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学业质量联合检测 历史试题 附答案.docx
10页绝密★启用前2022届山东省高三第二次学业质量联合检测历 史本试卷8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 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表1为先秦时期儒家部分代表人物的言论这反映了他们A.重视君臣之伦B.推崇君臣共治C.关注社会秩序D.维护百姓利益2.秦至汉初,"丞相旧位在长安时,府有四出门,随时听事……国每有大议,天子车驾亲幸其殿……王者待之以殊礼"然汉昭帝时,"政事壹决于光(霍光,大司马、大将军)";成帝时,正式置三公官,确立起大司马、大司空和丞相鼎足而立的三公制秦汉时期丞相职权的变化A.保证了政府决策正确B.提高了行政效率C.有利于完善中枢机制D.强化了中央集权3.表2为中国古代长江流域人口密度比较表(单位∶人/平方千米)其中②是A.西汉B.唐朝C.北宋D.明朝4.徐光启《农政全书》载;北方气候干,不宜纺棉,南方湿润,纺棉纤维不易断裂,,织成布匹,细密耐用。
这一现象A.说明南方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B.推动了国内商品的长途贩运C.表明南方经济的发展优于北方D.反映农产品区域性分工出现5,太平天国运动在宣传四海皆兄弟等观念的同时,又强调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各有名分,"子不敬父失天伦,弟不敬兄失天伦,臣不敬君失天伦,下不敬上失天伦"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A.以儒家思想为主要的指导思想B.具有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性质C.仍受传统思想观念和道德束缚D.与传统农民起义斗争方式一致6.据晚清《丰湖书藏四约·借书约》载;"今之书藏,乃一府之公物,非一人之私有,与藏书家不同,不借不如不藏,不读不如不借"类似这样的书约在晚清书院中屡见不鲜这反映出当时A.书院藏书为国家藏书主要方式B.经世致用思想影响书院的行为C.西学东渐推动书院向近代迈进D.书院引领中国教育发展的方向7.清末新政期间,清政府财政支出急剧增加清政府为了筹措新政资金,从新兴的工商产业入手获取新税源,并经常加抽米捐、警捐等以对商业活动征收的厘金为例;1901年时为1 600 多万两,到了1908年就增至2 000 多万两这反映出清末新政A.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B.调整了重农抑商政策C.阻碍了商业活动开展D.解决了政府财政危机8.1939年9月,国民政府内政部、经济部曾电令各省,要求"通知全国工厂关于日用品之装潢和标记应采用富有抗战意义之漫画或简明标记,如毛巾、脸盆、茶壶等件所绘彩图、风景书等应改为抗战漫画或改用简明印刷标记"。
国民政府此举意在A.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激发国民的抗日救国热情C.配合敌后游击战争开展D.培养民众的艺术审美情趣9.表3是两位西方学者对邓小平外交思想的研究情况据此推知,邓小平外交思想A.受到美苏争霸格局中意识形态的影响B.更加关注与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一体化C.体现了从国家战略利益出发的实用性D.主要着眼加强同美国及其西方盟国关系10.人类最初的各农业文明及早期的各帝国出现于北纬 30度上下的区域;公元前800 年至公元前 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 300 年间,在这个纬度区间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轴心时代",虽然有千山万水的阻隔,各个文明却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文化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这些现象说明A.地理气候是文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B.早期人类各文明体有着密切的联系C.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一定的内在规律D.农业文明的发展是文化引导的结果11. 图1是一位学者笔记的部分内容由此推知,其思考的问题是A.古代亚洲科技对欧洲的影响B.工业革命发生地的偶然与必然C.资本主义在欧洲产生的原因D.世界文化中心转移的主要轨迹12.1918年 1月,一种流感从美国暴发,随美军进入欧洲随着战事和全球经贸往来,流感传播到了很多欧洲国家,波及亚洲和北非国家。
由干战争双方封锁信息,只有西班 牙有大量报道,所以被称为"西班牙流感"到7 月病毒发生变异,致命病毒使流感瘟疫在全球各地几乎同时暴发,死亡人数远超战争,这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原因之一这表明A. 瘟疫的命名有明显政治目的B.全球化促使了瘟疫发生C.一战和全球化加速瘟疫传播D.一战的结束具有偶然性13.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在资金极其紧张的情况下,文化建设方面投入 239亿卢布,占国家全部预算开支的19.9%,相当于工业拨款的一半以上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文化建设方面投资已达1 078亿卢布,1937年其占国家预算支出的比重提高到了29.1%,已经超过了工业的预算拨款额苏联这样做的主要意图是A.发展文化事业丰富人民精神生活B.落实经济与文化同时并举的方针C.加强培养工业化急需的各类人才D.大力宣传苏联发展模式的优越性14.图 2是冷战时期苏联的一幅漫画,标题是《是的,就是这样》该漫画反映了A.苏联对抗北约的决心B.美国维护霸权的手段C.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D.冷战发生的主要背景15.20世纪以来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产生,它的美学观及艺术上的象征性,主观化,反传统等特征都从不同的方面突出了"荒诞"色彩。
现代主义文学作家们说"现代派就是一种变形的艺术""他人给混乱以秩序,我则给秩序以混乱"这反映出A.作家们的创新理论决定文学流派的变化B.现代科技的发展促使人们重新认识文学C.资本主义经济繁荣带来了道德观念迷失D.两次世界大战及冷战对人类精神的创伤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5分16.(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长城:军事防御线或地理分界线材料一材料二(汉武帝)建塞徼,起亭隧,筑外城,设屯戍以守之,然后边境得用少安——【东汉】班固《汉书·匈奴传》材料三远至秦汉,许多游牧民族南下长城历史上金主阿骨打、蒙古成吉思汗都南越长城,明朝时蒙古人曾在1449年、1545年、1550年三次兵临北京城下,长城如同虚设……长城由夯土变成砖石,城墙更加坚固,但防御效果并不理想东亚大陆东南面临太平洋,受太平洋季风气候影响明显,而西北面远离太平洋,加上印度洋暖流受喜马拉雅山的阻挡,故中国西北部地区湿润程度越来越低 正是这种气候、地缘(区位)、地貌的综合影响,在距离递减规,律的影响下,东南地区普遍温暖湿润西北内陆地区善遍干燥少雨这样的地理环境使东亚大陆北部地区为茫茫草原,西北地区也 多干旱的沙漠戈壁,形成了农业文明与畜牧文明的对立。
——摘编自蓝勇《中国历史地理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长城与明长城的差异,并对长城的功能予以阐释14分)1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民国时期的前二十六年中,水灾发生 24 次,旱灾 14 次,蝗灾 9 次,疫灾 6 次,地震10次…赈灾办法中有农赈一项,也就是放贷的别名民国二十年秋,洪水为灾,江、淮、汉、运各流域同时泛溢,国民政府看到受灾的农民元气丧尽,引起社会的严重不安,曾于急赈、工赈之外,增办农赈……·拿民国二十三年安徽大旱灾的农赈为例,当时国民政府救灾委员会责成华洋义赈会办理的这次农赈,只是就受灾最重及较重的十五县放出贷款,贷款标准又规定每一互助社由150元至 300元为限,每一社员平均只以5元为准其他没有得到这项贷款的人,更 不知有多少而这项贷款,事实上又往往为地主及富农所把持,加上贷款手续繁多,款贷出时往往农事已误同时因灾后农家物资普遍缺乏,所以大部分农民多是用贷款购买粮食或清偿旧债,而分配到实际生产方面的,不过极小部分的数目再加上市场 上农产品价格经常跌落,更使农民,陷干无法清还贷款的悲惨地位—--摘编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民国时期的农赈"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
12分)18.(16分)有学者在研究上海市党政干部教育时使用了如下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摘编自《中国教育年鉴》材料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上海市委市政府为了全面提高各级党政干部的理论水平,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对党政干部的理论教育干部学校教育方法中引进了苏联的"习明纳尔"教学法,即课堂讨论制 具体地讲,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有计划.有重 点有领导的课堂讨论这与不经过准备且无领导的小组讨论是大有不同的1953—1956年,上海市党委先后开办了 11 所高级党校、中级党校和初级党校,分别轮训中共上海区委委员 以上的各级党政干部与此同时,各级政府机关还分别抽调相应的干部到各类专业干校中去参加学 习仅1953年到1955年底,从各级党校毕业的干部就有 25300 多人—摘编自《上海党建文献选编》材料三(1)说明材料一对研究"上海市党政干部教育"的史料价值6分)(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以"上海市党政干部教育"为主题的历史短文10分)(要求;主题明确,史实清晰,叙述准确)19.(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法律∶遏制经济强权材料1888年,美国联邦参议员约翰·谢尔曼开始引入反垄断法案,1889 年他将法案提交给了参议院司法委员会。
他在参议院司法委员会的讨论中说∶"我所提出这个法案的一个目标是引入美国的法院救助,以应对给公民的工业自由带来损伤的联合行为工业自由是每个人所享有的在任何合法的职业中工作、劳动和生产的权利它是所有权利和特权平等的基础""托拉斯的唯一目标是使竞争变 成不可能 它能够控制 市场提高或降低价格,并 且以此来最好地提高它的自身利益,降低特定区域的价格和破坏竞争,在没有竞争的领域则随意地提高价格 自私和不受竞争控制的法律将促使托拉斯企业不顾消费者的利益"1890年4月,参议院以52票对1票的压倒多数通过了司法委员会提出的《谢尔曼法》,众议院也以 242票对0票一致通过了这项法案1890年7 月2日,该法案经哈里逊总统签署,成为正式法律1890 年7月2日,《谢尔曼法》在美国诞生,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现代反垄断法,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授权联邦政府控制、干预经济的法案—-摘编自李晓新《溯源美国反垄断法∶一切为了遏制经济强权》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美国出台《谢尔曼法》这一历史现象13分)(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2022届山东省高三第二次学业质量联合检测·历史一、选择题1.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先秦儒家关注君臣关系的构建,强调臣子辅佐君主的地位与作用,A 项正确,排除 B项。
C项材料未提及,排除;材料未涉及百姓,排除D项2.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秦汉丞相职权从最初位高权重到被分化事权,这是皇权强化的需要,体现了政府中枢机制的完善,C项正确分化事权,利于修正错误,但不能保证决策一定正确,排除 A 项;材料体现不出政府的行政效率.排除 B项;材料体现的是皇权强化,但看不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程度,排除 D项3.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国古代长江流域尤其是下游地区人口密度不断提升,且提升幅度较高结合所学知识,封建社会里人口的多少往往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呈现出由西向东移、由北向南迁的趋势长江流域的发展也符合这一趋势,先西部后东部,唐朝正符合这一转变时期,故根据表中信息长江上游、中游地区人口的变化态势,推知②是唐朝;①中长江流域人口密度相对低,且上游地区人口密度高于中游及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