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桂平一中高三级语文试题.doc
8页2013 年桂平一中高三级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2013 年 11 月 7 日上午 9:00—11:30)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第 I 卷(共 30 分)一、基础知识(12 分,每小题 3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整饬(chì) 心宽体胖( pán) 口供 gōng 居心叵测(pǒ)B.勾当(gòu) 为虎作伥(chāng) 哈达(hā) 良莠不齐(yǒu)C.渐染(jiān) 牵强附会 (qiǎng) 埋怨(mán) 无稽之谈(jī)D.龃龉(wǔ ) 大腹便便(pián) 稔知(rěn) 蒙头转向(mēng)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荔湾区的河涌大部分集中在南部芳村地区,而要想南部重现芳村千年水乡的美景,花地河的整治首当其冲B.其作品以娓娓道来的语境和鞭辟入里的议论,把读者带入对人生、对社会、对未来的思索与感悟中,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C.在长达一个星期的时间里,当地电视台和广播对在民间已经传得沸沸扬扬的这一事件毫无反应,任由谣言乱飞D. 钱从哪里来?美国人的习惯就是借,赤字财政然而除寅吃卯粮外,美国还向外国发券借钱,中国就是一个被借钱的国家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高中取消文理分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作为教育部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的 20 大问题之一,意见征集首日便在网民、师生、教育界人士间引发了热火朝天的讨论B.有调查显示,约 85%的北京市民支持“每周少开一天车”措施,其中有不少于 80%以上的有车人士和 93%以上的无车人士支持该措施继续实施C.无论是已经过去的历史,还是眼下正在发生的事情,那些经过实践评判的“决策”都在向我们发出某种警示——“不可行性研究”很有必要!D.回顾我国个税制度的演进历程,自 1994 年开始实施个税率九级累进制度以来,所有的改革都集中于起征点的调节上,而个税税率却始终未变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当代艺术博物馆近日举办名为“风物”的展览,展出了几位画家、摄影师的作品能启发我们发现身边的奇景和诗意①因此无 论多么微不足道的事物都可变成艺术主题②展出的作品大部分都体现出细节带出重点的风格特点③彰显 出艺术 独具的神奇力量④作品展示的都是他们在美国南部腹地、新西兰北岛旅行 时留下的记录⑤内容从自然环境、建筑、各类标志,到人物、室内布置,覆盖面很广⑥而且 带有叙事意味,每件作品都像日常世界的一个短篇故事A.②⑥⑤④③① B.②③①④⑤⑥ C.④⑥⑤①③② D.④⑤②①⑥③二、 (每小题 3 分,共 9 分)阅读下列文段,完成 5—7 题。
(9 分)“道心”还是“中国心”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有两种可能的方式,一种是普遍主 义或“文明”的方式走向世界;另一种可能的方式是作为中国所特有的“文化”走向世界,也就是所谓的“特殊主义的”或者是“文化民族主义的”思路17世纪的莱布尼兹,是普遍主 义的代表人物而 18世纪的赫 尔德则是特殊主义的或者文化民族主义的代表人物这两个人都 认为中国文明是有价 值的,但他 们的理由却是截然相反的莱布尼兹是一个自然神论 者,自然神 论的中心概念是“ 普世的自然的理性”,它是文明与道德的基础也就是说,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有理性的,中国人也不例外在莱布尼兹看来,中国文明有价值是因为它是普世的自然理性的一种表现,尽管不是一个完美的表现,但也是一个表现这是他认为中国文明有价 值的理由赫 尔德的理由就与莱布尼 兹非常不一样,他被认为是民族文化主义的创始人,也就是 “特殊主义”的创始人赫尔德是浪漫主义最早的先驱思想家,浪漫主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天才的概念,当然他也受到康德第三批判里天才概念的影响,他是康德的学生在赫尔德看来,中国文化是由一些中国的天才 发明出来的精英文化,他们的学说代表中国文化的独特的本 质在他看来,中国文化是有价 值的是因为它是“中国”文化,是因为它和其它国家中的天才所发明的其它文化不一样。
这里的重点是“中国”二字中国文化是有价值的,是因为它是“中国”文化其价值来自它的特殊性我们与古代的先哲们有一个巨大的差异,那就是他们把自己的学 说看作是普世的“真理”,普世的“文明”而今天的我们往往把中国文化看作是中国所特有的东西,是世界上许多“文化”中的一种“文化” 施特劳斯有一个很著名的说法,他说我们必须以古代先哲理解他们自己的方式来理解他们他这话 是什么意思呢?他是说如果古希腊的哲学家 对他们的学说的自我理解是“普遍真理” 的话,我们今天就应当采纳他们的这一自我理解我们不应当说他们的学说不过是一种文化,叫做 “古希腊文化”我 觉得这也适用于我们古代中国的先哲他 们认为自己的学说所弘扬的是“华夏文明”,是“普世的道”,他们把自己的学说看作是“道心”的表现,而且这个道心是普遍的,是任何“人”都有的心也就是说,如果他们来到这里参与这场讨论,大概不会问“ 何为中国心 ”,而是 “何为道心”我认为,或许我们不应该过分地 强调民族文化主义的这种走向世界的方式我们从19世纪以来一直走的就是这一个思路我 们必须意识到, 这不过 是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发明出来的一套关于自我认同的思路它既不是 “唯一的”,也不是 “亘古不变的”。
当然,我也不相信我们可以回到古代,回到古代贤 哲的极端的普世主义的思路或许我所想象的这个立场是一种第三条道路它既不是极端的独特主义,也不是极端的普世主义,我对此其实并没有答案,我只是想提出这个问题:是不是可以有这样一个第三种走向世界的方式?这样来讨论中国文明如何走向世界,会不会是未来的一种新的走向?(选自《光明日报》2012年03月19日15版)5﹒下列对“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方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普遍主义的代表莱布尼兹认为中国文明是普世的自然理性的一种表现,可以以“文明”的方式走向世界B﹒古代中国的先哲认为自己的学说所弘扬的是“华夏文明” ,是“普世的道” ,可以以“道心”走向世界C﹒赫尔德认为中国文化是由一些中国的天才发明出来的精英文化,可以以中国所特有的“文化”走向世界D﹒作者认为,中国文化的方式走向世界,只不过是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的思路,但不是唯一的、永恒的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A﹒莱布尼兹和赫尔德分别从“普世的自然的理性”和“中国文化的独特的本质”角度来看待中国文明的价值B﹒赫尔德因受康德哲学思想影响,认为一个国家的文化与这个国家的天才的发明有着密切的关系,具有独特性。
C﹒莱布尼兹认为,文明与道德的基础是“普世的自然的理性” ,因而,世界上的所有人包括中国人都具有理性D﹒今天的我们往往把中国文化看作是世界上许多“文化”史的一种“文化” ,其实与赫尔德的观点有相似性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在对待中国文化的价值方面,我们与古代的先哲有很大的不同,先哲们把它看作是普世的“真理” ,普世的“文明” B﹒施特劳斯的著名说法也适合我们对中国先哲的理解,即我们必须以古代先哲理解他们自己的方式来理解他们C﹒如果从中国古代的先哲观点来看, “道心”是任何人都有的,是普遍存在的, “华夏文明”是“普世道” D﹒在作者看来,中国文化走向世界除采用“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的两种可能的方式外,还可能有第三条路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人进士及第,为隰州军事推官州民常聚博僧舍,一日,盗杀寺奴取财去,博者适至,血偶 涴①衣,逻卒捕送州,考 讯诬 伏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后果得杀人者徙仪州推官,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会久雨,粟麦渍腐,奎白转运卢之翰, 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之翰怒,欲劾奏之奎徐曰:“用兵久,人疲转饷,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之翰意解,凡民所失,悉奏除之。
知并州,改秦州州宿重兵,经费常不足,奎 务为俭约,教民水耕,岁中积粟三百万知益州,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请留,玺书褒谕,不 许 成都民 妇讼其子不孝,诘之,乃曰:“贫无以为养 ”奎出俸钱与之,戒曰: “若复失养,吾不 贷 汝矣!”其母子遂如初 尝夜宴,有戍卒杀人,人皆奔走,奎密遣捕杀之,坐客莫有知者 临 事持重明决,多此类也召为龙图阁学士,遂参知政事帝谕曰:“ 先帝尝以为卿可任,今用卿,先帝意也俄迁给事中帝尝谓辅臣曰:“ 臣事君 鲜有克终者 ”奎曰:“ 保终之道,匪独臣不然也历数唐开元、天宝时事以对,帝然之奎性刚不苟合,遇事敢言,真宗时数宴大臣,至有沾醉者奎谏曰:“ 陛下即位之初,励精万机而简宴幸今天下诚无事,而宴乐无度,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 真宗善其言 (《宋史卷二百八十六 ·列传第四十五·薛奎》)【注】①涴(wò):玷污 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博者适至 适:恰好,正巧;B.真宗时数宴大臣 数:屡次,多次C.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贷:借给D.奎务为俭约 务:致力,专力从事9.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薛奎刚直敢谏的一组是( )①凡民所失,悉奏除之 ② 保终之道,匪独臣不然也 ③ 奎密遣捕杀之,坐客莫有知者 ④ 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⑤ 臣事君鲜有克终者 ⑥ 奎白转运卢之翰,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①②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薛奎断案明察。
有个赌徒身着血衣在杀人劫财的案发现场被捕,且已招认,但薛奎却觉得案情可疑,力请缓决,最终抓获了真凶,避免了冤狱B.薛奎体察百姓疾苦他能体谅因雨造成军粮毁损的民伕,请求上司停运上司起初虽怒而欲弹劾薛奎,但最终被他说服,并免除了民伕应赔偿的损失C.薛奎深得百姓爱戴在军费负担沉重的秦州,他力求节俭,教百姓改进耕作方法,发展生产,为民谋利在他调任时,百姓极力争取他留任D.薛奎为政恩威并用对于无力赡养母亲而被告不孝的儿子,他借钱给那个人,使母子和好如初;对于杀人造成社会动乱的戍卒,他果断下令严处,而且还没有惊扰客人II 卷(共 120 分)四、(23 分)11.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会久雨,粟麦渍腐,奎白转运卢之翰,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5 分)(2)今天下诚无事,而宴乐无度,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5 分)12.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题目8 分) 清平乐·弹琴峡 ① 题壁清·纳兰性德泠泠 ② 彻夜,谁是知音者如梦前朝何处也,一曲边愁难写 极天关塞云中,人随雁落西风唤取红巾翠袖,莫教泪洒英雄〔注〕 ①《大清一统志·顺天府》载, “弹琴峡,在昌平州西北居庸关内,两山相峙,水流石罅,声若弹琴” 。
②泠泠:水流声1)这首词描写了怎样的边塞景象?有什么作用?(4 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