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级教师职称层次划分论文.docx
4页高级老师职称层次划分论文目前,中学老师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分为三级,即中学二级、中学一级、中学高级以本科毕业的中学老师为例,一般来说,他们任教一年后可定级为中学二级,定为二级四年后可评中学一级,评为一级五年后可评中学高级中学高级为中学老师职称的最高级别成为特级老师,当然可以成为高级老师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但由于特级老师的名额实在太少,几年才评一次每个地市没几个人能评上,又只是一个光荣称号,因此,对宽敞高级老师来讲,成为特级老师是可望而不行即的事,很多比较优秀的中学老师只能在中学高级老师职称上止步笔者认为,通过对中学高级老师进行分级,能在肯定程度上消退或者缓解他们普遍存在的职业倦怠问题,促进他们的可持续进展;同时,也能从职称上对不同水平的高级老师作出合理的区分一、中学高级老师不分级,易使老师产生职业倦怠不少中学高级老师自认为自己职称已到头,正所谓“船到码头车到站”,没有多少进展空间了一般的中学老师二十二三岁毕业,快的三十二三岁就能评上中学高级老师,迟的四十岁左右也能评上中学高级老师由于没有更高的追求目标,所以不少原来可以更优秀的中年老师渐渐消灭了职业倦怠的现象有的中学高级老师连备课笔记、听课笔记都不写;有的几乎不参与校内外的教研活动,对教学设计、论文、优质课的评比等看都不看。
比如:现在,在各种论文评比中已经消灭了一种怪现象:参评的老师几乎都是“小年轻”,40岁以上的老师提交论文的很少二、中学高级老师的水平差异悬殊以安徽省为例,除具备基本条件外,老师要评中学高级的“硬条件”主要有两项:(1)任现职以来的训练教学工作成果,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共有9项条件,下面仅简洁列举3项条件):①被评为县级以上优秀老师或被评为市级以上“教坛新星”②在同学学校毕业学业考试、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或会考)中,所任班级学科平均成果(等级)、合格率名列同层次学校的前1/4③所带班级的同学在参与训练行政部门批准的高中学科竞赛、科技创新活动、专业技能竞赛,以及汇演、汇展、体育竞赛等活动中,取得优异成果并获得奖项2)任现职以来教研、科研成果,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共有8项条件,下面仅简洁列举3项条件):①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不含增刊,下同)上发表本学科训练教学论文1篇,或在市级学术期刊上发表本学科训练教学论文2篇在农村连续从教满15年的,在市级以上学术期刊上发表本学科训练教学论文1篇②参与县级以上教研部门组织的争辩课或课例分析课教学1次以上,并获得较好的效果;或在县级以上训练行政部门组织的教学大奖赛中获一等奖1次,或获得市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以上(农村老师获得市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1次。
③从事艺术和体育教学工作的老师,本人在训练、文化、体育部门主办的市级以上汇演、汇展或竞赛中获奖2次以上,其中三等奖以上1次从上述要求可见,获得中学高级老师的难度一般,要求基本条件合格、“硬条件”不“软”即可在评审时,有的老师的评审材料刚好达标(只符合两项“硬条件”各自中的一项,可能达到的还是较低的要求),而有的老师职称评审材料远远超标(不仅符合两项“硬条件”各自中的多项,而且每项都达到较高要求)这造成同为高级老师,在参与职称评审时,训练教学水平、教科研成果差异显著,而他们所享受的一切待遇却完全相同三、应增加中学高级老师的职称层次笔者认为:对中学高级老师进行分级不仅格外必要,而且时机已经成熟政府及训练主管部门应出台对中学高级老师进行分级的文件,增加中学高级老师的职称层次笔者提出以下建议:1 .将中学高级老师分成三级,即一级中高、二级中高、三级中高三级中高经过两年才能评审二级中高评审二级中高,除了其他一些条件外,在教科研成果方面,参评老师必需于任期内在省级及以上学术期刊上发表本学科训练教学论文2篇;主持或作为课题组核心成员,参与过市级以上教科研课题争辩1项,并通过成果鉴定二级中高经过3年才能评审一级中高。
评审一级中高,除了其他一些条件外,在教科研成果方面,参评老师必需于任期内在全国核心刊物或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本学科训练教学论文2篇;主持或作为课题组核心成员,参与过省级以上教科研课题争辩1项,并通过成果鉴定公务员之家获得高一级职称的中学高级老师,待遇相应得到提高,与工资挂钩2 .对评上一级中高或教授级中高的老师仍提出要求例如:每两年要上一节县级以上的示范课或作一次县级以上的专题讲座;每两年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上发表本学科训练教学论文1篇;每两至三年,作一次市级或省级课题争辩阶段性成果汇报;挂念青年老师实现专业成长(如推举并指导一名青年老师上一节县级以上研讨课),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有关部门应对一级中高或教授级中高老师实行动态管理,每两三年考核一次,对两次考核不合格的高级老师,可降一级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