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杜甫——《羌村三首》.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ldj****22
  • 文档编号:35228168
  • 上传时间:2018-03-1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8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杜甫——《羌村三首》【年代】:唐【作者】:杜甫——《羌村三首》【内容】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赏析】:至德二载(77)杜甫为左拾遗时,房琯罢相,他上书援救, 触怒肃宗,被放还鄜州羌村(在今陕西富县南)探家 《羌村三首》 就是这次还家所作三首诗蝉联而下,构成一组还家“三部曲” 第一首写刚到家时合家悲喜交集的情景前四句叙写在夕阳西下时分抵达羌村的情况迎接落日的是 满天峥嵘万状、重崖叠嶂似的赤云,这 烂的景色,自会唤起“归客” 亲切的记忆而为之激动 “日脚” 是指透过云缝照射下来的光柱,象是 太阳的脚 “日脚下平地” 一句,既融入口语又颇有拟人化色彩,似乎 太阳经过一天奔劳,也急于跨入地底休息。

      而此时诗人恰巧也结束 漫长行程,到家了 “白头拾遗徒步归” ,长途奔劳,早巴望着到家休 息开篇的写景中融进了到家的兴奋感觉 “柴门鸟雀噪” 是具有特征性的乡村黄昏景色,同时,这鸟儿喧宾夺主的声浪,又反衬出那年 月村落的萧索荒芜写景中隐隐流露出一种悲凉之感 “归客千里至” 一句,措语平实,却极不寻常其中寓有几分如释重负之感,又暗 暗掺杂着“近乡情更怯” 的忐忑不安后八句写初见家人、邻里时悲喜交集之状这里没有任何繁 缛沉闷的叙述,而简洁地用了三个画面来再现首先是与妻孥见面 乍见时似该喜悦而不当惊怪然而,在那兵荒马乱的年月,人命危 浅,朝不保夕,亲人忽然出现,真叫妻孥不敢信,不敢认,乃至发 楞(“怪我在” ) ,直到“惊定” ,才“ 喜心翻倒极,呜咽泪沾巾”(《喜 达行在所》 ) 这反常的情态,曲折反映出那个非常时代的影子写 见面毕,诗人从而感慨道:“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 这里, “偶然” 二字含有极丰富的内容和无限的感慨杜甫从陷叛军之手到脱离叛 军亡归,从触怒肃宗到此次返家,风波险恶,现在竟得生还,不是 太偶然了吗?妻子之怪,又何足怪呢?言下大有“归来始自怜” 意, 刻画患难余生之人的心理极切。

      其次是邻里的围观消息不胫而走,引来偌多邻人古时农 村墙矮,所以邻人能凭墙相望这些邻人,一方面是旁观者,故只 识趣地远看,不忍搅扰这一家人既幸福而又颇心酸的时刻;另一方 面他们又并非无动于衷地旁观,而是人人都进入角色, “感叹亦歔欷” , 是对之羡慕?为之心酸?还是勾起自家的伤痛?短短数语,多么富于人情味,又多么含蓄蕴藉其三是一家子夜阑秉烛对坐情景深夜了,最初的激动也该 过去了,可杜甫一家还沉浸在兴奋的余情之中 “宜睡而复秉烛,以 见久客喜归之意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这个画面即成为首 章摇生姿的结尾第二首写还家后矛盾苦闷的心情前八句写无聊寡欢的情状杜甫这次奉旨回家,实际上无异 于放逐对于常人来说, “生还偶然遂” 自是不幸中之大幸;而对于忧 乐关乎天下的诗人,适成为幸运中之大不幸居定之后,他即时就 感到一种责任心的煎熬,觉得值此万方多难之际守着个小家庭,无 异于苟且偷生可这一切又是迫不得已的这样一种缺乏欢趣的情 态,连孩子也有所察觉:“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 “早见此归不 是本意,于是绕膝慰留,畏爷复去 ”(金圣叹)对于“ 生还对童稚, 似欲忘饥渴”的诗人,没有比这个细节更能表现他的悒郁寡欢的了。

      于是他回忆去年六七月间纳凉“池边树” 的往事那时他对在 灵武即位的肃宗和自己立朝报国寄予很大希望,故而多少有些“欢趣” 谁知事隔一年,却遭到如许失望,不禁忧从中来,百感交集,备 受煎熬叙事抒情中忽插入“萧萧北风劲” 的写景,又大大添加了一种悲凉凄苦的气氛末四句写到秋收已毕,虽然新酒未曾酿出,却计日可待,似 乎可感到它从糟床汩汩流出 “赖知” 、 “ 已觉”均属料想之词说酒是 因愁,深切表现出诗人矛盾苦闷的心理──他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 酒”呵第三首写邻人来访情事前四句先安排了一个有趣的序曲:“客至” 的当儿,庭院里发 生着一场鸡斗,群鸡乱叫待到主人把鸡赶到它们栖息的庭树上 (古代黄河流域一带养鸡之法如此) ,院内安静下来时,这才听见客 人叩柴门的声音这开篇不但颇具村野生活情趣,同时也表现出意 外值客的欣喜来的四五人全是父老,没有稍为年轻的人,这为后文父老感 伤的话张本这些老人都携酒而来,酒色清浊不一,各各表示着一 家心意在如此艰难岁月还这样看重情礼,是难能可贵的,表现了 淳厚的民风并未被战争完全泯灭紧接四句以父老不经意的口吻道 出时事:由斟酒谦称“酒味薄” ,从酒味薄说到生产的破坏,再引出 “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

      时世之艰难,点明而不说尽,耐人寻 思 末了写主人致答词父老们的盛意使他感奋,因而情不自禁 地为之高歌以表谢忱此外言“愧” ,暗中照应“晚岁迫偷生”意如 果说全组诗的情绪在第二首中有些低落,此处则由父老致词而重新 高涨所以他答谢作歌,强为欢颜, “歌罢”终不免仰天长叹所歌内 容虽无具体叙写,但从“艰难愧深情” 句和歌所产生的“四座泪纵横” 的效果可知,其中当含有对父老的感激、对时事的忧虑、以及身世 的感喟等等情感内容不明写,让读者从诗中气氛、意境玩味,以 联想作补充,更能丰富诗的内涵写到歌哭结束,语至沉痛,令读 者三复斯言,掩卷而情不自已安史之乱给唐代人民带来深重苦难 “儿童尽东征” 、 “黍地无人 耕”的现象,遍及整个北国农村,何止羌村而然 《羌村三首》就通 过北国农村之一角,反映出当时社会现实与诗人系心国事的情怀, 具有很高的典型意义这组诗,每章既能独立成篇,却又相互联结,构成一个完整 的统一体第一首写初见家人,是组诗的总起,三首中惟此章以兴 法开篇第二首叙还家后事,上承“妻孥” 句;而说到“偷生”,又下 启“艰难愧深情” 意第三首写邻人的交往,上承“邻人”句;写斟酒, 则承“如今足斟酌” 意;最终归结到忧国忧民、伤时念乱,又成为组 诗的结穴。

      这样的组诗,通常又谓之“连章体” 诗人从还家情事中抽选三个有代表性的生活片段予以描绘不但每章笔墨集中,以点 概面,而且利用章与章的自然停顿,造成幕闭幕启的效果,给读者 以发挥想象与联想的空间,所以组诗篇幅不大而能含蓄深沉《羌村三首》以白描见长虽然取材于一时见闻,而景实情 真,略无夸饰由于能抓住典型的生活情景与人物心理活动,诗句 表现力强,大都耐人含咀写景如”柴门鸟雀噪” 、 “邻人满墙头”及 “群鸡正乱叫” 四句等, “摹写村落田家,情事如见”(申涵光) 写人 如“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 “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均穷极 人物情态,后一联竟被后世诗人词客屡屡化用如司空曙“乍见翻疑 梦,相悲各问年”;晏几道“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陈 师道“了知不是梦,忽忽心未稳” 等又如“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写幼子倚人情状,栩栩如生恰如前人评赞:“一字一句,镂出肺 肠,才人莫知措手;而婉转周至,跃然目前,又若寻常人所欲道者” (见《杜诗镜铨》引王慎中语) 这种“若寻常人所欲道” 而终使“才 人莫知措手”的描写,充分体现作者白描之功力总之,由于这组诗 语言平易,诗意凝炼,音韵谐调,抒情气氛浓郁,在杜诗中占有重 要地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