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换一换
首页 金锄头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农村干部工作知识知识讲解

  • 资源ID:141282965       资源大小:291.50KB        全文页数:103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贝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贝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1、金锄头文库是“C2C”交易模式,即卖家上传的文档直接由买家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作为网络服务商,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及时联系右侧客服;
2、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jinchutou.com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部份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jinchutou.com水印标识,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4、文档大部份都是可以预览的,金锄头文库作为内容存储提供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慎重购买;
5、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6、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或需要我们协助,可以点击右侧栏的客服。
下载须知 | 常见问题汇总

农村干部工作知识知识讲解

农村基础知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南京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宋巨盛 2010.4.28,第一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概述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背景 二、1982-1986中央五个一号文件 三、2004-2010中央七个一号文件 四、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解读 第二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三农”问题 一、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问题 二、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问题 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问题,第一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概述,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背景: 上世纪50年代。 上世纪80年代初,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被提出。 党十六届五中全会(2005)明确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史任务。 2006.2.21正式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并对当年和此后一个时期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文件突破了传统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 (合作社、生产大队、生产队),1983年1月,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正式颁布。文件提出,稳定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是当前的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森林过伐、耕地减少、人口膨胀,是我国农村的三大隐患。解决上述三个问题,必须强调党员、干部带头,模范地执行政策,杜绝不正之风。要按照我国国情,逐步实现农业的经济结构改革、体制改革和技术改革,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发展道路。,198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即第三个“一号文件”。强调要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延长土地承包期。为鼓励农民增加对土地的投资,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生产周期长的和开发性的项目,承包期应当更长一些。文件明确了农村进行商品生产的重要性,提出只有发展商品生产,才能进一步促进社会分工,把生产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才能使农村繁荣富裕起来,才能使我们的干部学会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利用价值规律,为计划经济服务,才能加速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的现代化。继续坚持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198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即第四个“一号文件”。取消了30年来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制度,对粮、棉等少数重要产品采取国家计划合同收购的新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一步系统化,同时从农产品统派购制度、产业结构调整、交通、支持乡镇企业、鼓励人才流动、放活金融政策、加强小城镇建设等十个方面活跃农村经济。文件还提出扩大市场调节,使农业生产适应市场的需求,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进一步把农村经济搞活。国家还将农业税由实物税改为现金税。,1986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一九八六年农村工作的部署,即第五个“一号文件”。肯定了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必须继续贯彻执行。文件进一步摆正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在肯定原有的一靠政策、二靠科学的同时,强调增加投入,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同时明确提出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允许其存在和发展。文件指出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还十分脆弱,一部分地区农民种粮的兴趣有下降的迹象,在农村经济新旧体制交替过程中出现了不协调现象,城乡改革汇合后各方面利益关系的调节更加复杂。要认识到,发展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不但反映经济规律,也反映着自然规律,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它作为一个长期的战略方针。,1982-1986中央一号文件关键词,1982 突破“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僵化体制 1983.1 联产承包制是伟大创造 1984.1.1 承包土地15年不变 1985 扩大市场调节力度 1986 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 突破僵化体制指突破“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三、2004-2010中央一号文件,基本背景: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分割政策造成日益严重的城乡差距。 二元结构是指在一个国家、地区或实体内,同时存在着两种有重大差别的部分,而且两者又相互隔离、难以沟通的现象。 所谓城乡二元结构是指城市和农村在经济类型和经济发展水平、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享受到社会福利待遇和受教育机会,乃至在政治和社会权利方面存在重大差别的现象。我国城乡二元机构与我国长期实行的户籍制度有着直接的关系。 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表现形式:体制的二元性、经济的二元性、社会的二元性。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三农”问题日益严重 中国农民调查,2004-2010中央一号文件关键词,2004 促进农民增加收入 2005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多予 少取 放活) 2006 全面部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7 突出发展现代农业 2008 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2009 农业发展与促进农民增收 2010 统筹城乡发展 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2004),2004年2月8日,针对近年来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增长缓慢的情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下发,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的第六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要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收入分配差距与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社会的实际收入分配状况对理想的绝对平均分配状况的偏离程度,可以反映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平均程度。,基尼系数,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 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 0.2-0.3表示比较平均; 0.3-0.4表示相对合理; 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 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我国基尼系数已跨过0.4,达到了0.47(2004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 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经突破了合理的限度,总人口中20%的最低收入人口占收入的份额仅为4.7%,而总人口中20%的最高收入人口占总收入的份额高达50%。突出表现在收入份额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高低收入群体差距悬殊等方面。,2007-2009城乡人均收入差距,2007年 3.32:1 2008年 3.31:1 2009年 3.33:1 2009年城镇人均收入为17,175元人民币,农村地区为5,153元。09年城乡收入差距达1978年以来最大水平 。绝对差距由2008年的11020元扩大到12022元。农村内部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目前仍有4007万农村人口尚未脱贫。”来自农业部的数据表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仍在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05),200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七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要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2005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废止农业税条例的决定草案,延续数千年的农业税终于走进了历史博物馆, 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06),200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八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要完善强化支农政策,建设现代农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3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 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2007),2007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九个“一号文件”。 文件要求,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 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 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 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 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 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2008),2008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十个“一号文件”。文件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切实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形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良性互动格局,探索建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并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文件以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为主题,切中了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要害,抓住了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问题,是党中央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从农村发展迫切需要出发,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部署。,2009农业发展与促进农民增收,2009.2.1中央公布了2009年“一号文件”,今年的一号文件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二00九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一、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 二、稳定发展农业生产 三、强化现代农业物质支撑和服务体系 四、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五、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2009年,我国农民人均收入连续6年增幅在6%以上,首次突 破5000元,20多年来也是第一次,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201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2010.1.31,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继续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新的贡献。,关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开启了破除城乡二元体制的历史进程。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摆在“五个统筹”之首,提出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党的十七大提出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对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建设和工作举措作出了全面部署。,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基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明确方向,突出重点: 推动公共财政覆盖农村,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推动城乡公平税赋,取消农业税、屠宰税、牧业税、农业特产税;将政府的公共资源更多地投向农村,引导资金、技

注意事项

本文(农村干部工作知识知识讲解)为本站会员(yuzo****123)主动上传,金锄头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阅读金锄头文库的“版权提示”【网址:https://www.jinchutou.com/h-59.html】,按提示上传提交保证函及证明材料,经审查核实后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