划范围控制在 870m 高程以上比较适宜。4.1.6.2 库区内各集镇新址 大树场镇新址大树新址山羊坪位于大渡河右岸平缓斜坡地段,属低山斜坡地貌。覆盖层为河流冲积、坡残积层,下伏为奥陶系下统巧家组(O1q)长石石英砂岩夹灰岩。岩体中节理裂隙不发育,完整性较好,现场地质调查没有发现边坡变形和滑坡活动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整体稳定性好。工程建设不会诱发大规模地质灾害发生,场地库岸边坡均为基岩岸坡,坡体稳定性较好,水库建成后不会发生较大规模的库岸再造和塌岸问题,诱发地质灾害危险性小。但应注意覆盖层承载力低和不均匀变形问题。 万工场镇新址万工新址位于大渡河左岸,白岩河左岸 ,高程 8601020m 的斜坡地段。场地大部分基岩裸露,构造简单,岩性为强度较高的二迭系下统阳新组(Py)灰岩及玄武岩为主,属斜向或逆向坡,区内覆盖层厚度小,未发现大规模坡体变形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整体稳定性较好。 工程建设不会诱发大规模地质灾害发生, 诱发地质灾害危险性小。但由于大沟有小规模泥石流发生,且距规划用地范围较近,为确保场地安全,建议对大沟进行必要的整治。 小堡场镇新址小堡乡新址位于大渡河右岸大河弯丁家村岗子上, 基岩为震旦系(22)侵入岩,岩性为紫红肉红色中粒钾长花岗岩, 岩质坚硬完整, 强度高, 岩体中节理裂隙不发育,完整性较好,无具控制性的结构面和构造带分布,场地内无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整体稳定性较好。工程建设不会诱发大规模地质灾害发生,场地外侧边坡主要为基岩岸坡,坡体稳定性较好,水库建成后不会发生较大规模的库岸再造和塌岸问题,诱发地质灾害危险性小。由于场地下部基岩形成的边坡坡高较大,坡度陡,在上部建筑荷载作用下,可能危及坡体稳定,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应预留一定的安全距离。表层分布的红色粘土及部分段出露的灰黄色砂层,不应作为持力层。 顺河场镇新址顺河乡新址位于九襄镇上游流沙河右岸,全合村松林杠大沟至全合沟的斜坡地段。测区基岩地层为侏罗系中统牛滚凼组(Jn)砂岩夹薄层状粉砂质泥岩、泥岩,岩体抗风化能力弱,泥岩遇水软化,属顺向坡,场地区未发现大规模边坡变形、滑坡活动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不存在顺层滑动的整体稳定问题,但存在边坡局部稳定问题。工程建设不会诱发大规模地质灾害发生,诱发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但必须重视局部顺层开挖边坡和小土滑的失稳。建议在场地规划和工程建设中引起重视,尤其应加强排水和施工用水的管理。 市荣场镇新址市荣新址位于流沙河右岸市荣乡共和村浸水坝,测区岩性以奥陶系下统红石崖组(O1h)长石石英砂岩夹粉砂质页岩为主,岩质坚硬完整,强度较高,顺向坡。岩体中节理裂隙不发育,完整性较好,不存在沿基岩滑动的整体稳定问题。工程建设可能会诱发地质灾害发生,诱发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必须重视局部开挖顺层边坡和小土滑的失稳。另外, 场地库岸边坡多以坡积层为主, 水库蓄水运行后将存在库岸再造和塌岸问题,考虑到安全余度,建议场地建筑规划范围控制在 870m 高程以上比较适宜。 富泉场镇新址富泉新址位于流沙河级侵蚀性阶地,地形平缓,阶面高程 880895m;区内构造简单,基岩为强度较高的二迭系下统阳新组(P1y)灰岩,覆盖层薄,场地内无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整体稳定性较好。工程建设可能会诱发地质灾害发生,诱发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必须重视局部开挖导致的小土滑失稳。 另外,场地外侧边坡均为基岩岸坡,坡体稳定性较好,水库建成后不会发生较大规模的库岸再造和塌岸稳定,但在库水位周期性变化和波浪冲击作用下,可能产生小规模的塌滑失稳,建议在规划设计中引起重视。同时由于场地南侧紧临 108 国道内侧坡,因该边坡坡高较大,坡度陡,在上部建筑荷载作用下,可能危及坡体稳定,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应预留一定的安全距离。 丰乐场镇新址丰乐乡新址位于大冲河左岸大坪头至蜡树小学的平缓洼地上, 地形平缓, 高程 880960m;构造简单,基岩为震旦系(22)肉红色花岗岩,覆盖层薄,承载力较高,场地内无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整体稳定性较好。场地距大渡河口较远,且边坡大多为基岩岸坡,坡体稳定性较好,水库建成后不会发生大规模库岸再造和塌岸问题。因此工程建设不会诱发大规模地质灾害发生,诱发地质灾害危险性小。但必须重视局部开挖边坡的小型滑塌。 宰羊场镇新址宰羊乡新址位于大渡河左岸高程 9801050m 的缓坡台地上, 拟建场地地形平缓, 构造简单,基岩为强度较高的砂岩、页岩,地层产状与地形边坡呈大角度相交,场地内无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整体稳定性较好。场地外侧边坡均为基岩岸坡,坡体稳定性较好。该地区在 870940m 不同高程区段上共有 7 个煤洞分布,煤洞深度 100300m,据调查煤洞深埋于拟建场地以下 100150m,现状地表没有发现塌陷变形。工程建设不会诱发大规模地质灾害发生,诱发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但必须重视进一步采煤可能诱发不良地质问题,建议场地区选定后应停止煤层开采。另外水库建成后不会发生较大规模的库岸再造和塌岸稳定。同时由于场地南侧紧临 108 国道内侧坡,因该边坡坡高较大,坡度陡,在上部建筑荷载作用下,可能危及坡体局部稳定,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应预留一定的安全距离。 迎政场镇新址迎政乡新址位于大渡河左岸、八牌河右岸,拟建场地区地形平缓,构造简单,地层为单斜地层,逆倾山里,岩性以砂岩、页岩互层,覆盖层以八牌河级阶地堆积物,结构密实,具有较高承载力,场地内无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整体稳定性较好。工程建设不会诱发大规模地质灾害发生,场地东侧边坡为阶地堆积,但由于地形坡度较缓,坡体稳定性较好,水库建成后不会发生较大规模的库岸再造和塌岸问题,诱发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永和场镇新址永和乡新址位于大渡河右岸台地白马村,拟建场地区地形平缓,区内构造简单,基岩为强度较高的砂岩、页岩,覆盖层薄。场地区绝对高程 10301230m,远远高于正常蓄水位 850.00m,库岸边坡为基岩逆向坡,场地内无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整体稳定性较好。工程建设不会诱发大规模地质灾害发生,水库建成后也不会发生较大规模的库岸再造和塌岸, 但由于场地为斜向坡, 局部地段工程边坡可能存在顺层滑动问题,在规划设计和工程建设中应有一定的处理措施,诱发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4.1.6.3 黑马营地黑马营地黑马营地位于大渡河右岸, 距坝址 6.7km 的黑马沟沟谷内 1.53.0km 处的平台场地内。场地地层岩性为震旦系苏雄组、开建桥组(Zas、Zak)凝灰质砂岩、凝灰岩及长石石英砂岩,其上基本被第四系坡、洪积堆积覆盖,厚 1025m 不等。汉源昭觉断裂经过黑马营地,该断裂为逆断层。场地内两侧山坡总体较稳定,其主要不良地质是:泥石流及沟谷两侧山坡坡较发育的碎石、倒石堆及地基软弱等。除黑马沟本身为泥石流,目前处于稳定衰退期外, 拟建 A 区营地左侧有一小型支沟泥石流发育, 且处于较发育期。综合分析场地地质条件及所存在的不良地质问题, 表明黑马营地拟建场址工程地质一般,泥石流、地基变形及不均匀沉降问题较为突出,总体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工程建设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主要为局部边坡失稳和弃碴不当诱发泥石流等,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危险性中等。4.2 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根据坝址枢纽区、公路施工区、堆碴区、水库区和移民迁建新址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现状调查结果与预测评估结果,本工程建设可能遭受滑坡、崩塌(含人工边坡失稳) 、泥石流、河岸坍塌以及坝基渗透稳定问题、水库诱发地震和浸没等地质灾害的影响。4.2.1 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滑坡灾害的危险性评价滑坡灾害危险性大小, 指已有滑坡和不稳定斜坡发生滑动后对工程设施可能带来的损失与破坏程度。 进行滑坡危险性评价的主要依据是滑坡和不稳定斜坡的分布和发育状况、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人类活动和与工程建设的关系等。6 个评估区内可能遭受滑坡灾害的地段有:1. 枢纽建筑区:坝前右岸古拉裂体及上游桥变形体;左岸溢洪道高边坡部位。2. 建材开挖区:边坡浅表部的滑塌失稳。3. 场内公路区:除上述坝址枢纽区内包括的坝前右岸古拉裂体及上游桥变形体;左岸溢洪道高边坡部位外,还分布在左岸 K0+000K3+000、左岸 K3980K5+875、左岸K8150K9+028;右岸黑马沟坝肩(址) 、右岸尼日河口火车站等段内。3. 堆碴区:岸边可能因洪水冲刷有小规模滑坍。4. 水库区 : 主要集中在库中段主库(官地陀火场坝)及支库流沙河段内,共有 14个滑坡体。5. 移民迁建新址区:现状均较好,无明显滑坡体存在,但在施工过程中,部分覆盖层及顺层边坡有可能诱发不同规模的滑坡。上述区段滑坡发育或为顺层岩层分布区,自然斜坡的稳定性较差,工程措施不当或弃碴不当极易诱发既有滑坡复活,对工程建设造成危害。4.2.2 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崩塌灾害的危险性评价评估区为典型的构造侵蚀山地峡谷地貌,山高谷深,山坡陡峻。新构造运动表现为不均衡的上升使河流下切作用十分强烈, 除库中段因岩性软弱岸坡再造较强烈而表现为宽谷外,其余地段两岸发育多级基岩陡坎,其下无坡积缓坡、崩积平台及河流阶地。基岩多为由坚硬的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和花岗岩组成,仅库中段有碳酸盐岩分布,评估区地处亚热带气候,降水量大,物理化学风化严重,再加之卸荷强烈,山体表面岩体一般比较破碎,稳定性比较差。综合上述多种因素造成大渡河两岸崩塌、落石较为发育。水库区内分布较为典型的 7 处崩塌危岩体及其他部分有陡崖分布处,常有崩塌、落石发生。而本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度,暴雨也较多,故对于坝址枢纽区各工程开挖边坡、公路施工区、水库区和移民迁建新址区等位于基岩陡坎坡脚的地段,若不设防,工程建设过程中遭受崩塌、落石危害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4.2.3 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泥石流灾害的危险性评价泥石流灾害的危险性是指泥石流发生可能带来的损失与破坏程度。 进行泥石流危险性评估的主要依据是:泥石流发育状况、人类活动方式与经济发展水平、工程设施性质等。根据现状调查,评估区内大渡河峡谷为泥石流较发育区,库区内共发现现今具活动性泥石流的沟谷有 29 条。其中:库中段官地沱火厂坝间达 16 条(流沙河内又占该库段的 80%); 库首段(瀑布沟官地沱)和库尾段(火厂坝石棉)泥石流沟仅分别为 6条、7 条。显然,瀑布沟水库泥石流活动主要集中在官地沱汉源火厂坝(含流沙河)的库中段,并在泥石流沟口形成洪积扇(锥)造成不同程度的山地自然灾害。水库蓄水后仅淹没其 16 条泥石流沟的堆积区和流通区,而不会触发其物质来源区、形成区,预测水库运行后,原来大部分堆积在库区两岸的泥石流固体物质将淤积在库内,但其总量约年平均 293.8 万 t,约为原入库泥沙量的 10%,不会影响水库的正常运行。但泥石流活动对库缘环境的影响应予重视。总体上看,评估区泥石流危害的主要对象是既有公路及少量农田,同时对坝区公路及场外公路有一定影响。以桥梁通过时,对桥梁构筑物可能有冲刷性破坏和淤积,设计时应给与充分考虑,合理选定路线位置,适当提高路线高程和加大桥梁孔跨和高度,以防止泥石流的破坏。4.2.4 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水库坍岸的危险性评价如前所述,施工期回水淹没部分主要为坝前级阶地漂卵石层组成的谷坡下部,包括左岸觉托和三谷庄,右岸为毛日依地蛇勒段。预测可能产生坍岸仅有觉托和三谷庄两处:觉托处回水淹没其下部,上部岸坡土体高度约 25m,坡长 2250m;三谷庄一带回水淹没其下部,上部岸坡土体高约 10m,坡长 1000m。施工期在库水作用下该两处岸坡将存在局部失稳垮塌的可能性,对围堰及施工场地布置有一定影响,应予重视。水库运营后,由于库首段和库尾段的基岩岸坡稳定性较好,库岸再造主要表现为局部坍岸,如黑马沟、丁家坪、苏村坝坍岸。库中段第四系广泛分布,岸坡稳定性差,库岸再造主要表现为滑坡、坍岸,库水位 850.00m 时,该库段最大水面宽度达 2.8km,由昔格达组半成岩和松散冲积层组成的岸坡,在波浪和流水作用下易发生变形破坏,预测桂贤、大树下湾子等地局部将有明显坍岸,桂贤、汉源、上指大地、金岩等滑坡活动性会增强。但因这些变形破坏体距离大坝较远,一般不会危及大坝安全,但对库岸产生的环境工程地质影响应予重视。4.2.5 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其他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价1. 岩溶水库库盆主要由坚硬的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和花岗岩组成,仅库中段有碳酸盐岩分布,但岩溶不发育,以溶沟石芽等为主,且岩溶发育位置较高,距离坝址区较远,发生岩溶塌陷和渗漏的可能性比较小,岩溶对工程基本无影响。2. 小煤窑采空小煤窑采空主要分布在拟建移民搬迁新址的汉源新址萝卜岗及宰羊场镇新址, 现状调查表明,萝卜岗场址由于煤层大面积开采,于 1995 年 7 月发现后坡地表 1080m 高程附近产生了两条较长的横向沉陷拉裂缝,民房多处开裂,成为该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尽管目前坡体整体稳定,但该塌陷拉裂区的存在和发展,将危及场地的整体稳定。而宰羊场镇新址因采空区距地表较深,对场地影响较小。本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见表 4-4。瀑布沟水电站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表 4-4部位地段可能产生地质灾害类型危害对象发育程度损失情况危险性评价坝前右岸边坡(古拉裂体及上游桥变形体)滑塌大坝正常运营发育大大左岸进水口及溢洪道边坡滑塌枢纽工程建设人员及设备弱发育中等大枢纽建筑区坝基坝基变形稳定、 渗透稳定问题大坝及下游发育大大建材开挖区各采场小型滑崩施工人员弱-不发育小小(个别中等)场内公路区两岸谷肩等小型滑坡、 崩塌落石及泥石流枢纽工程建设人员及设备中等发育中等(局部大)中等(局部大)碴场区枢纽区上游小型滑坍沙石加工厂弱-不发育小小瀑布沟-官地陀(022 km)滑坡、泥石流、水库诱发地震农田、 农宅、水库弱发育(局部发育)中等(局部大)小(局部中等)官地陀-火场坝(2238 km)滑坡、泥石流、库岸再造、农田、 农宅、水库发育中等中等(局部大)火场坝-迎政乡(3866 km)滑坡、泥石流、农田、 农宅、水库弱发育小小(局部中等)迎政乡-石棉县城(6677)泥石流农田、水库弱发育小小水库区汉源肖家湾村(015,流沙河段)滑坡、泥石流、库岸再造农田、 农宅、水库发育中等中等(局部大)萝卜岗场址采空区塌陷、滑坡新建场址局部发育中等小(局部中等或大)各集镇新址(10 个)小型滑塌新建场址局部发育小小移民搬迁新区黑马营地地基沉降、泥石流新建场址弱发育中等中等5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5.1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原则根据瀑布沟水电站坝、库区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人类工程活动情况及建设工程的重要性,综合考虑工程建设可能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对整个坝、库区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的目的在于评价场地对于水电工程建设的适宜性。 拟建场地的适宜性评价主要从两个方面衡量, 即场地不良地质现象对于水电工程建设的危险性大小和防治地质灾害所需的经济和时间投入问题,并综合两者进行工程建设适宜性分级,划分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小。依据这一思路,在对拟建场地进行分区评价时,首先对各类不良地质或潜在不良地质进行危险性和防治工程的相对性评价, 然后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据上述原则,对拟建场地划分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和地质灾害危险性小三大类型。5.2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5.2.1 枢纽建筑区1. 综合评估结果表明,坝址区所涉及的坝肩开挖边坡,现状边坡稳定,地质灾害危险性小。但因岩体内结构面较发育,施工开挖后,开挖边坡属小型崩(滑)塌失稳的中等发育区, 对主体工程施工有一定影响, 诱发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 故综合判别表明,坝肩开挖边坡部位的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在按合适的开坡坡比进行开挖施工、并采用合理的施工方式(如从上向下削坡等)及时跟进边坡锚固等工程措施的条件下,建设用地是适宜的。2. 进水口及溢洪道等人工开挖边坡,因浅表部坡残积及古冲积层厚度较大,现状边坡较稳定,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但较厚的第四系地层对主体工程施工影响较大,属滑坍失稳的发育区,诱发地质灾害危险性大。故综合判别表明,进水口及溢洪道等开挖边坡部位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在必须按合适的开坡坡比进行开挖施工、并采用合理的施工方式(如从上向下削坡等)及及时跟进边坡锚固等工程措施的条件下,建设用地才是适宜的。3. 坝前右岸从坝址至毛日依地段所在边坡存在古拉裂体、上游桥变形体和毛日依地危岩体,段内其余部位因岩性、风化卸荷及重力变形等的影响,普遍表现为岩体较破碎,边坡稳定性一般,局部地段稳定性较差,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大坝施工及水库蓄水后, 此段发生局部失稳的可能性较大, 诱发地质灾害危险性大。 故综合判别表明,从坝址至毛日依地段所在边坡部位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建议对古拉裂体、上游桥变形体和毛日依地危岩体作必要的工程治理措施后,方可作为适宜的建设用地。4. 坝基渗透稳定问题,因坝区分布较厚的冲洪积砂卵石层,透水性较好,因此如不进行防渗处理,水库蓄水后产生坝基渗透稳定问题的可能性大,诱发地质灾害危险性大。故综合判别表明,坝基渗透部位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在对坝基进行帷幕灌浆等工程措施后,建设用地是适宜的。5.2.2 建材开挖区1. 黑马料场地势相对宽阔,地面坡度 5°10°,浅表层均为耕地,其下由含块碎砾石土层组成,多呈棱角次棱角状,少量次园状,结构较密实。总体上,该料场地质条件良好,无地质灾害现象,场地稳定。预测开挖后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开挖边坡的局部滑坍,诱发地质灾害可能性中等。总体上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在开挖过程中只要注意对边坡的保护,适宜性较好。2. 深启低料场地势东北高而西南低,呈条形阶梯状,土料均为褐黄色含砾石粘土层,结构密实,自表层往下部其砾石含量逐渐增多,且局部夹少量块石,碎(砾)石成分以花岗岩为主,少量辉绿岩。土层厚度随地形和基岩面起伏变化大,厚者勘探深度达9.9m 未见其底,薄者仅 2m 即见强风化花岗岩。该料场地形较为陡峻,场内现状地质条件总体良好,除局部存在小方量浅表层滑塌外,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局部中等。开挖后可能产生的地质灾害主要是开挖边坡的局部失稳和不合理弃碴,因原有边坡较陡,会诱发坡面泥石流,诱发地质灾害可能性大,危险性大。总体上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在开挖过程中要注意对边坡的保护,适宜性才较好。3. 卡儿沟料场块石料岩性为澄江期中粗粒花岗岩, 地形坡度 45°60°, 基岩裸露。边坡岩体多呈 0.40.6m 大小之块体。现状上看,此料场工程地质条件良好,除局部存在小规模零星崩塌落石外,无其他不良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开挖后可能产生的地质灾害仍然是开挖边坡的局部零星块体失稳,诱发地质灾害可能性小,危险性小。总体上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小,适宜性好。4. 加里俄呷料场块石料系澄江期中粒花岗岩,地形平均坡度 50°。岩块大小以0.40.8m 为主。由于该料场本身为崩塌危岩体,边坡稳定性较差,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开挖后可能产生的地质灾害是开挖边坡的块体失稳,诱发地质灾害可能性大,危险性大。总体上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在开挖过程中要注意对边坡的保护,适宜性才较好。5. 管家山粘土料场本身处在大渡河左岸级阶地上。地形舒缓开阔,场地地质条件良好,无地质灾害现象,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开挖后可能产生的地质灾害是开挖边坡的很局部坍滑失稳,诱发地质灾害可能性小,危险性小。总体上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小,适宜性较好。5.2.3 场内公路区根据路线所处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工程类型、采取防治措施的难易程度等,将沿线划分为大、中两种区段,具体划分见表 51。两岸公路沿线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段表 5-1序号位置长度(km)现状稳定性公路工程类型可能诱发的灾害类型防治难易程度危险性综合评估左岸1K0+000K3+0003.0稳定性较差路基,半填半挖小型滑坍、 局部崩塌困难大K3+000K3+9800.98较稳定路基,半填半挖零星崩塌落石较困难中等2K3980K5+8751.895较稳定路基,半填半挖小型滑坍困难大3K5+875K8+1502.275较稳定路基,半填半挖零星崩塌落石较困难中等4K8150K9+0280.878较稳定路基,半填半挖大型滑坍困难大5K9+028K10+0501.022较稳定路基,半填半挖零星崩塌落石较困难中等右岸1火车站尼日河口 2.5较稳定路基,半填半挖小型滑坍较困难中等2尼日河口坝肩(址) 0.8较稳定路基,半填半挖零星崩塌落石较困难中等3坝肩(址)黑马沟6.0较稳定,部分潜在不稳定路基,半填半挖大型滑坍、 崩塌落石困难大统计显示,左、右岸公路沿线危险性以中等和大为主,无危险性小的段。其中左岸危险性中等的区段长度为 4.277km,占左岸路线总长的 40.7%;危险性大的区段长度6.223km,占左岸路线总长的 59.3%。右岸危险性中等的区段长度为 3.3km,占左岸路线总长的 35.5%;危险性大的区段长度 6.0km,占左岸路线总长的 64.5%。5.2.4 堆碴区堆碴区均为原大渡河冲积阶地,除前缘局部因洪水冲刷可能会造成小方量滑坍外,场地稳定性均良好,相应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而工程建设后可能诱发的堆积边坡滑塌失稳等规模也小,易于防治,诱发地质灾害危险性小。总体上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小,适宜性较好。5.2.5 水库区根据库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及相应的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状况,所做的 5 个库段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如下,见表 52。瀑布沟水库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段表 5-2库段地形、地貌基本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及危险性综合评价1瀑布沟官地沱22(022)库段长 22km。 “V”型峡谷地貌,河道总体呈南东向深切弯曲延展,谷底狭 窄 ,河 面 宽60120m,两 岸 谷坡 陡 峻 ,坡 度 约40°60°,崖状地形发育,两岸支沟稀疏而短小,河谷阶地极零星。以下震旦统火山熔岩、 火山碎屑岩、澄江期花岗岩、前震旦浅变质玄武岩为主。 官地沱赵候庙间有上震旦统古生界碳酸盐岩分布。 处于相对稳定的瓦山断块西侧。 西边以汉源昭觉断裂为边界, 断块内构造破坏轻微, 断裂切割稀疏,岩体较完整, 新构造活动以继承性整体隆起为特征, 未发现断裂新活动迹象。谷坡变形以局部岩体卸荷拉裂和小型崩塌,坠落为主。除坝前古拉裂体及上游桥变形体外,未发现较大的谷坡变形失稳地段。谷坡相对稳定。历史上无大型泥石流爆发,近年来仅顺河乡老木沟和赵候庙沟时有小规模泥石流发生,但活动强度较弱。除右岸坝址至黑马沟坡段库岸边坡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左岸坝址至三谷桩段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其余总体危险性小。2官地沱火厂坝16(2238)库段长 16km。 河谷盆地地貌,谷底宽阔,河床坦荡,河面宽 2002000m,谷坡宽缓,坡度25°35°,漫滩、心滩、阶地发育,两岸有流沙河、白岩河、西街河、料林河等支流汇入。以上震旦统古生界碳酸盐岩、 沉积碎屑岩和中生界红层为主。断陷盆地内有厚达 200余 m 的第四系半成岩和松散堆积层分布。 处于汉源断陷盆地内。 东西两侧分别以汉源昭觉断裂、金坪断裂为边界,并有北东向的河南站断裂、 杨家沟断裂相交汇。 新构造活动以 EW 向拉张运动为主。Q1X地层偶有褶皱、断层形迹、断裂带新活动性微弱。物理地质作用较强烈,滑坡、崩塌、泥石流、坡面冲刷较集中,其中以大中型土质滑坡居多,如桂贤滑坡、汉源滑坡、太平滑坡、麦地坡滑坡、大树大河沟滑坡等。谷坡稳定性差。泥石流和坡面水土流失严重,泥石流活动具有频度高、强度大、危害较大等特点。该段是整个库区内大中型泥石流活动集中发育的场地。库岸边坡地质灾害总体危险性中等,个别滑坡部位危险性大。3火厂坝迎政乡28(3866)库段长 28km。 河道总体呈 EW 向延展,河谷呈较开阔的“V”型谷,时宽时 窄 , 河 面 宽 1001000m 不等,谷坡呈阶梯型,下陡上缓,坡度一般约36°42°,陡者60°以上。沿河阶地、 漫滩断续发育。以澄江期花岗岩、 下震旦统酸性火山岩为主。宰羊、迎政一带有上三迭统含煤碎屑岩和第四系昔格达组(Q1X)半成岩地层分布。 处于金坪断裂与石棉断裂之间的黄草山断块上。花岗岩、火山岩构造变形微弱,岩体相对完整,断裂切割稀疏,次级构造以 EW 向永和断裂、NW 向美罗断裂为主,块内次级断裂的新活动性不明显。谷坡变形以中小型崩塌、滑坡或局部浅层卸荷、坠落为主,较大型滑坡、崩塌多发生在美罗、迎政、永和等支沟的第四系地层中。库岸谷坡较稳定。泥石流活动规模多为中小型,且爆发频度较低。发展趋势较明显的泥石流沟有永和沟沟、宰羊沟。库岸地质灾害危险性总体小,局部中等。4迎政乡石棉县城11(6677)库段长 11km。 河道总体呈 EW 向延展,河谷呈较开阔的“V” 型谷, 坡度一般约36°42°,陡者 60°以上。以澄江期花岗岩、 下震旦统酸性火山岩为主。 处于金坪断裂与石棉断裂之间的黄草山断块上。花岗岩、火山岩构造变形微弱,岩体相对完整,断裂切割稀疏,次级构造以 EW 向永和断裂、NW 向美罗断裂为主, 块内次级断裂的新活动性不明显。谷坡变形以小型崩塌、 局部浅层卸荷、坠落为主。库岸谷坡稳定。泥石流只见杨家坪沟 1 条,且爆发频度较低。库岸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5汉源肖家湾村15(015)库段长 15km。 河谷盆地地貌,谷底宽阔,河面宽 100500m,漫滩、阶地较发育。以上震旦统古生界碳酸盐岩、 沉积碎屑岩和中生界红层为主。断陷盆地内有厚达 200余 m 的第四系半成岩和松散堆积层分布。 处于汉源断陷盆地内。物理地质作用较强烈, 滑坡、 泥石流、坡面冲刷较集中,其中以大中型土质滑坡居多,谷坡稳定性差。泥石流和坡面水土流失严重。该段也是库区内大中型泥石流活动较集中发育的场地。库岸边坡地质灾害总体危险性中等,个别滑坡部位危险性大。总体上看,在整个水库区 184km(含主库两岸长 154km,支库总长 30km)中,属危险性小的库段累计长约 109.2km,占整个库段长的 59.3%;属危险性中等的库段累计长约 67.1km,占整个库段长的 36.5%;属危险性大的库段累计长约 7.7km,占整个库段长的 4.2%。尽管水库区淹没范围内发育各种不同规模的滑坡、 崩塌和泥石流或其他潜在地质灾害,主要造成库岸坍塌、水库淤积,对所在地的农田和环境有一定影响,对大坝枢纽工程影响不大。故总体上讲只要采取合适的工程防治措施,工程项目建设是可行的。5.2.6 移民搬迁新址区 拟建的汉源新城址萝卜岗及其他 10 个乡镇场址,除萝卜岗场址中区及宰羊场镇新址,因煤层开挖在地表以下形成采空区,易导致地表塌陷外;以及个别场地工程施工后可能会引起小规模滑塌外,总体地质条件良好,均普遍适宜于建筑。现状调查表明, 萝卜岗场址由于煤层大面积开采, 于1995年7月发现后坡地表1080m高程附近产生了两条较长的横向沉陷拉裂缝,民房多处开裂,成为该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尽管目前坡体整体稳定, 但该塌陷拉裂区的存在和发展, 将危及场地的整体稳定。而宰羊场镇新址因采空区距地表较深,对场地影响较小。而黑马营地则因现状地基条件较差,工程建设后如不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将会引起明显的地基沉降和不均匀变形等不良地质问题。此外,如堆碴不当或对左岸支沟不整治的话,可能诱发泥石流。总体上黑马营地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进行必要的地基处理及对泥石流作排导工程措施后,方可作为建筑用地。综合评价表明:1. 汉源新址萝卜岗场地东区自然边坡和多年采矿形成的采石场均未出现大规模失稳问题, 区内也未发现较大规模基岩滑坡等,因此场地坡体整体稳定性好,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除局部开挖顺层边坡会引起小土滑失稳外,工程建设不会诱发大规模地质灾害发生,诱发地质灾害危险性小。综合评价东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中区由于下伏采煤层形成采空区,导致地表民房多处开裂,成为该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目前坡体整体稳定,但该塌陷拉裂区的存在和发展,将危及场地的整体稳定,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工程建设将会进一步诱发大规模地质灾害发生,诱发地质灾害危险性大。综合评价中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西区根据现场调查和测绘,没有发现边坡变形和滑坡等地质现象,不存在顺层滑动的整体稳定问题,坡体现状稳定性好,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由于该段属顺坡向砂页岩地层, 在工程建设中存在边坡的顺层失稳问题, 在场地规划和工程建设中须引起重视,但工程建设不会诱发大规模地质灾害发生,诱发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综合评价西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2. 库区内各集镇新址 大树场镇新址大树新址山羊坪现场地质调查没有发现边坡变形和滑坡活动等不良地质现象, 场地整体稳定性好,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除应注意覆盖层承载力低和不均匀变形问题外,工程建设不会诱发大规模地质灾害发生,场地库岸边坡均为基岩岸坡,坡体稳定性较好,水库建成后不会发生较大规模的库岸再造和塌岸问题,诱发地质灾害危险性小。综合评价大树场镇新址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万工场镇新址万工新址区内覆盖层厚度小,未发现大规模坡体变形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整体稳定性较好,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工程建设不会诱发大规模地质灾害发生,诱发地质灾害危险性小。综合评价万工场镇新址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小堡场镇新址小堡乡新址场地内无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整体稳定性较好,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工程建设不会诱发大规模地质灾害发生,场地外侧边坡主要为基岩岸坡,坡体稳定性较好,水库建成后不会发生较大规模的库岸再造和塌岸问题,诱发地质灾害危险性小。综合评价小堡场镇新址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顺河场镇新址顺河乡场地区未发现大规模边坡变形、滑坡活动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不存在顺层滑动的整体稳定问题,但存在边坡局部稳定问题,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工程建设除重视局部顺层开挖边坡和小土滑的失稳外, 总体不会诱发大规模地质灾害发生,诱发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综合评价顺河场镇新址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 市荣场镇新址市荣新址不存在沿基岩滑动的整体稳定问题,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工程建设可能会诱发地质灾害发生,如局部开挖顺层边坡失稳等,诱发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综合评价市荣场镇新址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 富泉场镇新址富泉新址场地内无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整体稳定性较好,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工程建设可能会诱发地质灾害发生,如局部开挖导致的小土滑失稳等,诱发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综合评价富泉场镇新址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 丰乐场镇新址丰乐乡新址场地内无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整体稳定性较好,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工程建设除局部开挖边坡会形成小型滑塌,总体上不会诱发大规模地质灾害发生,诱发地质灾害危险性小。综合评价富泉场镇新址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宰羊场镇新址宰羊乡新址地层产状与地形边坡呈大角度相交,场地内无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整体稳定性较好,据调查当地采煤煤洞深埋于拟建场地以下 100150m,现状地表没有发现塌陷变形, 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工程建设不会诱发大规模地质灾害发生,坡体局部会产生滑塌失稳,诱发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综合评价宰羊场镇新址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 迎政场镇新址迎政乡新址场地内无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整体稳定性较好,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工程建设不会诱发大规模地质灾害发生,诱发地质灾害危险性小。综合评价迎政场镇新址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永和场镇新址永和乡新址场地内无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整体稳定性较好,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工程建设不会诱发大规模地质灾害发生,但由于场地为斜向坡,局部地段工程边坡可能存在顺层滑动问题,诱发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综合评价永和场镇新址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3. 黑马营地黑马营地拟建场址工程地质条件一般,总体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工程建设诱发或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主要为泥石流、地基变形及不均匀沉降问题,诱发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中等。综合评价黑马营地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5.3 场地工程适宜性评估对建设用地适宜性作出评价,一是要对自然条件下用地的适宜性作出评价;二是对采取防治措施以后的条件下用地的适宜性作出评价。本次评估认为在可行性研究确定坝址枢纽布置、两岸公路推荐线路走向、碴场区及移民搬迁新址等方案时, 是充分考虑了整个工程区内工程地质条件, 尤其是崩塌、 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影响,因此工程区各枢纽布置是总体是可行的。尤其是坝址区,坝线尽可能地避开了坝前古拉裂体和上游桥变形体的不利影响。 对两岸公路在陡崖等危岩体分布区,也采用隧道方案避开其影响。而对拟选的 12 个新迁场址,也尽可能选择在地形相对平缓、地质条件良好的部位。因此在自然条件下,工程区各枢纽布置方案均较好的避开了地质灾害发育地段,选择位置是比较合理的。对不能绕避的地质灾害,可采取防治处理措施,如:不稳定斜坡和滑坡采取减载活抗滑工程处理;崩塌、危岩、落石地段采取清除、拦截和加固措施;泥石流沟发育地段禁止随意弃土、弃碴,并采用拦石坝、留足桥下净空等措施;河岸冲刷及水库坍岸地段设置冲刷防护工程措施等;隧道及路基开挖弃碴选择适当的堆放场地或结合路基工程合理地加以利用,弃碴坡脚设计挡碴墙防护。在设计、施工中采取上述措施后,该工程区各枢纽布置的修建不会诱发和加剧大的地质灾害, 能够保证建设用地及建设项目的安全。及采取防治措施后,建设用地的适宜性会较好地得到改善。另外,在针对以后各项工程的设计施工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对两岸公路的深挖方地段,应进行路堑和隧道方案的经济技术比较,兼顾少占土地的原则;高填方地段应进行路堤和旱桥方案的经济技术比较, 如果选择高填方, 则应采取路堤挡墙等收坡措施,尽量做到少占农田。而对水电站各种引水隧道及公路的长隧道及特长隧道弃碴,应尽可能地做到合理协调, 一方面最好不占用良田及土地, 采取指定取土场和土地复垦的措施 ;另一方面尽可能将弃碴应用到今后的大坝施工中去。只有做到了这几点,就可以到达保护环境,从而使本项建设用地的使用更加合理。综上所述, 大渡河瀑布沟水电站工程区各枢纽布置经充分的方案比较和工程治理后,在不进一步恶化“现状”或对“现状”有所改善的条件下,建设用地的使用是适宜的。6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建议地质灾害的防治应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以达到保护地质环境,避免和减少灾害损失的目的。对于分布范围广、危害程度大的灾害,工程布置应采取绕避原则;受经济、人为、地形要素控制,工程建筑必须通过地质灾害区,则应采取避重择轻,尽量减少其影响和根据不同灾种选择有利的通过位置和合理的通过方式,并应在采取必要的防护治理措施后通过的原则。根据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 瀑布沟工程评估区内主要地质灾害为崩塌、 危岩、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于大渡河两岸的大型滑坡(变形体) 、崩塌及发育的泥石流沟, 坝址枢纽及两岸公路、 移民新迁场址均主要采取了绕避方案。 就两岸公路而言,对规模小,边界条件清楚,整治技术方案可行、经济合理的地质灾害区,则选择合适的位置,采用合理的通过方式,并应进行绕避和采取工程措施治理的方案比较。现根据整个工程区内不同灾种和危险性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6.1 边坡失稳、滑坡的防治措施斜坡挖方地段,由于构造节理及岩层倾向等不利因素,施工中或工程建成后仍可能产生边坡失稳, 诱发滑坡与崩塌等地质灾害, 其规模和危害程度与开挖边坡的高度有关。在高、中危险度的工程高边坡段,应采用设台阶及适当放缓边坡坡度、全断面边坡防护,或采用下挡上护措施,必要和有条件时可采用预应力锚索加固手段;在低危险度的低边坡段,可采用坡面防护,下设挡墙、脚墙的防护措施 ; 同时上述地段尚应做好防、排水工程,避免地表水渗入岩土体内。斜坡地带,在坡积层上填方加载时,可能会导致坡积层沿下伏基岩面滑动,可采取路堤挡土墙、路肩墙进行防治,挡墙基础宜置于基岩中一定深度。对边坡有危岩、危石分布的隧道进、出口地段,应视情况采取预先清除、支护、加固、锚固、网固和拦、挡等措施。对于路线通过的滑坡地段,首先应消除和减轻水对滑坡的危害,即采取拦截或引排措施将影响斜坡稳定性的地表水、地下水引、排出滑坡体外,必要时采取支撑渗沟和排水隧洞引排埋藏较深的地下水。其次是在必要时采取支与挡、减载与反压等措施改善滑坡体力学平衡条件,减小下滑力,增大抗滑力,确保滑坡稳定而不危害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程序施工。同时对现状稳定性一般或较差的边坡及开挖边坡必须设置必要的变形监测点, 以便对边坡的变化趋势作出准确判断。6.2 泥石流灾害防护措施泥石流的发生和发展原因很多,从根本上来说,对泥石流的防治原则应该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预防措施:对于工程直接相关的泥石流沟,一是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要认真做好泥石流的辨识工作,就公路建设而言,根据通过泥石流地区的选线原则,选则最佳的路线方案;二是采用恰当的工程措施通过泥石流沟,根据本地区泥石流沟的特点,公路通过泥石流沟时,只宜采用桥梁工程跨越,桥长应足够,桥跨设置宜采用大跨度,留足桥下净空,避免在沟槽中心设置桥墩;三是采用生物防治措施,采用封山、育林与合理耕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控制地表径流,防止坡面侵蚀,达到根除泥石流灾害的目的。治理措施 : 结合本地区特点,应选用固稳、挡储、排导等措施,禁止随意乱堆乱弃,特别是严禁在主沟槽内堆弃弃碴,以防止工程弃碴增大泥石流量。尽量少占压河床,并加强导流工程;桥台锥体要加强防护。6.3 崩塌、危岩、落石等灾害防治措施对评估区内崩塌、危岩、落石危害性大的路段,公路建设中应采取绕避或以隧道通过的措施,避开崩塌、危岩、落石主要分布地段,可大大降低了基岩陡坡地带危岩掉落、崩塌的危害程度。在设计中,应采取刷坡清除、镶补勾缝、加固支档、修筑拦石墙和排水等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爆破用药量,分级开挖及时支护,发现危石及时清除或支撑加固,对影响斜坡稳定性的岩体空洞、裂隙及时进行镶补勾缝、拦截疏导斜坡地表水和地下水。对现状稳定性一般或较差的边坡及开挖边坡必须设置必要的变形监测点, 以便对边坡的变化趋势作出准确判断。6.4 水库坍岸的防护措施瀑布沟水电站计划蓄水抬高大渡河水位至 850m 高程时,将对两岸分布的滑坡、崩塌、松散坡积物斜坡的稳定性均可能造成影响。在边坡防护设计中,应采用干砌片石护坡、挡墙、抛石或干砌片石与挡墙相结合的库岸防护或路基防护措施。同时对有居民和农田分布的地段,建议居民后撤至塌岸影响区以外,并采取防护堤等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同时禁止一切破坏岸坡的人类工程活动。6.5 坝基渗流的防治措施针对坝基渗透稳定问题问题,建议采用帷幕灌浆至相对隔水层的方式予以处理。6.6 水库诱发地震的防治措施目前对水库诱发地震无合适的防治措施,建议设置库区地震监测台网,加强监测预报,以便当地居民及时避让。7 结论与建议7.1 主要结论 1)瀑布沟水电站工程为国家级重要建设项目,属重要建设项目,工程区地质环境条件属于复杂类型。根据国土资源部有关规定,本项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属一级评估。2)综合评估结果表明,坝址区所涉及的坝肩开挖边坡,因岩体内结构面较发育,施工开挖后,开挖边坡属小型崩(滑)塌失稳的中等发育区,对主体工程施工有一定影响,诱发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进水口及溢洪道等人工开挖边坡,因浅表部坡残积及古冲积层厚度较大,对主体工程施工影响较大,属滑坍失稳的发育区,诱发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坝前右岸从坝址至毛日依地段所在边坡不仅存在古拉裂体、 上游桥变形体和毛日依地危岩体,段内其余部位因岩性、风化卸荷及重力变形等的影响,普遍表现为岩体较破碎,边坡稳定性一般,局部地段稳定性较差,大坝施工及水库蓄水后,此段发生局部失稳的可能性较大,诱发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因坝区分布较厚的冲洪积砂卵石层,透水性较好,因此,在工程施工和水库蓄水后产生坝基渗透稳定问题的可能性大,诱发地质灾害危险性大。3)建材开挖区中,黑马料场总体上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在开挖过程中只要注意对边坡的保护,适宜性较好。卡儿沟料场和管家山粘土料场总体上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小,适宜性好。深启低料场和加里俄呷料场总体上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在开挖过程中要注意对边坡的保护,适宜性才较好。4)统计显示,左、右岸公路沿线危险性以中等和大为主。其中左岸危险性中等的区段长度为 4.277km,占左岸路线总长的 40.7%; 危险性大的区段长度 6.223km,占左岸路线总长的 59.3%。右岸危险性中等的区段长度为 3.3km,占左岸路线总长的 35.5%; 危险性大的区段长度 6.0km,占左岸路线总长的 64.5%。5)堆碴区均为原大渡河冲积阶地,除前缘局部因洪水冲刷可能会造成小方量滑坍外,场地稳定性均良好,相应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而工程建设后可能诱发的堆积边坡滑塌失稳等规模也小,易于防治,诱发地质灾害危险性小。6)水库区现状发育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滑坡、危岩(崩塌) 、泥石流、坍塌等,地质灾害诱发因素多为自然因素。 整个库区除小部分大型滑坡及泥石流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个别大外。水库蓄水后,大部分库岸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而原有部分大特大型滑坡及冲积层等会形成坍岸、失稳和浸没,地质灾害危险性大。总体上看,在整个水库区 184km(含主库两岸长 154km,支库总长 30km)中,属危险性小的库段累计长约 109.2km,占整个库段长的 59.3%;属危险性中等的库段累计长约 67.1km,占整个库段长的 36.5%;属危险性大的库段累计长约 7.7km,占整个库段长的 4.2%。 除对部分危险性大的岸坡需采取工程措施外, 整个库岸工程建设适宜性较好。7)拟建的汉源新城址萝卜岗及其他 10 个乡镇场址包括黑马营地,除萝卜岗场址中区因煤层开挖在地表以下形成采空区,工程地质条件差,现状及诱发地质灾害为大,不太适宜于建筑外;其余场地总体地质条件中等良好,现状及诱发地质灾害普遍为小至中等,均普遍适宜于建筑。8)瀑布沟水库蓄水后存在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诱震震中最可能范围在汉源昭觉断裂和金坪断裂之间的库中段, 最为危险的地段在大树至桂贤的汉源盆地一带。而唐家附近、岩岱以北(金坪断裂与汉源昭觉断裂交汇处附近) 、黑马乡和库尾的石棉断裂,也是可能的诱震震中;但这些地段基本未与库水发生直接的水力联系,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相对较小。总体上看,瀑布沟水库诱发生主震时间在蓄水后初期的可能性较大,诱发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对水工建筑物不会产生危害,可能对周围的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9)本报告不代替评估区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及相关的专项评价工作。7.2 建议 1)地质灾害防治应贯彻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防治结合”的原则,主要防治措施, 在工程建设设计和施工中,加强地质环境保护,尽量减轻人类工程对地质环境的不利影响,尽可能避免诱发和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 2) 坝基及边坡开挖采取相应排水措施并及时喷锚保护,注意施工方法,边坡开挖控制在安全坡角内, 全面进行坝基与两岸坝肩防渗帷幕灌浆。 对电站主体工程施工开挖,要采取工程防护措施,在坝基、肩高边坡开挖地段,建议采用台阶形边坡,并应确定合理的开挖坡比,进行边坡防护及布设截排水设施等,防止边坡发生渗透变形与滑塌,保证施工安全。同时必须布置必要的边坡变形监测措施。 3) 两岸公路施工建设过程中, 建议对施工中形成的边坡开挖或堆填后应及时进行支挡处理,同时做好排水措施处理,不乱弃碴。 4) 堆碴场地及时修建挡碴墙、截水沟和沟水处理,种植速生植被保护坡面。 5) 库区内重点滑坡和危岩崩塌体,采取排水、支挡以及种植库岸防护林等工程方法进行综合治理,并完善检测及预防措施,坍岸范围内的居民应搬迁。 6) 对整个库区,在蓄水初期应开展更详细的地质调查核实工作。对威胁到沿江居民密集区的河岸坍塌问题,须与当地建设相结合,堆填土区进行夯实和库岸进行防护措施进行综合处理,其余只危胁耕地及一些零星民房的易塌岸段和两岸浸没段,宜采取避让措施及生物措施进行防治。 7) 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 做好施工区及库周区等的水土流失防治工程。建议在枢纽主体工程施工期间及工程建成后,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系统,及时发现险情,并疏散人员财产,同时采取工程治理措施,尽可能减轻灾害经济损失。 8)尽早建立坝、库区地震监测台网。

注意事项

本文(建筑工程管理四川省大渡河瀑布沟水电站工程区)为本站会员(蜀歌)主动上传,金锄头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阅读金锄头文库的“版权提示”【网址:https://www.jinchutou.com/h-59.html】,按提示上传提交保证函及证明材料,经审查核实后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