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换一换
首页 金锄头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医学基础题库

  • 资源ID:115398373       资源大小:419.50KB        全文页数:4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贝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贝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1、金锄头文库是“C2C”交易模式,即卖家上传的文档直接由买家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作为网络服务商,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及时联系右侧客服;
2、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jinchutou.com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部份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jinchutou.com水印标识,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4、文档大部份都是可以预览的,金锄头文库作为内容存储提供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慎重购买;
5、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6、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或需要我们协助,可以点击右侧栏的客服。
下载须知 | 常见问题汇总

中医学基础题库

中医学基础题库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中医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时期是A、秦汉 B、 宋金元 C、 明清 D、近代2中医理论体系发展过程中,百家争鸣最活跃的时期是A、秦汉 B、 金元 C、 明清 D、 近代3奠定中医学的理论基础的经典著作是A、黄帝内经 B、神农本草经 C、伤寒杂病论 D、难经4金元四大家中被成为“攻邪派”的是A、刘完素 B、 李杲 C 、张从正 D、朱丹溪 5被誉为“方书之祖”的书籍是A、黄帝内经 B、神农本草经 C、伤寒杂病论 D、难经6提倡“脾胃论”的医家是A、刘完素 B、李杲 C、张从正 D、 朱丹溪 7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专著是A、神农本草经 B、新修本草 C、千金要方 D、本草纲目8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专著是A、新编法医学(意大利.1602年) B、洗冤集录(宋.宋慈) C、新修本草(唐.苏敬等) D、本草纲目(明.李时珍)9世界最早的国家药典是 A、千金要方 B、新修本草 C、伤寒杂病论 D、本草纲目10寒凉派的代表医家是A、刘完素 B、 李杲 C、 张从正 D、 朱丹溪 11、天人可知论属于哲学中的 A、唯物论 B、辨证观 C、唯心论 D、 形而上学12、中医学中通过观察事物的外在表现,来分析判断事物内在状况和变化的思维方法是A、比较法 B、取象比类法 C、演绎法 D、 以表知里法13、以结果来追溯和推测原因,并加以证实的逆向思维方法,属于A、以表知里法 B、试探法 C、演绎法 D、 反证法14、黄帝内经中言:“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属于中医学理论的哪一特点A、唯物论 B、辨证论治 C、整体观念 D、 恒动观念15、“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理论是由哪位医家提出的:A、刘完素 B、 张景岳 C、 孙思邈 D、 朱丹溪二、填空题1( )被称为“群方之祖,众法之宗”,其作者是( ),被后人尊为“医圣”。2( )、( )、( )、( )四部书的出现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3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 )、( )三个方面。4论治,即( ),是根据( )的结果,确定( )的方法。5整体观念体现在( )、( )两个方面。6在金元四大家中,“寒凉派”的代表人物是( ),“滋阴派”的代表人物是( )。7( )的成书,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 )的问世,代表了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和辨证论治的确立。8大约在公元( )世纪,我国即开始应用“人痘接种法”,16世纪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编写了( )。9黄帝内经有言:“正气存内,邪( )”,“邪之所凑,其气( )”。10伤寒杂病论后人将该书分为( )和( )两书,前书载方( )首,后书载方( )首。三、判断改错题1证是疾病的总称,是疾病全部病理过程的概括。2刘完素的学术思想中心是“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多用温补脾胃之法,被称为“补土派”。3明.叶天士创立了治疗温病的三焦辨证法。4被誉为“东方医药巨著”的本草纲目是由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所著。5中医药学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诸病源候论。6提出“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为热甚”理论的医家是张从正。7黄帝即神农氏,故神农本草经和黄帝内经是同一人所著。8温病四大家是叶天士、吴鞠通、薛生白、王孟英四位医家。9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张景岳、赵献可。10中医学的唯物论主要体现在唯物生命观和天人可知论。四、简答题1何谓病、证、症?2何谓辨证论治?3何谓整体观念4何谓同病异治、异病同治?5辨证与论治的含义,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何?6病、证、症三者的相互关系如何?答案:一单选题1-5:ABACC 6-10:BABBA11-15:ADDCD二填空题1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2黄帝内经 难经 伤寒杂病论 神农本草经3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 恒动观念4。施治 辨证 治疗疾病5人体自身的统一 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6刘完素 朱丹溪7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811 本草纲目9不可干 必虚 10伤寒论 金匮要略 113 262三判断题 5 8 9 10对,其余错 第一章 阴阳五行一、名词解释1阴阳 2五行 3阴平阳秘4制化5阴阳交感6相生7相克8相乘9相侮10母病及子二、单项选择题1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疗方法是A、滋水涵木 B、培土制水 C、佐金平木 D、抑木扶土2“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是说明阴阳具有何种关系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相互转化3按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春属于A、木 B、火 C、土 D、金4按阴阳划分,一天的下午属于A、阴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 阳中之阳 D、阴中之阴5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A、木生火 B、土生金 C、木克金 D、金生水6根据五行相生相克规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木为水之子 B、火为土之母 C、水为火所不胜 D、金为木所胜7根据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金是水的A、生我者 B、我生者 C、所胜 D、所不胜8“寒极生热,热极生寒”,说明了阴阳的A、对立制约 B、 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 相互转化9心病传变到肺,属于五行的A、相侮 B、相乘 C、母病及子 D、子病犯母10阳病治阴法,适用于A、阴损及阳 B、 阳损及阴 C、阴虚阳亢 D、阳虚阴盛11“阳中求阴,阴中求阳”治法的理论根据是阴阳的A、互根互用 B、对立制约 C、消长平衡 D、相互转化12“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方法属于A、阳病治阴 B、 阴病治阳 C、阴中求阳 D、阳中求阴13按五行相克关系,心为肺之A、母 B、子 C、所胜 D、所不胜14下列属于子病及母的是A、肺病及肾 B、 肝病及肾 C、心病及肾 D、脾病及肾15五行中“土”的特性是A、炎上 B、从革 C、润下 D、稼穑16关于阴阳概念,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称为阴阳的两个事物必须相互关联,具有可比性 B、阴阳是一个抽象的属性概念C、阴阳属性是绝对的 D、阴阳的属性划分是有一定根据的17肺的所不胜是A、肝 B、肾 C、心 D、脾18以五脏所在部位及功能特点分阴阳,则肺为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阴 D、阴中之阳19可用阴阳的互根互用理论解释的是A、寒极生热 B、阳胜阴衰 C、阴中求阳 D、阴病治阳20下列属于“实则泻其子”治法的是A、肝实泻肾 B、肝实泻脾 C、肝实泻肺 D、肝实泻心21下列不宜用阴阳的概念来概括的是A、寒与热 B、上与下 C、动与静 D、邪与正22五行中水的特性是 A、生长、升发、舒畅 B、温热、升腾 C、生发、承载、受纳 D、寒凉、向下、滋润23根据七情分属五脏的理论,下列情志中属心所主的是A、怒 B、喜 C、思 D、恐24下列事物的性质属阳者是A、柔弱 B、无形 C、寒冷 D、下降25阴阳两方面在不断运动中维持着相对的平衡状态是指阴阳的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相互转化26阴阳两方面不仅相互对立制约,而且又是相互依存、相互为用,是指阴阳的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相互转化27下列情况属于阴阳相互转化的是A、冬季过渡到夏季 B、冬季进入春季 C、身体逐渐衰老 D、庄稼逐渐长高28下列治法属于按“虚则补其母”制定的有: A、泻南补北法 B、培土制水法 C、佐金平木法 D、益火补土法三、多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阳长阴消变化的是A、气温从冬至春到夏 B、 气温从夏至秋到冬 C、人体由工作转入睡眠 D、人体由睡眠转入工作2五行中木气过亢,可导致A、木侮金 B、木乘土 C、金虚木侮 D、土虚木乘3引起五行相侮的原因是A、所胜亢盛 B、所不胜亢盛 C、所胜虚弱 D、所不胜虚弱 4下列属于五行相侮传变的是 A、肝火犯肺 B、脾虚及肺 C、脾虚水泛 D、肝气犯胃5可用阴阳对立制约理论解释的是A、热者寒之 B、阳损及阴 C、阳盛则阴病 D、阴病治阳6可用阴阳互根的理论解释的是A、阴损及阳 B、阴病治阳

注意事项

本文(中医学基础题库)为本站会员(liy****000)主动上传,金锄头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阅读金锄头文库的“版权提示”【网址:https://www.jinchutou.com/h-59.html】,按提示上传提交保证函及证明材料,经审查核实后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