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烛之武退秦师 完稿课件.ppt
33页烛之武退秦师,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 --------, 2.烛之武被求着出山时,说了一句隐含着不能早被任用的酸辛和不满的话是:--------,,--------, 3.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 4.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 5.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说明“亡郑”于秦无益而有害的结果当时秦在西,郑在东,晋置于两国之间,秦郑并不接壤,秦欲越晋据郑,绝无可能: --------,, ------, -------, 6.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 --------,,----, 7.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 --------,,--------,? 8.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 --------,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烛之武被求着出山时,说了一句隐含着不能早被任用的酸辛和不满的话是: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3.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4.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5.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说明“亡郑”于秦无益而有害的结果当时秦在西,郑在东,晋置于两国之间,秦郑并不接壤,秦欲越晋据郑,绝无可能: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6.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7.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8.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学习目标: 1.巩固重要实词、虚词以、之等文言现象,能够准确翻译课文 2.学以致用,能够积累相关作文素材温故而知新,1.以其无礼于晋 2.晋军函陵 3.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4.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5.夜缒而出 6.敢以烦执事 7.越国以鄙远 8.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9.朝济而夕设版焉 10.夫晋,何厌之有,因为,驻扎,通“矣”,表承接 这,在夜里 表修饰,拿,用,把当作边境,把当作 出使的人 取独 通“供”,表转折/顺承 在那里,兼词,满足 宾前标志,1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 将焉取之? 1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 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以乱易整, 不武吾其还也已经 向东 扩张 削弱,结交 通“智”用 替代,如果没有 凭借,依靠 损害,表婉商语气 离开,从哪里,13、因人之力而敝之 14、又欲肆其西封 15、焉用亡郑以陪邻 16、唯君图之 17、微夫人之力 18、失其所与,依靠 扩张 增加 希望/谋划 如果没有 结交、亲附,1、郑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也略略还有点威胁的话是: --,--- 2、烛之武见秦伯时,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 --,--- 3、烛之武紧紧抓住秦穆公欲吞并天下的心理,联系实际,指点迷津,循循善诱,娓娓说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亡郑”、“舍郑”的利害关系一目了然,明智的秦穆公自当怦然心动,坐收渔利 4、 烛之武说退秦军后,晋文公非常气愤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然而晋文公认为“不可”,他说“,; ,; , 于是晋文公对子犯说“吾其还也”,晋国军队就离开了郑国 5.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说明“亡郑”于秦无益而有害的结果当时秦在西,郑在东,晋置于两国之间,秦郑并不接壤,秦欲越晋据郑,绝无可能: --,---,--?---, 。
6.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 --,---,--,--- 7.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 --,---,--,---?,1、郑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也略略还有点威胁的话是: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2、烛之武见秦伯时,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3、烛之武紧紧抓住秦穆公欲吞并天下的心理,联系实际,指点迷津,循循善诱,娓娓说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亡郑”、“舍郑”的利害关系一目了然,明智的秦穆公自当怦然心动,坐收渔利 4、 烛之武说退秦军后,晋文公非常气愤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然而晋文公认为“不可”,他说“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失其所与,不知; 以乱易整,不武 于是晋文公对子犯说“吾其还也”,晋国军队就离开了郑国 5.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说明“亡郑”于秦无益而有害的结果当时秦在西,郑在东,晋置于两国之间,秦郑并不接壤,秦欲越晋据郑,绝无可能: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6.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7.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共其乏困 3夫晋,何厌之有 4秦伯说,与郑人盟 5失其所与,不知,已,通“矣”,共,通“供”,供给,厌,通“餍”,满足,说,通“悦”,高兴,知,通“智”,明智,二、古今异义 1吾不能早用子 2是寡人之过也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4行李之往来 5夫晋,何厌之有 6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7亦去之,(子:古义:指先生,古代对人的尊称今义:指儿子),(是: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行李,古义:出行的人;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厌,古义:满足;今义:讨厌),(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古义:那个人; 今义:妻子的尊称,多用于外交场合),三、词类活用 夜缒而出 朝济而夕设版焉 既东封郑 晋军函陵 / 秦军汜南 与郑人盟 阙秦以利晋 越国以鄙远,,夜,名作状,用绳子拴着人从上往下送,朝夕:名作状,在早晨 在晚上,东:向东/封:以作为封地,军:名词作动词,驻军,盟,名词作动词,结盟,阙:使亏损/利:使获利,鄙:把当做边境,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共其乏困,赐:动词作名词,恩惠,亡:使灭亡,敝:使受损,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乏的东西,鄙 蜀之鄙有二僧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越国以鄙远 言语粗鄙,(边远的地方),(庸俗,鄙陋),(看不起,轻视),(形容词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粗俗),四、一词多义:,许 许之。
许君焦、暇 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杂然相许 潭中鱼可百许头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大铁椎,不知何许人也 相去复几许,(答应,听从),(答应,听从),(赞同),(约数),(表处所),(表处所),(大约、约计),若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 曾不若孀妻弱子 噤若寒蝉 若夫乘天地之正 望洋向若而叹,(动词,似乎,好像),(连词,如果),(代词,你),(动词,比得上),(像),(至于),(海神名),敝 使史更敝衣草屦 侯生摄敝衣冠 敝人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因人之力以敝之,(坏,破旧),(破旧),(谦词),(疲惫),(损害,衰败),辞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停数日,辞去 不辞劳苦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辞不赴命 归去来兮辞,(推辞),(告别),(推脱),(借口),(辞谢),(一种文体),1.以 以其无礼于晋 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 焉用亡郑以陪邻?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因为,连词),(拿,用,介词),(表顺承,连词),(表目的,连词),(把,介词),,,,,2.焉 子亦有不利焉 焉用亡郑以陪邻?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且焉置土石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风雨兴焉 朝济而夕设版焉,句末语气词,表感叹,疑问代词,怎么,哪里,兼词,从哪里,兼词,在哪里,从哪里,代词,之,兼词,于是,在那里,兼词,于之,3.其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失其所与,不知 吾其还也 4之 子犯请击之 是寡人之过也 臣之壮也 夫晋,何厌之有 辍耕之垄上,他们 这 自己 婉商语气,他 的 主谓之间 宾语前置标志 去,往,以,,介词,用、凭借、拿、按照 、依靠,臣具以表闻//余船以次俱进。
连词,因为,臣以险衅,在、从,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表目的,谨拜表以闻,表因果,但以刘日薄西山,表修饰,木欣欣以向荣,表并列,猥以微贱,固定搭配,是以、以是,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无以,无以至今日,通“已”,已经,固以怪之矣,动词,认为,皆以美于徐公,表转折,尧无置锥之地,以有天下,,,代词,之,,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子犯请击之 士大夫之族,助词,,动词 往,到,结构助词,,,音节助词,定中关系 “的” 定语后置标志 宾语前置标志 补语标志 主谓关系,主谓间,取独 凑足音节,无实意,是寡人之过也 蚓无爪牙之利 句读之不知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 邻之厚,君之薄 顷之,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1.是寡人之过也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3、夫晋,何厌之有 4、 以其无礼于晋 5、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6、佚之狐言于郑伯 7、许君焦、瑕 9、夜缒而出 10、许之 11、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 1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14、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15、敢以烦执事,判断句,判断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状语后置,状语后置,省略句,省略句,省略句,省略句,省略句,省略句,省略句,文言句式,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我们)怎敢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做边境,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采分点:亡、鄙、远、两个“以”;状语后置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省略句:敢以烦执事),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采分点:古今异义词:以为、东道主、行李;通假字:共;活用:乏困),句子翻译,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晋国)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采分点:封、焉;词类活用:东、封、阙),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采分点:敝、与、易、其;判断句式),,,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乃谓亭长曰:“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
不忍杀之,以赐公拓展练习,学以致用,课堂小结 整理与反思 真知灼见,主要来自多思善疑小组交流,总结“以、之” 的用法 1、结合储备知识,小组集思广益,讨论补充用法 2、补充完善自己的笔记 3、选派代表展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