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换一换
首页 金锄头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传统文化》第三讲中国传统经济和科技文化

  • 资源ID:141916364       资源大小:110.5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6金贝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贝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1、金锄头文库是“C2C”交易模式,即卖家上传的文档直接由买家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作为网络服务商,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及时联系右侧客服;
2、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jinchutou.com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部份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jinchutou.com水印标识,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4、文档大部份都是可以预览的,金锄头文库作为内容存储提供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慎重购买;
5、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6、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或需要我们协助,可以点击右侧栏的客服。
下载须知 | 常见问题汇总

《中国传统文化》第三讲中国传统经济和科技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第三讲 中国传统经济和科技文化 作者: 日期:第三講 中國傳統和科技文化一、傳統農耕的文化特征農耕的類型和特點農耕是中國古代的基本形態,主體是農業。中國傳統農業可分爲兩大基本類型:旱作農業和稻作農業。北方溫帶黑壤旱作農業麥類;南方亞熱帶黏性土壤稻作農業水稻類。種植技術和管理都有很大不同,但從文化觀念、文化意識上有很大共同性,兩者都是我國的基礎。其共同的文化特性體現在3個方面:1、重視灌溉灌溉是所有農業得以的前提,重視水利的背後是集體合作的觀念,注重集體,注重協作。2、注重節氣不同節氣對農業生産影響很大很具體,晚稻必須在立秋之前種下去。二十四節氣在中國很早就有研究,BC137年的淮南子是完整記載一年內所有節氣劃分和特點的文獻。二十四節氣的劃分根據太陽、地球和月亮運動的位置劃分,共24個時段(立春、雨水、驚蟄等)。在重要的節氣舉行祭祀儀式,告示天下,24節氣背後反映了天人合一,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3、重視農耕經驗的總結中國曆代重視對農業生産的總結,保存在曆代的農書裏,中國有一套專門的農書體系。漢代專門的農書、最早的農書是崔寔四民月令、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唐代陸龜蒙耒耜經、南宋陳旉農書、元代王祯農書、明代徐光啓農政全書、清代張履祥古農書。四種思想:統籌水土利用:農業生産必定符合、利用規律。協調農業生産各環節的關系:各環節是銜接的。荒政思想:農業生産不可能年年豐收,在豐收的時候要想到荒年時。人力勝天:把握規律、利用規律。農耕文化形態農耕的文化心態反映不僅僅是農耕,也反映了整個社會民衆的文化心態。最突出的有3個方面:1、天時地利人勤的重農心態:對自然條件的利用和人的有爲。重農首先尊重農業規律,其次利用規律,然後發揮人的有爲。2、以農業爲本的心態:把農業作爲社會的正常形態,其它活動作爲社會的附屬或非正常形態,因而有普遍重農輕商的社會心態。世人認爲無商不奸,商人認爲無奸不商。3、精打細算、知足節用的生活心態:傳統農業是低效率的,無法完全滿足社會的基本需求,因而人們講知足,不要求吃得飽、吃得好,只要有吃的。節儉的背後體現了我國傳統農業長期未能滿足社會需求,只有知足節儉,社會才能持續下去。“節儉”在古代是只要自己活下去就行,但現在節儉多是指不要浪費。從整個大的過程,可分爲3個階段:先秦時期:傳統商業的産生階段漢唐時期:傳統商業的階段,表現爲城市消費商業、競爭,本質反映城市對農村的剝削,阻礙農業的,影響農村正常。宋代以後:商業的産業化即商品。二、傳統商業文化1、特點:城市不僅僅是商品的消費地,還是商品的生産地和商品的中轉站地,城鄉之間的商業是互動的,意味著地區之間的産品交流日益活躍(流通中將使用價值轉化爲交換價值),促進了商業的專業化和結構的調整。中國傳統是以家庭生産和經營爲單位,小規模的自給自足的形態。商業對外來文化的影響:地區之間日益頻繁的商貿交易活動也伴隨著地區之間文化交流與融合,這意味著商業交流也在推動著中國文化大一統的形成。行商、坐商對外貿易的一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載體和形式。如朝貢貿易在曆史上很多,外國的貨物朝貢,回賜的商品價值高於帶來的貿易,後來對外來人進行文化的同化,外來人回國後宣傳,因而對外貿易大一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載體和形式。宋代早期,朝貢貿易2、商業活動模式和經營意識活動模式:比較普遍的主要有市、墟、集、會。市:固定的商貿集聚形式。依附在聚落裏邊,進行聚落的物品交換,往往在公共場所進行,最初的市場在公共場所如井邊進行,故稱“市井”。後來,重心移到城市,城市成了商品的聚集地,稱爲“市”。 早期的市場是封閉的,唐宋以後,市突破空間限製,形成商業街道,稱爲“街市”。墟:南方農村定期貿易的形式,湖南、江西南部、廣東等地,一般有三日墟逢三成墟,隔十天一期。還有隔二、三天的墟,一般周期越短商品交換越活躍,如今在廣西仍能看到墟 集:北方農村定期貿易的形式,集分大、小集(大集規模大,小集一般分布在周邊農村,規模小)。 會:跟宗教、民間節日或民俗活動結合的貿易活動,也是定期的,一年就幾次,現在已經大多變成了文化活動,如燈會、廟會。經營意識:方式多樣:市聲(叫賣)、商幌、牌匾、字號(具有延續性,時間越久信度越高)、廣告(演藝活動、書插頁等形式)等。傳統的都是實物展示,經營方式主要在唐宋以後出現,白銀作爲貨幣,明代才開始出現。三、傳統手工業文化唐代以前,官營手工業占主導規模大,很嚴,如鹽鐵官營、軍械等,唐以後,民營手工業占主導。宋後,鹽鐵專營性質不一樣,安排進行。1、從形態來看古代早期民間手工業是以家庭副業的形式存在,小農的附屬形式。唐宋以後,民間手工業朝專業化,成爲小農家庭的主體,如家庭作坊。當生産全由雇傭者來完成時,家庭作坊成爲手工工場(明清時期)種類繁多,體現在生活的各個方面:紡織業、陶瓷業、造紙業、印刷業、造船業等。2、從文化角度看,手工業中文化內涵豐富,具有強烈的技術性,突出體現在三方面:手工業傳說中國有大量圍繞手工業展開的傳說,如能工巧匠魯班,最典型的是黃帝,是整個行業的創造者,反映出中國曆史上英雄化的特點,但由此帶來的是手工業個體化、不利於手工技術的推廣等弊端。豐富的手工技藝中國手工業技藝具有很強的經驗性,所以無法推廣,缺少理論,不能變成技術。3、發達的手工行業組織曆史上,中國手工行業組織出現在唐宋時期,最初由政府組織,後變成手工業者自發的組織,目的是協調關系,明清時期又成了政治控製機器。增稅、增工都是由組織負責,與西歐行會組織不一樣。西歐的行會組織完全是民間組織,既是生産組織,又是社會組織,而中國的行會組織一直都是組織。中國傳統手工業組織(中國傳統社會的縮影),有3個特點祖師崇拜:具體實施體現行業裏的等級關系;師徒相稱:同一行業的組織裏,不是徒弟,不會傳授,內部又是封閉的;行業禁忌:有的話不能說,有些事不能做,其背後也是一種身份認同,不同行業是不同的人。四、傳統科技文化1、傳統科技成就最有成就的是天文學、數學、醫學等中國的傳統科技在明中期以後被西方趕超。標志:四大發明,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對整個世界文明産生了影響。造紙術:西漢(絲絮紙,原料廉價、韌度大、易保存)發明,經東漢蔡倫改造後,全國推廣,過程漫長,唐時紙才成爲社會書寫的主要工具,也開始往外傳播,日本、朝鮮8世紀阿拉伯、西亞12世紀歐洲,促進了歐洲文藝複興印刷術:中晚唐時期興起,宋代在全國範圍內普及,中國曆史上用的印刷術大的改革雕版印刷,傳播過程中不斷改進,如傳到朝鮮爲木活字,到歐洲爲鉛活字,對歐洲近代化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20世紀,我們從歐洲引進活字印刷。火藥:推測至少唐代已經發明,只有在唐宋時期用於生産、軍事領域,後來進入生活領域。指南針:戰國出現,宋代用於航海。在唐末到明前期主要運用於看風水。2、傳統科技文化的特點與局限特點 實用性:基於社會的需要産生的,但又導致科技理論的研究出現嚴重不足; 經驗性:在實踐中通過對經驗的總結得出來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使社會傳播受到很大的限製,極大地限製了科技創新、傳播; 個體性:傳統科技是零散的,是某個領域的一個方面,不完整,是個人去掌握的,而不是群體,是點,而不是全體。中國傳統科技很發達,但沒有傳統的學科,是在斷斷續續地重複。 宋元以前領先於世界,宋元以後完全被抛棄在後面。局限自身的局限也與社會環境有關,主要體現在4個方面:a.傳統思想的束縛:中國傳統思想是高度的人本化、製度化、倫理化,關注人的道德與行爲規範,但對於自然的規範不夠關注。如儒家的思想中對於自然的探索幾乎無人,多持一種排斥的態度,對一些技術性的東西稱爲“淫技”。b.自然和小農生産方式束縛:一方面,自然有穩定性和封閉性,不利於科技傳播;另一方面,小農生産不需要多少的科技含量,而需要技巧(經驗),人們很少去追求一些理論方面的東西。c.傳統教育的束縛:中國古代教育重點是品德教育和思想引導,目標是教人“做人”,而生産技術、可是很少被列入教育的範疇,該教育下的知識分子缺乏科技知識,又有甚者對科技持有一種排斥、藐視的態度,尤其在宋代之後。d.君主專製的束縛政治:中國曆代政治對科技采取歧視和壓製政策,科技無法取得獨立地位,科技發明得不到承認,科技發明傳播受限。“愚民”政策。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传统文化》第三讲中国传统经济和科技文化)为本站会员(012****78)主动上传,金锄头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阅读金锄头文库的“版权提示”【网址:https://www.jinchutou.com/h-59.html】,按提示上传提交保证函及证明材料,经审查核实后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