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换一换
首页 金锄头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防灾空间规划

  • 资源ID:125005641       资源大小:4MB        全文页数:3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2金贝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贝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1、金锄头文库是“C2C”交易模式,即卖家上传的文档直接由买家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作为网络服务商,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及时联系右侧客服;
2、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jinchutou.com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部份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jinchutou.com水印标识,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4、文档大部份都是可以预览的,金锄头文库作为内容存储提供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慎重购买;
5、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6、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或需要我们协助,可以点击右侧栏的客服。
下载须知 | 常见问题汇总

防灾空间规划

5555第五篇 规划设计内容规划感悟汶川地震512汶川大地震震动了中国,也震惊了世界!发生在四川的里氏8级地震夷平了工厂、房屋、学校和医院,目前为止已造成近6万人罹难。由于仍有数以万计的人被埋在废墟中,预计死亡人数还会上升。这次汶川大地震对我国的影响不次于唐山大地震。时隔30余年,国人再次被地震的威力所震撼,现代建筑倒塌之多,死亡人数之多,都是让人们倍感震撼。作为一名城市规划工作者,在为如此巨大的破坏和生命损失感到万分悲哀同时,我更多地在考虑一个问题,我们的城市是否安全?面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种种灾害,我们准备好了吗?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城市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的几率不断增加,而灾害的破坏力、突发性、不可预见性越发的明显。要确保城市的公共安全不受威胁,在灾难发生的时候不至于手足无措,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为最低,就要求我们未雨绸缪,从现在起就着手应付未来可能发生的灾害,做好防灾规划、防灾设施建设和物资储备等工作。这次政府组织编制哈尔滨市防灾疏散空间规划,显示了政府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作为一个普通市民,我们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感激。但作为这次招投标活动的参与者,我们也感到自身责任的重大。怀着对“5.12”地震死难者的无限同情,无论这次投标结果如何,作为城市规划工作者,我们都会为规划的顺利编制尽心尽力,力争使哈尔滨市防灾疏散空间规划更具科学性、权威性和实用性,确保人民的生命安全不受威胁!技术路线防灾疏散空间规划是城市规划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是灾害发生时确保居民生命安全的有力屏障。规划从构思开始就本着“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充分借鉴成熟的科研成果与成功案例,全面与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相对接,确保规划的可操作性,发挥城市规划的优势,探索适合于哈尔滨的防灾疏散空间规划建设模式。在参考了国家“十五”专项攻关课题的基础上,我们结合哈尔滨的地方实际,以哈尔滨城市公共安全规划(2006)为指导,制定了以城市防灾疏散空间布局规划为基础,以防灾疏散通道规划等几个专项规划为拓展,以近期规划和项目库为补充的整体规划结构。充分考虑了创建“和谐社会”方面的要求,坚持以保障城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关注弱势群体,促进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为目标,力求把防灾疏散空间规划作成有重点、有特色、可实施、操作性强的规划项目。防灾疏散空间规划结构框图第一章 绪论一、防灾疏散空间的概念、内涵及其构成1、概念及内涵(1)概念城市防灾疏散空间是指一切避难疏散必要的相关设施以及设施所占用的空间,指实现防护、躲避、救助和生活等工作需要的空间,应能保证防灾工作的实施,包括防灾基础设施建设、避难所的开设和管理、救援物资的配给、紧急输送和救护的实现等各项防御灾害等措施。也就是说,城市防灾疏散空间应为城市防灾减灾提供一定的准备,是承担与发挥城市防灾减灾功能的空间。(2)内涵城市防灾疏散空间是一个空间体的概念,空间体的形态特征及其包含的一切要素都是防灾空间研究的对象;防灾疏散空间是一个载体,承载了人类所有的防护救灾活动;具有防灾、救援、恢复重建等多重目标和功能;防灾疏散空间研究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一致,是对空间资源及其他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平衡。2、构成从内容上说,防灾疏散空间又可称为防灾开放空间,主要为城市的防灾提供一定的场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发生地震或火灾时安全的、作为避难地和避难通道的绿地、广场、道路等;结合城市广场、道路、绿地建设或城市公共活动空间,复合开发、利用、规划、设立人防工事或平战结合的公共空间。二、规划的目的与意义以城市防灾疏散空间作为规划的主要内容,根本目的是塑造一个安全的城市环境和维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空间对灾害的适应性,使城市面临灾害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张力,提高城市对灾害的承载能力。本规划具有以下意义:1、诱导城市有序发展,形成有利于城市防灾减灾的空间格局安全城市对城市综合防灾能力甚至防空都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这显然造成了城市建设用地与城市防灾疏散空间用地需求之间的矛盾,将城市防灾研究建立在城市空间布局上进行,避免城市无序盲目开发,不仅可以为城市提供生态型过度空间,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消灭或削弱城市灾变致因,还可为城市留出备灾空间(如可供城市“呼吸”的绿地,吸纳洪水的滩涂等),提高城市对灾害的缓冲消纳能力。总之,构建城市防灾空间对于城市形成安全格局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2、有机组织防灾疏散空间,提高空间利用效率每种防灾功能单元根据其规模及配套设施状况都有一定的服务范围,如何使有限的防灾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是防灾空间规划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均匀合理的布置防灾疏散空间,使其具备适宜的服务半径,避免出现救灾疏散“盲区”的现象。3、建立适于防灾疏散的城市单元结构布局,实现良好的系统防灾环境现行城市规划中对避难、消防、治安、物资、医疗以及环卫系统缺乏系统性的整合。通过制定系统性的防灾疏散空间规划,可以促进以上承载各项防救灾工作的空间资源的可达性及合理布局,提高其整体效能,使城市防灾疏散空间对防救灾作业提供有力的支持。第二章 国内外经验借鉴一、日本在防灾疏散空间的研究与发展上,以日本最具有代表性。日本重视城市防灾空间的防灾作用由来已久,其契机就是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地震发生后,当时东京约70%的市民把公园等公共场所作为避难处。日本政府于1973年在城市绿地保全法里把建设城市公园置于防灾系统的地位,1986年制定了紧急建设防灾绿地计划提出要把城市建设成为具有避难地功能的场所。从1972年开始至今日本已实施6个建设城市公园计划,每个计划都有加强城市的防灾结构扩大城市公园和绿地面积把城市公园建设成为保护城市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避难地等内容。1993年日本修改城市公园法实施令,把公园提到紧急救灾对策所需要的设施的高度,第一次把发生灾害时作为避难场所和避难通道的公园称为防灾公园。1995年阪神大地震发生后,神户市1250处大大小小的公园在救灾方面显示了巨大作用,促使日本视公园为防灾救灾的根据地。二、美国美国在1989年的洛马大地震之后,伯克利建立了以社区为单元的安全策略,使城市在高风险的环境中得以可持续发展。数次遭遇龙卷风、洪水袭击的特尔萨市通过将洪泛区还原为湿地,吸引野生动物回栖,扩大城市游憩开放空间,不仅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使灾害发生时人员能够得到妥善的疏散和安置,还减少了灾害带来的损失。三、台湾在台北市都市计划中,防灾道路系统得到极大的重视,它根据不同的防灾机制将道路分为:紧急通道指定路宽20米以上的道路为第一等级的紧急通道,灾后,对道路上的人员及车辆实行管制,可延续通达全市各区域;输送、救援通道指路宽15米以上的道路,配合紧急道路架构完成的交通路网,主要为避难人员通往避难场所及车辆运输物资至各防灾据点的路径;消防通道指路宽8米以上的道路,为消防车辆投入灭火活动时的专用通道;紧急避难通道指8米以下的道路,在各个指定为避难场所、防灾据点的设施无法连接前3个层级的道路网时而布设的辅助性道路,该路径可以连接其他避难空间、据点或连通前三个层级的通道。第三章 城市灾害风险辨识与评价一、历史回顾从历史上看,哈尔滨市有史以来共发生重大灾害38起,其中以洪水灾害和火灾最多,具体灾害发生比例见下表:哈尔滨市重大灾害示意图二、风险辨识与评价总结评价城市可能面临的各种灾害,需要城市人口大规模疏散转移的灾害可分为以下几类:1、自然灾害综合评价哈尔滨的灾害历史,结合目前哈尔滨的现实状况,经过灾害筛选,洪水成为对哈尔滨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有历史重现期短,破坏严重的特点。基本每3年就有一次洪水水位超过松花江警戒水位,对哈尔滨的危害也最严重。考虑到全球气候的变化趋势,洪水在哈尔滨未来发生的几率最大。地震在哈尔滨历史上发生的几率很小,仅有几次较大地震轻微波及哈尔滨,并未对城市造成严重破坏。但是对地震的防护不能轻心,有难预测、破坏力强、不易预防等特点,对城市的威胁尤其巨大。地震的威力和对人员的杀伤超过任何自然灾害,哈尔滨是国家地震重点监测地区,将来发生地震的几率仍然存在。泥石流、滑坡、暴雨、冰雹、内涝、雷电、龙卷风、地面沉降等灾害在哈尔滨的发生几率较低,并且破坏力比洪水、地震等灾害小很多,范围也小,对人的生命安全威胁相对较轻。2、人为灾害除去自然灾害的威胁,火灾是哈尔滨威胁最大的人为灾害,每次火灾基本都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当城市发生较大规模火灾的时候,也需要对灾区人口进行疏散。大规模火灾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工矿企业管理不善、危险品爆炸燃烧等。同时,化学灾害、有毒物质泄露等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也不断威胁城市的公共安全。3、战争战争在我国古代被称为“兵灾”或“兵祸”,它对城市的破坏力极大。目前最大的威胁来自于“核战争”,而且它的威胁并没有消除;其次的威胁来自于空袭以及其核化生武器。目前战争的特点是精确打击,大规模杀伤居民和破坏城市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是,城市对战争的防御一刻都不能忽视,它所产生的后果是任何一种自然和人为灾害都不能相提并论的。从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来看,哈尔滨卷入战争和局部冲突的可能性并不大。但是一旦发生战争,对城市而言破坏是毁灭性的,这点所有人都十分清醒。现代战争的特点是高科技、高密度、精确打击、先发制人,战争手段包括空袭、经济制裁、核生化打击等,武器杀伤力不断升高。哈尔滨在这方面要有充分的准备。第四章 城市及疏散空间现状概况一、城区现状人口及密度根据2007年公安局统计年报,哈尔滨市城区常住户籍人口为35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机械增长率为11.06,分别比1995年下降了1.58和增加了1.19。城区现状常住人口空间分布以南岗区最多,约占30%;道里区其次,占18.3%;人口分布最少的区为平房区,仅占城区总人口的4.4%;其次是呼兰区,约占6.6%。其他区的常住人口均在10%左右。现状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则以南岗和道里两区最高,每平方公里均超过12000人;其次是太平区,每平方公里人口接近10000人;密度最低的是呼兰,仅为5387人/ km2。其余各区(道外、香坊、动力和平房)人口密度都在70009000人/ km2。通过以上资料不难看出,哈尔滨市区人口分布有着人口集中,且密度大的特点。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心城潜在的地震以及其他灾种的破坏性要大大高于其他地区。因此,增加中心城避难场所用地工作的重要性要比其他区大得多。二、现状避难场所用地资源1、总用地规模及人均面积可利用作为避难疏散空间的用地主要指公园绿地、其他各种绿地、体育用地、学校操场用地等。据有关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资料,中心城现有上述各类用地约10500公顷。(1) 公园及公共绿地(2) 体育场(3)地下空间哈尔滨市是国家确定的一类人防重点城市。(4)广场三、存在问题1、避难空间用地资源分布不均衡。从全市范围来看,一些地区能够作为避难疏散用地的公园绿地等很少,尤其是在二环以内的老城区。此外,一些旧城改造区,平房改建成了楼房,但是其绿地面积却增加不多,主要是应该规划安排的人均12平方米的公共绿地,在改造时没有建设。这样灾害发生时,居民就很难找到能够安全疏散的避难场地。2、新建大型居住区的避难场所用地资源情况不容乐观。近期城市新建的大型居住区人口多、人口密度大,建筑多、建筑密度大,但缺少公园绿地、运动场地,避难用地不够。居住区,尤其是大型居住区公园绿地等欠帐,实际也造成了避难场所用地不足,也应是值得注意的问题。大部分居住区的实际公共绿地面积很难达到2平方米/人。3、缺少相关的避难疏散应急预案。由于历史原因,绿地等可用作避难场所的用地分布不均匀,一些居住区多些,一些

注意事项

本文(防灾空间规划)为本站会员(灯火****19)主动上传,金锄头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阅读金锄头文库的“版权提示”【网址:https://www.jinchutou.com/h-59.html】,按提示上传提交保证函及证明材料,经审查核实后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