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换一换
首页 金锄头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混凝土质量事故案例解析

  • 资源ID:117151977       资源大小:484.50KB        全文页数:31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28金贝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8金贝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1、金锄头文库是“C2C”交易模式,即卖家上传的文档直接由买家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作为网络服务商,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及时联系右侧客服;
2、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jinchutou.com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部份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jinchutou.com水印标识,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4、文档大部份都是可以预览的,金锄头文库作为内容存储提供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慎重购买;
5、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6、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或需要我们协助,可以点击右侧栏的客服。
下载须知 | 常见问题汇总

混凝土质量事故案例解析

屋面倒塌事故 广西某车间为单层砖混结构建筑,车间平面示意 见图3-59,车间檐高为5.87m,屋面大梁梁底板高 为5m.屋面采用预制空心板,搁置在屋面大梁上 ,屋面大梁之间设有四道连系梁。大梁荷载传递 到砖柱(490mm*870mm)砖壁柱( 490mm*620mm)在拆除大梁模板和支撑后,发 现屋面工程全部坍塌。 事故原因分析 检查未发现设计问题。而施工方面从组 织机构,人员配备到施工技术管理都存在 严重问题,因而造成工程质量低劣 混凝土受冻或养护温度过低事故案例 某工程为三层砖混结构,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纵墙承重、 灰土基础(图2.13)。施工后于当年10月浇灌二层楼盖混凝 土。全部主体结构于第二年1月完工。在4月间进行装修工程 时,发现各层大梁均有斜裂缝。 其现象: 裂缝多为斜向,倾角50°60°,且多发生在300mm的钢箍间 距内。近梁中部为竖向裂缝 斜裂缝两端密集,中部稀少(值得注意的是在纵筋截断处都 有斜裂缝);其沿梁高度方向的位置较多地在中和轴以下, 个别贯通梁高。 裂缝宽度在梁端附近约0.51.2mm,近跨中约0.10.5mm; 裂缝深度一般小于1/3,个别的两端穿通;裂缝数量每根梁 少则4根,多则22根,一般为1015根。 混凝土受冻或养护温度过低事故 案例图片 事故分析及原因 施工原因:浇灌二层梁板时,未采用专门养护措施,浇灌后 2h就在板面铺脚手板、堆放砖块进行砌墙。11月初浇灌三层 现浇板时,室内温度为01°C,未采取保温措施。根据试验 资料,混凝土在21d后的强度只达28d理论强度值的42.5%, 一个月后才达到52%。因此混凝土早期受冻是这起质量事故 的重要原因。另外,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偏低(只有 210kg/m3,略少于225kg/m3的最低值)也是因素之一。 设计原因:其一是箍筋间距过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7.2.7条规定,“当梁高为500mm且V 0.07fcbh0时,梁中箍 筋的最大间距为200mm。”而本工程箍筋间距却为300mm, 这就是斜裂缝多发生在箍筋之间的原因。其二是是纵筋在梁 跨中间截断。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6.1.5条规定,“纵向 受拉钢筋不宜在受拉区截断”。而本工程梁中部分纵向受拉 钢筋在跨中截断,截断处都出现斜裂缝,这说明受拉钢筋对 梁截面的抗剪能力起到一定作用,也说明规范的规定是最适 合的。 比较施工和设计原因,显然可见,施工中混凝土早期受冻是产 生本工程质量事故的 主要原因。 事 故 加 固 方 案 由于梁上有大量斜裂缝,很容易发生 脆性截面破坏,引起梁的断裂,故必 须进行加固。加固方案是在原大梁外 包一U形截面梁,该梁按承受原来梁 的的全部弯矩和剪力进行设计,并在 U形截面梁的端部沿墙设置钢筋混凝 土柱和基础,作为加固梁的支承。 混凝土初期收缩事故案例 某办公楼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达到预 定混凝土强度拆除楼板模板时,发现板上有无数 走向不规则的微细裂纹,如图2.16所示。裂缝宽 0.050.15mm,有时上下贯通,但其总体特征是 板上裂纹多于板下裂纹 事 故 原 因 分 析 及 处 理 措 施 查得施工时的气象条件是:上午9时气温 13°C,风速7m/s,相对湿度40%;中午温度 15°C,风速13m/s(最大瞬时风速达18m/s) ,相对湿度29%;下午5时温度11°C,风速 11m/s,相对湿度39%。灌注混凝土就是在这 种非常干燥的条件下进行的。由于异常干燥 加上强风影响,故使得混凝土在凝结后不久 即出现裂纹。根据有关资料记载:当风速为 16m/s时,混凝土的蒸发速度为无风时的4倍 ;当相对湿度10%时,混凝土的蒸发速度为 相对湿度90%时的9倍以上。根据这些参数推 算,本工程在上述气象条件下的蒸发速度可 达通常条件的810倍。 因此,可以认为与大气接触的楼板上面受干 燥空气和强风的影响成为产生较多失水收缩 裂纹的主因,而曾受模板保护的楼板下面这 种失水收缩裂纹会比较少一点。经过对灌注 楼板是预留的试块和对楼板承载能力进行试 验,均能达到设计要求。 这说明具有失水收缩的混凝土初期裂纹对楼 板的承载力并无影响。但是为了建筑物的耐 久性,还应使用树脂注入法进行补强。 混凝土麻面掉角蜂窝露筋和空洞事故案例 某剧场挑台平面和柱截面配筋如图2.19(a)、(b)所示。 在14根钢筋混凝土柱子中有13根有严重的蜂窝现象。具体情 况是:柱全部侧面面积142m2,蜂窝面积有7.41 m2,占5.2%; 其中最严重的是K4,仅蜂窝中露筋面积就有0.56 m2。露筋 位置在地面以上1m处,正是钢筋的搭接部位(图2.19c). 事 故 原 因 分 析 混凝土灌注高度太高。7m多高的柱子在模 板上未留灌注混凝土的洞口,倾倒混凝土时 未用串筒、留管等设施,违反施工验收规范 中关于“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 及“柱子分段灌注高度不应大于3.0m”的规定 ,使混凝土在灌注过程中已有离析现象。 灌注混凝土厚度太厚,捣固要求不严。施工 时未用振捣棒,而采用6m长的木杆捣固, 并且错误地规定每次灌注厚度以一车混凝土 为准(约厚40cm),灌注后捣固30下即可 。此规定违反了施工验收规范中关于“柱子 灌注厚度不得超过20cm”的界限。 柱子钢筋搭接处的设计净距太小,只有31 37.5mm,小于设计规范规定柱纵筋净距应 50mm的要求。实际上有的露筋处净距为0 或10mm。 事故处理方案 剔除全部蜂窝四周的松散混凝土;用湿麻袋塞在凿剔面上, 经24h使混凝土湿透厚度至少4050mm;按照蜂窝尺寸支以 有喇叭口的模板,如图2.19(e);灌注加有早强剂的C30( 旧混凝土为C20)豆石混凝土;养护14昼夜;拆模后将喇叭 口上的混凝土凿除。除以上补强措施外,还应对柱进行超声 波探伤,查明是否还有隐患。 混凝土施工缝处理不当事故案例 某会议室门厅,屋面板为预制楼板,而大梁、圈梁、雨罩均 为现浇C20钢筋混凝土构件(图2.27)。施工时,大梁混凝 土先灌筑,圈梁、雨罩混凝土因故后浇灌,但却不适当地将 施工缝留在大梁梁端与圈梁交接处(图2.27甲),而且施工 缝处的混凝土没有妥善处理,又由于该处混凝土没有侧向限 制而无法振捣,实际上形成松散的一堆 。 事故原因分析 施工缝留在梁端剪力最大部位; 施工缝处混凝土强度等级显然不满足设计要求,甚至不足 C10,严重影响梁端抗剪能力和粘着力强度; 新旧混凝土无法连接。 事故处理措施 将梁端混凝土用工小心地凿成如图2.27乙所示形状,并将部 分预制楼板,以加强梁端的抗剪能力。 混 凝 土 受 腐 蚀 事 故 案 例 北京某旅馆的某区为一6层两跨连续梁的现 浇钢筋混凝土内框架结构,上铺预应力空 心楼板,房屋四周的底层和二层为490mm 厚承重砖墙,二层以上为370mm厚承重砖 墙。全楼底层5.0m高,用作餐馆,底层以 上层高3.60m,用作客房。底层中间柱截面 为圆形,直径550mm,配置9根直径为22的 二级钢筋纵向受力钢筋,6200箍筋, 如图2.35所示。柱基础的底面积为 3.50m×3.50m的单柱钢筋混凝土阶梯形基础 ;四周承重墙为砖砌大放脚条形基础,底 部宽度1.60m,二者均以地基承载力 fk=180Kn/m2(持力土层为粘性土),并考虑 基础宽、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设计值 算得。 该房屋的一层钢筋混凝土工程在冬季进行 施工,为混凝土防冻而在浇筑混凝土时掺 入了水泥用量3%的氯盐。 该工程建成使用两年后,某日,突然在底 层餐厅A柱柱顶附近处,掉下一块约40mm 直径的混凝土碎块。为防止房屋倒塌,餐 厅和旅馆不得不暂时停止营业,检查事故 原因。 事 故 原 因 分 析 在该建筑物的结构设计中,对两跨连续梁 施加于柱的荷载,均是按每跨50%的全部恒 活荷载传递给柱估算的(另50%由承重墙承 受),与理论上准确的两跨连续梁传递给柱 的荷载相比,少算25%的荷重。 柱基础和承重墙基础虽均按fk=180Kn/m2设计,但经 复核,两侧承重墙下条形基础的计算沉降估计45mm左 右,显然大于钢筋混凝土柱下基础的计算沉降量(估计 在34mm左右)。虽然,他们间的沉降差为 11mm 0.002l=0.002×7000=14mm,是允许的;但是,由 于支承连续梁的承重墙相对“软”(沉降量相对大)。而 支承连续梁的柱相对“硬”(沉降量相对小),致使楼盖 荷载往柱的方向调整,使得中间柱实际承受的荷载比设 计值大而两侧承重墙实际承受的荷载比设计值要小。 (1)和(2)项累计,柱实际承受的荷载将比设计值 要大得多。 事 故 原 因 分 析 柱虽按550圆形截面钢筋混凝土受压构 件设计,配置9根直径为22的二级钢筋纵 向钢筋,AS=3421mm2,含钢率1.44%,从 截面承载力看是足够的,但箍筋配置不合 理,表现为箍筋截面过细、间距太大、未 设置附加箍筋,也未按螺旋箍筋考虑,致 使箍筋难以约束纵向受压力后的侧向压屈 。 事 故 原 因 分 析 底层混凝土工程是在冬季施工的,混凝土在 浇筑是掺加了氯盐防冻剂,对混凝土有盐污 染作用,对混凝土中的钢筋腐蚀起催化作用 。实际上,从底层柱破坏处的钢筋实况分析 ,纵向钢筋和箍筋均已生锈,箍筋直径原为 6,锈后实为5.2左右,截面损失率约为 25%。如此细又如此稀的箍筋难以承受柱端 截面上9根直径为22的二级钢筋纵筋侧向压屈 所产生的横拉力,起结果必然是箍筋在其最 薄弱处断裂,此断裂后的混凝土保护层剥落 ,混凝土碎块下掉。 梁 根 断 裂 事 故 该工程某县公路段的机修车间(底 层)和宿舍,为2层砖混结构,建筑面 积556m2,屋顶局部平面与剖面见图3- 62 屋顶层的挑梁尺寸与配筋情况见图3- 63,混凝土C18,在拆模时发现7根挑 梁根部断裂。 事 故 原 因 分 析 1.混凝土实际强度无试验资料, 发现混凝土密实度很差,有很多 空隙,当时的水灰比不是由试配 决定的。 2.挑梁的主要受力钢筋严重往 下移位 3.悬挑部分比设计要长 4.屋面超厚,自重加大。 5.拆模时间过早 事 故 处 理 措 施 1.将墙上残剩的挑梁根部打掉 500mm,露出全部钢筋 2.在墙内100mm处将挑梁的主筋 锯断,重新焊接新的主筋 3.修改设计,将悬挑结构改为全 现浇 空 洞 露 筋 事 故 南京某单位办公大楼为5层现浇框架, 其平面示意图见图3-90,2层框架柱浇注 后,拆模时发现有6根柱存在空洞,烂根 ,露筋等严重缺陷,其缺陷情况见图3-91 ,92,93 事 故 原 因 分 析 1.柱浇注时分层厚度太大 2.混凝土浇注后漏振或振捣不实 梁 开 裂 事 故 某工程为混合结构,屋盖采用现浇 钢筋混凝土梁板,梁跨度9m,为矩形 截面,高800mm,宽400mm,混凝土 为C18。配筋情况为:梁跨中受力钢筋 4 25,支座受力钢筋2 18,浇筑后14d 拆模,发现梁上由0.1-0.35mm宽的裂 缝 事故原因分析 规定中大于8m的梁,拆模时的强度要 达到100%才可以,而现实才达到80%,于 是因强度不足导致开裂。 事故处理措施 检验发现裂缝没有明显开裂,不会影响结构的安全 使用,所以可以采用环氧胶泥涂抹表面,封闭裂缝. 混凝土受冻害事故 某省一综合加工楼,五层楼,砖混结构,砖墙承 重,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在浇注混凝土时正 值冬季.但施工队缺乏冬季施工措施,在拆模 后发现冻害严重.具体表现在1板面混凝土层 剥落.板面疏松用铁器或木板刮时,表层纷纷 剥落,有的外露石子,用手可以挪动,结构疏松 ;2混凝土强度严重不足.原设计混凝土为C25, 实测强度大都在C10C13之间,个别的仅 为C6,3表面裂缝遍布,参看图 混混 凝凝 土土 受受 冻冻 害害 事事 故故 混凝土受冻害原因分析 原因分析 显然是混凝土在凝结硬化过程中受

注意事项

本文(混凝土质量事故案例解析)为本站会员(最****)主动上传,金锄头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阅读金锄头文库的“版权提示”【网址:https://www.jinchutou.com/h-59.html】,按提示上传提交保证函及证明材料,经审查核实后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