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换一换
首页 金锄头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0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时同步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

  • 资源ID:110350654       资源大小:97.50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贝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贝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1、金锄头文库是“C2C”交易模式,即卖家上传的文档直接由买家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上传人(卖家)所有,作为网络服务商,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及时联系右侧客服;
2、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jinchutou.com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部份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jinchutou.com水印标识,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4、文档大部份都是可以预览的,金锄头文库作为内容存储提供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慎重购买;
5、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6、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或需要我们协助,可以点击右侧栏的客服。
下载须知 | 常见问题汇总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0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时同步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

第0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单项选择题1春秋战国时期,儒道争锋,儒墨争雄,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这种“争”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B“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C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D教育从“学在官府”发展到“学在民间”【答案】C2战国时期,“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其结果是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使原来由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各个学派之间,同一学派的不同流派之间,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借鉴。这种局面带来的效果是A维护了社会新秩序,倡导了个性解放B开阔了视野,促进了文化的觉醒C各派势均力敌,社会得以安定D实行法治,建立起理性社会【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战国时期仍然处于古代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新的社会秩序尚未建立,更谈不上“维护”,A项排除;由题目中的信息“战国时期原来由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可知“文化下移”现象扩大了文化传播的社会层面,促进了“士”阶层的兴起,为“百家争鸣”的出现提供了人才基础,开阔了视野,促进了文化的觉醒,B项正确;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间兼并战争不断,“社会得以安定”的表述不符合史实,C项排除;实行法治是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与材料中的“各个学派之间,同一学派的不同流派之间,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借鉴”不符,D项排除。3儒学的核心体现是“仁”和“礼”。历史上,儒学常常被视为“周孔之道”,后者的实质内容即“仁”和“礼”;“周”即周公,其文化层面的历史活动主要与制礼作乐相涉;“孔”则是孔子,其思想与“仁”的观念无法分离。这表明“周孔之道”A是历史传统文化与春秋现实相结合的产物B开创者强调用礼维护周朝秩序C在春秋战国时期长期不为统治阶级所重视D就是对周公思想的完全的继承【答案】A4左传记载,卫国人仲叔于奚立下大功,拒绝国君分封城邑,而请求获赐只有诸侯才能用的繁缨。孔子对此评论说:“惜也,不如多与之邑。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材料表明A诸侯可以在本国多次实行分封B孔子主张以严刑峻法治理国家C“假人器名”会危及君主专制D孔子力图维护传统的等级秩序【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孔子的儒学思想。由材料“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了孔子“礼”的思想,表明孔子力图维护传统的等级秩序,故选D。A、B两项均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排除;春秋时期政治体制不可能涉及君主专制的问题,故C项错误。5孟子说:“善政不如答教之得民也。善政,民威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这表明他A肯定道德教化对统治的重要B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C否定了孔子以德治民的主张D主张以礼法思想来治国【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孟子的思想主张。题干大意为好的政令不如好的教育能够赢得民心。好的政令,使百姓畏服;好的教育,百姓喜爱。好的政令能得到百姓的财富,好的教育得到民心。故孟子强调的是道德教化的作用。故本题选A项。6荀子在荣辱篇中指出:“人之生固小人,无师无法则唯利之见耳。尧禹者,非生而具者也,夫起于变故,成乎修为,待尽而后备者也。”在此荀子A认为“人之性恶”B倡导“为民生利C提出“君舟民水”D强调“仁义”和“王道”【答案】A7在治国思想方面,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而荀子则认为:“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材料主要反映了A荀子成为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B从德治角度完整论述君民关系C体现以德治国以礼育民的思想D儒家思想法治充实礼治的转折【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学思想。材料“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反映了孔子儒学的以德、礼治国的思想;而荀子提出“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表明战国时期儒学发展出礼法结合的思想,上述材料体现儒家思想法治充实礼治思想的转折,故选D。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学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继承发展了儒学思想,故A项错误;B、C两项均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排除。8庄子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口授),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庄子意在说明A“道”是万物本原B“道”没有形状C应当“无为而治”D“道”十分神秘【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材料“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大意是道自身就是本、就是根,还未出现天地的远古时代“道”就已经存在,庄子意在说明“道”是万物本原,故A项正确。“道”没有形状与材料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无为而治,故C项错误;“道”十分神秘与材料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9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诸子百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下列各项明显符合法家主张的是A人性本恶,仁义教化B以法为教,今必胜昔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万物虚无,祸福相倚【答案】B10史记:“老子所贵道,虚无,凶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礅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材料表明A法家思想与道家思想颇有渊源B西汉初期统治者“尊儒尚法”C韩非子是诸子思想的集大成者D道家思想是诸子百家思想源头【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材料提及“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礅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可见法家思想与道家思想有渊源,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尊儒”,B项排除;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排除C项;材料强调法道的渊源,不是诸子百家,D项排除。11某位思想家认为“天下之人异义”造成人与人“交相非”“交相害”,并且这种祸乱局面在他生活的时代已愈演愈烈。为此,他主张A法治、集权B兼爱、尚同C无为、齐物D仁政、复礼【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材料中的思想家认为每个人都以为自己的意见对而别人的意见错,因而相互攻击,相互怨恨,造成天下大乱。所以他反对战争,主张选贤能之人作为行政长官以统一思想,这符合墨子的主张,故B项正确;法治、集权是法家思想,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无为、齐物是道家思想,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仁政、复礼是儒家思想,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12日本学者冈田武彦将中国古代的人生哲学分为三系:现实主义,主张以“力”和“术”为手段去绝对地支配和控制对立的另一方;理想主义,以人本来具有道义性这一道德人生观为基础;超越主义,强调人是相对的存在,只有通过顺从那超越于人的东西,才能摆脱这一命运的束缚。材料中的“三系”分别是A法家、儒家、道家B法家、墨家、道家C法家、墨家、儒家D道家、儒家、墨家【答案】A二、非选择题13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学术思想十分活跃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材料二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孟子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荀子(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关于人际关系的核心概念,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2)根据材料二,指出孟子、荀子对人性的不同看法。二人又有何一致性?(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上述思想家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贡献。【答案】(1)核心概念:仁和礼。关系:仁是内在精神,礼是外在表现;仁是追求的目标,礼是实现目标的途径。(2)不同看法: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说,荀子主张性恶论。一致性:强调道德伦理的重要性。(3)奠定了儒家学派的基本学说;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出现了举世闻名的“百家争鸣”的文化局面,这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辉煌的一页。辞海对“百家争鸣”的解释是战国时期学术界互相辩争的风气,是当时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对当时文化学术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这不仅是对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解释,也是对它的评价,而这样的评价似乎并不恰当。应该说,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不是一时凭空出现的“风气”,其形成源远流长,成果丰硕,影响深远。摘编自薛国中论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历史条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加以评析。(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观点或者自己提出的新观点展开评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 观点:“百家争鸣”是战国时期学术界互相辩争的风气,是当时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战国时期,奴隶制经济崩溃、封建经济有所发展;周王室衰微,诸侯混战,士阶层日益活跃,追求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愿望;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阶级特权;面对社会大变革,一批杰出思想家相互争辩,相互学习,各自提出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因此可以说,“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是当时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示例二 观点:辞海对“百家争鸣”的评价并不恰当,“百家争鸣”不是一时凭空出现的“风气”,其形成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战国时期,学术领域“百家争鸣”的出现,绝非偶然,辞海对“百家争鸣”的评价仅侧重从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出发,具有局限性。夏商周三代,尤其是东周春秋时期,为“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奠定了人才和思想资源基础。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孔子和老子分别是儒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也受到先代文化的影响;他们开创的思想学派在战国时期得到发展,可以说“百家争鸣”不是一时凭空出现的“风气”。“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有助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和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的特点。因此,“百家争鸣”的形成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旅游经济价值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与旅游消费市场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经济距离越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需求越低;靠近发达地区的旅游资源,其开发价值要优于远离发达区的旅游资源。7

注意事项

本文(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0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时同步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为本站会员(F****n)主动上传,金锄头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阅读金锄头文库的“版权提示”【网址:https://www.jinchutou.com/h-59.html】,按提示上传提交保证函及证明材料,经审查核实后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