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庆市石化一中初三第化学试题.doc
6页安庆市石化一中初三模拟考试化 学 试 题命 题:何柳明 审 题:毕 静温馨提示:本卷满分60分,与物理合场考试时间120分钟请你仔细审题,认真作答,考出水平本卷可能需要的相对原子质量:C 12 O 16 P 31 H 1 Cl 35.5 Zn 65 Mg 24 Ca 40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将你选出的答案标号填在题后括号内1、稀有气体的用途越来越广,以下用途利用了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的是-----------( ) A.利用氦气填充气球 B.利用稀有气体作保护气 C.利用稀有气体制霓虹灯 D.利用稀有气体制照明光源2、材料与人的生活、生产等方面紧密相关下列物品与所用材料(或主要材料)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汽车轮胎——合成橡胶 B、涤纶类衣服——合成纤维 C、铝镁合金——合成材料 D、纯棉线衣———天然纤维3、甲型H1N1流感正呈现全球蔓延之势,“达菲”是治疗甲型H1N1流感病毒有效药物。
该药物的化学式是C16H31N2PO8(相对分子质量410)的物质关于该物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物质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是3:2 B. 该物质中磷元素的质量分数是7.56%C.该物质中含有四种元素 D.该物质含有60个原子4、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属于阴离子的是--------------------------------( ) A. B. C. D.5、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中正确的是-------------------( ) A.酸中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B.碱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C.酸与碱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反应 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6、取三种植物的花瓣分别放在研钵中,加入酒精研磨,得到花汁。
各取少许花汁,用稀盐酸和稀碱进行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花的种类花汁在酒精中的颜色花汁在酸溶液中的颜色花汁在碱溶液中的颜色大红花粉红色橙色绿色万寿菊黄色黄色黄色雏菊无色无色黄色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研磨花瓣时加入酒精是为了溶解其中的色素 B、万寿菊不能用作酸碱指示剂 C、遇到pH=10的溶液,大红花汁会变成粉红色 D、可用雏菊花汁来区别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7、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2℃时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B.甲=乙=丙 C.甲=乙>丙 D.丙>甲=乙8、如下图所示,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9、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CuSO4溶液显蓝色不是由SO42- 造成的,下列实验操作中,无意义的是-----------------------------------------------------------------( )A. 对比不同浓度的CuSO4溶液的颜色差异 B. 观察Na2SO4溶液,溶液没有颜色C.向CuSO4溶液中滴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 D.向CuSO4溶液中滴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10、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物 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414210反应后质量(g)待测20631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一定是置换反应 B.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为1:9 C.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19:21 D.甲反应后的质量为8g二、填空、简答题(本大题包括6小题,共34分。
11、(5分)从2008年底到2009年初,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遭遇几十年未见的特大旱灾为缓解灾情,有些地区使用了干冰进行人工增雨但二氧化碳也是温室效应的元凶之一因此,有科学家设想:将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压缩使其液化,然后将其压入到冰冷的深海中但也有科学家担心海水中富含二氧化碳后酸度会增加,可能会杀死一些海洋生物,甚至会溶解掉部分海床,从而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⑴ 为减少二氧化碳这种温室气体的排放,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写一种即可) ⑵ 二氧化碳使海水酸度增加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⑶ 二氧化碳在深海中的溶解度比在通常状况下的水中的溶解度 ,理由是 12、(5分)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下列三种金属被发现、使用的先后顺序依次为:铜、铁、铝1)金属大规模被使用的先后顺序跟_____________(填序号)选项关系最大①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②金属的导电性;③金属的活动性。
2)为探究锰与铁的金属活动性,在相同温度下,取大小相同、表面光亮的两种金属薄片,分别投入等体积、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中(反应中Mn显+2价),请回答:金属铁锰与盐酸反应现象放出气泡速率缓慢放出气泡速率较快结论活动性铁__________(填“>”“<”)锰除了比较与酸反应产生气体速率的快慢,请你再举出一种可比较这二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写出所需药品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盛有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的两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左右两盘上,调节至平衡,再向两只烧杯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锌和镁,待反应停止后,请判断:①若天平仍保持平衡,烧杯中一定没有剩余的物质是____________;②若天平失去平衡,则指针一定偏向放_____________的一边13、(7分)某自来水厂用源水处理成自来水的流程如下: (1)加入活性炭的作用是 ___ ;在乡村没有活性炭,常加入 来净水2)实验室中,静置、吸附、过滤、蒸馏等操作中可以降低水硬度的是 (3)若该地区源水中含有较多的MgCl2,请写出在源水处理流程中加入CaO时有关化学方程式:① ________________ ; ② 。
14、(7分)小华同学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反应后为确定硫酸和氢氧化钠是否刚好完全反应,他取出一定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向其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他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1)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2)小亮认为小华的结论不准确,他认为除了“恰好中和”外还有第二种可能性你认为这种可能性是 _________________ ,请用实验验证这种可能性每种方法所用试剂类别不能相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法1第二种可能性成立方法2第二种可能性成立15、(6分)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仪器请根据要求填空(⑦⑧⑨不得翻转): (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 2)某同学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应选择上图中的仪器(填编号) ,其化学方程式为 (3)加热固体碳酸氢钠或固体碳酸氢铵都能产生CO2,其方程式分别是: NH4HCO3△ NH3↑+H2O+CO2↑ 2NaHCO3△ Na2CO3+H2O+CO2↑ 乙同学利用加热碳酸氢钠的方法制取CO2,应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
他不选用碳酸氢铵制取CO2的理由是 16、(4分)一包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碳酸钙、氯化钠、木炭粉、氧化铜和氧化铁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实验如下: 实验1、取少量试样,隔绝空气加热至高温,产生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的气体实验2、在冷却后的固体残留物上滴加稀盐酸,固体残留物部分溶解,生成一种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的气体,未溶的固体呈红色 1)则混合物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一个上述实验过程中肯定发生的其中一个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了进一步验证其他物质的存在,还需要进行其它实验请写出实验的步骤、现象和相应结论本小题4分,计入总分,但化学总分不超过60分)三、计算题(本大题6分)17、(6分)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某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鸡蛋壳中CaCO3的含量,现取15 g鸡蛋壳,捣碎,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加入80 g某浓度的稀盐酸,使之充分反应(鸡蛋壳中除CaCO3外的其他成分都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测得烧杯中的反应剩余物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忽略水蒸气的挥发),其中当反应进行到B点时,所有盐酸刚好消耗了加入量的一半。
试计算(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1)产生CO2的质量为__________ g;(2)该鸡蛋壳中CaCO3的质量分数3)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BCDDBCBCAB二、填空题(共34分)11. (5分)(1)使用清洁能源(1分),(2)H2O+CO2=H2CO3(2分) (3)大(1分),深海中压。









![2019版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