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文题目:免疫学基础知识及其应用

6页
  • 卖家[上传人]:cjc****537
  • 文档编号:35448499
  • 上传时间:2018-03-1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98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免疫与健康论文免疫与健康论文论文题目:论文题目:免疫学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姓名:姓名:徐永结 专业:专业:环境科学(环境生态)学号:学号:08348100免疫学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免疫学基础知识及其应用摘要摘要:人们经常听到“免疫“一词,一般会简单地认为免疫就是指人体的抵抗力,但对免 疫的真正含义并不十分了解。从本质上讲,免疫是指机体的一种生理性保护功能。它包 括机体对异物( 病原生物性或非病原生物性的 )的识别、排除或消灭等一系列过程。这 种过程可能引起自身组织损伤,也可能没有组织损伤。概括起来说,免疫系统的功能主 要表现为三方面,即防御功能、稳定功能及免疫监视作用,这些功能一旦失调,即产生 免疫病理反应。 关键词关键词:免疫;传染病;预防;安全用药 1. 引言:研究表明,90%的疾病是与免疫系统平衡的破坏所造成的。比如禽流感等传染病, 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等。现代人由于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过大,也会影响免疫系 统的正常运作。而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改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 越高,对个人的预防保健在提高生活质量中的地位和作用也逐步加深了认识。目前医 疗保健正在向“自助型”的方向发

      2、展,人们对怎样才能做到自我保健也有了进一步的 要求。要想免除疫病、保持健康,首先就必须认识机体的免疫系统。 2.免疫系统 2.1 定义: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和免疫功能的组织系统。2.2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 3 个层次组成, 具有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三大功能。2.2.1 免疫器官和组织中枢免疫器宫中枢免疫器官在人类包括骨髓和胸腺,是造血干细胞分别分化为 B 细 胞和 T 细胞的场所。周围免疫器官包括脾、淋巴结、淋巴小结及全身弥散的淋巴组织。它们是成熟的 T 细胞和 B 细胞定居以及对抗原应答的场所。2.2.2 免疫细胞大体上分为免疫活性细胞、辅佐细胞和其它细胞三类。免疫活性细胞包括 T 淋巴细胞和 B 淋巴细胞。T 细胞抗原受体 TCR 是 T 细胞惟一特 有标志。可按 TCR 不同把 T 细胞分为 TCR1 型和 2 型。按 CD 表型则可把 T 细胞分为 CD4+ 和 CD8+两大亚群。按功能不同,又把 T 细胞分为辅助性 T 细胞、杀伤性 T 细胞、抑制性 T 细胞和迟发型超敏反应 T 细胞辅佐细胞简称 A 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主要作用

      3、是呈递抗原,故又称抗原呈递细胞 (APC),主要有树突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B 细胞是抗原特异性呈递细胞。其他免疫细胞:NK 细胞是一种天然杀伤细胞。单核吞噬系统,即具有吞噬功能的单 个核细胞组成的系统,由单核细胞、巨噬细胞、Kupffer 细胞、破骨细胞、小胶质细胞 以及炎症中的类上皮细胞、多核巨细胞等,他们均来自骨髓的成单核细胞。此外,尚有 K 细胞以及嗜中性、嗜酸性和嗜碱性粒细胞及肥大细胞。2.2.3 免疫分子免疫球蛋白:B 细胞转化为浆细胞,分泌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蛋白,即免疫 球蛋白,又称抗体(Ab)。补体:用 C表示。是血清中存在的一组具有酶活性的、不稳定的能帮助抗体溶解 靶细胞的一组蛋白,称补体系统。至少有 30 多个成分。补体激活途径至少有三条:经典途径、替代途径和凝集素途径。溶解细胞与杀菌 作用;促炎作用;中和及溶解病毒作用。2.3 人体的三道防线2.3.1 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 (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可以清除异 物 2.3.2 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4、和吞噬细胞 ,这两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 的天然防御功能,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 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多数情况下,这两道防线可以 防止病原体对机体的侵袭。 2.3.3 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组成。 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特点是出生后才产生 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2.4 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 当病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进入到人体后,免疫系统中的巨噬细胞首先发起进攻, 将它们吞噬到“肚子“里,然后通过酶的作用,把他们分解成一个个片断,并将这些微生 物的片断显现在巨噬细胞的表面,成为抗原,表示自己已经吞噬过入侵的病菌,并让免 疫系统中的 T 细胞知道。 T 细胞与巨噬细胞表面的微生物片断,或者说微生物的抗原,连着相遇后如同原配 的锁和钥匙一样,马上发生反应。这时,巨噬细胞便会产生出一种淋巴因子的物质,他 最大的作用就是激活 T 细胞。T 细胞一旦“醒来”便立即向整个免疫系统发出 “

      5、警报”,报 告有“敌人”入侵的消息。这时,免疫系统会出动一种杀伤性 T 淋巴细胞,并由它发出专 门的 B 淋巴细胞,最后通过 B 淋巴细胞产生专一的抗体。 杀伤性 T 淋巴细胞能够找到那些已经被感染的人体细胞,一旦找到之后便向杀手那 样将这些受感染的细胞摧毁掉,防止致病微生物的进一步繁殖。 在摧毁受感染的细胞的同时 B 淋巴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细胞内的致病微生物结合是 知识去治病作用。 通过以上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免疫系统终于保为主类我们的身体。 当第一次的感染被抑制住以后,免疫系统会把这种致病微生物的所有过程用具的记 录下来。如果人体再次受到同样的致病微生物入侵,免疫系统已经清楚地知道该怎样对 付他们,并能够很容易、很准确、很迅速的作出反应,将入侵之地消灭掉。 2.5 免疫的功能2.5.1 生理防御就是人体抵御病原体及其毒性产物侵犯,使人免患感染性疾病 . 2.5.2 自身稳定人体组织细胞时刻不停地新陈代谢,随时有大量新生细胞代替衰老和受损伤的细胞。 免疫系统能及时地把衰老和死亡的细胞识别出来,并把它从体内清除出去,从而保持人 体的稳定。 2.5.3 免疫监视免疫系统具有识别、杀伤并及时

      6、清除体内突变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称为免 疫监视。免疫监视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之一。 预防接种就用抗原体刺激人体使人体产生抗体,提高机体抗御能力。 3.免疫与传染病 3.1 传染病的概念及其特点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传染病的特点是有病原体,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感染后常有免疫性。有些传染病 还有季节性或地方性。 3.2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 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就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三个 环节必须同时存在,方能构成传染病流行,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新的传染不会 发生,不可能形成流行。 传染源是指体内带有病原体,并不断向体外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体外,经过一定的传播方式,到达与侵入新的易感 者的过程,谓之传播途径。分为四种传播方式:水与食物传播、空气飞沫传播、虫媒 传播、接触传播 易感人群是指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病原体的易感程度或免疫水平。新生人口增加、 易感者的集中或进入疫区,部队的新兵入伍,易引起传染病流行。病后获得免疫、人群 隐性感染,人工免疫,均使人群易感性降低,

      7、不易传染病流行或终止其流行。 3.3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实践证明,若能完全切断 基本环节中的一个环节,即可 防止该种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各种传染病的薄弱环节各不相同。在预防中应充分利用。 除主导环节外对其他环节也应采取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预防各种传染病。 3.3.1 管理传染源 包括对病人、病原体携带者及感染动物的管理。对病人要求早发现、早诊断、早 报告、早治疗。 3.3.2 切断传播途径 根据传染病的不同传播途径,采取相应防疫措施。对于肠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 和多种寄生虫病,应以切断传播途径作为主导措施,如肠道传染病需床边隔离,吐泻 物消毒,做好饮食、水源及粪便管理,消灭苍蝇,认真做好卫生宣教工作,教育群众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虫媒传染病,采用药物或其他措施进行防虫、杀虫、驱虫;呼 吸道传染病,应开窗通风、空气消毒、个人戴口罩。 消毒也是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的一项重要手段。消毒的目的是清除或杀灭停留在 外界的病原体,其中特别要做好疫源地消毒和预防性消毒。 3.3.3 保护易感人群 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注意合理的生活制度,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合理的营养,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健康水平

      8、,以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 预防接种:有计划地定期对易感人群进行疫苗、菌苗、类毒素等预防接种工作, 以增强机体特异性免疫力,降低人群对传染病的易感水平。必要时还可按种抗毒素、 丙种球蛋白或高效价特异性免疫球蛋白,使机体获得被动特异性免疫,起到保护易感 者的作用。 4.安全用药 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人类发现和研制了许多种药物,这些药物有防治疾病、维护健 康的功效,但是不科学、不合理地使用药物也会危害人体健康,所以要安全用药。 4.1 防止滥用药物 滥用药, 就是不管病情,用药对象(包括老人,儿童,成年人),药物性能而任意使用, 这种做 法轻者无效, 延长治疗时间,;重者延误治疗时机使病情加重, 给病人带来痛苦.4.2 尽量少联合用药 有些药物联合使用起相加作用, 使疗效提高;有些药物联合使用起相减作用, 使疗效减 低, 或毒性增加.因此, 家庭用药种类最好单一使用或最多一次两种药联合使用. 4.3 按药品说明书使用 由于大多数人都不是医生,只是对药物略懂皮毛,所以用药必须按照药物说明书写的要求 来做.按药品说明书使用时, 不可忽视药品包装上的注意事项.衡量使用某个药物时, 不 能仅看它

      9、的使用和用途, 对非专业的家庭成员来说, 其注意事项则更显得重要, 它是安 全有效用药的保证. 4.4 防止药物过敏 药物过敏往往后果相当严重.凡是过敏体质者, 或过去曾有药物过敏史者, 服用药物都应格外小心, 尤其是磺胺类如复方新诺明, 解热镇痛类如去痛片等.以往对某种药有明 确过敏史者应禁止再次使用该种药物. 4.5 掌握剂量 不管以哪种方式给药, 药物进人血液后, 必须达到一定浓度才有治疗作用, 通常把这个 浓度称为有效血液浓度.然而药物的毒副作用也随血药浓度的升高逐渐加大,所以服药剂 量一定要准确, 若剂量不足达不到治疗目的, 还可能产生抗药性;而超过规定剂量,则可 引起中毒. 4.6 用温开水服药 服药应用温水送服,不宜用牛奶,豆浆,茶水,咖啡,酒等送服,同时需饮足量的水, 以免药物 粘附食管壁上,导致食道炎, 甚至引起溃疡.另外, 服用磺胺类药物应多饮水, 以免药物 浓缩有损肾脏. 4.7 按时,按要求服药 服药的时间是按药的理化性质, 半衰期以及病情等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听起来很专业, 其实做起来很简单,就是按时服药,不能随意更改, 若随意延长或缩短服药时间, 会产生 抗药性或出现用药过量.此外,还要注意服药要求,如驱虫药, 要求在空腹时服下, 若在饭 后服药物被食物隔住, 就难以达到治疗目的.一般说来, 除苦味健胃药,收敛药,抗酸药,胃 肠解痉药,肠道抗感染药,利胆药等多为饭前服;催眠药,缓泻药睡前服;其余的都可在饭后 服.对胃有刺激的药物,更须在饭后服用. 4.8 禁服过期药品 药品有效期是指药品在一定的贮存条件下能够保持质量的期限, 过期药品有效成份降 低, 而毒性增强, 应禁用. 4.9 使用新药时须慎重 一些新药确有好的疗效, 但由于临床经验不够,对其毒副作用观察了解不够, 故新药的 应用要在医生严格指导下使用, 尽量避免引起不良后果.因此,希望大家不要轻信广告,盲 目追求新药,贵药.总而言之,有效的就是好药. 5.保护自己的免疫系统 人要活得健康,就必须拥有运作正常的免疫系统,以便适时迎击入侵的病菌。当身体 受到细菌入侵时,它凭借辨识与捕捉能力,在体内形成屏障,并消灭细菌,同时进行储存 记忆。下次同样的细菌再侵犯时,就不让其越雷池一步。 免疫系统有一组前哨部队,成员包括:口腔、鼻腔和阴道

      《论文题目:免疫学基础知识及其应用》由会员cjc****537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题目:免疫学基础知识及其应用》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信息化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结业作业七年级语文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2022年小学体育教师学期工作总结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