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换一换
首页 金锄头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7-2018年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

  • 资源ID:117776081       资源大小:138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3金贝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3金贝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1、金锄头文库是“C2C”交易模式,即卖家上传的文档直接由买家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作为网络服务商,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及时联系右侧客服;
2、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jinchutou.com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部份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jinchutou.com水印标识,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4、文档大部份都是可以预览的,金锄头文库作为内容存储提供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慎重购买;
5、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6、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或需要我们协助,可以点击右侧栏的客服。
下载须知 | 常见问题汇总

2017-2018年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

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高二历史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命题人:王冬丽审题人:李恒一.选择题(24*2=48分)1. 鸦片战争前,“外洋所产之大呢羽毛哔叽等类,并一切贵重之器物,则专有闽广商舶,赴粤运销”。战后,“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来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B. 中国内河航运权的丧失C. 清政府对外政策的调整D. “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答案】C【解析】鸦片战争南京条约规定五口通商,广州在战前的唯一通商口岸的地位受到冲击,故“闽省并无赴粤之商”,五口通商体现了清政府对外政策的调整,故C正确;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并不是通商口岸变化的原因,故A错误;中国内河航运权的丧失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故B错误;通商口岸变化是清政府的被迫行为,不能说明“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认识鸦片战争后“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现象背后的原因,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南京条约规定五口通商的原因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2. 以下是中国茶叶出口总量广州港所占比重统计。统计数据反映出年份百分比%年份百分比%年份百分比%1843年10001846年8521850年6421853年2831857年21251860年230A. 中国外贸入超的情况日益加剧B. 五口通商改变了中国外贸布局C. 中国农产品商品化趋势被遏制D. 中国的关税贸易主权遭到破坏【答案】B【解析】材料数据反映了1843年到1860年中国茶叶出口总量广州港所占比重逐渐下降,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五口通商,这改变了中国外贸布局,冲击了广州的外贸垄断地位,故B正确;材料数据并未反映中国外贸入超的情况,故A错误;茶叶出口总量广州港所占比重下降也不能说明中国农产品商品化趋势被遏制,故C错误;南京条约规定“协定关税”,这使中国的关税贸易主权遭到破坏,材料并未涉及“协定关税”,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分析材料表格数据变化,学生应该发现:1843年到1860年中国茶叶出口总量广州港所占比重逐渐下降。再结合所学知识从南京条约规定五口通商冲击广州的外贸垄断地位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3.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以后,曾一度取消城市的商业活动,但不久以后又在天京城外设立各种商店。这反映了A. 小农意识遭遇新经济潮流的冲击B. 西方重商观念对农民革命的影响C. 重农抑商政策的长期束缚D. 农民领袖政治上的不成熟【答案】A【解析】“取消城市的商业活动”反映了排斥商品经济的小农意识,“又在天京城外设立各种商店”说明小农意识遭遇商品经济潮流的冲击,故A正确;“在天京城外设立各种商店”并不是受到西方重商观念的影响,故B错误;重农抑商政策不会导致“在天京城外设立各种商店”,故C错误;材料未涉及农民领袖政治上是否成熟,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取消城市的商业活动又在天京城外设立各种商店”,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小农经济与商品经济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进行正确判断。4. 清末新政期间,关于科举制的改革,原拟用10年时间逐步以学堂代科举,仅仅过了一年,不待学堂制成熟,便于1905年宣布废除科举:对立宪改革,朝廷原确立预备期9年,仅过两年就宣布减为5年,而朝野甚至在讨论减为3年或立即施行的可能。这表明A. 民主革命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B. 清朝统治的政治危机空前加深C. 新政的成效推动改革深入发展D. 国内顽固势力已退出政治舞台【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清政府科举制改革和立宪改革的实际执行时间都比原计划时间大为缩短,这说明清朝统治的政治危机非常严重,急需通过改革挽救统治,故B正确;清末新政期间革命党人的武装起义并未动摇清政府的统治,故A错误;清末新政成效并不大,当时清政府的改革也没有深入发展,故C错误;当时国内顽固势力并未退出政治舞台,故D错误。故选B。5.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面临两种形势的史实是A. 北京条约和洋务运动B. 瓜分狂潮和五四运动C. 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D. 马关条约和维新变法【答案】C【解析】北京条约和洋务运动都处于19世纪60年代,不符合题干时间,故A错误;1894年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狂潮,不符合题干时间,故B错误;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华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1911年辛亥革命发生,救亡图存,故C正确;马关条约和维新变法都处于19世纪末期,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20世纪中国面临两种形势”,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时间范围入手,结合“两种形势”的含义,运用具体史实,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6. 1894年孙中山指出:“是会(兴中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20世纪初新民丛报认为重振会党,奠定政党之基,“实欲为复兴中国计”。而国学今论则强调“古学复兴”和“民族主义”对“中国复兴”的根本性意义。这表明A. 复兴救国成为共识B. 政党建设是民族复兴的有效途径C. 通过复兴传统文化实现民族复兴D. 民族复兴之路艰难【答案】D【解析】兴中会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团体,主张民主革命,新民丛报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报刊,主张君主立宪,反对民主革命,而国学今论则强调“古学复兴”,这说明当时中国各个阶级派别对民族复兴的途径各有主张,而君主立宪和“古学复兴”不利于当时中华民族的复兴,体现了民族复兴之路艰难,故D正确;材料主旨并不是强调复兴救国成为共识,而是说明当时中国各个阶级派别对民族复兴的途径各不相同,故A错误;当时的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通过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是民族复兴的有效途径,政党建设并不是民族复兴的有效途径,故B错误;复兴传统文化也不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有效途径,故C错误。故选D。7. 辛亥革命与义和团运动相比已有很大不同,而五四运动则带有更新的时代烙印。五四运动所体现的“更新的时代烙印”是指A. 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B. 首次承担起反帝反封建的任务C. 由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组织领导D. 青年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军【答案】A【解析】五四运动是新旧民主主义的分界线,无产阶级取代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体现了“更新的时代烙印”,故A正确;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但并不是中国近代首次反帝反封建的运动,故B错误;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诞生,五四运动时并不是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组织领导的,故C错误;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前期的主力,但并不能体现更新的“时代烙印”,在后期运动的主力变成工人,才体现出了新的时代特点,故D错误。8. “俄罗斯之顽固腐败,欧洲文化不能改易之,国人志士掷无数头颅而不能改易。因中国确立共和之故,举数十朝之帝政,仅以三数日之变动而推翻之,且毫无阻力焉,中国为之也。”在此,孙中山旨在强调辛亥革命A. 成为中国近代化的里程碑B. 推动俄国二月革命的爆发C. 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D. 促进了十月革命的胜利【答案】B【解析】材料“因中国确立共和之故,举数十朝之帝政,仅以三数日之变动而推翻之”反映了在中国辛亥革命影响下,俄国二月革命推翻沙皇封建统治,故B正确;材料主旨并不是说明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的里程碑,故A错误;材料未涉及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的问题,故C错误;十月革命并不是推翻“帝政”,而是推翻资产阶级政府,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因中国确立共和之故,举数十朝之帝政,仅以三数日之变动而推翻之”,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辛亥革命与二月革命的关系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9. 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7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以上论断A. 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B. 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C. 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D. 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可知点明了俄国革命的任务,即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则说明了革命的方式的转变,主张暴力革命;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而是强调列宁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排除A。材料强调列宁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而不是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排除B。根据材料“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则说明了要采取暴力革命的方式夺取政权而非渐进式的议会斗争,排除C。10. 下表是俄罗斯一咨询机构19902006年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什么”所作四次调查的结果。这表明俄罗斯人咨询答案1990(%)1997(%)2004(%)2006(%)在俄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上开辟了新时期23233030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26262730阻碍了社会的发展18191616是一场灾祸12161410难以回答21161313仍在反思十月革命对十月革命的看法长期一致依然怀有大国情结主要关注十月革命的经济影响A. B. C. D. 【答案】C【解析】材料数据反映了19902006年俄罗斯人对于十月革命的评价仍然存在分歧和不确定的看法,这说明俄罗斯人仍在反思十月革命,故正确;材料数据反映了俄罗斯人对十月革命的看法并不一致,故错误;材料中“开辟了新时期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仍然占多数,这反映了俄罗斯人依然怀有大国情结,故正确;材料内容不仅仅限于十月革命的经济影响,故错误。故组合正确,故ABD都错误。故选C。11. 1925年1月,中共“四大”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强调无产阶及其政党如果不发动农民斗争,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和中国革命的成功是不可能的。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A. 开始从国情出发制定方针政策B. 对中国革命的认识更加深入C. 把组织农民斗争作为主要任务D. 工作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答案】B【解析】1922年中共二大已经开始从国情出发制定方针政策,提出民主革命纲领,故A错误;1925年处于国民革命时期,材料“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发动农民斗争”说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的认识更加深入,故B正确;国民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不是组织农民斗争,故C错误;国民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1925年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强调无产阶及其政党发动农民斗争”,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革命时期的史实入手,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

注意事项

本文(2017-2018年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为本站会员(ha****o)主动上传,金锄头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阅读金锄头文库的“版权提示”【网址:https://www.jinchutou.com/h-59.html】,按提示上传提交保证函及证明材料,经审查核实后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